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撰集百缘经卷第六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诸天来下供养品第六

  (五一)贤面悭贪受毒蛇身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贤面。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多诸谄曲悭贪嫉妒。终无施心。乃至飞鸟驱不近舍。有诸沙门及婆罗门贫穷乞丐从其乞者。恶口骂之。勤求资产。积聚为业。不修惠施。其后命终。受毒蛇身。还守本财。有近之者。嗔恚猛盛。怒眼视之。能令使死。遂之闻于频婆娑罗王。王闻是已。心怀惊怪。作是思惟。今此毒蛇。嗔恚炽盛。见则害人。唯佛世尊。能得调伏。作是念已。即将群臣。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此城中。有一长者。资财无量。不肯惠施。今便命终。受毒蛇身。还守本财。嗔恚炽盛。近则害人。唯愿世尊。降伏此蛇莫使害人。佛默许可。于其后日。著衣持钵。往诣蛇所。蛇见佛来。嗔恚炽盛。欲螫如来。佛以慈力。于五指端。放五色光。照彼蛇身。即得清凉。热毒消除。心怀喜悦。举头四顾。是何福人。能放此光。照我身体。使得清凉。快不可言。尔时世尊。见蛇调伏。而告之曰。贤面长者。汝于前身。以悭贪故受此弊形。今者云何。故复惜著。纵毒螫人。为恶滋甚。于将来世。必受大苦。蛇闻佛语。深自克责。盖障云除。自忆宿命。作长者时。所作恶业。今得是报。方于佛所。深生信敬。尔时世尊。知此毒蛇心已调伏。而告之言。汝于前身。不顺我语。受此蛇形。今宜调顺受我教敕。蛇答佛曰。随佛见授。不敢违敕。佛告蛇言。汝若调顺。入我钵中。佛语已竟。寻入钵中。将诣林中。时频婆娑罗王。及诸臣民。闻佛世尊调化毒蛇盛钵中来。合国人民。皆共往看。在佛钵中。蛇见众人。深生惭愧。厌此蛇身。即便命终。生忉利天。即自念言。我造何福。得来生天。即自亲察。见在世间。受毒蛇身。由见佛故。生信敬心。厌恶蛇身。得来生此。受天快乐。今当还报佛世尊恩。顶戴天冠。著诸璎珞。庄严其身。赍持香华。光明照曜。来诣佛所。前礼佛足。供养讫已。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即于佛前。以偈赞佛。

