首页 / 正文

明制女官考

(清)黄百家

女官六局

〔尚宫局〕(尚宫二人,正五品。六尚并同尚宫,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印署之。若征辨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领司四。)

司记(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掌宫内诸司簿书出入录目审署加印然后授行。女史六人,掌执文书。凡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品,秩并同。)

司言(司言二人,典言二人,掌言二人,女史二人。掌宣传启奏凡令节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

司簿(司簿二人,典簿二人,掌簿二人,女史六人。掌宫人名籍及廪赐之事。)

司闱(司闱六人,典闱六人,掌闱六人,女史四人,掌宫闱管键之事。)

〔尚仪局〕(尚仪二人,掌礼仪起居事,领司四。)

司籍(司籍二人,典籍二人,掌籍二人,女史十人。掌经籍图书笔札几案之事。)

司乐(司乐二人,典乐二人,掌乐二人,女史二人。掌音乐之事。)

司宾(司宾二人,典宾二人,掌宾二人,女史二人。掌朝见宴会赐赉之事。)

司赞(司赞二人,典赞二人,掌赞二人,女史二人,掌朝见宴会导引赞相之事。)

彤史(彤史二人,正六品。掌宴见进御之序。凡后妃群妾御于君所,彤史谨书其日月。)

〔尚服局〕(尚服二人,掌供服用采章之数,领司四。)

司宝(司宝二人,典宝二人,掌宝二人,女史二人,女史四人掌宝玺符契。)

司衣(司衣二人,典衣二人,掌衣二人,女史四人,掌衣服首饰之事。)

司饰(司饰二人,典饰二人,掌饰二人,女史二人,掌巾栉膏沐之事。)

司仗(司仗二人,典仗二人,掌仗二人,女史二人。凡朝贺帅女官擎执仪仗。)

〔尚食局〕(尚食二人,掌膳羞品齐之数。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领司四。)

司膳(司膳四人,典膳四人,掌膳四人,女史四人,掌割烹煎和之事。)

司酝(司酝二人,典酝二人,掌酝二人,女史四人,掌酒酝酏饮之事。)

司药(司药二人,典药二人,掌药二人,女史四人,掌医方药物。)

司饎(司饎二人,典饎二人,掌饎二人,女史四人,掌廪饩薪炭之事。)

〔尚寝局〕(掌寝二人,掌天子之晏寝,领司四。)

司设(司设二人,典设二人,掌设二人,女史四人。掌床帷茵席洒扫张设之事。)

司舆(司舆二人,典舆二人,掌舆二人,女史二人。掌舆辇伞扇之事。)

司苑(司苑二人,典苑二人,掌苑二人,女史四人。掌囿园种植花果。)

司灯(司灯二人,典灯二人,掌灯二人,女史二人。掌灯烛事。)

〔尚功局〕(尚功二人,掌督女红之程课,领司四。)

司制(司制二人,典制二人,掌制二人,女史四人,掌衣服裁制缝纫之事。)

司珍(司珍二人,典珍二人,掌珍二人,女史四人,掌金玉宝贝。)

司彩(司彩二人,典彩二人,掌彩二人,女史四人,掌绘绵丝絮事。)

司计(司计二人,典计二人,掌计二人,女史四人,掌度支衣服饮食柴炭之事。)

〔宫正司〕(宫正一人,正五品。司正二人,正六品。典正四人,正七品。掌纠察宫闱戒令谪罚之事。大事则奏闻女史四人记功过。)

吴元年置内职六尚局。洪武五年,定六局品秩。二十二年,授宫官敕,服劳多者,或五载六载,得归于父母,听婚嫁。年高者许归,愿留者听。见授职者,家给与禄。盖与妃嫔判然不同也。二十七年,铸六局印。二十八年,重定品秩。永乐以后,职移宦官,惟存尚宝数司而已。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六十二 唐紀七十八·司马光
  卷四百八十九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卷十四·六朝(齐)·蒋一葵
  第六十回 吴佩孚失机退驻鸡公山·黄士衡
  卷之二百六·佚名
  卷之九百四十六·佚名
  稽古録卷十二·司马光
  褚渊传·萧子显
  卷三百三十七·佚名
  卷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佚名
  200.李纲守东京·林汉达
  南史识小录卷六·沈名荪
  附卷三·佚名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二十四·彭定求

        卷424_1 【贺雨】白居易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

  • ●卷二八·陈衍

    一、《说文》之学,至有清而攻之者众。至唐本、北宋本续发续见,讲许学者又添出故事矣。苗先路(夔)读段氏《说文解字注》“心”部“{页心}”字下,知徐楚金《系传》,姑苏顾氏、黄氏各有影钞北宋足本,假观之

