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一

嘉靖三十一年春正月甲申朔 上不御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行拜 天礼于玄极宝殿文武群臣及四夷贡使诣奉天门行五拜叩头礼 免百官宴赐莭钱钞

○乙酉顺天府官进春 上不御命司礼监捧入

○丙戌 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彭城伯张熊祭 景陵金星昼见至十一日没

○丁亥大同自尚书史道回京虏欲以牛羊易谷豆者候命不得遂分散为盗无虚日十一月间人入边三次抢掳人畜甚众边臣遣人责问俺答则谩应曰诸贫虏无从得食禁不能止如中国法虽严民问岂尽无寇窃耶我能自不入犯不能禁部下之不盗也及十二月俺答有妹夫卜吉哥者以道远赴市后期俺答虑分市利令自山西求市山西守臣不应则复叩大同与市于大沙沟凡易马四百匹进马十八匹薄暮虏潜众袭入复夺其马匹及掠人口傂其衣而去事闻诏以非时开市又以无备纳侮停巡抚何思及暂管总兵王怀邦俸不巡按御史核状已俺答复遣使进马九匹牵马三百余匹求互市请□□旬收弘赐堡御史李逢时谓诏禁非时市北去逮诸通事于狱于是俺答遂纵贼入掠复攻堡杀人一犯□只沟莺李寨等处参将尚表守备刘勋御之皆败再犯团山墩及威虏张家等堡败游击李桂佐击朱汉兵把总王举弃其军遁警报沓至朝议籍籍咸追咎马市非计咸宁侯仇鸾虑见谴乃上曰马所为欲开马市者将阴修战备也内外臣计欲杀臣乃故弛备以招虏欲其旱负市约而因以中臣臣无足惜如国事何乞下明诏切责诸臣俾各脩战备每镇选死士万人以待臣用虏如入犯令古北口诸将勿遏纵其南下臣当死战于内而出精兵捣其巢于外臣外夹击破之必矣 上曰所论备虏事宜兵户工三部已经理逾年何尚废弛如此其各查兵马钱粮实数以对于是兵部尚书赵锦先覆言京营士马一十五万有奇除分布九门入营与守护 陵寝者除皆选入大将部下通计营掺出战之士与各镇入援之兵不下十万余近又改太宁都司班军五万六千发新设十二参游戍蓟镇战士阗阗倍于往昔何谓无备且鸾欲纵虏深入邀而击之非计也盖蓟州与他边不同畿辅重地岂可使虏衡行即尽能擒之而震惊内地摇动根本所丧固已多矣况我兵积弱之后虽严法重赏驱之进战犹若不前而可豫令以勿遏乎入诏以所上士马数京营行大将在外行总镇巡各令加意训练以待督战将官临发奏请

○辛卯时享 太庙遣成国 朱希忠代

○壬辰虏入王石匠河纵掠威远城外 户部尚书孙应奎以咸宁侯鸾称边饷不足请再发银二十六万两给宣大二镇军大学士严嵩言用兵以粮饷为先固不可缺乏亦不可妄费自虏患来户部以查取各项银两数多任意支费全无樽节去春未用兵已炒过煤炒七十余石孰料数千石经今日久浥坏此类甚多即如今次奏内挑选宣大精锐一万用备剿杀曾未出境即欲发银二十六万盖该部惟恐罪之及己不顾财之耗费遇事周章不能酌量出入臣计事非紧急此银且未可发于是 上降旨曰迩者查取各省银两及加派税粮追徵旧逋目前数有数百万之积但恐将来难继尔等责在理财当督率边在祝国如家讲求节省之策未可任意友费即如近日备过煤炒熟料可得实用否宣大二镇原有行粮且所调兵尚未发何得又议加增不许 上乃复谕嵩各项之取到银非产之地中皆民血也彼亦当加恤收之在库用济急乏又省重派去岁调边兵数多用银数百万曾未一战费已至此若用以战又何如费耶一部银数亟当开奏于是嵩传谕户工部令藉帑银出入以闻

○甲午免上元节宴 以东安县大水蠲粮差一年 原任总督漕运右都御史魏有本卒赐祭葬如例有本浙江余姚人为人精敏有吏才而卑陷近利时论少之 虏二十余骑自私赐堡入攻陷羊圪塔等堡握烧窑窨杀略人畜甚众

