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咏物门

  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别有《咏梅》一联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似胜前句,不知文忠何缘弃此而赏彼?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恶止系于人。苕溪渔隐曰:王直方又爱和靖“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以谓此句于前所称,真可处伯仲之间。余观此句略无佳处,直方何为喜之?真所谓一蟹(解)不如一蟹(解)也。〔山谷《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七〕

  为诗当饱参,然后臭味乃同,虽为大宗匠者亦然。月观横枝之语,乃何逊之妙处也。自林和靖一参之后,参之者甚多。〔《雪浪斋日记》,同上〕

  唐人《牡丹》诗云:“红开西子妆楼晓,翠揭麻姑水殿春。”若改春作秋,全是莲花诗。林和靖《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近似野蔷薇也。〔《陈辅之诗话》,同上〕

  凡咏梅多咏白,而荆公诗独云:“须捻黄金危欲堕,蒂团红腊巧能妆。“不惟造语巧丽,可谓能道人不到处矣。又东坡咏梅一句云“竹外一枝斜更好”,语虽平易,然颇得梅之幽独闲静之趣。凡诗之咏物,虽平淡巧丽不同,要能以随意造语为主。公后复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盖取苏子卿云“只言花似雪,不悟暗(有)香来”之意。公在金陵又有和徐仲颦文(文颦)字韵《梅诗》二首,东坡在岭南有暾字韵《梅诗》三首,皆韵险而语工,非大手笔不能到也。〔《遁斋闲览》,同上〕

  “驿使前时走马回,北人初识越人梅。清香莫把酴比,只欠溪边月下杯。

  “此梅二丈《京师逢卖梅花绝句》,吾随(虽)后辈,犹及与之周旋。览其亲书〔诗〕,如见其抵掌谈笑也。〔《东坡诗话》,同上〕

  韩持国虽刚果特立,风节凛然,而情致风流,绝出时辈。许昌崔象之侍郎旧第,今为杜君章所有。厅后小亭仅丈余,有海棠两株,持国每花开,辄载酒日饮其下,竟谢而去,岁以为常。至今故吏犹能言之。余尝于小亭柱间得公二绝句,其一云:“濯锦江头千万枝,当年未解惜芳菲。而今得向君家见,不怕春寒雨湿衣。”尚可想见当时气味。韩忠献公尝帅蜀,持国兄弟皆侍行,尚少,故前句云尔。其二云:“长条无风亦自动,柔艳着雨更相宜。”漫其后句。苕溪渔隐曰:郑谷《海棠》诗云:“丽最宜新着雨,妖娆全在欲开时。”前辈以谓此两句说尽海棠好处。今持国“柔艳着雨更相宜”之句,乃用郑谷语也。至于东坡作此诗则词格超逸,不复蹈袭前人。其诗有:“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元丰间,东坡谪黄州,寓定惠院,院之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时,必为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故作此长篇。平生喜为人写,盖人间刊石者自有五六本。云:“轼平生得意诗也。”〔《石林诗话》,同上卷二八〕

  《隐居诗话》云:“吕士隆知宣州,好以事笞官妓,妓皆欲选去而〔未得〕

  也。会杭州有一妓到宣,其色艺可取,士隆喜之,留之使不去。一日,郡妓复犯小过,士隆又欲笞之,妓泣诉曰:“某不敢辞罪,但恐杭妓不能安也。”士隆愍而舍之。圣俞因作《莫打鸭》一篇曰:“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向池北落,不比孤洲老秃。秃尚欲远飞去,何况鸳鸯羽翼长!”盖谓此也。〔同上卷三一〕

  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如鲁直《酴》诗云:“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义山《雨》诗云:“槭槭度瓜园,依依傍水轩。”此不待说雨,自然知是雨也。后来鲁直无己诸人多用此体。〔《吕氏童蒙训》,同上卷四七〕

  苕溪渔隐曰:裴磷《咏白牡丹》诗云:“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

  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时称绝唱。以余观之,语句凡近,不若胡武平《咏白牡丹》诗云:“壁堂月冷难成寐,翠幄风多不奈寒。”其语意清胜,过裴远矣。如皮日休《咏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

  若移作《咏白牡丹》诗有何不可,深(弥)更清(亲)切耳。曼卿《咏小桃二绝》句云:“生色深红绶带长,宫帘寒在井栏香。母家升上瑶池品,先得春风一面妆。”

  “本分桃花寒食前,小桃长是上春天。二乔二赵俱倾国,女弟娇强意自先。”其模写命意,岂不佳哉!〔同上卷三二〕

  《王直方诗话》云:或有称《咏松》句云“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者。一僧在坐曰:“未若‘云影乱铺地,涛声寒在空’。”或以语圣俞,圣俞曰:“言简而意不遗,当以僧语为优。”〔同上〕

猜你喜欢
  危西麓·唐圭璋
  夏元鼎·唐圭璋
  今传是楼诗话 一·王揖唐
  卷四·陈廷敬
  ●第十六出 城守·孟称舜
  ◆姚承旨燧(牧庵集)·顾嗣立
  第七出·李开先
  卷十一·万树
  卷三十九·徐世昌
  二集卷二十二·乾隆
  巻二十九·胡震亨
  提要·佚名
  卷三百二·陈廷敬
  卷三 七言古·佚名
  23、秋捷·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死水·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

