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生的佛教

  现在国内与国际所有的人类,经过这次大战的痛苦,大家都希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而且长远、永久不再受战争的灾难,这是人人普遍的心理!美总统杜鲁门讲:“在今日高度科学发展下,亟须高度的道德配合,重造和平幸福的世界。”因科学发展,制造新式武器,如不以道德运用、驾御,为害人类实甚,此则非昌明高度道德性的宗教不可。世界三大宗教,以佛教教义博大精深,最适合人类实际生活之道德,足以补科学之偏,息战争之祸,以维持世界的永久和平与幸福。佛教的本质,是平实切近而适合现实人生的,不可以中国流传的习俗习惯来误会佛教是玄虚而渺茫的;于人类现实生活中了解实践,合理化,道德化,就是佛教。所以拟定这“人生的佛教”题目,来和各位平平实实地谈谈。

  在人类生活中,做到一切思想行为渐渐合理,这就是了解了佛教,也就是实行了佛教。因为佛陀教人持戒修善,息灭烦恼,就在使人类的生活合理化。人类生活中可共同通行之道,便是道德;互相欺诈、淫乱、争夺、杀害,皆是不道德的行为。佛法切实的指导改进,使其互相推诚、仁爱、谦让、扶助,这就是学佛的初步。学佛,并不一定要住寺庙、做和尚、敲木鱼,果能在社会中时时以佛法为轨范,日进于道德化的生活,就是学佛。

  若以合理的思想,道德的行为,推动整个的人生向上进步,向上发达,就是菩萨,亦即一般所谓贤人君子;再向上进步到最高一层,就是佛,亦即一般所谓大圣人。故佛菩萨,并不是离奇古怪的、神秘的,而是人类生活向上进步的圣贤。

  佛教,并不脱离世间一切因果法则及物质环境,所以不单是精神的;也不是专为念经拜忏超度鬼灵的,所以不单是死后的。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改善人生的生活行为,使合理化、道德化,不断的向上进步,这才是佛教的真相。

  人生的解释:狭义说,是人类整个的生活;广义说,人是人类,生是九法界的众生。人类是九法界一切众生的中枢,一念向下便为四恶趣等,一念向上便为天及三乘等,故人类可为九法界众生的总代表,也就是九法界众生的转折点。

  全宇宙的一切存在,尽是众缘所生,由于因缘和合关系相续,流行为宇宙间一切存在的事物。一切存在中,有一部分是有情众生;这一切有情众生,是指具有情感意识的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及天等。众生中的人,是众生中具有聪明才智的一种,故谚曰:“人为万物之灵”。因为它太灵活,所以向上也容易,向下也容易,人做得不好就可以堕下,做得好就可以向上。若不能向上,总要保持为人之道,勿使堕落才好!

  人生,不论古今中外的宗教贤哲,总是教人为善,与人为善,向上进步以养成完美的人格;增益人类共同的生活,以求安乐、和平。佛教于充实人生道德,极为注重,人生佛教尤以此为基本。依佛教进修,更可由人生进升三界诸天,以及于出世三乘的罗汉、辟支佛、菩萨。即所谓依五戒进修十善、四禅、八定而生天,观四谛而成罗汉,悟十二因缘而成辟支佛,修六度万行而为菩萨。再由天及三乘加功进行,成大菩萨,以大愿大悲,遍一切世界普度众生,即成为遍在三乘六趣的大菩萨。由大菩萨积功累德,福慧圆满,乃证尽善尽美正等正觉的佛果。所谓佛果,即以全宇宙、尽虚空、遍法界究竟清净为身,也就是人生烦恼痛苦完全消灭,至于最合理最道德的和平安乐的境界。

  由此以观:由人向下为一切有情众生,由人向上为天及三乘、菩萨、佛。上下总依人生为转依,可见人生之重要性。我们应依佛的教法,在人类生活中,把一切思想行为合理化、道德化、佛法化,渐渐向上进步,由学菩萨以至成佛,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与价值。

  佛教,狭义说,佛是释迦牟尼佛,教是释迦佛所说三藏十二部的学理,故亦曰“佛学”。广义说,一切众生皆是佛,一切世间人及众生的思想行为、精神物质、正报依报的一切,总不出佛说的因果法则,故亦曰“佛法”。所以,普泛言之,佛教是一切众生所依的佛教;切近言之,就是“人生的佛教”。今天感谢各位冒暑开会,即以此略为贡献!

