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晏传
王晏字士彦,是琅邪临沂人。祖父王弘之,曾任通直常侍。父亲王普曜,官至秘书监。
王晏在刘宋大明末年一起家就出任临贺王国常侍,员外郎,巴陵王征北板参军,安成王抚军板刑狱,并随府转任车骑。
晋熙王刘燮主管郢州时,任王晏为安西主簿。当时世祖(萧赜)任长史,和王晏相遇。王府转任镇西后,王晏又被任命为记室谘议。沈攸之事变暴发后,镇西府中的官员和工作人员都随着世祖转镇盆城,当时皇上(萧道成)虽然权势还很大,但下面仍然人心疑惑不安,而王晏则专心工作,军中的文字工作都交给了他。王晏很能察颜观色讨好,因而渐渐受到信任。被留下来任皇上征虏抚军府板谘议,领记室。又随之回京,迁任领军司马,中军从事中郎。经常在皇上府里,参议机密。建元初年,转任太子中庶子。世祖为太子时,往往对朝廷大事独断专行,不向皇上启禀,王晏害怕罪及自己头上,便推说身体不好主动疏远世祖。不久领射声校尉,王晏没接受。世祖做皇帝后转任王晏为长兼侍中,对他的信任仍如往常。
永明元年(483),王晏官任领步兵校尉,后迁任侍中祭酒,校尉仍旧。母亲去世王晏服丧期满,被起用为辅国将军、司徒左长史。其父普曜借助王晏的权势,也官运亨通。王晏不久又迁任左卫将军,加给事中。还没上任,其父去世了,王晏在家居丧很受称赞。后起用任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济陽太守,还没受职,又迁任卫尉,将军仍旧。永明四年,转任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永明六年,转任丹陽尹,常侍仍旧。王晏官位高重,朝夕进见皇上,谈论朝廷政事,连豫章王萧嶷、尚书令王俭对他都要客气几分,而王晏却常常由于疏漏而受到皇上的呵责,于是他不断推说有病长期不上班。皇上考虑到王晏需要有较丰厚的俸禄收入来调养,便在永明七年,转任他为江州刺史,王晏坚决辞让不愿意到外地工作,被准许,留下来任吏部尚书,领太子右卫率。最终还是凭着和皇上的老关系而受到宠用。当时尚书令王俭虽然地位显贵却和皇帝关系不亲密,王晏担任吏部尚书后,便插手中央机构的许多工作,和王俭常常不能统一。王俭去世时,礼官讨论给谥号的问题,皇上有心参照王导的谥号谥王俭为“文献”,王晏启说:“王导可以得此谥号,但宋朝以来,这个谥号不给素族出身的人的。”王晏出来对其亲信说:“那姓王的头儿的事已经完了。”永明八年,王晏改领右卫将军,但说有病主动要求解除此职。
皇上打算让高宗(萧鸾)代替王晏主持吏部工作,便亲笔下敕征询王晏意见。王晏启禀说:“萧鸾清干有余,但他不熟悉各门族的情况,恐怕不适合担任此职。”皇上便作罢了。次年,王晏迁任侍中、领太子詹事。本州中正,他又推说有病辞让了。永明十年,改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配给亲信二十人,中正仍旧。永明十一年,迁任右仆射,领太孙右卫率。
世祖驾崩,遗嘱让王晏和徐孝嗣负责尚书工作,并让他们长期担任下去。郁林王做皇帝后,王晏转任左仆射,中正之职仍旧。隆昌元年(494),加任侍中。高宗计划废立皇帝时,王晏便响应拥护。延兴元年(494),转任尚书令加后将军,侍中、中正之职仍旧。王晏被封为曲江县侯,食邑千户。配给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高宗有一回和王晏在东府宴会,说到时事,王晏贴近高宗说:“你经常说我胆小,现在看我怎样?”建武元年(494),王晏进号骠骑大将军,配给班剑仪仗二十人,侍中、尚书令、中正等职位仍旧。又加兵百人,领太子少傅,晋封公爵,增加食邑至二千户。后因敌虏要来进犯,加配给他一千名士兵。
