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质疑卷十二

明 杨于庭 撰

哀公

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

入定哀而鲁政益不可为矣何者宣成襄公之世君虽失政而季文子为冢卿孟献子为介卿国犹有人也至昭公则季氏横矣然叔孙豹及舍世济其忠故虽以宿之取郓而豹犹能拒乐鲋之请带而不与虽以意如之逐君而舍犹能祈死而耻与之同列则三家未尽不肖也唯夫定哀之世君既失政而季氏若斯若肥叔孙氏若不敢若州仇孟氏若何忌若彘皆碌碌驽庸但知封殖而不为国家经久之虑者即以邾事言之大蒐于比蒲而来会已而朝公公薨而来奔丧邾之事鲁亦云可矣有何恚恨而伐之无已乎政由甯氏祭则寡人其亦可哀也已

城唘阳 城西郛 城毗 城邾瑕

四城何备晋也小国幸伯国之败而畔之曲在我矣已惧其讨而城以备之以是为不能以礼自强而区区于城守亦未也

蔡杀其大夫公孙姓公孙霍

此弑君之党也恶得无罪经书杀其大夫某者美恶不嫌同辞有罪无罪观者自得之可也胡氏谓二公孙盖尝谋国不使其君至于是而弗见庸者故称国以杀而不去其官则曲说矣

齐国夏及高张来奔 齐陈乞弑其君荼

古之贼臣将有无君之心则必先翦其羽翼而後动于恶而翦其羽翼莫急于世臣故孟子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董卓弑逆则灭太传袁隗之族曹操谋簒则杀孔融盖世臣与国同休戚而乱臣贼子往往以为不便而亟除之高氏国氏之为世臣于齐久矣二臣不奔则荼未必弑阳生未必入而陈乞亦未必得政于齐也是故伪事之每朝必骖乘以悦其心又为之反间于诸大夫以构其怨而高张国夏果不容于齐矣逐而奔鲁则君侧无人而吾可以弑君而莫之忌矣春秋书陈乞弑其君荼而系于二子来奔之下以见国家不可一日而无世臣而语所谓虎豹在山藜藿为之不采者此也然则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入于王城者岂直讥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如胡氏说乎夫亦谓王猛之不可无二子云尔

会吴于鄫 会吴伐齐

吴楚僭王春秋皆以不治治之者也然楚始称荆继进而称人又进而称子称其大夫自僖文以至定哀之世而楚遂与齐晋宋卫诸国亡异焉独于吴也伐郯入州来灭巢会善道俱举其号会戚称人矣使札及栢举称子矣而至于柤与鄫之会长岸艾陵之战郢之入齐鲁之伐又仅仅以号举黄池称子曰及以外之其恶之尤有甚于楚者何曰楚虽暴横齐晋之君亟攘之召陵城濮鄢陵萧鱼霸中国者未有不摈楚者也独吴兴于霸图销歇之後而晋方引之以制楚欲求次陉一创渺不可得是故会鲁伐齐争先盟晋入郢之役君与大夫班处其宫无复人礼徵鲁百牢藩卫侯之舍凡此皆楚所无者此春秋所以亟恶之也欤不然泰伯至德仲尼所称何独于其後裔削之也然以鲁之秉周礼而亟会之于鄫于槖臯又引之以伐齐其于周公兼夷狄之义悖矣仲尼所深悲矣

吴救陈

凡书救未有不善之者也而吴举其号不进而称人何居曰吴方无道争雄于楚其伐陈非有拯危扶颠之意故季札谓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者以此果吴修方伯连帅之职以奨王室以抑强楚念胡公大姬神明之胄而拯溺救焚以援之圣人当亟予之之不暇肯责之乎