  巍巍大圣尊  功德悉满足

  能开诸盲冥  寻得于佛果

  除去烦恼垢  超越生死海

  今蒙佛恩德  得闭三恶道

  尔时天子。赞叹佛已。绕佛三匝。还诣天宫。时频婆娑罗王。于其晨朝。来诣佛所白言。世尊。昨夜光明。照于世尊。为是释梵转轮圣王二十八部鬼神将耶。佛告王曰。亦非释梵诸天神等来听法也。乃是昔日。悭贪长者。得生天上。来供养我。是彼光耳。时频婆娑罗王闻佛说是悭贪缘时。在会诸人。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有得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二)月光儿生天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婆罗门。其所营务。耕田为业。于其匹对。婢以为妇。足满十月。生一男儿。名曰月光。年渐长大。与须达儿。出外观看。到僧坊中。见诸比丘勤加诵习。时婆罗门儿。即便得闻一四句偈深生信敬。即还归家。却后七日。即便命终。生忉利天。时儿父母。悲号涕哭。心情懊恼。不能自制。即抱死尸。往诣冢间。号泣而言。我唯一子今舍我去。谁当看我。痛不可言。我宁随死。不能归家。时诸亲属种种谏晓。故不肯归。精诚感应。使儿宫殿动摇不安。寻自观察。知从人中得生天上。及见父母。在于冢间。抱我死尸。悲感哽咽。不能自止。感我宫殿动摇如是。愍其父母。即从天下。自变其身。作仙人形。到父母边。五热炙身。时婆罗门。问仙人言。汝今何故。五热炙身。为何所求。仙人答曰。我今欲求作一国王。以金作车。众宝厕填。日月天子。在我左右。使四天王。步牵我车。遍四天下。不亦快乎。时婆罗门。答仙人曰。汝今假使百年之中。昼夜炙身。欲求如此珍宝之车。及以诸天侍卫汝者。终不可得。于是仙人。复问婆罗门。汝今抱是死尸。为求何愿。婆罗门言。我唯一子。舍我死去。是以怀抱。望得还活。仙人答曰。汝今抱是死尸。昼夜号泣。满于百年。子终叵得。时婆罗门。闻仙人语。心怀惭愧。止不复哭。默然而住。时儿天子。变仙人形。还服本身。白父母言。汝一子者。今我身是。以我一时。诣僧坊中。闻一四句偈。心怀欢喜。内发信心。便取命终。今得生天。我今欲为解释父母忧苦之故。作仙人形。来相晓喻。于是父母。闻天子语。寻即信解。喜不自胜。于时天子。顶戴天冠。著诸璎珞。庄严其身。赍持香花。劝于父母。共诣佛所。供养佛已。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一时俱得须陀洹果。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今此天子。宿殖何福。能于今者。善言慰喻。解释父母。止不涕泣。及获道果。佛告比丘。非但今日解释父母使不忧恼。过去世时。亦曾解释。使不忧恼。时诸比丘。闻是语已。复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时。其事云何。唯愿世尊。演敷解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波罗奈国。有一愚人。常好作贼。邪淫欺诳。伺官捉得。系缚诣王。王问罪状。如上首实。寻敕令杀。当尔之时。我为其子。受性慈仁调顺贤柔。举国闻知。天为父故。向彼国王。请救父命。如是至三。王不能违。放令不杀得随意去。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作贼人者。今天子父是。尔时儿者。今天子是。由于一时迦叶佛所受三自归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佛说是天子缘时。有得须陀洹者。乃至发于无上菩提心者。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三)采华供养佛得生天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豪富长者。皆共聚集。诣泉水上。作唱伎乐。而自娱乐。为娑罗花会。时彼会中。遣于一人。诣林树间。采娑罗花。作诸花鬘。时采花人。还来会所。路见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以所采花。散佛世尊。于是而去。还复上树。更欲采花。值树枝折。坠堕命终。生忉利天。端政殊妙。以娑罗花。而作宫殿。帝释问曰。汝于何处。造修福业而来生此。天子答曰。我阎浮提。采娑罗华。值见世尊。散花佛上。缘是功德。得来生此。尔时帝释。见此天子。身体挺特。端政第一。说偈赞叹。

  身如真金色  照曜极鲜明

  容貌极端政  诸天中最胜

  尔时天子。即便说偈。答帝释曰。

  我蒙佛恩德  散以娑罗花

  由是善因缘  今得是果报

  尔时天子。说是偈已。即共帝释。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种种说法。心开意解。破二十亿邪见业障。得须陀洹果。心怀欣庆。即于佛前说偈赞佛。