  • 第二十二出 画策·李渔

    〖普贤歌〗(丑上)苏张名号世无双,说得男儿个个降。天生手一双,又加嘴一张。只怕钱多屋少难安放。我殷四娘揭得一张招子,换了五十两真纹。这桩生意也做得过了,谁想还有甜头落在后面。乔家小姐一心要嫁吕相公,求我做个说客,说得

  • 唐诗拾遗卷六·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拾遗卷六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中】钱起嵗初归旧山詶寄皇甫侍御欲知愚谷好乆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应难见残阳且掩闗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制胜三军劲澄清万里余星飞

  • 卷七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七十九岛屿类五言古登江中孤屿       【宋】谢灵运江南倦歴览江北旷周旋懐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乱流趋正絶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想像昆山姿绵邈

  • 卷五百七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七十四贾岛送饶州张使君终南云雨连城阙去路西江白浪头滁上郡斋离昨日鄱阳农事劝今秋道心生向前朝寺文思来因静夜楼借问泊帆干谒者谁人曾聼峡猨愁观冬设上东川杨尚书匏革奏冬非独乐军城未

  • 雍正上谕 二、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雍正

      二、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氵㸒色、诛忠、好谀、奸佞的皇帝?  【原文】  上谕:朕荷上天眷佑,受圣祖仁皇帝付托之重,君临天下。自御极以来,夙夜孜孜,勤求治理,虽不敢比于古之圣君哲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一·佚名

    万历四十三年四月丁丑朔孟夏享 太庙遣侯郭大诚恭代○谕辅臣朕自去冬时常动火入春以来头目眩晕屡服药饵偶致流痰注于下部热毒作痛见今敷药未愈所请诸事不便详览已知之矣待朕稍愈次第简发阁务重大正赖卿分猷佐理岂得以

  • 袁山松后汉书卷二·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律历志○一五刘洪字符卓,泰山蒙阴人也〔一〕。鲁王之宗室也〔二〕。延熹中,以校尉应太史征,拜郎中。迁常山长史,以父忧去官。后为上计掾,拜郎中,检东观著作律历记。迁谒者,谷城门候,会稽东部都尉。征还,未至,领山阳太

  • 高祖本纪·欧阳修

    高祖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他的前七代先祖李詗,晋末时占据秦、凉二州,自称为王,即凉武昭王。李詗的儿子李歆,被北凉首领沮渠蒙逊灭掉。李歆之子重耳,是北魏的弘农太守。其子李熙,是才能优异的朝廷诏用镇将,因驻守武川,安

  • 卷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四十四礼部三登极仪国初定吴元年丞相率文武百官各具公服进表引礼官引班首捧表从奉天门入至丹墀执事官舁表案于丹陛上候班首置表于案给事中先于正殿设受表案于殿中又设收表案于御座东殿中跪奏请陞

  • 疑信·方以智

    荀子曰:“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人不大疑,岂能大信?然先不信,又安能疑?疑至于不疑,信至于不信,则信之至矣。真信此心之即天地,则千丈、丈六不足信矣,又孰有可夺其信者哉?纵横出入,生死信之而不二矣。信手犹信心也,手之中节犹心之

  • 卷三·杂述·李贽

    〔凡三十七篇〕  ● 卓吾论略〔滇中作〕  孔若谷曰:吾犹及见卓吾居士,能论其大略云。居士别号非一,卓吾特其一号耳。卓又不一,居士自称曰卓,载在仕籍者曰笃,虽其乡之人,亦或言笃,或言卓,不一也。居士曰:“卓与笃,吾土音

  • 卷十二·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十二     元 赵汸 撰谨内外之辩第五三曰谨内外之辩中国之视外裔犹天地冠屦也而又何谨焉信大义于天下也昔先王肇九州分五服内外之限綦严矣周失其纲天下无伯于是荆人始横齐桓起而惩创之其

  • 理事·印光

    (内分:理事、心性、悟证、宗教、持咒、出家、谤佛、师道、戒律、经典、中阴、四土、舍利、臂香、境界、神通、秘传、扶乩、炼丹、事须适宜、富强、预防灾祸诸类)●(以下论理事)世出世间之理, 不出心性二字。世

  •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复次别明护摩之法。于摩里支菩萨前。掘护摩炉深一肘。作四方相。唇缘阔四指。上作金刚杵。一周如莲华。相炉中安金刚杖。阿阇梨即以衢摩夷涂坛。

  • 龙经·王晫

    昔师旷作《禽经》,浮邱公作《鹤经》,朱仲作《贝经》。下至水虫,有《龟经》。而龙为水族之长,则未见有谱为经者,予乃作《龙经》

  • 汉诗总说·费锡璜

    一卷。清费锡璜(生卒年不详)撰。锡璜,字滋衡,江苏吴江(今苏州市)人。其自署称成都,盖因其父燕峰山人费密知成都避乱流寓吴地,故费锡璜犹署其故里。原来,费锡璜与沈用济合撰《汉诗说》十卷,依冯惟讷《诗纪》、梅鼎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