王晏为人笃重亲旧情义,这一点很受世祖的称赏。但到了这个时候,他自觉有佐命惟新之功,说话之中便常常批评世祖的一些做法,众人都开始感到奇怪。高宗虽然因成事之际得到王晏的支持,但心里对他并不信任。于是翻检世祖时期的诏书,发现写给王晏的手敕就有三百多份,都是讨论国家大事的,因此对王晏更加轻视不信任。高宗即位之初,始安王萧遥光就劝他诛杀王晏,高宗说:“王晏为我立有功勋,而且并没有犯罪。”遥光说:“王晏尚且不能为武帝忠诚效力,又怎么能为陛下您呢?”高宗立即表情严肃起来。从此高宗皇帝经常派心腹陈世范等到街头巷尾收集不同言论,开始考虑解决王晏的事情。而王晏作风轻浮没有想到防备,一心指望能开府,多次叫相面的来看自己,以为必将大富大贵。和宾客在一起说话,喜欢把闲人都赶开,皇上听说后,疑心王晏要谋反,便有了要杀掉王晏的念头。北人鲜于文粲和王晏的儿子王德元有来往,暗中探得朝廷的意思,便告发说王晏图谋不轨。陈世范等又上启说:“王晏计划在建武四年(497)趁着皇上到南郊祭祀的机会,和世祖的故旧主帅们在路上动手。”正好又赶上有老虎冲犯了南郊祭坛,皇上心中更加不安。在郊祀前一天,下敕停止举行。等到元会过去后,皇上把王晏召来,在华林省把他诛杀了。并下诏说:“王晏本是市井凡夫,从小就没品行,由于国家需要人,他才通过关系进入官僚队伍。世祖任地方官时,对他格外提拔,原谅了他的缺点错误,委给他重要职务。而此人生性轻佻险锐,做了高官更加显著,在许多事情上,都表现出猜忌反覆。因而为两宫所不容,受众人所指责。王晏既心里惶愧,又怕受到法纪制裁,便推说生病掩盖劣迹,从而能够长期担任要职。多次任他为地方官,他都推辞不去,看来是谦虚,实际是心怀鬼胎。隆昌以来,国运艰难,在支持(我)成功方面,他是很付了心力的。于是便给他最高爵位,任以最高官职,我对他的恩情和期望,超过他人。谁知他贪得无厌,欲壑难平,指天画地,企图谋反。到处征求卜相巫觋,算命观相。拉帮结派,安插党羽。又让其长子王德元,招纳亡命之徒,收养成群剑客,共同作恶。其弟王翊亦属凶愚,与他遥相勾结,暗通书信,准备里应外合。去年初,奉朝请鲜于文粲已把王晏的奸谋全都报告给我了。我考虑应当充分信任大臣,不能既用又疑,给他机会希望他改悔。但他恶性不改,反而更加猖狂,与北中郎司马萧毅、台队主刘明达等拟定时期发动政变。觉得河东王萧铉年青无识,可以当他们的傀儡皇帝,一旦得志他们就窃据皇权。刘明达对此已供认不讳。当年汉帝仅仅因为言语不恭便行讨伐,魏臣只是由于箈须要被杀戮,何况王晏无君之心已经昭彰,欺凌主上之迹也已显著,如果容忍了他,国家的刑法还有什么用?应该把王晏一伙抓起来交给司法部门正法,以肃明国典。”
王晏没出事前几天,在北山庙答赛,夜里回来时,王晏已经醉了,他的随从人员也都醉了,于是羽仪错乱,拖拖拉拉十几里地长,也没人管,有见识的人看了说:“这表明王晏的好日子不会太长了。”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三十二 唐紀四十八·司马光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二·焦竑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戴重事录·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一·阿桂 五十七、巡游译书处·包天笑 窦瑾传·李延寿 唐景思传·薛居正 卷五十一·徐一夔 卷八十九·佚名 第四节 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蒋廷黻 十五·沈从文 咸丰九年八月初五日·曾国藩 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