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余少日读郁诗,酷爱其“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一联。抚今思昔,差近念年矣。郁文诗学仲则,格调不甚高,寒语酸语,故作激烈语,集中比比有之。然诗味醇厚,良足动人。壬午岁,余得郁诗全编,发愿录其诗全编上网,以飨同好,逾一年始成,计诗四百九十三首(原编者误录明张灵诗一首入内,已删),词十一首。此事一毕,窃谓郁公九原有知,当欣风雅犹在,宗风不灭,一灯尚传。

噫!捣麝成尘,拗莲为寸,有感而发为诗,此固人之积习。学诗廿年,一无所成。读前贤丽句,喟叹久之,不惭浅陋,戏以十三元韵赋一律题郁诗卷前。狗尾续貂,佛头着粪,余亦不免。然骥尾可附,吾其虮虱何辞。

只缘心动说风幡,进退皆难类触藩。

年少曾怜三月蝶,愁多频唱四声猿。

眼前破碎江山恨,醉后缠绵尔汝言。

斯世于今无鹤唳,蛙声阁阁却纷喧。

咏史三首

楚虽三户竟亡秦,万世雄图一夕湮。聚富咸阳终下策,八千子弟半清贫。

大度高皇自有真,入关妇女几曾亲?虞歌声里天亡楚,毕竟倾城是美人。

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当年若赂毛延寿,那得诗人说到今。

晴雪园卜居

元龙好据胡床卧,徐福真成物外游。望去山河能小鲁,夜来风雨似行舟。

有明梅影人同瘦,日夕潮声海倒流。猛忆故园寥落甚,烟花撩乱怯登楼。

元日感赋

逆旅逢新岁,飘蓬笑故吾。百年原是客,半世悔为儒。

细雨家山远,高楼雁影孤。乡思无着处,一雁下南湖。

奉答长嫂兼呈曼兄四首

定知灯下君思我,只为风前我忆君。积泪应添西逝水,关心长望北来云。

昔年作客原非客,骨肉天涯尚剩三。今日孤灯茶榻畔,共谁相对话江南。

垂教殷殷意味长,从今泥絮不多狂。春风廿四桥边路,悔作烟花梦一场。

何须指日比长安,春水灵槎会岂难。删去相思千万语,当头还是劝加餐。

村居

残秋天气最凄清,缓步池塘夕照明。看到白云归岫后,衡阳过雁两三声。

奉怀

帘外风声过雁群,登楼遥望暮天云。行经故馆空嘶马,病入新秋最忆君。

知否梦回能化蝶,记曾春尽看湔裙。何当剪烛江南墅,重试清谈到夜分。

寄曼陀长兄

悔将词赋学陈琳,销尽中原万里心。书剑飘零伤白也,英雄潦倒感黄金。

三年铅椠貂裘敝,一服参苓痼疾深。闻说求田君意定,富春江上欲相寻。

寄养吾二兄

与君念载鴒原上,旧事依稀记尚新。苜蓿未归蜒驿马,烟花难忘故乡春。

悔听邹子谈天大,剩学王郎斫地频。来岁秋风思返棹,对床应得话沉沦。

寄曼兄

谁从乱世识机云,兄弟飘零几处分。天下英雄群与操,富春江树幻耶真?

如今国事归经济,敢把文章托盛勋。记取当时灯下语,阿连有力诤诃纷。

木曾川看花

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轻帆细雨刚三月,宠柳娇花又一春。

翠络金鞍公子马,绿罗芳草女儿裙。阻风中酒年年事,襟上脂痕涴泪痕。

日本竹枝词十二首

灯影星光绿上楼,如龙车马狭斜游。两行红烛参差过,哄得珠帘尽上钩。

百首清词句欲仙,小仓妙选世争传。怜他如玉麻姑爪,才罢调筝便数钱。

纨扇轻摇困倚床,歪鬟新竞赵家装。红绡汗透香微腻,试罢菖蒲辟疫汤。

碧玉年华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瓣香我为临川爇,掩面倾听幼妇词。

名隶昭阳供奉班,宫词巧制念家山。劫来源氏人争说,曾使君王一破颜。

蜃楼缥缈假疑真,四壁铜屏镜里春。为语汉王休怅望,碧纱笼得李夫人。

纨扇秋来惹恨多,熏笼斜倚奈愁何。商音谱出西方曲,肠断新翻复活歌。

扫眉才子众三千,万里桥边起讲筵。羡煞传经诸伏女,一时分得水衡钱。

杏红衫子白罗巾,高髻长眉解笑颦。公子缠头随手掷,买花原为卖花人。

闻说仙槎徼外回,十辉妙占出新裁。秦宫照胆悬灵镜,此后难歌赤凤来。

黄昏好放看花船,樱满长堤月满川。远岸微风歌宛转,谁家篷底弄三弦。

眉藏愁意额涂黄,广袖纤腰燕尾妆。十五云英初见世,犹羞向客唤檀郎。

八月初三夜发东京口占别张杨二子

蛾眉月上柳梢初,又向天涯别故居。四壁旗亭争赌酒,六街灯火远随车。

乱离年少无多泪,行李家贫只旧书。夜夜芦根秋水长,凭君南浦觅双鱼。

中秋夜中村公园赏月兼吊日故大将丰臣氏

社鼓村讴处处同,旗亭歌板舞衣风。薄寒天气秋刚半,病酒情怀月正中。

废圃而今鸣蟋蟀,虚堂自昔产英雄。由来吊古多感慨,赋到沧桑句便工。

寄曼陀养吾市师

十载风尘一腐儒,暮云千里望皇都。紫荆庭外飞花未,银鲙江南入梦无?

