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

 万历十二年八月甲辰朔唯户部左侍郎王之垣在籍调理

○户部尚书王遴等言织造物料属工部盐引纸价属户部钱粮各有职掌载在令甲先因大婚袍服及赏用叚疋共留过济边银九万三千零凑织事出权宜节经本部题明业奉不许那借之旨盖重军国急边饷也今复留引价抵充工部料银非所以信明旨一法守矣  上以兴作繁殷引价暂借协济

○鹞子坪巴咂等族番人来朝贡方物

○准河北三府冲疲改折漕运

○乙巳以写篆  贵妃  荣妃金册金印赐三辅及中书官银币有差

○山西道御史原一魁请乞推广优处言官德意俯宥建言获罪诸臣如邹元标郭惟贤冯景隆孙继先黄道瞻曾同亨丁此吕伍可受谭希思董基范俊等乞下吏部分别量处  上怒其乘机市恩夺俸三月

○礼部覆礼科给事中万象春等摘参考成未完杨应魁陆树德李辅涂杰任养心邢侗宋仕姜璧吴定黄钟林休徵黄师颜于有年等各夺俸有差

○山东道御史傅好礼以母老身疾乞归许之

○升狭西副使李琦为本省右参政兵部员外朱正□为狭西佥事

○丙午乌思藏获教王番徒喃哈坚参等五起进贡

○丁未祭  先师孔子遣礼部尚书陈经邦行礼

○升福建佥事武尚耕为湖广右参议

○戊申祭  太社  太稷遣公朱应岐行礼

○升山西按察使许守谦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兵部左侍郎辛自修为南京右都御史

○平乐营兵鼓噪杀伤四十余人执掳乡官王佩瑶等勒官兵讨之斩馘略尽叛首徐凯被擒自缢死两广督吴文华以闻有旨逮知府周祈来京问

○己酉  上视朝

○庚戌遣定国公徐文璧大学士申时行为正使恭顺侯吴继爵彰武伯杨炳大学士许国为副使各持捧节册进封  德妃郑氏为贵妃  安嫔王氏为荣妃  贵妃册文曰兰殿升华实佐二南之化椒涂贰体特高九御之班惟芳徽简在于宸闱宜宠渥增崇于位序咨尔德妃郑氏仪容淑慎性质柔嘉供奉下陈肃肃谨授环之节周旋中壸雍雍协佩玉之和用能效儆于鸡鸣匪独承荣于鱼贯爰跻峻列载示新恩兹特遣使持节进封尔为贵妃锡之册命于戏位因德进芳名已冠于紫庭贵以谦居令范无愆于彤管用翼轩龙之教聿臻禖燕之祥钦哉  荣妃册文曰化始闺门崇建六宫之职礼隆妃掖眷求四德之良爰举彝章宜敷茂渥咨尔安嫔王氏柔嘉维则敬慎有仪蚤参法相之班祗率小星之度珩璜象美弓韣开祥方有誉于宫闱肆特升于位号兹遣使持节封尔为荣妃锡之册命于戏荣颁祎翟既永依日月之华体亚轩龙尚益谨夙宵之节庶流淑问无忝训词钦哉

○以册二妃遣驸马都尉侯拱宸祭告  内殿

○谕礼部九月十三日躬谒  山陵行秋祭礼奉  两宫圣母率后妃同行一应礼仪事务照万历八年例行

○例推御史贾如式为河南副使工科给事中王毓阳户科给事中徐三畏御史原一魁张耀陈性学为佥事毓阳河南三畏一魁狭西文耀福建性学广东

○辛亥遣伯刘嗣德以  孝康敬皇后忌辰于  泰陵行礼○升锦衣卫指挥使郑承宪为都指挥使锦衣卫正千户王文锦为指挥佥事俱带俸承宪贵妃父文锦荣妃父也

○工部题修理乾光殿金海亭轩等处

○壬子先是逐潘季驯等外论汹汹谓废辽必复居正且戮尸至是文书官宋坤发下会议辽府本传旨拟复废辽爵及重论居正之罪大学士申时行等言居正罪状已著法无可加复爵一议变  皇考明罚饬法之典开诸藩观望觊觎之端修废第于民穷财尽之时复废国于宗多禄少之日举朝无一人以为宜者即如勘事诸臣原<婠勶-釒>亦言居正所犯自足丧家辽庶所犯自足倾国两事原不相蒙今既许归葬又与花生子口粮给伊母王氏餋赡恩已厚矣复爵之议臣等知其不可  上顾左右曰内阁言是乃罢复辽议旨下廷臣翕然称服

