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文苑传十一

文苑传

○辽

李澣

萧罕嘉努

耶律昭

耶律古裕

耶律良

  王鼎

刘辉

耶律孟简

李澣

萧罕嘉努

耶律昭

耶律古裕

耶律良

王鼎

刘辉

耶律孟简

△李澣

李澣字日新唐敬宗子郇王玮十一世孙自幼聪敏摹唐四杰为文时辈称之厯仕唐晋太宗入汴来降 【据宋史李涛传增辑】 会太

宗崩世宗立恟恟不定澣与高勋等十余人羁留南京久之从归上京授翰林学士穆宗即位累迁工部侍郎时澣兄涛在宋为翰林学士密遣

人召澣澣托求医南京易服夜遁至涿为徼巡者所得送之南京下吏自经不死防之愈严械赴上京自投潢河中流为铁索牵掣又不死帝欲

杀之枢密使高勋救止之屡言于帝曰澣非负恩以母年八十急于省觐致罪且澣富于文学方今少有伦比留掌词命可以增光国体帝怒少

解仍令禁锢于奉国寺凡六年艰苦万状会欲建太宗功德碑高勋奏曰非李澣无可秉笔者诏从之文成以进帝悦释囚寻加礼部尚书宣政

殿学士卒涛收其遗文为丁年集 【据宋史增辑】

△萧罕嘉努

萧罕嘉努 【按此与外戚传之萧罕嘉努二人谨识】 字纠坚纳喇部人中书令安图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辽汉

文字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罕嘉努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二十八年为右通进典南京栗园重

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迁天成军节度使徙彰愍宫使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罕嘉努对曰臣惟知炒粟小者

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它葢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诏作四时逸乐赋帝称善时诏天下

言治道之要罕嘉努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准布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

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

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绿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况渤海女真高丽合从连衡不时征讨富者从军贫者侦侯右之

水旱菽粟不登民以日困葢势使之然也方今最重之役无过西戍若能徙西戌稍近则往来不劳民无深患议者谓徙之非便一则损威名二

则召侵侮三则弃耕牧之地臣谓准布诸部自来有之昔时北至胪朐河南至边境人多散居无所统壹惟往来抄掠及太祖西征至于流沙准

布望风悉降西域诸国皆愿入贡因迁种落内置三部以益吾国不营城邑不置戍兵准布累世不敢为寇统和闲皇太妃出师西域拓土既远

降附亦众自后一部或判邻部讨之使同力相制正得驭远人之道及城哈屯开境数千里西北之民徭役日增生业日殚惊急既不能救叛服

亦复不恒空有广地之名而无得地之实国家大敌惟在南方今虽连和难保他日若南方有变屯戌辽邈卒难赴援我进则敌退我还则敌来

不可不虑也方今太平已久正可恩结诸部释罪而归地内徙戍兵以增堡障外明约束以正疆界每部各置酋长岁修职贡叛则讨之服则抚

之诸部既安必不生衅如是则臣虽不能保其久而无变知其必不深入侵掠也或云弃地则损威殊不知殚费竭财以贪无用之地使彼小部

抗衡大国万一有败损威岂浅或又云沃壤不可遽弃臣以为土虽沃民不能久居一旦敌来则不免内徙岂可指为吾土而惜之夫帑廪虽随

部而有此特周急部民一偏之惠不能均济天下如欲均济天下则当知民困之由而窒其隙节盘游简驿传薄赋敛戒奢侈期以数年则困者

可苏贫者可富矣葢民者国之本兵者国之卫兵不调则旷军役调之则损国本且诸部皆有补役之法昔补役始行居者行者类皆富贵故累

世从戍易为更代近岁边虞数起民多匮乏既不任役事随补随缺苟无上户则中户当之旷日弥年其穷益甚所以取代为艰也臣又闻自昔

有国家者不能无盗今欲芟夷根本愿陛下轻徭省役使民务农衣食既足安习教化而重犯法则民趋礼义刑罚罕用矣宜徙哈屯城于近地

与西南副都部署乌尔克德哷勒威乌尔古等部声援相接罢黑岭二军并开保州皆隶东京益东北戍军及南京总管兵增修壁垒候尉相望

缮完楼橹浚治城隍以为边防此方今之急务也愿陛下裁之擢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

相酬酢罕嘉努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六年为都部署 【据本纪增辑】 十三年上疏曰臣闻先世约尼温汗之后国祚中绝自额尔奇