衙散想曾参庙市,时平也合读阴符。却缘家有元方在,赢得人间说小苏。

偶成

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复梦长安。脱樊野鹤冲天易,铩羽山难对镜难。

黄叶欲凋闻敕勒,苍生回顾足悲酸。秋来百事仍依旧,只觉罗衫日渐单。

日暮归舟中口占再叠前韵

归舟遥指石桥西,渔火空江一字齐。苹末风寒多刺骨,林梢烟淡半笼堤。

玉楼歌舞人初醉,曲岸牛羊路欲迷。向晚独寻孤店宿,青衫灯下涤春泥。

席间口占

醉拍阑干酒意寒,江湖寥落又冬残。剧怜鹦鹉中州骨,未拜长沙太傅官。

一饭千金图报易,五噫几悲出关难。茫茫烟水回头望,也为神州泪暗弹。

《金丝雀》诗五首

盈盈一水阻离居,岂不怀归畏简书。能向阿香通刺否,风云千里传雷车。

白日相思觉梦长,梦中情事太荒唐。早知骨里藏红豆,悔驾天风出帝乡。

客馆萧条兴正孤,八行书抵万明珠。知君昨夜应逢梦,问我前宵入梦无。

浮槎客路三千远,回首家山一发青。犹忆前年寒食夜,与群联步上西泠。

河桥灯火夜将阑,知汝深闺梦已残。心事莫从明月寄,中天恐被成人看。

自题《乙卯集》两首

枉抛心力著书成,赢得轻狂小杜名。断案我从苏玉局,先生才地太聪明。

著书原计万年期,死后方干倘见知。我亦好名同老子,函关东去更题诗。

正月六日作

回首家山路八千,烽烟横海浪连天。草堂明日是人日,客况今年逊去年。

泗上文章初识命,淮阴风骨亦求怜。飘零湖海元龙老,只合青门学种田。

无题三首

草堂春梦绝孤凄,悔放游槎到海西。正是牵衣伤去国,疏帘风过午鸡啼。

绿波容与漾双鸥,触我离怀万里愁。春水长天回首望,白云堆满海西头。

书生风骨太寒酸,只称渔樵不称官。我欲乘风归去也,严滩重理钓鱼竿。

三月十八夜寄木津老师

日抱虫鱼伏茂陵,旁人争笑客无能。吟诗未就先研墨,看月初升故灭灯。

野泽夜深闻鹤唳,高楼春暖解壶冰。明朝欲待游仙去,自草蕉书约老僧。

犬山堤小步见樱花未开口占两绝

寻春我爱著先鞭,梢上红苞吐未全。一种销魂谁解得,云英三五破瓜前。

归帆淼淼拥云烟,江上朝来霁色鲜。东望浣溪南白帝,此身疑已到西川。

由柳桥发车巡游一宫犬山道上作三首

田塍来往七香车,宛曲西行路几叉。今日始知春气息,一宫四月祭桃花。

麦苗苍翠柳条黄,倒挂柔枝陌上桑。天意不教民逸乐,田家此后正多忙。

春游无处不魂销,钞过苏川第二桥。白帝城头西北望,青山隐隐雪初消。

访担风先生道上偶成

行尽西郊更向东,云山遥望会还通。过桥知入词人里,到处村童说担风。

病后寄汉文先生松本君

大罗天上咏霓裳,亦是当年弟子行。今日穷途余一哭,同他才尽说江郎。

不知两首

王粲登楼伤此日,卢生逐梦悔当年。不知群玉山头伴,几到须弥第一天。

红豆秋风万里思,天涯芳草日斜时。不知彭泽门前菊,开到黄花第几枝。

猜你喜欢
  卷六百五十·彭定求
  ◆钱教谕良右(江村先生集)·顾嗣立
  题词评曲藻後·王世贞
  {仙伯游春}·佚名
  第四十七出 补恨·洪昇
  第三折·佚名
  第一折·石君宝
  干着急·徐志摩
  杜诗补注卷上·仇兆鳌
  卷五十二·陆游
  卷一百三·陈元龙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三·康熙
  蜕庵集卷四·张翥
  卷八·喻良能
  陶渊明集序·李公焕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陶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陈陶(约812— 888 前)唐诗人。字嵩伯,自号 三教布衣,岭南(今两广一带)人,一作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早年游学长安,研究天文学 ,于诗也颇有造诣 。举进士不第,遂耽情于山水之间 ,曾漫游江西 、福建、江