○升山西右参政陈渠为狭西按察使河南府知府李时芳衢州府知府史诩为山西贵州各副使

○户部题河东解州盐池遭水盐花不生科臣屡<婠勶-釒>欲改行芦盐以苏民困在山东抚按欲将有余之盐行归开二府淮扬抚按拟以开封改长芦以归德改山东而长芦巡盐据二知府议割河以北隶长芦河以南改复山东而又有历议四难欲仍行河东盐池者今御史喻文炜直陈改图必行之便合行三省抚按各巡盐商确通变毋太拘泥贻害地方报曰可

○山东抚按李辅等以登莱二府水旱相仍请蠲二府拖欠存留麦米一十七万四百余石草钞银四千二百余两并留香税杂钱一千九百四十六万五千余文备赈从之

○刑部覆斩辽府逆奴杨秀

○癸丑以

万寿节赐三辅臣及讲官银币有差

○甲寅升宋纁为户部左侍郎阴武卿为兵部左侍郎石星为兵部右侍郎改李世达为户部右侍郎

○河南巡抚杨一魁言旱雪冰雹迭为灾异章下户部

○乙卯  上御经筵

○升山西行太仆寺卿兼佥事邢玠为本省右参政

○丙辰文书官刘恺口传内阁拟旨取户部太仆寺银三十万两充赏大学士申时行等反覆请减语甚切至上从之即减其半是日谕户兵二部秋祭  山陵赏赐各项人等取太仓银五万两太仆寺马价银十万两应用兵部复持不可不听

○降原任贵州按察使史槚为狭西右参政

○都察院等衙门覆参故相张居正<婠勶-釒>奉旨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箝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斮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伊属居易嗣修顺书都永戍烟瘴都察院其榜居正罪状于省直夫居正以长驾远驭之才当  主少国疑之际卒能不顾诽誉独揽大权综核吏治厘剔奸弊十年来民安其业吏称其职虽古贤相何以加惜其褊衷多忌小器易盈怙宠夺情本根已断卒之身死名戮祸至丧家若其才其功则固卓乎不可及矣  丁巳升左佥都御史耿定向为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光禄寺卿贾三近为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复除原任狭西苑马寺卿兼佥事申维岳为山西行太仆寺卿兼佥事

○吏科给事中陈大科言江南漕艘历高宝抵淮宝应汜光一湖浩荡无际槐角楼一带据湖之中其形如兠两翼向为运道梗所司议开越河而一主圈田以防夹攻一主靠堤以省修筑昔白侍郎昂康济一河圈田之制也比吴尚书桂芳靠堤开越河十余年来未闻冲圯臣以为靠堤便总督漕运李世达亦然其议部覆报可

○朝鲜国王李昖请赐会典成书为其先康献王李旦洗冤礼部以梓未竣工请先降敕昭示以慰远人从之

○兵部覆南京太仆寺卿萧崇业条议种马累民所应永罢其清查牧地钱粮举劾管马有司二事一革隐占之奸一振因循之弊均于牧政有禆许之

○戊午中秋节赐三辅臣上尊珍馔

○兵部题云南巡抚刘世曾擒拿逆贼岳凤等相应祭告  郊  庙宣捷献俘报可

○庚申  万寿节

上御皇极殿受贺

○赐三辅臣膳并寿面长春酒

○赐朝鲜入贺陪臣礼曹参判宋贺等宴

○辛酉南京都察院勘得南京福建道御史谭希思称国宪家猷内一款阁内有丝纶簿其后官寺惠恣收于内宪章录内一款洪武五年六月定内官禁令命工部造红牌镌戒悬之宫门今亦无存希思偶感时事谬以为宜复此二者言诚狂瞽心则无它请特赐优容以广忠益

上曰本朝典故不系颁行制书岂足凭据希思姑降襍职

○壬戌以南赣巡抚张岳为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河南左布政严大纪为光禄寺卿建昌府知府许孚远为狭西提学副使

