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朱异传

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一般人物,将来要光大你家的门庭。”朱异十岁时,喜好和人聚在一起赌博,乡里人都把他看成是个祸害。长大之后,才立志改变恶习从师学习,《五经》全部学过,尤其熟悉《礼》、《易》,又广泛读过文史著作,更通晓各种技艺,博戏围棋书法算术,都是他所擅长的。二十岁时,来到京城建康,尚书令沈约当面考过他,接着和他开玩笑说:“你小小年纪,为什么就不讲廉洁呀?”朱异听了心中迟疑不懂沈约的意思。沈约便说:“天下只有文史经义围棋书法这些技艺,全都让你占去了,这可以说是不廉洁吧。”这年,朱异向朝廷上书说京城建康应当设置狱司官职,和朝中的廷尉同级,皇帝下令让尚书讨论,结果听从了朱异的意见。

原有的制度规定,年龄到二十五岁才能做官。当时朱异刚到二十一岁,朝廷特别下令破例提拔他做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下诏征用有杰出才能的人士,五经博士明山宾上表举荐朱异说:“我发现钱塘朱异,他虽然年纪还轻,但是品德完美志向老成,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没有涣散闲逸的想法,神色恭谨如对宾客,胸襟度量博大深沉,风采仪表高雅严肃。譬如万丈金山,难于登上它的巅峰,千里玉海,无从窥测它的边际。再譬如皀璋刚刚琢磨加工,锦缎刚刚上机编织,一旦制成就会敲出铿锵的声响,发出绚烂的光采。观察朱异的信实品行,他不只是乡里所少有,假如让他担当任重道远的要职,也必定能表现出千里马一样的才干。”梁武帝召见朱异,让他讲《孝经》、《周易》的义理,听后很高兴,对左右臣下说:“朱异确实异于常人。”以后见到明山宾,对他说:“你推荐的人,确实是个人才。”于是召朱异在西省值差,不久兼任太学博士。这年,梁武帝亲自讲述《孝经》,让朱异执经诵读。提仪朱异任尚书仪曹郎,入朝廷兼任中书通事舍人,接着调任鸿胪卿、太子右卫率,不久加官员外常侍。

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大举北伐,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派使者前来请求带着本州土地民众归附南朝,诏令让有关官员研究来信内容的真假虚实。朱异说:“自从我朝军队北伐,相继攻克城邑俘获兵民,徐州地面日渐削弱,北魏把罪责全都归罪在元法僧身上,元法僧怕遭到杀身之祸,这次要求投降一定不是假的。”武帝便派朱异前去答复元法僧,同时命令各军接应,并接受朱异的指挥。到徐州之后,元法僧表示遵从朝廷的意旨,事情果然像朱异预料的那样。

中大通元年(529),朱异晋升散骑常侍。自从周舍去世之后,朱异接替他掌管朝廷机要,无论地方长官的变动,朝廷礼仪国家大典,诏诰敕书的起草和发布,全都由朱异执掌。每当四方进呈表疏,主管官署的公文,一切咨询审察裁断,全都呈送朱异,朱异行文落笔,审核决断,周到敏捷,手中的笔一刻不停,在很短的时间里,一切事务都办理妥当。

大同四年(538),晋升右卫将军。六年(540),朱异启奏请求在仪贤堂讲述武帝撰著的《老子义》,敕令照准。当就席讲述的时候,朝中的士大夫以及僧俗听众达一千多人,成为一时间的盛大事件。当时又在城西开设士林馆用来引进博学之士,朱异同左丞贺琛轮班每天讲述高祖撰著的《礼记中庸义》,皇太子又召朱异在东宫玄圃讲《易》。八年(542),改加侍中。太清元年(547),晋升中领军,舍人职务不变。

武帝梦见中原收复,满朝称颂恭贺,第二天把这梦中的事告诉给朱异,朱异说:“这是天下将要统一的预兆。”当侯景来归降时,武帝命令群臣聚会商议,尚书仆射谢举等人认为不能接受,武帝则想要接受侯景归降,事情未能决定。武帝曾经一早来到武德阁,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国家如此安定和平,如今轻易接受降地,难道是不合适的事?万一由此招来麻烦,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朱异窥测到武帝心中的意向,应声说:“圣明的天子君临天下,顺应上天的意旨,北方的遗民百姓,有谁不爱慕敬仰,只是没有机会,没能表达他们的心愿。现在侯景割下东魏国土的一大半,前来表达诚恳的心意,从边远外来归附圣朝,岂不是上天开导他的内心,人们赞助他的计谋的结果?考察侯景的心意审视他的行为,是很值得嘉奖赞许的。如今要是不容许他来归降,恐怕会断绝了今后想要归降者的希望。这种事是明显可见的,希望陛下不必迟疑不决。”武帝深信并同意朱异的见解,又受到日前梦境的启发,于是按朱异的说法办理。等到贞陽侯萧渊明战败被俘,从东魏派人回来,述说东魏国相高澄打算同梁朝重申和好之情时,武帝下令群臣决定对策,朱异又认为和好是合适的,武帝最后决定照办。当年六月,派遣建康令谢挺、通直郎徐陵到东魏出使沟通友好关系。当时侯景坐镇寿春,接连启奏武帝请求断绝同东魏的和好,并请求追回使臣。又写信给朱异,辞意极为恳切,朱异只把武帝的意见转述给他。八月,侯景便发兵反叛,用讨伐朱异作为起兵的借口。朱异募兵三千人,等到侯景到达,便用他的募兵把守大司马门。