  巍巍大圣尊  最上无有比

  父母及师长  功德无及者

  干竭四大海  超越白骨山

  闭塞三恶道  能开三善门

  尔时天子。说此偈已。顶礼佛足。绕佛三匝。还诣天上。时诸比丘。见此事已。于其晨朝。前白佛言。世尊。昨夜光明普曜只桓。为是帝释梵天王等四天王耶。二十八部鬼神将耶。佛告比丘。非是帝释梵天鬼神四天王等。乃是昔日。采娑罗花。供养我者。今得生天。持诸香花。来供养我。是彼光耳。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四)功德意供养塔生天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频婆娑罗王。每日三时。将诸官属。往诣佛所。礼觐世尊。于其后时。年渐老大。身体转重。不能日日故往礼拜。时诸官人启白王言。从佛世尊。索于发爪。后宫之中。造立塔寺。于此礼拜。香花灯明。而供养之。时王然可。往诣佛所启白。世尊即以发爪。与频婆娑罗王。于其宫内。造立塔寺。悬缯幡盖。香花灯明。日三时供养。时王太子阿阇世共提婆达多。共为阴谋。杀害父王。自立为主。寻敕宫内。不听礼拜供养彼塔。有犯之者。罪在不请。于其后时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有一宫人。字功德意。而自念言。此塔乃是大王所造。今者坌污。无人扫洒。我今此身。分受刑戮。扫洒彼塔。香花灯明。而供养之。作是念已。寻即然灯。供养彼塔。时阿阇世王。遥在楼上。见彼灯明。即大嗔恚。寻即遣人。往看是谁。见功德意然灯供养。使者还来。以状白王。王敕唤来。问其所由。时功德意。即答王曰。今此塔者。先王所造供养之处。以此良日。扫除清净。燃灯供养。时阿阇世。闻是语已。告功德意。汝不闻我先所约敕。功德意言。闻王所敕。然王今者。其所治化。不胜先王。时阿阇世。闻是语已。倍增嗔恚。即以剑斩杀功德意。乘此善心。即便命终。生忉利天。身光照曜。满一由旬。时天帝释。及诸天等。咸来观看。而问之言。汝造何福。得来生此。光明殊特。倍胜诸天。尔时天子。即以偈颂。答帝释曰。