孟子卒

胡氏曰讥同姓也此不独胡氏知之人人知之者也然礼一君一夫人犹今之一帝一后昭公君鲁三十有二年矣国人不以为君乎既以为君而祀于庙岂有无一夫人祔享者乎虽曰娶于同姓然使其以夫人之礼丧之赴于诸侯反哭于寝即书曰夫人孟子薨葬我小君孟子亦可也乃今考之左氏孔子与吊适季氏季氏不絻放絰而拜夫礼义折衷于圣人使孟子非小君则孔子何以絰而吊既絰而吊则孟子固昭公之夫人而为臣子者不得以私怨贬夺之矣礼初丧男絻女髽不絻者不服丧也不服丧者不以为夫人也不以为夫人者季氏恨昭公故也夫人臣而逐其君恶亦甚矣又废其二子公衍公为使不得立又沟而絶之于先公之墓俟孔子为司寇而後合之又废其敌体之夫人使不得祔于庙而为之丧也不亦伤乎夫子作春秋而直书曰孟子卒季孙之罪始无所容于天地之间矣胡氏舍季氏丘山之罪而第举娶同姓以为言此一陈司败能道之何待圣人之笔削乎或曰记曰夫人之不命于天子自鲁昭公始也则是昭公以娶同姓为嫌不敢请命于天子耳于季氏何尤曰周天子之寄虚名久矣仲子成风皆以诸侯之妾而归之賵况于君夫人乎昭公薨越三十年而後孟子卒使季氏果以小君之礼礼之则天王亦必追而锡之命或賵之矣天王之不加礼于孟子也则鲁不以为夫人也

附録

蒯瞶耻母之淫而欲杀之而辄又藉口于王父以拒父均之乎无父之人也有王者作直须两废之而立公子郢耳孔子不为卫君非但不为辄也两不为也公羊谓拒父为尊王父而又予齐国夏卫石曼姑为伯讨何居

小邾射以句绎奔鲁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使子路子路辞冉有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死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子路大节如此夫岂无故而死孔悝之难乎彼其心盖误于以王父辞父命之说而谓辄之拒父为当也故其言曰太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继之又曰太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他日闻夫子正名之论则直笑以为迂繇其见偏宁杀其身而不顾也所谓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公子荆之母嬖将以为夫人使宗人衅夏献其礼对曰无之公怒曰汝为宗司立夫人国之大礼也何故无之对曰周公及武公娶于薛孝惠娶于宋自桓以下娶于齐此礼也则有之若以妾为夫人则固无其礼也公卒立之国人始恶之繇是而观则春秋所载成风敬嬴者必其子君鲁之後尊以为夫人而仲子者亦隐公让桓而为之尊其母耳若先公在日则固未尝以妾为夫人也齐仲孙所谓鲁秉周礼未可取也者以此

出奔而复者卫成公卫献公也成有俞之卿献有鱄及仪之亲焉出奔而不复者鲁昭公卫出公鲁哀公也昭公有一子家羁而不能用出公愎而虐哀公妄君子以为蔑推之蔑挽之矣

春秋质疑卷十二

猜你喜欢
  三传辨疑卷十五·程端学
  附録·阎若璩
  提要·陈厚耀
  卷四十七·江永
  卷一百四十四·秦蕙田
  卷四·崔子方
  隰有长楚·佚名
  卷十六·盛世佐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四·陆陇其
  哀公·哀公元年·左丘明
  因明正理門論本〈不分品〉·欧阳竟无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四·玄奘
  宗镜录卷第四十五·延寿
  法华义疏卷第五·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嗣发·唐圭璋

      嗣发字士荣,号雪崖,乌程人。端平元年(1234)生。专志奉亲。宋亡,举充提学学官,不受。大德八年(1304)卒。   摸鱼儿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安

  • ●例言四则·杨际昌

      国家百数十年来,声教覃敷,风雅之盛,远轶前代,坛坫巨公,又无明人水火相射之习,诚太和元气也。不揣谫劣,常思遍博采,汇选成集。而身处乡曲,无力网罗,姑取案头所有,参以管见,庸妄无所逃罪矣。  秀水朱竹太史《明诗综》,多录

  • 附录·徐祯卿

    翦胜野闻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着撰人名氏所记皆明太祖初年之事亦多互见他书陶珽续说郛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皆载此书题吴郡徐祯卿着然明史祯卿本传及艺文志俱不载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如谓徐达追元顺帝将及之而遽班

  • 名山藏卷之四十四·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天驱记(上)◆天驱记(上)陈友谅张士诚○陈友谅陈友谅者沔阳渔家子父普才弟友仁友贵友富友真友谅拳勇长伎角为县吏非其好也与友仁友贵聚众为羣盗元顺帝十一年辛卯袁州慈化寺有僧莹玉以弥勒