当初,侯景策划造反,合州刺吏鄱陽王萧范、司州刺史羊鸦仁都连续有奏章向皇帝报告,朱异认为侯景是在孤立的情势下来投降保命的,必定不会反叛,于是对使者说:“鄱陽王就不许国家有一个外来的客人!”压下奏章不上报皇帝,因此朝廷没有对侯景的反叛作出准备。当侯景叛军打来,城里的文武官员全都怪罪朱异。皇太子萧纲又写了一篇《围城赋》,最后的一段说:“他头戴高冠足蹬厚底鞋,列鼎而食乘坐肥马,登上宫殿的丹墀,推开皇宫的金门,陈述朝廷的决策,宣扬刑政的福威,四郊因为他筑起许多壁垒,天下因为他不得安宁。试问这豺狼是谁?试问那蛇蜴是谁?”这不外是谴责朱异的意见。朱异因此惭愧而又愤恨,发病死了,当时六十七岁。诏书说:“已故中领军朱异,胸襟度量宽弘通大,才智能力优越宏博,在朝廷参与咨询谋划,已有多年。正当辅助朝廷治理国家,长远地为国家委托的重任尽力的时候,忽然过早地死去,使我心中充满悲伤。可以增赐侍中、尚书右仆射,并赐给宫中的棺木一具。丧事所需用的钱财,也由朝廷资助办理。”原先尚书官职是从不用来赠赐死者的,朱异死后,武帝很惋惜,在商议追赠事宜时,左右和朱异友好的大臣启奏说:“朱异担任过的官职虽然很多,但是他平生怀抱的志愿,是愿意得到执掌行政大权的职权。”武帝按照朱异多年的心愿,特别下令给朱异追赠尚书官职。

朱异身居掌握权要的职位三十多年,善于窥察皇帝内心里隐秘的意图,百般阿谀奉承顺从皇帝的心意,所以特别受到宠幸信用。历年任官,从员外常侍直到侍中,这四种官职都在帽子上加貂尾作装饰,自右卫率到领军,这四种职位出入时都有卫队仪仗,这是近代历朝未曾有过的事情。朱异和他的子侄从潮沟挨着排地修建住宅一直到达青溪,宅院里有高台水池各种美好的玩赏,每当闲暇日子便会集宾客在里面游玩。四方馈赠礼物,钱财物品堆满库房。朱异本性吝啬,不曾对人有施舍。厨房里的珍馐美味发烂腐败,每个月扔掉的常常有十几车,就是对分出去的子侄也从不分给财物。朱异撰写的《礼》、《易》讲疏和仪注、文集有百多篇,战乱中多半散失了。

长子朱肃,官做到国子博士;次子朱闰,做司徒掾。都死在战乱中。

猜你喜欢
  卷二·温大雅
  第八十三回 长孙晟献谋制突厥 沙钵略稽首服隋朝·蔡东藩
  宋季三朝政要卷三·佚名
  卷之十二·佚名
  卷之八百三十七·佚名
  九十二 曹寅奏请圣安恭祝万寿圣节摺·佚名
  第二九九移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初七日一一七一五--三·佚名
  卷二·吴缜
  史记集解卷五十二·裴骃
  卷十·司马迁
  钱惟演传·脱脱
  耶律盆奴传·脱脱
  脱脱传·宋濂
  熊概传·张廷玉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潘良贵·唐圭璋

      良贵字义荣,一字子贱,号默成居士,金华人。生绍圣元年(1094)。政和五年(1115)进士第二。历辟雍博士、提举淮东茶盐、右司谏、工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郎。绍兴九年(1139),出知明州。绍兴二十年(1150),终徽猷图待制、提举江州

  • 圭塘欵乃集巻下·许有壬

    (元)许有壬等 撰偕故人赵寛斋胡安礼奉陪泛舟【八月七日】有孚锦幔髙张彩缆收画桡徐动浪花浮招呼版筑沾余酌【时方版筑舟过其下輙遍饮役者】收拾纶竿作烂游垂栁如云蔵一岛小桥成径接双洲洞箫休品江南曲风月难忘赤壁秋可