  如来出于世  如日月光明

  照彼诸黑闇  皆悉普使明

  见者生欢喜  心垢自然除

  善哉无上尊  众生良福田

  信心修福德  我不惜身命

  被害致命终  得生于天上

  尔时天子。向于帝释。说此偈已。顶戴天冠。著诸璎珞。庄严其身。将诸天众各赍香花。下供养佛光明普曜。于竹林。倍逾于常。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即作是言自念我昔。积于白骨。过于须弥。涕泣雨泪。多于巨海。干竭血肉。徒丧身命。今以得离。作是语已。绕佛三匝。还于天宫。时诸比丘。于其晨朝。白世尊言。昨夜光明。殊倍于常。为是帝释梵天四天王乎。二十八部鬼神大将也。佛告诸比丘。亦非梵天鬼神大将。乃是频婆娑罗王。后宫婇女。名功德意。供养塔故。为阿阇世王被害。命终生忉利天。来供养我。是彼光耳。佛说是功德意缘时。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五)须达多乘象劝化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须达。以百千金钱。布施于佛。而作是念。如我今者。财富无量。虽以只桓精舍百千金钱布施佛僧。不足为难。今若劝化贫穷下贱。减割针綖而用布施。乃名为难。复得无量无边功德。作是念已。即便往白波斯匿王。寻便然可。即遣臣佐。于其城内。击鼓唱令。语诸人言。须达长者。今欲劝化众人以修惠施于七日头。乘大白象。于四道头街巷里陌。处处劝化。时诸人等。心怀欢喜。竞共布施。或以衣服璎珞金银宝物。种种环玔针綖领带。随家所有。持用布施。尔时有一贫穷女人。客作三月。得一张叠。须用作衣。见须达长者劝化诸人。即便问于其傍诸人。彼须达长者。多财饶宝。无所乏少。乃能见于地中伏藏。今何所乏。乃复从人。而行乞索。诸人语言。今彼长者。实无所乏。为怜愍故。劝化众人。欲共修福请佛及僧。时此贫女。闻是语已。心怀欢喜。而作是言。由我先世不布施故今为贫穷。今若不施。后世遂剧。复自思惟。佛世难值。我今虽欲请佛及僧。为无所有。我今身上。唯此一[(畾/且)*毛]。若用布施。裸形而坐。设不用者。后无所望。我今穷苦。会当归死。宁舍此[疊*毛]。持用布施。作是念已。即以此叠。于牕佣中。掷与须达。须达得已遣人往看。见贫女人裸形而坐。时彼使者。而问之言。汝今何故。用衣布施。贫女答言。我畏来世。遂更贫剧。以是之故。持用布施。时彼使者。具以事状。往白须达。须达闻已。叹言奇哉。即脱身上所著服饰。用施贫女。贫女得已。心怀欢喜。我今布施。现得果报。况将来世。遂经数日。贫女命终。生忉利天。便自念言。我造何福。得生天上。寻自观察。知在人中。极为贫穷。以叠布施。故得来生此。我今当还报佛之恩。及以须达。顶戴天冠。著诸璎珞。庄严其身。赍持香花。下供养佛及须达多。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归天上。时诸比丘。于其晨朝。前白佛言。昨夜光明照曜。如来为是释梵四天大王二十八部鬼神大将。佛告诸比丘。亦非释梵诸神王等。乃是须达劝化贫女以叠布施。得生天上。来供养我。是其光耳。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贫穷女人者。今此天子是。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六)鹦鹉子王请佛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夏安居竟。将诸比丘。欲游行他国。时频婆娑罗王。将诸群臣出城。遥望如来。世尊。为何所在。唯愿慈愍。及比丘僧。来受我供。尔时世尊。遥知王意深生渴仰。及比丘僧。渐次游行。诣摩竭提国。值诸群鸟中有鹦鹉子王。遥见佛来飞腾虚空。逆道奉迎。唯愿世尊及比丘僧。慈哀怜愍。诣我林中。受一宿请。佛即然可。时鹦鹉王。知佛许已。还归本林。敕诸鹦鹉。各来奉迎。尔时世尊。将诸比丘。诣鹦鹉林。各敷坐具。在于树下。坐禅思惟。时鹦鹉王。见佛比丘寂然宴坐。甚怀喜悦。通夜飞翔。绕佛比丘。四向顾视。无诸师子虎狼禽兽及以盗贼触恼世尊比丘僧不。至明清旦。世尊进引。鹦鹉欢喜。在前引导。向王舍城。白频婆娑罗王言。世尊。今者将诸比丘。遂来在近。唯愿大王。设诸肴膳。逆道奉迎。时频婆娑罗王。闻是语已。敕设肴膳。执持幢幡香花伎乐。将诸群臣。逆道奉迎。时鹦鹉王。于其夜中。即便命终。生忉利天。忽然长大。如八岁儿。便作是念。我造何福。生此天子。寻自观察。知从鹦鹉由请佛故一宿止住得来生此。我今当还报世尊恩。顶戴天冠。著诸璎珞庄严其身。赍持香花。而供养佛。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归天上。时诸比丘。于其晨朝。前白佛言。昨夜光明。为是释梵四天大王二十八部鬼神将耶。佛告比丘。亦非释梵诸神王等。乃是道路鹦鹉子王。请我及僧于林树间。一宿止住。命终生天。来供养我。是其光耳。时诸比丘。复白佛言。今此天子。宿造何业。生鹦鹉中。复修何福。闻法获果。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于彼法中。有一长者。受持五戒。便于一时。毁犯一戒。故生鹦鹉中。余四完具。今得值我。出家得道。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优婆塞者。今鹦鹉天子是。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七)王遣使请佛命终生天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夏安居竟。将诸比丘。欲游行他国。时须达长者。白波斯匿王言。我等今者久不见佛。愿王今者。修书遣使。往请世尊。来诣此间。而共供养。时波斯匿王。闻是语已。寻即遣使。往请世尊。通书致问。遥礼世尊。久不奉觐。唯垂哀愍。来受我请。尔时如来。即便然可。使者还启白王言。世尊许可。王敕使者。庄严车乘。与彼使者。往迎世尊。愿垂哀愍。可乘此车。受彼王请。时佛答曰。我有六通之神足。七觉之花鬘。八圣之道分。五衍之安车。是我神足。不须汝车。时彼使者。殷勤三请。唯愿矜愍莫用神足。愿乘此车。受彼王请。尔时世尊。愍其使者。即便上车。以神通力。令彼车乘履虚而行。至王舍城。受彼王请。时彼使者。即于其夜。而取命终。生忉利天。忽然长大。如八岁儿。便自念言。我修何福。生此天上。寻自观察。见在世间。为王所使。劝佛世尊。乘车往至。受彼王请。以是善心。得来生天。我今当还报佛之恩。顶戴天冠。著诸璎珞。庄严其身。赍持香花。光明普曜。照于只桓。来供养佛。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于天宫。时诸比丘。于其晨朝。前白佛言。昨夜光明。为是释梵四天大王二十八部鬼神将耶。佛告诸比丘。亦非释梵诸神王等来听法也。乃是为王所使来请我者。乘此善心。得生天上。来供养我。是其光耳。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八)佛度水牛生天缘

