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台传

刘台,字子畏,江西安福人。隆庆五年进士,授职刑部主事。万历初年,改任御史。巡按辽东,因误奏捷报而犯罪,奉皇帝圣旨责备。万历四年(1576)正月,刘台上疏弹劾辅臣张居正,说:

“我听说提建议的人都希望陛下像尧、舜一样,而没有听说责备辅臣张居正要如皋陶、夔龙。为什么呢?陛下有纳谏之明,而辅臣没有容纳意见的雅量。高皇帝鉴于前代的失误,不设丞相,丞相之事归于部院,权力不相统摄,而职事容易称职。文皇帝始置内阁,参预机密事务。那时官阶不高,没有垄断专权的迹象。二百年来,即使有专权作威作福的人,还是惴惴不安地避开宰相之名不敢称相,因为祖宗的法度在那里。大学士张居正却安然以宰相自居,自从高拱被赶走,专权已有三、四年了。御史官因有事论及此点,他必说:‘我守祖宗的法度。’我请求以祖宗之法来纠正他。

“祖宗提升或辞退大臣都有礼节。先皇帝临终时,张居正托词有病赶走高拱,既而又下文使王丈臣下狱。等到正直的言论纷纷,则又给高拱去信,请不要害怕。既胁迫赶走大臣以表示威严,又送去书信以沽德名,只是徒然让朝廷对旧臣无礼,祖宗的规矩是这样吗?

“祖宗朝,如果不是开国元勋,生前不为公,死后不为王。成国公朱希忠,生前并未有奇功,张居正违反祖宗的遗训,赠给他王的爵位。给事中陈吾德因一言不中他意就被外贬,郎中陈有年与他争论过一次也被贬退,我担心公侯之家,将重加贿赂,援引此例(指朱希忠封王例)上陈乞求,将没完没了。祖宗的法度是这样吗?

“祖宗朝,用内阁官吏,必须由朝廷推荐。现在张居正私自推荐任用张四维、张瀚。张四维在翰林,被弹劾数次。他起初离职,是不胜任教习庶吉士之职。张四维的为人,张居正很了解。知道而任用他,也是因为张四维善于弄权,拍马屁,自己惦记父亲老了,顷刻之间或有不测,二、三年间谋求官复原职,任用四维,难道是他身后的托付?张瀚生平没有什么善行。巡抚陕西,贪赃枉法,等到多次选拔官吏,唯唯诺诺如小吏,有缺官必定请命张居正,张居正所指定的人,不是湖北的亲戚知己,就是亲戚推荐的;不是曾在湖北做过官与他有私交,就是与他有私交一伙的人。张瀚唯一做的事就是在四方小官那儿收取贿赂,而其他则徒有虚名。听说张居正给南京都御史赵锦写信,叫御史不要议论内阁官吏,则张居正挟制朝廷御史,又可以知道了。祖宗的法度是这样吗?

“祖宗朝,诏令有不便的地方,部属大臣还可以质问内阁将其搁置不审查。今天得到一严厉圣旨,张居正就说:‘我尽力调剂才有这样的结果。’得一温和圣旨,张居正又说:‘我尽力请求才会这样。’由此,害怕张居正的胜过于害怕陛下的,感谢张居正的胜于感谢陛下的,恩威之权任凭己意,自专的威福权,目无朝廷。祖宗的法度是这样的吗?

“祖宗朝,一切政事,由台省上奏的陈述,部院审核,抚按执行,未有听说内阁有什么举动的。张居正下令,抚按的考察奏章,每份准备二册,一份送内阁,一册送六科。巡按有延迟,部臣纠正。六部有隐瞒,则六科给事中予以纠正。六科隐蔽,则内阁予以纠正。部院分别治理国事,给事中驳议奏章,上疏举荐弹劾是它的职责。阁臣头衔列于翰林,止用作顾问,从容议论设想而已。张居正发明这个办法,是想挟制科臣,让他们拱手听令。祖宗的法度是这样吗?

“至于巡按官员回道考察,假如不是有大败类,一般不举行,是因为不想重加挫折。近来,御史俞一贯因为不听所谓调度,被调到南京。于是巡按官丧气,不敢充分展示自己的议事能力,所害怕的唯有给事中。张居正对于六科给事中既给他们迅速升任的好处,又以推迟考评恐吓他们,哪一个肯舍弃便利,甘心被他倾轧,都死于谏言之事呢?往年,赵参鲁因劝谏被贬,还说是在外任职,余懋学因为提意见被罢官,还说是禁止参加政治活动;现在傅应祯竟被充军,又因为傅应祯的缘故,累及到徐贞明、乔岩、李祯。摧残言官,仇视正义之士,祖宗的法度是这样吗?