  • 第十一场·田汉

    [众渔娘、渔郎上。渔娘甲 春姐掉在水里去了。渔郎甲 不要紧,她会水的。渔娘乙 那家伙还跟春姐打着哩。渔郎乙 别让春姐吃亏,快帮她去。众人 好!春姐别害怕,我们大家帮你来了。

  • 列传第三十九·魏徵

    ○酷吏 夫为国之体有四焉: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罚。仁义礼制,政之本也,法令刑罚,政之末也。无本不立,无末不成。然教化远而刑罚近,可以助化而不可以专行,可以立威而不可以繁用。《老子》曰:“其政察察,其人缺缺。”

  • 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三十四·赵尔巽

      丁宝桢 李瀚章 杨昌濬 张树声 弟树屏 卫荣光 刘秉璋 陈士杰 陶模 李兴锐 史念祖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战始不利,继获大胜。服阕,会苗、

  • 卷四百五十二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十二月辛卯盡是月甲辰   十二月辛卯朔,保信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安康郡王宗隱卒。輟視朝三日,車駕臨奠,成服苑中。贈太師,追封潤王,諡僖惠。(濮安懿王第十五子。或可削去,更參前例。)   彰德軍節度

  • 第一二六单光绪九年七月九日一一三一二-一九·佚名

    新竹知县周,饬差王佐,克日押令粮丁纪禄登舟内渡钦加五品衔、代理新竹县正堂周,为特饬押回内渡事。案查革役杨祥上控徐祥:串通权丁纪禄等纳贿复充等情一案,经蒙本府宪提讯断结,饬令将该丁驱逐内渡等因。

  •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司马迁

    王延海 译注【说明】此传名为《朝鲜列传》,实则只写卫满及其子孙之事,着重记述朝鲜变为汉朝四郡的过程,显示了朝鲜与中国密切的历史关系。文中记事简约,但事情原委交待极清楚。作者善用对照写法,写涉何出

  • 朱衡传·张廷玉

    朱衡,字土南,万安人。嘉靖十一年(1532)的进士。历任尤溪、婺源知县,有治绩声誉。调任刑部主事,历任郎中。外调担任福建提学副使,升至山东布政使。嘉靖三十九年升职为右副都御史,辖治山东。他上奏说:“近来辽东饥荒,暂时放松登

  • ●图民录卷二·袁守定

    丰城袁守定易斋着 祥刑 得祥刑意 治狱主仁恕 非至明不敢折狱 非佞折狱 慎用三木 不用刑求 不躬坐狱讼 刑官不易为 一成而不可变 一刑误则天怒 收纸先后 呈状无不准无滥准

  • 卷一百三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神宗熙寜元年翰林学士郑獬论今世亦有房杜之才上奏曰臣比因赐对论及房乔杜如晦陛下问臣今世有此人否臣对以房杜

  • 九、孔子五十学易辨·钱穆

    《论语》&ldquo;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rdquo;此条解者,从来不一。《易乾凿度》云:&ldquo;孔子占《易》,得《旅》,息志停读,五十,究作《十翼》。&rdquo;田艺蘅《留青日札》云:&ldquo;此言五十,即《乾凿度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三 洪武二十四年冬十月甲寅朔,上谓羣臣曰:“为君为臣,烛理贵明,处事贵断。昔唐太宗与羣臣论教化,封德彝以为三代之後,人渐浇讹,欲化而不能,独魏徵劝太宗行之,卒致贞观之治,此可谓烛理明;宪宗欲伐吴

  • 第九章 19·辜鸿铭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辜讲孔子评价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说:“当我和他谈话的时候,他是唯一能保持聚精会神、不觉倦怠的状态的。”

  • 卷十五·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或问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十五    宋 吕大圭 撰宋人及楚人平或问宋及楚平何也曰此一编也可以见晋伯之不竞而楚之横行中国也甚矣向也晋与楚争陈其后也陈有少西氏之乱晋不能讨而楚

  •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七·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一]持隨法瑜伽處菩薩相品第一   [二]云何真實諸菩薩相。嗢柁南曰.   真實諸菩薩 五種相應知. 自性.依處.果. 次第.攝.五轉。   謂諸

  • 菩提资粮论卷第二·龙树

        圣者龙树本 比丘自在释    大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问已解释忍波罗蜜。今应说精进波罗蜜。答勇健体相。勇健作业等。是为精进。于中诸菩萨等。从初发心乃至究竟觉场。建立一切菩提分相应身口意善业

  • 卷第一·佚名

    云外禅师语录卷第一参学门人宏怤编住蕲州菩提禅寺语录顺治己丑七月师在广济接引庵受请拈张高众护法疏见么遍界不曾藏今朝重指注便解承当还较些子如或未然且付维那宣读。入院至山门师卓拄杖云入门一步智者知归掉臂便

  • 水经注释·赵一清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赵一清撰。《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三卷,五十三万余字。 《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十七万余字。一清字诚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国子监生。赵氏尊其师全祖望之说,以郦道元《水经注》因久传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