  佛在骄萨罗国。将诸比丘。欲诣勒那树下。至一泽中。有五百水牛。甚大凶恶。复有五百放牛之人。遥见佛来。将诸比丘。从此道行。高声叫唤。唯愿世尊莫此道行。此牛群中。有大恶牛。抵突伤人。难可得过。尔时佛告放牛人言。汝等今者。莫大忧怖。彼水牛者。设来抵我。吾自知时。比语言之顷。恶牛卒来。翘尾低角刨地吼唤。跳踯直前。尔时如来。于五指端。化五师子。在佛左右。四面周匝。有大火坑。时彼水牛。甚大惶怖。四向驰走。无有去处。唯佛足前有少许地宴然清凉。驰奔趣向。心意泰然。无复怖畏。长跪伏首。舐世尊足。复更仰头。视佛如来。喜不自胜。尔时世尊。知彼恶牛心已调伏。即便为牛。而说偈言。

  盛心兴恶意  欲来伤害我

  归诚望得胜  返来舐我足

  时彼水牛。闻佛世尊说是偈已。深生惭愧。欻然悟解。盖障云除。知在先身在人道中所作恶业。倍生惭愧。不食水草。即便命终。生忉利天。忽然长大。如八岁儿。便自念言。我修何福。生此天上。寻自观察。知在世间。受水牛身。蒙佛化度。得来生天。我今当还报佛之恩。作是念已。顶戴天冠。著诸璎珞。庄严其身。赍持香花。来诣佛所。光明赫奕。照佛世尊。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于天宫。时放牛人。于其晨朝。而白佛言。昨夜光明。为是释梵四天大王二十八部鬼神将耶。佛告放牛人。亦非释梵诸神王等来听法也。乃是汝等。所道恶牛。以见我故。命终生天。来供养我。是其光耳。时五百放牛人。闻佛语已。各相谓言。彼恶水牛。尚能见佛。得生天上。况我等辈。今者是人。云何不修诸善法耶。作是语已各相师合。设诸肴膳。请佛及僧。饭食已讫。佛即为其种种说法。心开意解。各获道迹。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时诸比丘。见是事已而白佛言。今此水牛。及五百放牛人。宿造何业。生水牛中。复修何福。值佛世尊。出家得道。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今者。欲知水牛及放牛人宿业所造诸恶业缘。我今当为汝等说偈。