○乙未给赏延绥互市虏酋吉囊狼台吉二人如俺答把都儿例各大红膝栏狮子纻丝一袭彩段四表里金大帽一顶金带一条把总儿台吉等十人如脱脱倒各大红冒狮子纻丝一袭从总督王以旂奏也 革辽东总兵李琦任命宣府总兵都督佥事赵国忠代之以御史赵孔昭劾琦贪饕不法故也

○丙申 命辽东苑马寺卿张思移驻本苑兼辖金复盖州三卫军民苑马卿原设于辽阳去本苑三百里辽东守臣以三卫民繁事多开原兵备佥事不便遥制乃奏请以思兼之

○丁酉 诏更定边方官久任升除降调格例巡抚佥都御史三年满升副都御史给以诰命仍荫一子副都御史三年满升侍郎思荫亦如之其以侍郎等官总督者三年侍郎升右都御史右都御史升尚书尚书量加宫保俱留任地方必六年以上始得内转方面知府满三年者升二级稍浅者升一级比之腹里俱量减年资而不易其地府州县官令举人上选二年岁贡三年援例监生六年者比愿就远方例赴部选补有治效者一体久任超擢其才力不及官原在边方听调者量于内地降级劣处如布政则降参政运使则降运司余仿此例不必更拟边方

○戊戌升太仆寺少卿张舜臣为南京太仆寺卿翰林院兼讨王材为南京国子监司业 总督蓟辽保定兵部侍郎何栋以蓟镇边工紧急请于镇定等六府发率四万人应役给事中孟廷相言六府去边远令其往丝不若顾役御史邬懋卿李承华亦言永顺二府民力已诎不宜重役兵部覆令保河二府各出夫八千人徵真定广平太名三府银各一万四千四百两顺德府银一万八百两共是顾工万四千人之数转发蓟州从之 以延宁马市成赏原任狭西巡抚鲍象贤巡抚贾应春布政孔天彻银币有差通事猛忽儿等升一级

○己亥 命诚意伯刘世延佥书前军都督府事伏羌伯毛汉佥书南京前军都督府事 夜月食

○庚子 英宗睿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裕陵

○辛丑虏侵犯大同益数 上复谕兵部曰虏非时侵犯必边臣平日恃和不戒为虏所窥其令督抚官严饬诸将血战立功有顾望不前者重治之于是仇鸾内不自安乃上书请将营兵出边往正其罪 上以问大学士严嵩言鸾或知虏有可乘之机宜从其请然须擒斩虏酋方为上功 上不许乃下鸾曰若零贼无劳卿行弟遣将调兵遂剿是时鸾实无意讨贼苐为大言自解嵩见鸾横诞既 上宠信深不可间亦欲因事出之以暴其败缺非为国深远计也

○壬寅升大理寺□寺丞胡植为本寺左寺丞云南道御史魏谦吉为大理寺右寺丞 荫大学士严嵩孙绍庆为中书舍人绍庆世蕃幼子生八年矣时嵩以二十八年宣府奏捷恩请移荫许之

○癸卯改延绥总兵官吴鼎镇守宣府

○甲辰礼部尚书徐阶等言臣闻周人爱君拳子孙千意之祝虞廷命官谆谆典乐教胄之训令 皇子年十有六选婚讲学实维其时然必先行册立大典使名位素定而后冠婚诸礼可以次及臣等职掌所司谨昧死请大学士严嵩等请允其奏 上报曰二子各以本礼举行婚冠何害今乃逼君不已谓何令阶具仪奏阶等覆言旧例亲王冠礼行于奉天门前之东庑婚礼行于出府之后今若 二王同日行礼恐执事人众不便周旋请以长幼为序冠先 彳□谷王次景王婚期亦然其出府一节且暂于皇城内先行婚礼俊建有府第乃更议之入 上问大学士嵩日出府成婚例也岂宜暂居宫内嵩言先年五王同寇俱出府成婚以名位相等他日俱当之国耳今事则非前比虽册礼未行伦序已定诸凡事体须从慎处 上曰二王同体如何又欲分别其以三月行冠礼选婚候敕行府等即脩二所不许违慢 选授行人张万纪章适杨海推官秦梁孙允中祈清知县杨巍贺泾为给事中行人狄斯彬王宗茂推官杨敷陈观衡知县宋仪望吴遵陈学夔毛鹏段锦朱宠陈王□赞吴百朋张守蒙孙昭罗鸿宋贤李桢郭民敬朱纲金浙徐栻江克用为试御史梁万纪吏科允中户科适礼科巍兵科海工科清南京礼科泾南京兵科敷仪望遵河南道学夔福建道鹏湖广道观衡斯彬广东道锦宠狭西道王□赞山东道伯朋山西道守蒙四川道昭鸿云南道贤祯广西道民敬贵州道纲南京河南道宗茂南京广东道浙南京山东道栻南京湖广道克用南京广西道