  • 卷五·秦三·佚名

    薛公为魏谓魏冉薛公为魏谓魏冉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齐免于天下之兵,其雠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齐破晋

  • 第十六节 台湾亡·陈匪石

    呜呼!我掷笔何忍言!成功之卒也年三十有九,经之卒也年三十有五。吾国民前途之运命随郑氏尽矣!南溟巨浸之中,绵延故明正朔垂二十余年,天厌朱德,元臣隤丧,吾国民奈何无滴泪溅之!经之卒也,其长子克■〈臧上土下〉次当立。克■〈臧上

  •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九月。戊辰。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丙申皆如之。起居注○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李鸿章、朝鲜告讣使。节录谕旨。电其本国。并无改易字句之处。袁世凯遽以不符

  • 一一一三 两广总督富勒浑等奏覆本年并无抽换《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一一三 两广总督富勒浑等奏覆本年并无抽换《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年十月二十六日两广总督臣富勒浑、广东巡抚臣孙士毅跪奏,为循例奏闻事。乾隆四十八年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

  • 卷十七·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丁亥(一六四七)、大清顺治四年(永明王永历元年、鲁王监国二年)春正月(癸卯)朔永明王跸梧州,鲁王次长垣。大清兵向肇庆,总督朱治■〈忄间〉走。王由梧州走平乐;大学士丁魁楚走岑溪、尚书王化澄走浔州。

  • 卷二十六 魏书二十六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陈寿

    (满宠传、田豫传、牵招传、郭淮传)满宠传,满宠,字伯宁,山陽昌邑人。十八岁时任郡中督邮。当时那个地方乡民李朔等人,各自拥有自己的武装,侵害百姓。太守派遣满宠明察此事。李朔等人前来请罪,不再侵扰百姓。其后满宠任高平令。

  • 凡例·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凡例一会典以典章会要为义所载必经久常行之制兹编於国家大经大法官司所守朝野所遵皆总括纲领勒为完书其诸司事例随时损益凡颁之纶綍议自羣寮旧制新裁与夫微文末义缕析条分并详则例以典为纲以

  • 提要·邱濬

    提要 《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明邱濬撰。濬有《家礼仪节》,已著录。濬以宋真德秀《大学衍义》止於格致诚正修齐,而阙治国平天下之事。虽所著《读书乙记》,采录史事,称为是书之下编,然多录名臣事迹,无与政典,又草创未完。乃

  • 第十章 9·辜鸿铭

    席不正,不坐。辜讲日常生活中,如果做垫子的席子没有规规矩矩放好,孔子是不会坐上去的 席子上的。)">。

  • 修行观界第十三·佚名

    安般不净念,退住与升进。决定真实相,悉已分别说。修行界方便,广略差别相。甚深微妙义,今当次第说。有因先修习,安般不净念。然後观诸界,安乐速究竟。自以方便度,此苦难成就。顶上两眉间,系念令不乱。寂止润泽生,三摩提增长。所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二一○)晡利多品法乐比丘尼经第九(第五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毗舍佉优婆夷往诣法乐比丘尼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法乐比丘尼曰。贤圣。欲有所问。听

  • 海潮音月刊出现世间的宣言·太虚

    来历  觉社从戊午夏历十月十日为始,曾发行一种季刊,名为“觉书”;至己未夏历十月十日,已发行了五期。但读者终嫌下气不接上气,来函请改为旬刊、月刊的纷纷不已。嗣北京有几位研究佛学的,欲随顺那时代的人心思潮,发行两种佛

  • 天学会通·薛凤祚

    一卷。清薛凤祚撰。是书本穆尼阁《天步真原》而作,在于介绍推算交食之法。其法按年月日时度数,逐次检取角度加减而得食分时刻方位,堪称简捷精密。有乾隆朝刊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 草堂集·王丹桂

    王丹桂撰。明正统本《道藏·太平部》有《草堂集》一卷,无序跋,题“五峰白云子王先生撰”,词一百四十五首。按集中《行香子》注云:“忆师父训号白云子,名丹桂,字昌龄。”知为王丹桂撰。饶宗颐《词籍考》卷七云:“其《

  • 灵药秘方·佚名

    方书。清师成子撰、方成培订。二卷。成子,蒲东人,好仙道,常云游四方,诊病卖药。行医过程中辑录验方,汇编成此书,约一万九千字。刊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卷上载灵药总论、灵药十例及五气朝元阳、九转灵砂丹、阳七肾散

  • 明集礼·徐一夔

    原名 《大明集礼》 明徐一夔、梁寅、周子谅、刘宗弼等奉勅撰。洪武二年 (1369)八月始修,次年九月书成。共53卷,分吉礼 (卷1至卷16)、嘉礼 (卷17至卷29)、宾礼 (卷30至卷32)、军礼 (卷33至卷35),凶礼 (卷36至卷38),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