“至于为了邀宠,进献白莲白燕,招致圣旨责备,则传笑四方。为谋划田地利益,诬赖辽王,治以重罪,夺占辽王的府地,现在武冈王又得罪了。为子弟谋求乡试中第,允许御史舒鳌为京堂,布政施尧臣为巡抚。在江陵修宅,费钱十万,其形制与宫中禁地一样,派遣锦衣官校监督修建,乡郡的钱财都耗尽了。讨厌黄州的生儒议论他的子弟以非分所得售卖之事,就借县令之手以其他理由将他们一一治罪。编修李维桢偶尔谈到他的富庶,没有多久就被贬出京城。张居正的贪婪,不在文吏而在武臣,不在内地而在边远地方。不然,辅政不久,就富裕甲全楚,有什么办法能达到呢?宫室舆马与姬妾,等同于藩王,又是怎么得到的呢?

“朝廷的大臣,没有不愤慨的,而没有敢跟陛下讲明的,是张居正专权擅威的结果。臣中进士,张居正为总裁。臣任部曹,张居正推荐臣为御史。臣受张居正的恩情是浓厚的,今天之所以敢于攻击他,是君臣的义重,私交就顾不得了。愿陛下考察臣的愚忠,抑制相权,不要让这些败事之人误了国家大事,倘若能这样,我就可以死而不朽了。”

奏疏呈上后,张居正大怒,上廷为自己辩护,说:“有命令,巡按不能奏报军功。去年辽东大捷,刘台违反制度妄自上奏,按规矩应降职。我多次请求皇上告诫他,而刘台为此心怀不满。后来傅应祯被逮捕下狱,追问他的党羽。起初不知道刘台与傅应祯为同一县的人,很要好,实际上有所主使。于是刘台感到惊恐不安,不再顾及到什么,向臣泄愤怒。况且刘台是我录取的进士,二百年来没有门生弹劾老师的,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辞去职位以赎罪。”因而辞去政务,伏在地上哭泣不肯起来。皇上走下御座用手拉他,再三劝慰他。张居正一再声明自己的诺言,不肯答应执掌政事。皇上派司礼太监孙隆拿着他的亲笔诏书宣读,张居正才起来。于是将刘台逮捕到京师,关进监狱,在廷上打了一百下,送往边远地带戍边。张居正表面上上疏营救,暗地里将他除去官籍,降为平民,张居正仍不解恨。刘台巡按辽东时,与巡抚张学颜合不来。这时,张学颜任职户部,诬陷刘台接受贿赂,张居正嘱咐御史于应昌巡按辽东复查一下,而命令王宗载巡抚江西,考察刘台在家乡的情况。于应昌、王宗载等顺着张居正的意思,添油加醋地往上报告,于是将刘台发配到广西。刘台的父亲震龙、弟弟刘国,都连坐有罪。刘台到浔州不久,在戍主的房里饮酒,回去后就突然死了。这一天,张居正也死了。

第二年,御史江东之为刘台喊冤,弹劾王宗载、于应昌。皇上下诏恢复刘台官职,罢王宗载、于应昌的职务,由有关部门考察、询问。南京给事中冯景隆上疏指责辽东巡抚周咏与于应昌共同陷害刘台,于应昌既已被罢免,周咏还在做蓟辽总督,也应罢免。南京御史孙继先也揭发张学颜陷害刘台之罪。皇帝正在宠幸张学颜。因为冯景隆的疏中一并弹劾了李成梁,张学颜替李成梁辩冤。孙继先又一并弹劾张学颜、李成梁。皇上于是贬冯景隆为蓟州判官,孙继先为临清州判官,而对张学颜不加问罪。不久,江西巡抚曹大..、辽东巡抚李松考察后报告王宗载、于应昌结为朋党、陷害忠良。刑部因此以诬告罪理,奏报将王宗载等发配、贬为平民、降低官阶不等。赠与刘台光禄少卿,荫庇一子。天启初年,追加谥号毅思。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 郡国二·范晔
  國語卷第八·韦昭
  皇清开国方略卷三十·阿桂
  名山藏卷之四·何乔远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一一九八 军机大臣奏将发下全书内《文子》之错误发交改正并将校对记过片·佚名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二·佚名
  卷四十八·司马迁
  ●原跋·佚名
  石熙载传·脱脱
  ●丙、其他·佚名
  卷一百七十六之二·雍正
  卷九十八·佚名
  卷十八、立储之反复·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莱老·唐圭璋

      莱老字周隐,号秋崖。新定续志:严州知州李莱老,咸淳六年(1270)任。   惜红衣   寄弁阳翁   笛送西泠,帆过杜曲。昼阴芳绿。门巷清风,还寻故人屋。苍华髮冷,笑瘦影、相看如竹。幽谷。烟树晚莺,诉经年愁独。   残阳古