  (觉先、茗山记)


猜你喜欢
  释鉴稽古略续集(一)·佚名
  云峰悦禅师·惠洪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卷上·彦悰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天然和尚像·函昰
  华严镜灯章·续法
  第三品 难陀品·佚名
  净慈要语卷之上·永觉元贤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三·佚名
  ○禅宗永嘉集·玄觉
  卷三·野竹福慧
  卷之三·佚名
  卷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八·陈衍

    一、自来文人好标榜,诗人为多,明之诗人尤其多。以诗也者,易能难精,而门径多歧,又不能别黑白而定一尊,於是不求其实,惟务其名,树职志,立门户,是丹非素,入主出奴矣。明太祖时,吴则有“北郭十子”,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 飞毛腿·闻一多

    我说飞毛腿那小子也真够别扭, 管包是拉了半天车得半天歇着, 一天少了说也得二三两白干儿, 醉醺醺的一死儿拉着人谈天儿。 他妈的谁能陪着那个小子混呢? “天为啥是蓝的?”没事他该问你。还吹他妈什么箫,你瞧那副神儿, 窝着件

  • 卷之一千四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汤化龙与刘崇佑·刘以芬

    凡一政党所以能由艰难缔造以至于发展滋大者,全赖有少数中坚同心一德,致力党务,绝无丝毫权利私见搀杂其间。而其最大关键,尤在有共同目的为之维系。其结合也以此,其奋斗也以此,即其辩论争持不亦外乎此,故能团结无间,永久持续。

  • 世家卷第九 高丽史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文宗三。○(壬子)二十六年春二月辛亥朔诏礼部复位礼服制度。丁巳幸兴王寺。丙寅以兵部侍郞文正为西北面兵马副使; 户部侍郞闵昌寿为东北

  • 伯颜传·宋濂

    伯颜,蒙古族八邻部人。曾祖述律哥图,侍奉太祖,为八邻部左千户。祖父阿剌,承袭其父职,兼为断事官,平忽禅有功。父亲晓古台,承袭祖辈官职,随宗王旭烈兀开拓西域。伯颜长于西域。至元初年(1264),旭烈兀派伯颜入朝奏陈有关西域事,世

  • 卷三·佚名

    ——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三)第三则赶缯船,四只。内台湾协标右营「澄」字九号船一只:身长五丈,头起■〈乔亢〉四尺二寸、尾起■〈乔亢〉三尺。船头长一丈九尺,面匀宽九尺五寸、底匀宽八尺六寸;船中长一丈六尺,面匀宽一丈四尺六

  • 妇行篇 第二十 凡八条·范立本

    子曰:“妇人,伏于人也。是故无**之义,有三从之道。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无所敢自遂也。教令不出闺门,事在馈食之间而已矣。是故女及笄乎闺门之内,不百里而奔丧。事无擅为,行无独成。参知而后动,可验而后言。昼不游

  • 基础学问总检点·胡兰成

    准绳是随处生出来的批评现代社会,要从建造现代社会所依据的基础学问:数学、物理学与西洋哲学批评起。这三门学问的精密程度如何?其于物于人的真切如何?其造形的经过如何?文明必是绝对精密的,如宋玉赋美人,“增之一分则

  • 第五十六卦:《旅卦》·佚名

    旅:小亨,旅贞吉。【白话】《旅卦》象征旅行:小心谦顺可以亨通,旅行虽是小事,但能坚守正道必然吉祥。《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白话】《象辞》说:《旅卦》的卦象是艮(山)下离(火)上,为火势匆

  • 卷一·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诗沈卷一栁州府知府范家相撰总论上原诗诗何自起也天庭轩辕载籍无稽学者苐弗深考惟虞书有诗言志歌水言之文先儒谓即诗之道所自昉愚谓虞书所言乃诗歌声律之用非诗之道始自虞廷也孔頴达曰明堂着土鼓之文黄帝

  • 致国民政府函·太虚

    迳启者:顷据梅埔六属佛学院筹备处代表释桑空等函称:组织梅埔六属佛学院,函请咨呈贵政府,转饬梅埔行政机关出示保护,以利开办而兴佛事等因。查该代表等组织佛学院,纯为阐扬佛法,宏开正化,裨益世道人心甚钜。当经敝会照准,代为函

  • 第六十九卷·佚名

    身念处品之六复次修行者。随顺观外身。十大山中。复有何等河池流水华果鸟兽。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僧迦赊山。僧迦赊树六时之华。其树昼夜光明不断。如阎浮提燃大炬火。其香普熏。满一由旬。如阎浮提所有林树少分相

  • 宗镜录卷第九十六·延寿

    菩萨处胎经云。譬如泉源陂池。五河驶流。各各有名。悉归于海。便无本名。亦如须弥。峙立难动。杂色众鸟。往依附山。皆同一色。便无本色。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净佛国土。亦复如是。众生心识。所念不同。若干思想。能

  • 卷第四十八·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八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八世天童杰禅师法嗣夔州卧龙山破庵祖先禅师蜀广安王氏子。闻缘老宿住昭觉往参扣语契。令奉圜悟香

  • 夜雨秋灯录·宣鼎

    文言小说集。清宣鼎撰。三集,十二卷。鼎字瘦梅,安徽天长人,清末小说家。兼工书画,做过幕僚,终生不仕,曾寓沪卖画为生。著有《粉锋图咏》、《返魂香传奇》等。作者有感于晚清社会腐败,受《聊斋志异》影响而成此编。成书于光绪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佚名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与《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同,而文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