○兵部言万乘临边御防宜慎一预哨探二守台墙三慎分布四慎信地总督郑雒照旧驻劄关外张佳胤应否前赴昌平有旨哨探防守俱依拟总督例在镇经理不必候驾

○癸亥诏以伯王伟左都御史赵锦居守以公徐文璧伯杨炳护驾随侍

○甲子谕户部随驾各衙门物料合用官尉旗军并内官内使骑坐马匹及草料各衙门人役口粮户兵二部照例关领拨发

○乙丑宪宗纯皇帝忌辰祀于  奉先殿遣伯王应龙祭  茂陵

○复除庄国祯为河南左布政

○丙寅  上视朝

○月犯井宿

○戊辰升光禄寺卿贾待问为左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韶等处

○己巳  上视朝

○户部覆宁夏巡抚张九一条议边务一议开荒除先丈出额外荒田四千三十一顷外其余一听开垦宽恤一议添官宁镇四路旧有管粮通判可以兼摄抚臣责司道司道责通判及管屯卫所官庶不扰民其余立寨通渠分给牛种俱听抚臣便宜举行年终将开过数目青册送部查考社仓盐课俱如议行

○蓟辽总督张佳胤巡抚张国彦会题三屯遵化各营主兵照今议改支折色七个月草一束折银一分九厘豆一石折银三钱四分其收买本色行令各兵备会同各镇管粮司官一应粮草务趁秋成严行州县正官取具的确时估呈部派商收买仍旧摄以州同其应行文卷悉付州同接管该镇管粮通判关防径呈礼部改给蓟州州同关防该漕粮二万七千石自十三年为始于内再折一万三千二百石每石照例折银七钱户部覆从之

○庚午升太常寺少卿周弘祖为南京光禄寺卿

○赐朝鲜国陪臣黄廷或等二起宴以奏事入贺事完回国也

○顺天府房山县民史锦奏请开矿命抚按查勘以闻

○允给永年伯王伟肩舆礼科给事中万象春言公侯伯皇亲驸马不许乘舆  祖制也瑞安伯陈景行武清伯李伟为

两宫皇太后之父受封于衰白之年始赐肩舆迩年定国公徐文璧以班首重臣袭封年久亦以陈乞而得今伟分虽亲视  太后之父则有间爵虽尊按授封之年则尚浅何得以居守故滥行陈乞<婠勶-釒>入  上以特恩姑准以后不得援例

○辛未河南地方旱潦冰雹

○壬申  上视朝

○户部尚书王遴言御马监旧额马该料四万七千余石草一百七十余万束新增马匹该料以石计者四万三千余草以束计者一百八万每岁约费银一十万五千余以十年计之费银一百九十五万臣等将何术以应该监之需得旨准减六分之一不必加派扰民

○癸酉谕兵部驾诣  天寿山行秋祭各衙门执事披甲等项官长随内使小火者太监陈政等四千一百四十三员名每员名马一匹

猜你喜欢
  卷八十九·列传第二十七·脱脱
  卷二百五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七·柯劭忞
  卷四十七 后燕録五·崔鸿
  读礼通考卷六十二·徐乾学
  卷之一百二·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佚名
  卷四十四·萧常
  第三十二册 崇德元年十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七 后妃传七·纪昀
  明制女官考·黄百家
  庾肩吾传·李延寿
  卷十三户婚律·窦仪
  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风骚要式 全文·徐衍

      夫诗之要道,是上圣古人之枢机。故可以颂,可以讽。“迩主事父,远之事君”。今之辞人,往往自讽自刺而不能觉。前代诗人亦曾微露天机,少彰要道。白乐天云:“鸳鸯绣了从交看,莫把金针度与人。”禅月亦云

  • 卷三·林逋

    钦定四库全书林和靖集巻三宋 林逋 撰七言律诗送范希文寺丞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犹欣接绪馀去棹看当辨江树离尊聊为摘园蔬马卿才大常能赋梅福官卑数上书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送史殿丞之任封州炎方将命选朝伦治

  • 第廿二出 运筹·李渔

    〖风入松幔〗(外冠带,引众上)孤城虽得保无虞,属境丘墟。妖氛未靖劳宸虑,一年守土功虚。下官受事之日,已曾上疏请兵,至今一载,王师未下。前日蛮寇薄城,亏我用奇兵退去;如今蒙圣上调京营铁骑,命新科状元监督前来,与下官协同征剿。我

  • 莲 灯·林徽因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明暗

  • 路史卷十七·罗泌

    后纪八疏仡纪高阳帝颛顼,高阳氏,姬姓,名颛顼,黄帝氏之曾孙,祖曰昌意,黄帝之震适也。行劣不似,逊于若水。取蜀山氏,曰景 。生帝乾荒,擢首而谨耳,豭喙而渠股。是袭若水,取蜀山氏曰枢,是为河女,所谓淖子也。感瑶光于幽防,而生颛顼,併干

