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十七

全唐诗补逸卷之十七  【联句 无考】

联句

颜真卿等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历仕玄、肃、代诸朝,封鲁国公。李希烈陷汝州,卢杞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

竹山连句题潘氏书堂

颜真卿、陆羽、李萼、裴修、康造、汤清河、清昼、陆士修、房夔、颜粲、颜颛、颜须、韦介、李观、房益、柳淡、颜岘、潘述。

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 【真卿】  万卷皆成衣(泳去永改颐)失,千竿不作行。 【陆羽】  练容餐沆瀣,濯足咏「沧浪」。 【李萼】 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 【裴修】  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 【康造】  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长。 【汤清河】 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条桑。 【清昼】  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 【陆士修】  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 【房夔】 檐宇驯轻翼,簪裾染众芳。 【颜粲】  草生还近砌,藤长稍依墙。 【颜颛】  鱼乐怜清浅,禽闲(上喜下心)颉行。 【颜须。行当作「颃」】  空园种桃李,远墅下牛羊。 【韦介】  读《易》三时罢,围碁百事忘。 【李观】  境幽神自王,道在器犹藏。 【房益】  昼歠山僧茗,宵传野客觞。 【柳淡】  遥峰对枕席,丽藻映缣缃。 【颜岘】  偶得幽栖地,无心学郑乡。 【潘述 见《三长物斋丛书》本《颜鲁公文集》卷十二,宁乡黄本骥编订。】

无考

宇文正

宇文正,无考。诗一首。 【(《全唐诗》无宇文正诗)】

水名

江湖思旧好,河洛赏遗风。共托金门暇。来游白□□。竹霞开樽绿,桃花落□红。故乡渺天涯。应在□地□。 【见影印本《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七。】

程杰

程杰,无考。诗一首。 【(《全唐诗》无程杰诗)】

芙蓉峰

谁把芙蓉云外栽,亭亭秀丽四时开。清宵皓月峰头挂,宛似佳人对镜台。 【见康熙十八年闵麟嗣撰《黄山志定本》卷六。】

无名氏

颂裴长史歌 【题拟】

宾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门。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埒华轩。

青鸾镜诗

月样团圆水漾 【《金石萃编》作「样」。】 清,好将香合 【《萃编》作「阁」】 伴闲身。青鸾不用羞孤影,开匣当如见故人。

挽歌五首

其一

高坐星文掩,人寰巷市忙。三台投剑佩,四海哭烟霜。夕殿震号永,秋风晓更长。龙颜不可见,烧画月更香。

其二

忆别西凉日,来朝北阙时。千官捧□殿,独召上龙墀。宠极孤臣惧,恩深四表知。此由殉灵驾,血泪自双垂。

其三

香(金单)郁金袍,求衣不重劳。方张洞庭乐,休种阆山桃。鹤驾丹陵远,龙骧碧落高。胡髯攀断处,□抢高弓号。

其四

巢阁方瞻凤,鸣郊忽(六州)麟。六宫悲晏驾,四岳罢来巡。玺绶传当璧,河山委大臣。自伤蒲柳质,不得扈龙輴。

其五

七载朝金殿,千秋遇圣君。九夷瞻北极,万国靡南熏。盛烈排轩后,崇凌压□文。灵知河泷士,兴断高乡云。 【以上五诗从许国霖辑《敦煌杂录》录出。许氏拟题原作《进上挽歌》,此省作《挽歌》。】

王昭君怨诸词人连句

掖庭娇幸在娥眉,争用黄金写艳姿。始言恩宠由君意,谁谓容颜信画师。微躯一身入深宫,春华几度落秋风。君恩不惜便衣处,妾貌应殊画辟中。间道和亲将我敞,选貌披图遍宫掖。图中容貌既不如,选后君王空海 【望疑「悔」字之误】 惜。始知王意本相亲,自恨舟 【望疑「丹」字之误】 青每误身。昔是宫中薄命妾,今成塞外断肠人。九重恩爱应长谢,万里关山愁远嫁。飞来北地不胜春,月照南庭空度夜。夜中含涕独婵娟,遥念君边与朔边。毳幕不同罗帐日,毡裘非复锦衾年。长安高阙三千里,一望能令一心死。秋来怀抱既不堪,况复南飞雁声起。 【此诗见刘复《炖煌掇琐》三四。题虽标连句,然不着诸词人姓名,故仍以常诗视之。】

失题

东上波流西上船,桃源未必有真仙。干戈满目家何在,寂寞空山闻杜鹃。 【见《江南余载》卷下。南唐开宝末诗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八·彭定求
  ◆李秘书孝光(五峰集)·顾嗣立
  第二十一回 酒后谈心心更近 筵前叱婢婢无声·萧晶玉
  ●挂枝儿·隙部五·冯梦龙
  第一折·贾仲明
  丁集第七·钱谦益
  草上的露珠儿·徐志摩
  阔的海·徐志摩
  爱与憎·周作人
  卷六·方夔
  卷二十·韩淲
  李之仪词作鉴赏·佚名
  第一節 韻·王力
  第二出 辞亲赴任·佚名
  七发原文·枚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乐府雅词巻上·曾慥

    (宋)曾慥 编调笑集句葢闻行乐须及良辰钟情正在吾軰飞觞举白目断巫山之暮云缀玉聨珠韵胜池塘之春草集古人之妙句助今日之清欢珠流璧合暗连文月入干江体不分此曲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巫山巫山高高十二峯云想衣裳花想

  • 四集卷五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五古今体六十六首【己亥一】己亥元旦喜爆声中淑气宣温暾初旭又新年朝乾夕惕从兹始雨较晴量自昔然恰值元正书绦县仍希甘雪被银田鲁论久敬言堪味望七敢渝此意?