  宿造善恶业  百劫而不朽

  善业因缘故  今获如是报

  时诸比丘。闻佛世尊说是偈已。前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时。其事云何。唯愿世尊。敷演解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迦叶。于彼法中。有一三藏比丘。将五百弟子。游行他国。在大众中。而共论议。有难问者。不能通达。便生嗔恚。返更恶骂。汝等今者。无所晓知。强难问我。状似水牛抵突人来。时诸弟子。咸皆然可。以为非他。作是语已。各自散去。以是恶口业因缘故五百世中。生水牛中。及放牛人。共相随逐。乃至今者。故未得脱。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三藏比丘者。今此群中恶水牛是。彼时弟子者。今五百放牛人是。佛说是水牛缘时。各各自护身口意业。厌恶生死。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九)二梵志共受斋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于其初夜。有五百天子。顶戴天冠。著诸璎珞。庄严其身。赍持香花光明赫奕。照只桓林。来诣佛所。前礼佛足。供养讫已。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诣天宫。于其晨朝。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昨夜光明。照曜只桓。倍逾于常。为是释梵四天大王二十八部鬼神大将来听法耶。佛告阿难。亦非释梵诸神王等来听法也。乃是过去迦叶佛时。有二婆罗门。随从国王。来诣佛所。礼拜问讯。时彼城中。有一优婆塞。劝二婆罗门言。汝等今者。随从王来。见佛世尊。因可受斋。婆罗门言。受此斋法。有何利益。优婆塞言。受此斋法。随意所求。必得如愿。时婆罗门。闻是语已。即共受斋。一求生天。二求人王。受斋已竟俱共还归诸婆罗门聚会之处。诸婆罗门言。汝等饥渴。可共饮食。受斋者言。我受佛斋。过时不食。诸婆罗门言。我等自有婆罗门法。何须受彼沙门斋耶。如是殷勤数数劝请。不勉其意。求生天者。即便饮食。以破斋故。不果所愿。其后命终。生于龙中。第二人者。绝不饮食。以持斋戒故。果其所愿得作国王。以其先身共受斋故。生彼国王园池水中。时守园人日日常送种种果蓏。奉上献王。卒于一日园池水中。得一美果。色香甚好。作是念言。我虽出入。常为门监所见前却。我持此果。当用与之。作是念已。寻即持与门监。门监得已。复作是念。我虽出入。复为黄门所见前却。当用与之。作是念已。寻即持与黄门。黄门得已。复作是念。夫人为我。常向大王。叹誉我德。我持此果。当用与之。作是念已。即便持与夫人。夫人得已。复上大王。王得果已。即便食之。觉甚香美。即问夫人。汝今何处得是果来。夫人即时。如实对曰。我从黄门得是果来。复问黄门。汝从何处得是果来。如是展转推到园子。王即召呼。吾园之中。有是美果。何不见送。乃与他人。园子于是。本末自陈。王不听言。而告之曰。自今以后。常送此果。若不尔者。吾当杀汝。园子还归。入其园中。号[口*睪]涕泣。不能自制。此果无种。何由可得。时彼龙王。闻是哭声。化作人形。来问之言。汝今何以涕泣乃尔。园子对曰。我于昨日。此园池中。得一美果。持与门监。门监得已。复与黄门。黄门得已。复与夫人。夫人得已。复上与王。今见约敕。自今已后。仰送此果。若不尔者。当见刑戮。今此园中。无此果种。是以涕哭。于时化人。闻是语已。还入水中。取好美果。著金盘上。持与园子。因复告言。汝持此果。奉上献王。并说吾意云。我及王。昔佛在世。本是亲友。俱作梵志。共受八斋。各求所愿。汝戒完具。得作国王。吾戒不全。生在龙中。我今还欲奉修斋法求舍此身。愿语汝王。为我求索八关斋文。送来与我。若其相违。吾覆汝国。用作大海。园子于时。纳受果盘。奉献王已。因复说龙所嘱之语。王闻是已。甚用不乐。所以然者。当尔之时。乃至无有佛法之名。况复八关斋文。叵复得耶。若其不获。恐见危害。思念此理。无由可办。时彼国王。有一大臣。最所敬重。而告之言。龙神从我。求索八关斋文。仰卿得之。当用持与。大臣答曰。今世无法。云何可得。王复告言。汝若不获见送与者。吾必杀卿。大臣闻已。却退至家。颜色异常。甚用愁恼。时臣有父。年在耆旧。每从外来。见子颜色。改易异常。寻即问言。汝有何事。颜色乃尔。于时大臣。即向父说委曲情理。父答子曰。吾家堂柱。我见有光。汝为施伐。试破共看。傥有异物。于是大臣。随其父教。寻为施伐。取破看之。得经二卷。一是十二因缘。二是八关斋文。大臣得已。甚用欢喜。著金案上奉献与王。王得之已。喜不自胜。送与龙王。龙王得已。甚用欢喜。赍持珍宝。赠遗与王。各还所止。共五百龙子。勤加奉修八关斋法。其后命终。生忉利天。来供养我。是彼光耳。佛告阿难。欲知彼时五百龙子奉修斋法者。今五百天子是。佛说是缘时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五百雁闻佛说法缘