○丁未升巡抚山东右副都御史王积为南京兵部右侍郎 宣府边外虏数叩关求市抚臣刘玺言自开互市大同寇盗不为里止而宣府宴然今乘其效顺之机抚之易耳请无拘臣以一年两次之期容令络绎开市覊縻虏情于国计甚便兵部覆玺议可行但原限银无过五万马无过五千能守此则虽一年数市亦当听之报可 升分守宁夏灵州参将署都指挥佥事韩钦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延绥 录西阳和镇边墩破葫芦屯龙州城获功死事官军乔堂等二十一人段史儿等三十八人胡买等四百二十六人田安义等一十二人各升赏如例

○戊申 孝静教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恭顺侯吴继爵祭 康陵

○己酉湖广布政使司左参政沈恺进表归病不能赴官抚按官以闻因称其才尚用可乞俟病痊奏起 上以恺旷职日久勒令致仕仍诏令后有托疾避事者所司具以实奏 升吏部文选司郎中郝良臣为太仆寺少卿 户工二部奉旨各奏上京边备虏粮草军器用银实数户部银自二十九年十月起迄于是月所八自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万有奇外各项才□容括四百余万通计九百九十余万所出自年例各边主客兵银二百八十万外新增军饷二百四十五万有奇及脩边赈济费共八百余万工部银计工食料价共三十四万五千两 上以费用过多疑其中必有虚冒侵克者乃分追给事中王国祯曹禾御史徐绅陈观衡各勘实参劾以闻

○庚戌以折谷视牲命英国公张溶代侯仇鸾伯陈主尚书万镗侍郎孙升轮视

○辛亥裁革上林苑监嘉蔬署典署录事各一员 令江西按察司副使郑世威致仕坐赴任违限也

○壬子命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忬巡抚山东

猜你喜欢
  卷三 殷本纪第三·司马迁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五·仪卫志二·脱脱
  自序·胡思敬
  卷一百二十七·杨士奇
  卷之七十九·佚名
  ◎惊绝梅兰芳·李定夷
  二百五十一 江宁织造曹(兆页)进物单·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纪昀
  六六○ 寄谕各省督抚将志乘所载应禁诗文及著者事实书目概行删节·佚名
  仪凤·周绍良
  耶律仆里笃传·脱脱
  张仪以秦相魏·佚名
  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佚名
  胶澳租界条约·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毅夫·隋树森

    唐毅夫,生平、里籍均不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小令 【双调】殿前欢 大都西山 冷云间,夕阳楼外数峰闲,等闲不许俗人看。雨髻烟鬟,倚西风十二阑。休长叹,不多

  • 五集卷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十八古今体八十首【乙巳八】批摺无日不批摺愁多欣慰少先忧後乐人此意应当抱今晨毕沅报甘霖深透好【据毕沅奏开封及卫辉彰德怀庆许州各属均於六月二十三日得雨二三

  • 玉澜集钞·吴之振

    朱槔二诗寄德粲并简内观诸友春风本自掣肘去,那更病留过一旬。满眼山川虽不改,连天桃李已成尘。银河谁与洗兵马,宝唾安能泣鬼神。怅望故人分雪此,飞云落日在纶巾。九渊亭上二三子,见说年来事事新。隔水不容招手唤,曲窗已有画