  • 四集卷三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三十古今体一百五首【乙未六】养心殿对雨【四月廿四日】过午云似凑逮未色变黄须臾为昬霾飕?风渐狂又复无雨冀反侧愁不遑岂料风催雨顷刻霔霈霶疾更继以徐历申酉戌长鸳溜如玉瀑扣砌疑银塘丰泽

  • 卷十一·梅鼎祚

    <集部,总集类,古乐苑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十一明 梅鼎祚 编鼓吹曲辞【四宋 齐 梁 隋】宋鼓吹铙歌【三首】【宋书乐志曰鼓吹铙歌四篇其一篇阙沈约云乐人以音声相传训诂不可复解凡古乐录皆大字是辞细字是声声辞合

  • 提要·冯子振

    【臣】等谨案梅花百咏一巻附録一巻元冯子振与释明本倡和诗也子振字海粟攸州人官承事郎集贤待制以博学英词有名于时明本号中峰钱塘人住鴈荡村姓孙氏出家呉山圣水寺得法于髙峰原妙禅师屡辞名山主席屏迹自放时赵孟頫与明

  • 志第七 地形二下·魏收

    雍州汉改曰凉,治汉阳郡陇县,后治长安。领郡五县三十一京兆郡秦为内史,汉高帝为渭南郡,武帝为京兆尹,后汉因之,属司隶,魏改属。领县八长安汉高帝置,二汉、晋属。有昆明池、周灵台、镐池、彪池水。杜二汉、晋属。二汉曰杜陵,晋曰

  • 读礼通考卷九十一·徐乾学

    葬考十山陵四宋僖祖钦陵东都事畧建隆元年三月壬戌有司上皇髙祖文安府君諡曰文献皇帝庙号僖祖皇髙祖妣崔氏諡曰文懿皇后陵曰钦陵顺祖康陵东都事畧建隆元年三月有司上皇曽祖中丞府君諡曰惠元皇帝庙号顺祖皇曽祖妣桑氏諡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三·温睿临

    古高阳氏补纂目录列传七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右镇将列传第七。◎温氏「原本」于四镇最略,仅节「绥寇纪略」数语合论之。夫靖南之神勇多劳、戆忠殉主,兴平之投诚服善、赍志亡身,虽其始末踪迹有殊,要之尽于国事,均足千古者也。史

  • 《满文老档》人名、地名索引·佚名

    《满文老档》人名、地名索引凡 例一、本索引包括《满文老档》全部人名、地名。下列太祖朝人名索引,太宗朝人名索引、太祖朝地名索引、太宗朝地名索引四部分。二,全部索引共有8860条。其中太祖朝人名3270条,地名872条,太宗

  • 瓜棚闲谈·徐一士

    旧时教官(各府厅州县之儒学教授、学正、教谕、训导)之职,责在教士,浸久而所以施教者渐为具文。儒官清苦(其间亦有号为美缺者,而多数以贫瘠为苦),其贤者犹守固穷之义,以学行为士流所重,不肖者则以滥贻讥,为师儒之玷,轻侮所集,有自来

  • 开成·周绍良

    №开成001【盖】失。【志文】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左羽林军通直宣威将军守右卫勋贰府中郎扶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司马府君墓志并序河内雄族,代绩崇勋。霸国匡时,输忠定难,炽光茂绪者,其府君焉。

  • 预备兵的技术班·沈从文

    家中听说我一到那边去,既有机会考一分口粮,且明白里面规矩极严,以为把我放进去受预备兵的训练,实在比让我在外面撒野较好.即或在技术班免不了从天桥掉下的危险,但有人亲眼看到掉下来,总比无人照料,到那些空山里从高崖

  • 弇山堂别集卷二·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盛事述二父子封王陇西恭献王李贞子岐阳武靖王文忠黔宁昭靖王沐英子定逺忠敬王晟东平武烈王朱能子平阴武愍王勇(凡三家)三代封王河间忠武王张玉子定兴忠烈王辅孙宁阳恭靖王懋凡三代王东平朱武烈王能子平阴

  •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九·允禄

    上谕我国家膺图受命则有佐命元臣际防风云开拓疆宇至于承平之世亦有劳臣宣力绥靖不庭凡厥鸿猷骏列焜耀旗常于是酬庸奨功赐以公爵其中分为一等至二等三等所以第其勲劳表其阀阅同于古者河山带砺之盟爰及苗裔永久勿替甚盛

  • 卷十一·赵汸

    <经部,春秋类,春秋属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十一     元 赵汸 撰辩名实之际第四二曰辩名实之际正必书王诸侯称爵大夫称名氏四夷大者称子此春秋之名也诸侯不王而伯者兴中国无伯而夷狄横大夫专兵而诸侯散

  • 维摩诘经纪闻答客问言·太虚

    客有问于我曰:汝之纪闻维摩诘经,由何因缘而起?为过去耶,为现在耶?若谓起于释尊能印可,维摩诘能说,为重人故,则为过去;过去者,慈颜虽渺,法典灿然,无庸纪此闻也!若谓起于太虚法师所讲述,为重法故,则为现在;现在者,资望正富,弘法愿殷,亦无庸

  • 中观论疏卷第八(本)·吉藏

    释吉藏撰业品第十七此品为五人故来。一有我部。谓有人能造业。业得果。有人作有人受。破此见故有此品。二者无我部。但谓有业体能感果。三小乘无人无法部亦知业空。但是拆法明空耳。四方广邪见谓无业果。五学大乘无所

  • 首楞严义疏注经·子璇

    凡二十卷。北宋子璇集。又作首楞严经疏。系大佛顶首楞严经之注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总分十门,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教义分齐,四所被机宜,五能诠体性,六所诠宗趣,七教迹前后,八传译时年,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