  • ◎京师警察厅·费行简

    京师警厅,隶属于内部。置总监一人,都尉九人,警正三十九人,警、佐百廿人,技正二人,技士四人,分总务行政、司法、卫生、消防五处,以居首善为中外观瞻。所系枉法、舞弊之事,自较外省为少,而限于财力、卫生及诸工程多未设置完备,加以

  • 肯綮录·赵叔向

    ○俚俗字义《归田记》云:“京师食店卖酸馅者,皆大牌榜于衢路,而俚俗昧于字法,转酸从食,馅从舀。有滑稽子曰:‘彼家所卖□(音俊)舀不知为何物也。’”以余观之,《山谷法帖》见于世者皆作酸。饣兼,《韵略》上

  • 张稷传·李延寿

    张稷字公乔,幼年时就有孝顺的品德。他的生母刘氏不受宠爱,得了疾病。当时张稷十一岁,侍养母亲衣不解带,每当病重时,则一连几夜不睡。母亲去世以后,他哀伤过人,拄着拐杖才能起来。见了年辈相同的幼童,就哽咽流泪,州里的人们称他

  • 卷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四十礼略吉礼【五】上陵【臣】等谨按郑志上陵一门载於吉礼之次以事系祭祀与山陵之典有别也我皇朝尊祖敬宗典章详审超轶往代谒陵大礼宪古准今尤为隆备谨述钜典载於篇中以彰圣朝诚孝之上仪焉肇祖

  • 卷十五 礼十(宾礼 )·龙文彬

    ◎优礼元裔洪武三年,封密迪哩巴拉(旧作卖地里八喇。 )为崇礼侯。诰曰:“昔帝王之有天下,必封前代子孙,使作宾王家,其来尚矣。元失其驭,四海纷争。朕削平群雄,混一区宇,为天下主。而密迪哩巴拉为元之宗孙。比者遣将北征,尔祖已

  • 十八年·佚名

    (丁未)十八年大明成化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壬寅朔,上率百官,行望闕禮于昌慶宮。仍賀兩大妃殿,進表裏,遂御明政殿受賀。○進宴于兩大妃殿。○御仁政殿宴群臣。1月2日○癸卯,開城府留守金永濡以年七十致仕,不許。〈史臣曰:「永

  • 诸侯章第三·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讲述诸侯的孝道。诸侯应以谦逊谨慎、不骄不奢的态度,遵守法律法规,节约生活费用,这样才能够长守富贵,保全自己的国家,使官员百姓和睦安乐。【原文】在上不骄(1),高而不危(2);制节谨度(3),满而不溢(4)。高而不

  • 卷三十一·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一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大丈夫之説其详可得闻乎曰廓然大公心不狭隘则所居者真天下之广居矣履绳蹈矩身不苟安则所立者必天下之正位矣秉彝循理事不苟从则所行者皆天下之大道矣得志与民由之

  • 卷十一·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十一    元 陈天祥 撰孟子滕文公上周公岂欺我哉○注文王我师也盖周公之言公明仪亦以文王为必可师故诵周公之言而叹其不我欺也文王大圣人古今皆师宗之以公眀仪之贤岂不知此何须直至闻周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六十·澄观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第二善男子善知识者。如慈母下教劝。谓教其事友之方。文有四段。皆约喻显。一教念友胜德。于中先叹胜。后常当如是下结劝。二复次汝承事下。教起事友心行。有二十一句。文显。三复次汝应于

  • 第三品 譬喻法品·佚名

    第二十一 锯喻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牟利破群那与诸比丘尼过多会合。尊者牟利破群那与诸比丘尼实同如次之聚会,即:若有比丘于尊者牟利破群那之面前,诽难彼等比丘尼者,因此

  • 第三 等起摄颂·佚名

    诸行无常、苦、无我、有为也,亦决定涅槃、施设、无我。佛月未现、佛日未来时,尚且不知具分彼[无常等][有为]法之名目。行种种困苦,圆满波罗蜜,大雄者、眼者含梵天界,显现于[此世界]。彼[诸佛]拔苦、与乐,宣说正法。一切众生之慈愍者

  •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佚名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同本。说有十一种之胜分,因而于十二缘生初置无明之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