木雅里立苏尔威大位始定然上世俗朴未有尊称我太祖代约尼即位乃制文字修礼法建天皇帝名号混一海内厥后累圣相承犹以名呼

臣以为宜依唐典追崇四祖为皇帝则陛下大业有光坠典复举矣帝纳之始行追册玄德二祖之礼罕嘉努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

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罕嘉努书于册帝见命去之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罕嘉努以穆宗对

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罕嘉努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曰秋山伤

死者臣故以为贤帝默然诏与耶律庶成录约尼汗至重熙以来事迹集为二十卷进之十五年复诏与庶成制礼典事或有疑与北南院同议

罕嘉努既被诏博考经籍自天子达于庶人情文制度可行于世不缪于古者撰成三卷进之又诏译诸书罕嘉努欲帝知古今成败译通历贞

观政要五代史时帝以其老不任朝谒拜归德军节度使以善治闻帝遣使问劳召修国史卒有六义集十二卷行于世

△耶律昭

耶律昭字述宁博学善属文统和中坐兄国留事流西北部会萧达兰为西北路招讨使奏免其役礼致门下欲召用以疾辞达兰问曰今

军旅甫罢三边晏然惟准布伺隙而动不能终保无变计将安出昭以书答曰西北诸部每当农时一夫为侦候一夫治公田二夫给糺官之役

大率四丁无一室处刍牧之事仰给妻孥一遭寇掠贫穷立至春夏赈恤吏多杂以糠粃重以掊克不过数月又复告困且畜牧者富国之本有

司防其隐没聚之一所不得各就水草便地兼以逋亡戍卒随时补调不习风土故日瘠月损驯至耗竭为今之计莫若振穷薄赋给以牛种使

遂耕获置游兵以防盗掠颁俘获以助伏腊散畜牧以就便地期以数年富强可望然后练简精兵以备行伍何守之不固何动而不克哉然必

去其难制者则余种自畏若舍大而谋小避强而攻弱非徒虚费财力亦不足以威服其心此二者利害之机不可不察合下膺非常之遇专方

面之寄宜远师古人以就勋业上观干象下尽人谋察地形之险易料敌势之虚实虑无遗策利施后世矣远兰然之开泰中猎于巴尔图山为

羯羊所触卒

△耶律古裕

耶律古裕字纠坚六院部人父阿古齐官至节度使古裕冲澹有礼法工文章统和中为本部太保开泰中稍迁塔布城节度使鞫霸州疑

狱称旨授启圣军节度使太平中复为本部太保谢病归俄擢南院大王请老不许兴宗命为诗友数问治要多所匡建奏诏与林牙耶律庶成

萧罕嘉努编辽国上世事迹及诸帝实录未成而卒

△耶律良

耶律良字锡纳小字苏着帐郎君之后生于干州读书医巫闾山学既博将入南山肄业友人止之曰尔无仆御驱驰千里纵闻见过人年

亦垂暮今若即仕已有余地良曰穷通命也非尔所知不听留数年而归重熙中补寝殿实达尔寻为燕赵国王近侍以家贫诏乘厩马迁修起

居注会猎秋山良进秋游赋帝嘉之青宁中帝幸鸭子河作捕鱼赋由是宠遇稍隆迁知制诰兼知部署司事奏请编御制诗文目曰清宁集帝

命良诗为庆会集亲制序顷之为敦睦宫使兼权知皇太后宫诸局事良闻重元与子尼噜古谋乱以帝笃于亲爱不敢遽奏密言于皇太后太

后托病召帝曰其事帝谓长曰汝欲闲我骨肉邪良泰曰臣若妄言甘伏斧锧陛下不早备恐堕贼计如召尼噜古不求可卜其事帝从其言使

者及门尼噜古意欲害之羁于帐下使者以佩刃断帟而出驰至行宫以状闻帝始信乱平以功迁汉人行宫都部署咸雍初同知南院枢密院

使事为特哩衮出知中京留守事未几卒追封辽西郡王谥忠成

△王鼎

王鼎字虚中涿州人幼好学居太宁山数年博通经史时马唐俊有文名燕蓟闲适上巳与同志祓禊水滨酌酒赋诗鼎偶造席唐俊见鼎

朴野置下坐欲以诗困之先出所作索赋鼎援笔立成惊其敏妙因与定交清宁五年 【本纪作八年】 擢进士第调易州观察判官改漆水

县令累迁翰林学士当代典章多出其手上书言治道十事帝以鼎达政体事多咨访鼎正直不阿人有过必面诋之寿隆初升观书殿学士一

日宴主第醉与客忤怨帝不知已坐是下吏状闻帝大怒仗黥夺官流镇州居数岁有赦独不免会守臣召鼎为贺表因以诗贻使者有谁知天

雨露独不到孤寒之句帝闻而怜之召还复职干统六卒

△刘辉

刘辉好学善属文疏简有远略太康五年第进士大安末为太子洗马上书言西边诸蕃为患士卒远戍中国之民疲于飞挽非长久之策

为今之计莫若城于盐泺实以汉户使耕田聚粮以为西北之费言虽不行识者韪之寿隆二年复上书曰宋欧阳修编五代史附我朝于外裔

妄加贬訾且宋人赖我朝宽大许通和好得尽兄弟之礼今反令臣下妄意作史恬不经意臣请以赵氏初起事迹详附国史帝嘉其言迁礼部

郎中诏以贤良对策辉言多中时病擢史馆修撰卒

△耶律孟简