  • 卷之一千三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八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五月。乙丑朔。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问安。至甲午皆如之。  ○谕内阁我朝开国以来。宗室人才蔚起。超越前古。凡属宗支。宜如何谨守家法增辉瑶牒。乃近来风气日趋浮靡。

  • 六四一 谕内阁着国史馆会同理藩院编辑各蒙古扎萨克功绩表传·佚名

    六四一 谕内阁着国史馆会同理藩院编辑各蒙古扎萨克功绩表传乾隆四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我国家开基定鼎,统一寰区,蒙古四十九旗及外扎萨克喀尔喀诸部咸备藩卫,世笃忠贞,中外一家,远迈前古

  • 澄斋日记 光绪廿三、廿四年丁酉、戊戌·恽毓鼎

    丁酉八月二十日晴。寅刻入内,递折谢恩。故事,凡升授三日之内,皇上有挪动,须在道旁碰头。本日圣驾诣颐和园,因径至神武门外,在东屋(俗名花园屋子)与高熙廷年丈(赓恩)、黄慎之世丈(思永)会齐(侍讲王荣商不到),先期往西屋见御前大臣(清语

  •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佚名

    一八九八年六月九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北京。溯查多年以来,素悉香港一处非展拓界址不足以资保卫,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图,展扩英界,作为新租之地。其所定详细界线,应俟两国派员勘明后,再行画定。以九十

  • 卷十二·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十二    元 敖继公 撰士丧礼第十二注曰丧于五礼属凶继公谓此与下篇言士之子为父丧自始死以至既葬之礼士丧礼死于适室幠用敛衾【适丁厯反幠火呉反敛力艶

  • 卷五百七十四·佚名

    △第七曼殊室利分之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刍众百千人俱皆阿罗汉。唯阿难陀犹居学地。舍利子等而为上首。复与菩萨摩诃萨众十千人俱。皆不退转功德甲胄而自庄严。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

  • 佛说难提释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佛行在俱舍梨国。树名尼拘类。是时多聚会比丘在迦梨讲堂。树间会坐为佛作衣。今佛不久夏竟。夏已尽佛自说。三月已竟作衣已。当到多人处便难提释闻多聚会比丘在迦梨讲堂树间会坐。为佛作衣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金刚事业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四  尔时具德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复入一切如来无上供养广大仪轨舒遍羯磨三昧金刚加持三摩地。说此最上自心明

  • 毗尼母经卷第六·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若有比丘欲舍房余行。应先扫除房内涂治令净。擗叠敷具。以床远壁。安敷具床上。好者著下恶者覆上。二种敷具如上应广知。去时应白和尚阿阇梨。若听应去。不听当住。若过十腊有胜法事必能

  • 卷第二·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二目录 大鉴下第十世 &middot; 智门祚禅师法嗣三十人 &middot;雪窦重显禅师 &middot;延庆子荣禅师 &middot;百丈智映禅师 &middot;南华宝缘禅师 &middot;护国寿禅师 &middot;九峰勤禅师 &middot;云盖继

  •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五·雍正

    魔忍曰。佛果曰。不疑言句。是为大病。岩头曰。大统纲宗中事。先须识句。而风穴又教人体究言句如此。近代老宿。一槩斥绝言句。将使天下学者以墙壁瓦砾为师乎。夫墙壁瓦砾。真可师也。但学者不知。奈何绝言句哉。文殊

  • 翠微先生北征录·华岳

    又名《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北征录》。宋代论述抗金备战问题的兵书。南宋华岳撰。12卷。今存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刊本。该书主要由《平戎十策》和《治安药石》两部分组成。作者面对宋金对峙、征战不休的局

  •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佚名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由《西施艳史》、《昭君艳史》、《貂婵艳史》、《贵妃艳史》四部分组成,是四个各自独立的美人故事合编在一起的小说集,约十六万字。每部艳史分章演述,各约四万字。故事多采自野叟和民间传说而成。这

  • 仲子书·冯云鹓

    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之言行、事迹辑录。清人冯云鹓从史传中辑录仲由有关生平事迹、思想言论的资料,汇集而成。共七卷。依《阙里志》与宋陈尧叟赞列本传于卷首。排鲁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至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