  佛在波罗奈国。于林泽中。为诸天世人。演说妙法。时虚空中。有五百群雁。闻佛说法。深心爱乐。盘回而翔。来下听法。时有猎师。张施罗网。五百群雁。堕其网中。为诸猎师。都悉所杀。于此命终。生忉利天。忽自长大。如八岁儿。端政殊妙。诸天身光明曜宫殿。犹若宝山。便自念言。我修何福。得来生天。寻自观察。知从雁身。闻佛说法。深心信乐。乘此善心。即便命终。得来生此。便作是言。我等今者。当报佛恩。即共同时。顶戴天冠著众璎珞。庄严其身。众香涂身。赍持香花。来诣佛所。供养世尊。供养已讫。顶礼佛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世尊演说妙法。信乐心生。得生胜处。唯愿世尊。慈愍我等。更为重说。开示道要。尔时世尊。即便为说种种法要。心开意解。五百天子。一时皆得须陀洹果。心怀欢喜。绕佛三匝。顶礼佛足。还诣天上。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昨夜光明照于林树。有何因缘。愿见告示。佛告阿难。汝今善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以我先时于林泽中。为诸天人。演说妙法。有五百群雁。爱敬法声。心怀憘悦。即共飞来。欲至我所。为猎师所杀。因此善心。得生天上。故来报恩。尔时阿难闻佛说已。叹未曾有。如来出世。实为尊妙。莫不蒙赖。乃至飞鸟。闻佛音声。尚获道果。何况人类。信心受持。过逾于彼。百千万倍。不可为比。是故汝等。当共一心。信敬佛法。如法修行。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撰集百缘经卷第六

猜你喜欢
  续灯存稿目录·箬庵通问
  七佛赞呗伽陀·佚名
  石霜爾瞻禪師語錄序·尔瞻达尊
  楚林上睿禅师语录卷之六·楚林上睿
  卷第一百三十七·佚名
  卷四·佚名
  卷第三·霁仑超永
  大寶積經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大智度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修行道地经卷第七·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三·念常
  無盡意菩薩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卷第五十二·李通玄
  卷第六·宋濂
  告日本四千万佛教徒·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幕·老舍

    时间 民国三十一年春暮。地点 北平皇城根吴宅。人物 吴凤鸣 吴凤羽 小马儿 董志英 管一飞 章仲箫 田雅禅 日本宪兵甲乙 李巡长〔幕启前数分钟,有一架强烈的聚光灯射向舞台,在未拉开的幕布上,映出重庆的精神堡

  • 二集卷七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五古今体八十首【戊寅一】戊寅元旦万爆鸣中九陌言宫声祥应岁朝论三阳和淖临寅月初旭闓披丽午门资始萝图钦御【音迓】景棣通玉烛庆调元贵山奉朔新驰使泽共

  • 原序·冯惟讷

    古诗纪原序右诗纪前集十卷诗纪百三十卷外集四卷诗话及识遗为别集十二卷北海少洲冯先生所纂辑也先生以隽才大雅高步一时见世之为诗者多根柢于唐鲜能穷本知变以窥风雅之始乃隋而上极于黄轩凡三百篇之外逸文断简片辞只

  • 卷一百六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六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梅谿诗集【七】游卧龙山呈行可元章我辈逢山眼即青卧龙顶上喜同登图留沙碛懐诸葛诗诵江濆忆少陵巫峡云飞天一握瞿塘鱼化浪三层【俗谓瞿塘峡为龙门】

  • 乾坤清气卷三·偶桓

    钦定四库全书乾坤清气卷三明 偶桓 编七言古诗邓州城楼       元好问裕之邓州城下湍水流邓州城隅多古丘隆中布衣不复见浮云西北空悠悠长鲸驾空海波立老鹤呌月苍烟愁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觧赋登楼金太子允恭墨

  • 快乐·闻一多

    快乐好比生机: 生机底消息传向绮甸, 群花便立刻 披起五光十色的绣裳。快乐跟我的 灵魂接了吻,我的世界 忽变成天堂, 住满了柔艳的安琪儿!