耶律孟简字复易裕悦乌珍之五世孙父瑠嘉努官至节度使孟简性颖悟六岁父晨出猎俾赋晓天星月诗孟简应声而成既长善属文

太康初枢密使耶律伊逊以奸险窃柄出为中京留守孟简与耶律庶箴表贺未几伊逊复旧职衔之谪巡磁窑关时虽以谗见逐不形辞色遇

林泉胜地终日忘归明年流保州及闻皇太子被害以诗伤之作放怀诗二十首自序云禽兽有哀乐之声蝼蚁有动静之形在物犹然况于人

乎然贤达哀乐不在穷通祸福之闲易曰乐天知命故不忧予虽流放以道自安又何疑邪后得归乡里诣阙上表曰本朝之兴几二百年宜有

国史以乖后世乃编耶律赫噜乌珍休格三人行事以进帝命置局编修孟简谓余官曰史笔天下之大信一言当否百世从之荀无明识好恶

徇情则祸且不测故司马班范俱罹殃祸可不慎欤干统中迁六院部太保处事不拘文法时多笑其迂孟简闻之曰上古之时无簿书法令而

天下治葢簿书法令适足以滋奸幸非圣人致治之本改高州观察使修学校招生徒迁昭德军节度使以中京饥诏与学士刘嗣昌减价粜粟

事未毕卒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四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六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十五 北燕录·崔鸿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二·乾隆
  东汉会要卷十二·徐天麟
  援贵州篇第十二·王闿运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六)·陈寅恪
  卷之一千四百·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巻一百二·阿桂
  后主沈皇后传·姚思廉
  刘亮传·令狐德棻
  柳元景传·李延寿
  马殷传·薛居正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六·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韵语阳秋卷十二·葛立方

    宋 葛立方 撰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之宗达磨西来方有之陶渊明时未有也观其自祭文则曰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其拟挽词则曰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其作饮酒诗则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眞意欲辩巳忘言其形影神三皆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四·焦竑

      浙江一(布政使 參政 參議 按察使 副使 僉事 知事)   ◆布政使   正奉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梁公楘墓志銘(魏驥)   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恥菴陳公煒墓志銘(彭韶)   浙江左布政端宏傳(郡志)   

  •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十五·苏天爵

    ○国信使郝文忠公(经) 国信使郝文忠公 卷十五之一 公名经,字伯常,泽州陵川人。召居潜邸。岁己未,扈从济江,授江淮宣慰司副使。中统元年,拜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奉使于宋,宋人馆于真州,凡十六年始得归。卒,年五十三。 公幼不好弄

  • 路史卷三十六·罗泌

    发挥五尧舜禹非谥辩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故始皇之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无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爲谥。是以秦秀谓:“昔周公弔二季之陵遅,哀大道之不行,于是作谥以纪其终。”非古有之,而榖梁子亦曰:“武王崩,周公制