  • 原序·王士祯

      余生平所为诗话杂见于池北偶谈居易録皇华纪闻陇蜀余闻香祖笔记鱼子亭杂録诸书者不下数百条而五代诗话又别为一书今南中所刻昭代丛书有渔洋诗话一卷乃摘取五言诗七言诗凡例非诗话也康熈乙酉余既遂归田武林吴寳厓【

  • 第二折·石君宝

    (挣扮李大户上,诗云)段段田苗接远村,太公庄上弄猢狲。农家只得锄刨力,凉酸酒儿喝一盆。自家李大户的便是。家中有钱财,有粮食,有田土,有金银,有宝钞,则少一个标标致致的老婆。单是这件,好生没兴。我在这本村里做着个大户,四村

  • 卷一百九十六·志第一百四十九·兵十·脱脱

        ◎兵十   ○迁补之制  屯戍之制   迁补之制 自殿前、侍卫马步军校,每遇大礼后,各以次迁,谓之"转员"。转员至军都指挥使,又迁则遥领刺史,又迁为厢都指挥使,遥领团练使。员溢,即从上罢军职,为正团练使、刺

  • 建康实録卷十三·许嵩

    宋世祖孝武皇帝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字休龙幼名道民文帝第三子六岁以元嘉十二年封武陵郡王自江左以来襄阳未有皇子重镇太祖欲经畧关河故以武陵王为雍秦荆江四州六郡诸军事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三十年以西中郎将移镇西阳闻元凶

  • 卷之三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二一一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承询校勘衔名款式事覆阿哥等函·佚名

    一二一一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承询校勘衔名款式事覆阿哥等函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初三日接奉来翰,承询校勘衔名款式一事。此间因书多人少,随办随交,且原书既有总校、分校各衔名,现在校书之人自不能开列在前。若衔大者开列在后,又

  • 王献之传·房玄龄

    王献之,字子敬。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同时代人。几岁时,曾观看门生扌雩..,说:“南边将要失利。”门生说:“这小儿郎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呢。”王献之发怒道:“我远的不及

  • 王筠传·李延寿

    王筠字元礼,又有一字叫德柔,幼年就聪敏灵悟,七岁能写文章。十六岁写了《芍药赋》,其中词藻十分华美。长大以后,清静好学,和他的堂兄王泰齐名。沈约见了王筠,认为很像他的外祖父袁粲,便对仆射张稷说:“王郎不仅额头像袁公,连风韵

  • 卷二十·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十 朱批何天培奏摺 雍正元年三月二十四日镇海将军署理江苏廵抚印务【臣】何天培谨 奏为淮关势难兼管恳 恩酌改事窃照江南各关奉 旨俱

  • 總序·佚名

    ○孝宗宣文章武神聖顯仁大王,在位十年,壽四十一。

  • 序·刘清之

    元虞集序愚尝闻之人受天之命以生亦犹子之禀父命而行也君子畏天命而不敢违犹孝子之从父命而不敢悖事天事亲其致一也人之事天而不求于事亲则不可以为人子之事亲而不足以事天则不可以为子是故父命即天命也同一至仁而无私

  • 卷第三·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三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证净品第三之余 于此僧中者。佛弟子众中。此即显聚显蕴显部显要略义。预流向者。已得无间道。能证预流果。谓此无间证预流果。彼于欲界贪欲嗔

  • 卷第三之上·大慧宗杲

    正法眼藏卷第三之上 径山大慧禅师 宗杲 集并着语 后学普善庵沙门慧悦校刻 六祖谓众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

  • 第五十五章 劫掠楞伽岛·佚名

    彼(塞那王)之殁后,彼弟玛兴达王子于殊胜之阿努罗达普罗,以白(王)伞遮蔽,(一)彼处由塞那将军掌管地方诸族之民众中,已为难住十年之间。(二)其时(王)万事缺经纶之手腕,示为柔弱,其人民不纳租税,(三)此王于第十年生计之资甚穷,以知行不得爱护

  • 王家营志·张震南

    记述淮安历史上漕、河、盐、榷、驿等方面内容的专志

  •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智圆

    佛典注疏。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智圆撰。四卷。是灌顶撰《大般涅槃经玄义》的注释书。依《玄义》次序,逐段疏解。先释作者,次释书名,再依次疏解正文内容。所引资料涉及内外诸典。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

  • 大乘无生方便门·佚名

    全一卷。撰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从我国北宗禅之立场论述入道之五门。开头所标示之五门为本书之大纲,即:(一)总彰佛体, (二)开智慧门,(三)显示不思议法,(四)明诸法正性,(五)自然无碍解脱道。其次举示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