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宇文弼传

宇文弼,字公辅,河南洛陽人。

其先祖与北周帝王同一祖先。

其祖父宇文直力觐,西魏巨鹿太守。

父亲宇文珍,北周宕州刺史。

宇文弼慷慨有大节,博学多才。

仕北周为礼部上士,曾奉命出使邓至国、黑水、龙涸等羌人部落,前后来降的羌人部落三十多个。

回京后,奉诏修定《五礼》,书成而上奏皇上。

赐他公田十二顷,粮食一百石。

累次升迁,到任少吏部。

他提拔八个人当县令,他们都有突出的政绩,时人认为他有知人之明。

转任内史都上士。

周武帝将出兵河陽以讨伐北齐,与臣下商议,宇文弼献计说:“齐氏建国,到现在已经有几代了,虽说是无道,但藩邦作屏障,还有其人。

如今对他们用兵,要选择地方。

河陽是要冲,又是精兵聚集之处,即使我们尽力围攻,恐怕也难奏效。

如按我的看法,他们的汾州一带,城小山平,容易攻克。

用武之地,莫过于此。

请陛下明察。”武帝不听,出师,竟无功而还。

建德五年(576),大举讨伐齐国,还是用了宇文弼的计谋。

宇文弼于是召募三辅的豪侠少年几百人,别为一队,随武帝攻占晋州。

宇文弼身受三处创伤,仍然苦战不息,武帝奇壮不已。

后随武帝平定北齐,因军功拜授上仪同,封为武威县公爵,食邑一千五百户,赐缣采一千五百段,奴婢一百五十口,马牛羊一千多头,拜授司州总管司录。

周宣帝继位,宇文弼调任左守庙大夫。

当时突厥人侵犯甘州,宣帝令侯莫陈昶率兵打击突厥兵,宇文弼当监军。

宇文弼对侯莫陈昶说:“这狡黠的突厥兵,来时快如急箭,走时飞如离弦。

如要追击他们,的确难以赶上。

且宜挑选精良的骑兵,直奔祁连山之西。

贼人若收兵回去,必从蓼泉之北走。

这地方地势险要,且又低下潮湿。

估计他们的人马,三天才能走完。

即使我们慢慢地去追,何愁追不上?敌人疲劳,我方安逸,打败他们是肯定的了。

若在此路拦击,真是上策。”侯莫陈昶不用其计,而是西取合黎,大军行动迟缓,突厥人已经出塞去了。

这一年,宇文弼又率兵随梁士彦攻占寿陽。

不久,改封他为安乐县公爵,增加食邑六百户,赐他缣采六百段,外加人口、马匹。

授他浍州刺史,不久转任南司州刺史。

后来,司马消难投奔陈国,宇文弼追赶不及,遇上陈国将领樊毅,大战于漳口,从早晨打到中午,三战三胜,俘虏陈军三千人。

授黄州刺史,继而转任南定州刺史。

开皇初年,因以前的战功,封为平昌县公爵,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

入京任尚书右丞。

当时西羌归顺,有诏让宇文弼当使者去安抚他们。

宇文弼设置盐泽、蒲昌二郡而还京。

转任尚书左丞。

他当官正色凛然,为百官所惧惮。

开皇三年(583),突厥人进犯甘州,他以行军司马身份随元帅窦荣定打败突厥。

回京后授太仆少卿,转任吏部侍郎。

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杨素出信州道,令宇文弼持节,为诸军节度,仍然兼任行军总管。

刘仁恩打败陈国将领吕仲肃,宇文弼曾参谋其事。

加授宇文弼开府,提升他当刑部尚书,兼任太子虞候率。

皇上曾亲自行尊师之礼。

宇文弼与博士们议论事理,词清致远,观者很注目。

皇上很高兴,对侍臣们说:“我今天看到了周公制定礼乐,看见了孔子论孝道,真是让我感到宽慰。”于是按等级赏赐宇文弼和众博士。

当时朝中以晋陽为重镇,并州的总管一定是亲王,其长史、司马也是一时的高选。

前任长史王韶去世,因宇文弼有文才武略,出京任并州总管府长史。

不久因父丧离职,随即有诏书调他复职。

开皇十八年(598),发起辽东战争,授宇文弼为元帅汉王府司马,仍兼任行军总管。

回朝后,他历任朔州、代州、吴州三州总管,都有能干的名声。

炀帝即位后,调他当刑部尚书,仍持节巡视黄河以北各地。

回京后授泉州刺史。

一年多后,又授为刑部尚书,继而转任礼部尚书。

宇文弼既以才能著称,历任职务都很显要,声望很高,人们谈论,大多被推许,炀帝很忌恨他。

当时炀帝逐渐好声色,尤其好征讨。

宇文弼对高赹说:“过去周天元好声色而国亡,用今天与他相比,不是太过份了吗?”又说:“修筑长城的劳役,不是急着要办的。”有人告他,他竟坐罪被杀,时年六十二岁,天下人都深感冤枉。

宇文弼所著辞赋二十多万字,又作《尚书注》、《孝经注》,行于时。

有儿子叫宇文俭、宇文瑗。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一 后赵录十一·崔鸿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革除遗事五·黄佐
  一百八十二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儒林宗派卷一·万斯同
  董心葵事记·佚名
  王峻传·李百药
  卷二十三 休格将略·李有棠
  后唐纪八潞王下清泰元年(甲午、934)·司马光
  卷一·佚名
  卷一百二十八·佚名
  八年·佚名
  二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四集目录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目录六卷四十一丁酉元旦元旦试笔李士达岁朝村庆咏檀玉如意题嘉靖雕漆八方飞龙盒正月二日重华宫侍皇太后宴降旨加账昨岁甘肃安徽偏灾州县诗以志事白玉云龙罋曹知白双松竞秀命普免甘肃积欠诗以志