  • 四十四 内务府奏曹寅等请将购铜银两就近向江苏藩库支领摺·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案据织造处郎中曹寅、郎中张鼎鼐、商人王纲明等呈称:为陈明增加节省银两,以报主上重恩事。查自康熙四十年,蒙主上鸿恩,将浒墅等十四关铜斤,分为三份,赏给奴才等承办以

  • 一○六五 军机大臣奏已传谕江浙等省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字片解京销毁片·佚名

    一○六五 军机大臣奏已传谕江浙等省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字片解京销毁片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查各省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惟湖北巡抚李绶已于本月十四日,将抽挖字纸咨送军机处销毁,其余各省尚未将抽挖纸片送到

  • 窦瑾传·李延寿

    窦瑾,字道瑜,顿丘卫国人,自称是汉司空窦融的后代。曾祖父窦成,为顿丘太守,所以在顿丘安家。  窦瑾年轻时因为文才学识而知名,从中书博士官升至中书侍郎,赐为繁阳子爵。参与谋划军国大事,屡有建树,晋爵为卫国侯,转任四部尚书。

  • 三十九年·佚名

    (甲辰)三十九年大明嘉靖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庚子朔,以權停例,受朝賀。○憲府啓吏、兵曹堂上事,不允。啓權彬事,如啓。○諫院啓吏曹堂上事、前諫官事,答曰:「吏曹注擬之失,雖曰有之,一時盡遞,豈不騷擾乎?以所失推之,則其意可知也

  • 无厚篇·邓析

    天于人,无厚也。君于民,无厚也。父于子,无厚也。兄于弟,无厚也。何以言之?天不能屏勃厉之气,全夭折之人,使为善之民必寿,此于民无厚也。凡民有穿窬为盗者,有诈伪相迷者,此皆生于不足,起于贫穷,而君必执法诛之,此于民无厚也。尧舜位

  • 卷七十三·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七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三><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三>六龜龜

  • 顺权方便经卷上·佚名

    (一名转女菩萨)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沙门法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菩萨八千。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已逮总持辩才无碍。获无所畏得不起忍。奉无数佛殖众德本。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三·圆晖

      分别根品二之一  分别根品者.胜用增上故名为根。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界品后次明根品者。界品明诸法体。根品明诸法用。依体起用。故次明根 释此品颂文分三段。一明二十二根。二明俱生诸法。三明六因四缘 

  • 目录·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目录 序文(严康朝撰)  目录卷第一 住处州妙严禅院语录  衢州桐山明果禅院语录  蕲州德章安国禅院语录 卷第二 饶州报恩光孝禅寺语录  饶州东湖荐福禅院语录 卷第三 饶州莞山宝应禅院语录  庐

  •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二·函可

    门徒比丘 今卢 今又 重梓上堂端阳,上堂,耻若问:&ldquo;洞山道:&lsquo;寒时寒杀,热时热杀。&rsquo;即今不寒不热,如何是及时一句?&rdquo;师云:&ldquo;角黍沉江底,蛟龙不敢吞。&rdquo;进云:&ldquo;道则恁道,学人又不然。&rdquo;

  • 六朝文絜·许梿

    文总集。清许梿评选。12卷,本书系清人对六朝骈文之一种选本。收赋、诏、敕、令、教、策问、表、疏、启、书、移文、序、论、铭、碑、诔、祭文等类骈文凡七十二篇。近十四万字。便利初学,偏重小品,篇幅不多,但基本能体

  • 女科经纶·萧埙

    8卷。清·肖赓六撰。刊于1684年。本书汇辑历代有关妇科著作中的理论和证治,依类选编,共分月经、嗣育、胎产、产后、崩带、带下和杂证七门,列病证163种,引录各家论述700余条,并附加按语,予以补充或订正。本书资料较广

  • 三国志平话·佚名

    话本。宋元讲史。《全相平话五种》之一。元佚名撰。三卷。系民间说书艺人创作。以《三国志》正史人物故事为线索,分上中下卷。后人冠目录,列六十九个标题,其中“桃园结义”分两段。八万八千余字。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

  • 部执异论·世友

    全一卷。印度世友菩萨造,陈·真谛译。又作部异宗论。说一切有部论书之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内容叙述小乘二十部之分出及其教义。与异部宗轮论为同本异译。注释书有真谛之部执异论疏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