  • 三集卷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十七古今体六十八首【壬午一】壬午元旦午门曙色集缨簪首祚朝正黼座临资始春台当咢布勑几寰海厪怀任特悬初复鎛钟制应律欣闻太蔟音【大乐钟磬新具特悬黄锺之宫既於

  • 卷五·宁调元

    明武宗軼事明武宗皇帝,史稱其嬉戲荒淫,有虧帝德。然其氣度恢豁,不拘小節,而事跡有為政史所不述者,采錄一二亦足以資談柄焉。(一)戊辰科庶常散館例在內廷扃試時,諸詞林呈藝。有閩人林吉士好書古字,如以「秋」為「秌」之類。帝怪

  • 卷一百三·志第五十一·刑法二·宋濂

        ◎刑法二   ○职制下   诸职官户在军籍,管军官辄追逮其身者,禁之。诸中外大小军官,不能以法抚循军人而又害之者,从监察御史廉访司纠察之;行省官及宣慰司元帅府官无故以军官自卫者,亦如之。诸军官不法,各

  • 卷八·毕沅

      ◎宋纪八 ∷起阏逢阉茂九月,尽柔兆困敦十一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   九月,癸亥,命颍州团练使曹翰领兵先赴荆南,丙寅,复命宣徽南院使曹彬、侍卫马军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六·乾隆

      唐  肃宗皇帝  【丁酉】至德二载春正月上皇以李麟【懿祖之后】同平章事命崔圆赴彭原安庆绪杀禄山  禄山自起兵以来目渐昏至是不复睹物又病疽性益躁左右使令小不如意辄加棰挞时或杀之阉宦李猪儿被挞尤多左

  • 卷第二十一·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四黄得功(翁之琪、杜文焕)高杰 刘洪起 孙守法(王光恩等)黄得功(翁之琪、杜文焕)高杰刘洪起孙守法(王光恩等)黄得功字浒山,开原卫人;其先,自合肥徙。早孤,与母徐

  •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吕思勉

    文化是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所传的,只有后世认为共主之国一个国家的历史,其余各方面的情形,都很茫昧。固然,书阙有间,不能因我们之无所见而断言其无有,然果有文化十分发达的地方,其事实也决不会全然失

  • 马人望传·脱脱

    马人望,字俨叔,高祖马胤卿,为后晋青州刺史,太宗兵到,坚守不降。城破被俘,太宗觉得他有气节,放了他,迁其全族于医巫闾山,于是就在那里安家。曾祖马廷煦,南京留守。祖父马渊,中京副留守。父马诠,中京文思使。人望聪慧。幼时丧父,成年

  • 张行信传·脱脱

    张行信,字信甫,原名行忠,因为避庄献太子讳而改名。是张行简的弟弟。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累官至铜山县令。明昌元年(1190),因为廉政被提升为监察御史。泰和三年(1203),同知山东西路转运使,不久又签河东路按察司事。四年

  • 卷之一  天潢玉牒(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天潢玉牒,一卷,千頃堂書目·史部·譜系類、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別史類存目皆著錄,無撰者名氏。明紀錄彙編、清勝朝遺事均收入此書,題為解縉撰。解縉,字大紳,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明史卷一

  • ●皇朝通典卷七十六·佚名

    兵九 ○兵九 軍政【巡防附】 △軍政【巡防附】 凡軍政五年一舉考察中外武職以定黜陟注上考者薦舉卓異注下考者糾劾該管官兵疏以聞不入舉劾者以中平注考彙送兵部部會都察院兵科京畿道察覈題覆奉旨以卓異加一級注冊候陞

  • 卷十三·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十三   明 季本 撰桧桧国名国语作郐汉地理志作防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地荥阳之南溱洧之间其君妘姓武王封祝融之后于济洛河颍之间为桧子其地与虢比邻至平王时国灭而并虢

  • 第二十一章谈人类心理发展史·梁漱溟

    此章为吾书临末结束之文,非有前此未曾道出之新义,要在汇合前后各章有关论点而重温之,从而读者可得一非新而似新之概括观念:人类心理时时在发展中,其发展趋向所在若有可睹。 为行文方便分条来进行如下。 1.吾书第一章即揭出

  • 贤愚经卷第一·佚名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一)梵天请法六事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国善胜道场。初始得佛。念诸众生。迷网邪倒。难可教化。若我住世。于事无益。不如迁逝无余涅槃。尔时梵天。知佛所念。即从

  • 书 赠 海 定·太虚

    不杀、不盗、不淫、不大妄语、不受酒肉,持此终身,亦足为僧宝。

  • 摄大乘论疏卷第七·佚名

    事善知识即是生行解力。□□□□□云已入决定信乐□□□□正思惟力亦名加行力。由无量宿世所习因力故。得承事诸佛为修道□□缘。由值佛闻法生正思惟起决定信乐。得此所信之法精进勤修即是加行。信乐位乃通。今所正成

  • 真元妙道要略·郑思远

    真元妙道要略,原题郑思远(晋人郑隐)撰。但书中屡引唐人李勣、吴筠及五代烟萝子之语,当为五代北宋道士之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本书分为三篇,以论述内丹为主,兼述外丹。首篇〈黜假验真镜〉,论述识别真铅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