  • 卷二百四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四十三酒类五言古子夜歌         【晋】乐 府举酒待相劝酒还杯亦空愿因微觞防心感色亦同前有一罇酒行      【晋】傅 ?  置酒结此防主人起行觞玉罇两楹间丝

  • 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班固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原也。昔天下之罔尝密矣,然奸轨愈起,其极也

  •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柯劭忞

      ○英宗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讳硕德八剌,仁宗长子也。母日庄懿慈圣皇后宏吉刺氏。以大德七年二月甲子生。   仁宗延祐三年,议立皇太子,兴圣太后属意于帝。帝入见太后固辞日:“臣幼,宜立臣兄和世王束。”太后不从。

  • 春秋别典卷十·薛虞畿

    鲁昭公【二十六年】楚平王卒伍子胥谓白公胜曰平王卒吾志不悉矣然楚有吾何忧矣白公黙然不对伍子胥坐泣于室【二十六年卒昭王立】鲁昭公弃国走齐【二十五年逊阳州二十六年以至自齐居于郓】齐君问焉曰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佚名

    正统八年八月癸未朔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金濂为刑部尚书监察御史马昂为右侍郎○乙酉以营建国子监遣工部尚书王卺祭告先师孔子○敕谕长河西地面因果寺高僧簇克林藏卜曰尔能敬顺天道恭事朝廷尊崇佛教化人为善忠诚可嘉今特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佚名

    天启七年二月戊戌朔祭 太社 太稷遣公张惟贤恭代○仓场总督苏茂相疏言津抚黄运泰暂借冻粮以带运抵补已奉旨允借但辽粮抵漕粮情毙有不容不言者盖带运辽粮例无尖耗漕粮每石耗米七升尖米四升二合皆作正支销者也今津门应

  • 八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闻悉十八阿哥薨逝及异常之变摺[注]·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于本月二十二日得邸报闻十八阿哥薨逝,续又闻异常之变,臣身系家奴,即宜星驰北赴,诚恐动骇耳目,反致不便。二十二日以来民间稍稍闻知,皆缎布两行脚力

  • 第一章 古代史官概述·金毓黻

    史学寓乎史籍,史籍撰自史家。语其发生之序,则史家最先,史籍次之,史学居末。而吾国最古之史家,即为史官。盖史籍掌于史官,亦惟史官乃能通乎史学,故考古代之史学,应自史官始。昔者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子长撰《史》,始于黄帝,虽云

  • 同治四年正月廿二日·曾国藩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坐见者四次,立见者一次。围棋一局。阅《说文》十叶,核科房批稿,又坐见者一次。午正请客,蒋子良等,申初散。莫子偲来一坐,阅本日文件。旋又见客,坐见者二次。说话太多,疲乏之至。傍夕小睡。夜又见首府一

  • 卷七十八·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七十八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八>大夫肵俎士肵俎禮記曰肵之為言敬也郊特牲記肵俎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實于牲鼎載心立舌縮俎【鄭氏曰立縮順其牲心舌知食

  • 卷一百五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十五昏礼仪礼士昏礼【郑目録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隂来日入三商为昏于五礼属嘉礼 疏商谓商量是漏刻之名

  • 箴膏肓补遗·郑玄

    僖二十二年宋公及楚人战于左氏以为不用子鱼之计至于军败身伤所以责襄公也而公羊善之云虽文王之战亦不是过郑箴膏肓云刺襄公不度徳不量力引考异邮至襄公大辱师败于徒信不知权谲之谋不足以交邻国定逺疆也此是讥师败

  • 言法华·惠洪

    言法华者。莫知其所从来。初见之于景德寺。七俱胝院。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吻衮衮。不可识。相传言。诵法华经。故以为名。时独语笑。多行市里。褰裳而趋。或举手画空。伫立良久。从屠沽游。饮啖无所择。道俗共目为

  • 悉昙字记(南天竺般若菩提悉昙)·智广

    大唐山阴沙门智广撰悉昙天竺文字也。西域记云。梵王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支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而中天竺特为详正。边裔殊俗兼习讹文。语其大较本源莫异。斯梗概也。顷尝诵陀罗

  • 启真禅师语录序·佚名

    启真禅师语录序汇于万者不可弥度也。籥于一者不可思拟也。非有以脱应感通塞之扃。撇赜化缘净之橐。正观侧观皆可指挥如意而无漏无碍。则翳翳其逾伏者不能轧轧其若抽。来有所遏。去有所止。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矣

  • 铁拐李度金童玉女·贾仲明

    明初杂剧剧本。也称《金安寿》或《度金童玉女》。贾仲明创作。演述天上的金童和玉女下凡了却尘缘的故事: 金童与玉女违背天国的禁律,私底下相爱,被玉皇大帝贬谪人间,降凡投胎为女真族的金安寿和童娇兰。10多年后,在人间邂

  • 中华民国宪法·佚名

    有两部。其一是北洋军阀时期曹锟1923年制定。他以巨金贿赂议员将他“选”为总统。为给其“总统”披上“合法”外衣,又贿赂议员给他抄制此宪,故俗称“贿选宪法”。13章141条,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确认总统有权统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