  • 列传第三十八 萧思话 刘延孙·沈约

    萧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也。父源之,字君流,历中书黄门郎,徐、兖二州刺史,冠军将军、南琅邪太守。永初元年卒,追赠前将军。 思话年十许岁,未知书,以博诞游遨为事,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曲,莫不患毒之。自此折节,数年中,遂有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四·佚名

    万历五年七月丙戌朔 上亲享 太庙○以辽东战兵劳苦本色腾贵命发太仓库银二万两于本镇买籴以贮军饷后不为例○命御史张简巡按河南○戊子初云南巡按御史陈文燧条上制御土夷十事一檄诸夷谓缅甸莽酋与孟养思个相构木邦罕

  • ●凤洲杂编二·王世贞

    王世贞 臣切念 祖宗积德之厚 父皇创业之艰立法垂训以传万世锡子孙保全之福为 宗室久安之计宣德元年八月江西布政司移文谓 太祖高皇帝子孙以禄米定品级臣不胜惶惧伏惟 祖训所载禄米葢亲亲次序无有品级诚以子孙皆

  • 崔季舒传·李百药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氏。父瑜之,魏鸿胪卿。季舒少年时为孤儿。聪明机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之才。十七岁,为州主簿,被大将军赵郡公琛器重,并向神武作了推荐。神武亲自检查丞郎有无缺额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文襄

  •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吕思勉

    “汉治”是后世所号为近古的。这因其时代早,在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上,都有沿袭古人之处。在官制上,汉代的宰相,权力颇大,体制亦尊,这是和后世不同的。宰相初称丞相,或称相国。后来今文经说盛行,乃将丞相改为司徒;又把掌武事的太

  • 卷十五·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十五宋 聂崇义 撰斩衰衣      斩衰裳斩衰衽      苴绖腰绖       绞带斩衰冠      冠绳缨苴杖       菅屦倚庐【附】丧者郑目録云不忍言死而言丧也以丧是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九·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只音四分律六十卷  四分律第一卷  律藏(力出反。梵言毗尼。或言鞞泥迦。或言毗那耶。或云鼻那夜。或云毗奈耶。皆由梵音轻重声之讹转也。此译云离行行亦道也谓此行能离恶道因以名焉。或

  • 后出中阿含经记·佚名

    昔释法师于长安出中阿含.增壹.阿毗昙.广说.僧伽罗叉.阿毗昙心.婆须蜜.三法度.二众从解脱.从解脱缘。此诸经律。凡百余万言。并违本失旨。名不当实。依俙属辞。句味亦差。良由译人造次未善晋言故使尔耳。会燕秦交战。关中大乱。

  •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序·义天

    汉明梦感之后。叶书继至。翻译流通者。无代无之。而及贞观。经论大备。繇是。西圣之教。霈然莫御也。自聂道真道安。至于明佺宣律师。各著目录。谓之晋录魏录等。然于同本异出旧目新名。多惑异途。真伪相乱。或一经为

  • 淳熙严州图经·陈公亮

    又称《新定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较完整的图经。南宋绍兴九年(1139)董棻撰,八卷,已佚。淳熙十三年(1186),南宋陈公亮重修,刘文富纂,现存三卷。严州治今浙江建德东北。卷首有子城图,建德府内外城图,府境总图,建德

  • 乐想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说外道计一切为乐,佛不计不乐。即中阿含想经。

  • 佛医经·佚名

    一卷,吴竺律炎译。说人身中四大得病之因缘,及九横四饭多食等之五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