  •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金佗续编卷十·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宋 岳珂 撰丝纶传信録卷九绍兴十年到蔡州给赐犒军银绢省劄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岳飞调发军马已到蔡州可令户部给银绢五千疋两充犒军支用令赐夏药内侍一就押赐右劄送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

  • 宇文贵传·李延寿

    宇文贵,字永贵,他的祖先为昌黎大棘人,徙居夏州。他的父亲莫豆干因他的功勋,在保定时被朝廷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他的母亲怀孕时,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说:“赐给你这个孩子,他将来会使你长

  • 小云石海涯传·宋濂

    小云石海涯,其家世见其祖父《阿里海涯(牙)传》。父为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所以小云石海涯以贯氏为姓,自号“酸斋”。小云石海涯十二三岁时,臂力过人,能挽强弓射猛虎,善骑马,诸将都钦佩其矫捷的骑术。长大后改变原来好武的志愿

  • 职官七三·徐松

    黜降官一○绍熙元年六月四日,诏权刑部侍郎吴博古、刑部郎中俞澄、大理少卿吕公进各降一官,大理评事史彰祖降两资。皆以勘潘颖伯等隐落省试代笔条法故也。 十二日,诏知信州铅山县张升卿放罢。以守臣梁季珌言其所催官物,移

  • 卷三十二(襄十三年,尽十五年)·孔颖达

    【经】十有三年,春,公至自晋。夏,取寺阝。(寺阝,小国也。任城亢父县有寺阝亭。传例曰:“书取,言易也。”○寺阝音诗。任音壬。亢,苦浪反,又音刚。父音甫。易,以豉反,传同。)秋,九月,庚辰,楚子审卒。(共王也。成二年,大夫盟于蜀。)冬,城防

  • 居业录跋·胡居仁

    夫学者将以适于用也自圣学失眞卑者溺于功利髙者涉于玄虚其所论著非不侈然仁义性命之谈然其行不掩总之无当于用安所称实学哉国朝理学若河东薛氏余干胡氏两先生者剸志圣贤之道粹然一出于正学问宗旨大较符合说者谓河东致

  • 第十九章 10·辜鸿铭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辜讲孔子的弟子(子夏)道:“作为一个统治者,在让百姓艰苦劳动前,聪明的人首先必须要获得百姓的信任——否则百姓会认为是压迫。作为一位公仆,在冒

  • 卷一百四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四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三十七存旧礼记正义第四十七【宋板】乐记第十九考异宋板疏其乐元微【一叶右七行】元作尤 故无移法矣【同上】移作遗 其内史承王度传之【九行

  • 卷十六·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十六宋 朱子 撰学礼十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謏思了反闻音问 宪法也言发计虑当拟度于法式也謏之言小也 今按动众谓耸动众听葢守常法用

  • 晋鞌之战(成公二年)·佚名

    一勇斗须在关键时 【原文】 楚癸酉,师陈于鞌(1)。邴夏御侯,逢丑父为右②。晋解张御克,郑丘缓为右(3)。侯日:“余姑翦灭此而朝食(4)”。不介马而驰之⑤。克伤于矢,流血及屨2未尽∧?6),曰:“余病矣(7)!”张侯曰:“自始合(8),而矢贯

  • 藤阴杂记·戴璐

    地理杂志。清戴璐撰。十二卷。戴璐字敏夫,号菔塘。一号吟梅居士。浙江归安人。乾隆进士。历官都察院给事中、太仆寺卿。辑著有《国朝六科汉给事中题名禄》、《吴兴诗话》等。作者弱冠入都,留心掌故,尝阅王渔洋《池北

  • 上清太一金阙玉玺金真纪·佚名

    唐王悬河《上清道类事相》卷2曰:“《太一金真记》引《素灵玄洞经》”。本经亦引《素灵玄洞经》。本经盖简称《太一金真记》,当出唐前。述服符悔过、升天。

  • 一层楼·尹湛纳希

    近代长篇小说。尹湛纳希(蒙古族)著,约成书于19世纪末叶。它是中国蒙古族文学摆脱民间文学和对历史故事的依附,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由作家创作而成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作品。《一层楼》叙述了璞玉和炉梅、琴默、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