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一

△昔与魔竞品第三十四

尔时菩萨。於彼初夜。以手指地。降伏魔众波旬眷属。是时此地六种震动。乃至大震。犹打铜钟。是时一切聚落城邑国土。所居有诸人众。彼等皆悉见大地动。闻震吼声。心并生疑。各各自往至相师边。或卜师边。天文师边。或仙人边。或至所解占仰师边。悉皆借问此事。云何何故大地如是震动。作此大声。魔与沙门。谁胜谁劣。汝等各自善能占仰。唯愿为我解说斯事。尔时彼等一切诸仙天文师等。各自报其所问人言:摩伽陀国伽耶聚落。有两大力。相共角试。一求出世最大法王。一求世间非法之王。两竞争斗。而於彼中。求法王者,扑於彼求非法王者,其事已讫。後夜中得成大法王。不久欲转无上法轮。而有偈说。

一切诸人闻地动,各自往诣占师边。问其占仰师是言,仁等世间圣知者,而此大地何故动,唯愿谛审善观占。速疾决我等此疑,彼等一切诸师报。

法王非法王在彼,二人相竞斗威神。各试德力谁为尊,摩伽陀国聚落内。菩萨天魔两相角,法行摧伏彼魔军。既降伏已得菩提,成佛法王独无畏。

尔时如来於彼後夜明星出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於时世间自然而有最大光明。地六种动。时彼光明及地动已,净饭王宫。睡眠惊寤。唤诸相师并婆罗门天文师等。而敕之言:婆罗门辈。此事云何。为我解说。作是语已,时诸占相天文师等。即白王言:唯愿大王。且少时忍我等占仰然後白王。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已得天身。作玉女形。从天上下。告净饭王及罗睺罗母耶输陀罗等。作如是言:大王当知。今夜王子悉达多。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相故。大地震动。如来既成三菩提已,降伏众魔。无有怨敌。於世间中。无所可畏。是时色界净居诸天。心尚疑惑。如来得成三菩提不。尔时世尊,知彼诸天心之所念。飞腾虚空。为彼诸天。断疑心故。说於如是师子吼声。我今已断诸欲爱结。已定欲心。乾竭一切诸烦恼水。更不复流。不受後有。更不转入於烦恼内。度尽苦边。更无复馀。

尔时彼等一切诸天。闻此说已,心各思惟。如来已得成三菩提。欢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将天妙花。涂香末香。天旃檀香。牛头旃檀细末之香。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散如来上。散已复散其魔波旬。见诸天众将如是等供养之具供养如来。见已即对如来之前。相去不远。地上而坐。怅怏不乐。心大忧愁。以一荻片。而画於地。复如是念。世实希有。难可思议。诸仙苦行。我能回转其帝释等一切诸天。我能教发贪欲之心。云何今此沙门释种。一心三昧。经暂时间。使我军马皆悉降伏如是,已後如来密教广行佛事说法之时,诸比丘等。即白佛言:希有世尊,世尊云何。以精进力。得三菩提。成七道分。满足法宝。作是语已,佛即告彼诸比丘言:汝诸比丘,今应当知然我非但此之一世精进力故。得三菩提及七道分。我往昔时精进力故。得摩尼宝。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此事云何。愿为我等。分别解说。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至心谛听。我念往昔有一商主。入海采宝。而於海内。得一贵重摩尼之宝。其价正直百千两金。得已忽然还堕海中。时彼商主。即持一杓。发大精进勇猛之心。抒大海水。欲令乾竭求摩尼宝。时海神天。见於彼人杓抒海水将置陆地。见已即作如是念言:此人愚痴。无有智慧。大海之水。无量无边。其人云何以杓欲抒置於陆地。而彼海神。即说偈言:

世间多有众生辈,为贪财利种种为。我今见汝大愚痴,更无有人过汝者,八万四千由旬海,今欲以杓抒令乾。困乏徒自丧一生,所抒未多命便荆

所抒之水如毛渧,此大海广而甚深。汝今无智不思惟,耳珰欲取须弥作。尔时商主复向海神而说偈言:天神此为不善言,乃欲遮我乾竭海。

神但定意正观我,不久抒海当令空。仁住於此长夜停,是故心应大忧恼。我誓精勤心不退,必竭大海使令乾。我无价宝堕此中,是故要枯大海水。

水若尽底还获宝,得已当回归向家。

时彼海神。闻是语已,心生恐怖。作如是念。此人如是精进勇猛。抒此海水。必当竭荆时彼海神。如是念已,即还商主无价宝珠。还已而说。如是偈言:

凡人须作勇猛心,负担苦疲莫辞惓。我见如是精进力,失宝还得归向家。尔时世尊而说偈言:精进处处得称心,赖墯恒常见大苦。

是故勤发勇猛意,智人以此成菩提。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大商主者,即我身是。时彼商主入海。既得无价宝珠。得还复失。以勇猛心。求宝还得。今日亦然。以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七觉分道时诸比丘,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奇特。不可思议。一人独自能降是等一切魔众。作是语已,即各默然。

尔时世尊,复更重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至心谛听。我非但今独自如是降伏众魔。过去世时。亦曾如是独自降伏彼等魔众。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其事云何。唯愿为我分别解说。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善听。我念往昔无量世时。有二兄弟鹦鹉之鸟。一名摩罗祁梨(隋言鬘山)。二名臊陀祁梨(隋言彼与山)。时在於树上。忽然有鹰。迅疾而来。撮一小者,将飞空行。尔时彼兄即向其弟而说偈言:

独自一人亦得苦,独自一人亦得乐。汝啄彼鹰要害处,其若苦困即放汝。汝今身小我薄力,唯汝精勤莫赖墯。其弟既闻兄语已,欲出勇猛威力事。

尽身极力思量竟,即便要处啄鹰身。鹰患身体苦痛缠,速疾即放鹦鹉鸟。鹰以身体患痛故,疾走处处求归依。其巧鹦鹉鸟脱由,以啄彼鹰最要节。

鹰困无有避藏处,严炽鹦鹉鸟空行。鹰见鹦鹉逐後飞,舍离远走求活路。尔时啄鹰鹦鹉者,今即我身释迦是。彼鹰即是魔波旬,於时我唯独自身。

已能降伏彼令得,况复於今功德备。那得不伏彼魔王,汝等比丘宜知此。

尔时诸比丘,复白佛言:世尊云何。魔王波旬。数数欺诳如来。不能得著。而如来常免彼厄难。作是语已,世尊复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至心谛听。当为汝说。我非但今被魔波旬所诳得脱。不曾被其之所恼乱。过去世时。魔王波旬。诳惑於我。亦不能得尧乱於我。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其事云何。唯愿为我分别解说。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我念往昔。有一河。名波梨耶多(隋言度彼节)。时彼河岸。有一人。是结花鬘师。其人有园。在彼河侧。而彼河内。时有一龟。从水而出。至花园中。求食而行。处处经历。蹋坏其花。时彼园主。见於彼龟处处求食践坏其花。是时园主。即作方便。捕捉彼龟。捉已置於一筐箧中。将欲杀食。

尔时彼龟。作如是念。我今云何得脱此难。作何方便。作何巧智。即发是心。我今可诳此之园主。作是念已,即向园主。而说偈言:我从水出身有泥,汝且置花洗我体。

我身既有泥不净,恐畏污汝箧及花。

时彼园主。作如是念。善哉此龟。善言教我。我今不得。不取其言:我洗其身。勿令泥污我之花箧。作是念已,即手执龟。将向水所。欲洗龟身。是时彼人。即提龟出。置於石上。抄水欲洗。是时彼龟。出大筋力。忽投没水。时花鬘师。见龟没水。作如是念。奇哉是龟。乃能如是诳逗於我。我今还可诱诳是龟使令出水。时花鬘师。即向彼龟。而说偈言:

贤龟谛听我作意,汝今亲旧甚众多。我作花鬘系汝咽,恣汝归家作喜乐。

尔时彼龟。作如是念。此花鬘师。妄言诳我。彼花鬘师母患著床。其姊采花造鬘。欲卖以用活命。今作是言:定是诳我欲食我故。诱我出耳。是时彼龟。向花鬘师。而说偈言:

汝家造酒欲会亲,广作种种诸味食。汝至家内作是语,龟肉煮已脂糁头。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欲知彼时入水龟者,我身是也。花鬘师者,魔波旬是。其於尔时,欲诳惑我。而不能著。今复欲诳。何由可得。时诸比丘,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实难思议。魔王波旬。威势自在。统於欲界。种种诳惑。犹不能动此之坐处。作是语已,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今应当知。非但今日此魔波旬将其力势欲诳惑我。过去亦然。不能诳惑得我之便。时诸比丘,即白佛言:善哉世尊,其事云何。唯愿为我分别解说。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我念往昔。於大海中。有一大虬其虬有妇身正怀妊。忽然思欲猕猴心食。以是因缘。其身羸瘦。痿黄宛转。战栗不安。时彼特虬。见妇身体如是羸瘦无有颜色。见已问言:贤善仁者,汝何所患。欲思何食。我不闻汝。从我索食。何故如是,时其牸虬。默然不报。其夫复问。汝今何故。不向我道。妇报夫言:汝若能与我随心。愿我当说之。若不能者,我何假说。夫复答言:汝但说看。若可得理。我当方便会觅令得。妇即语言:我今意思猕猴心食。汝能得不。夫即报言:汝所须者,此事甚难。所以者何。我居止在大海水中。猕猴乃在山林树上。何由可得。妇言奈何。我今意思如此之食。若不能得如是物者,此胎必堕。我身不久。恐取命终。是时其夫复语妇言:贤善仁者,汝且容忍。我今求去。若成此事。深不可言:则我与汝。并皆庆快。尔时彼虬。即从海出。至於岸上。去岸不远。有一大树。名优昙婆罗(隋言求愿)。时彼树有一大猕猴。在於树头。取果子食。是时彼虬。既见猕猴在树上坐食於树子。见已渐渐到於树下。到已即便共相慰喻。以美语言:问讯猕猴。善哉善哉。婆私师吒。在此树上。作於何事。不甚辛勤受苦恼耶。求食易得。无疲惓不。猕猴报言:如是仁者,我今不大受於苦恼。虬复重更语猕猴言:汝在此处。何所食啖。猕猴报言:我在优昙婆罗树上。食啖其子。是时虬复语猕猴言:我今见汝。甚大欢喜。遍满身体。不能自胜。我欲将汝作於善友。共相爱敬。汝取我语。何须住此。又复此树子少无多。云何乃能此处。愿乐汝可下来随逐於我。我当将汝渡海。彼岸别有大林。种种诸树花果丰饶。所谓菴婆果。阎浮果。梨拘阇果。颇那娑果。镇头迦果。无量树等。猕猴问言:我今云何得至彼处。海水深广。甚难越渡。我当云何堪能浮渡。是时彼虬。报猕猴言:我背负汝。将渡彼岸。汝今但当从树下来骑我背上。

尔时猕猴。心无定故。狭劣愚痴。少见少知。闻虬美言:心生欢喜。从树而下。上虬背上。欲随虬去。其虬内心。生如是念。善哉善哉。我愿已成。即欲相将至自居处。身及猕猴。俱没於水。是时猕猴。问彼虬言:善友何故忽没於水。虬即报言:汝不知也。猕猴问言:其事云何。欲何所为。虬即报言:我妇怀妊。彼如是思欲汝心食。以是因缘。我将汝来。

尔时猕猴。作如是念。呜呼我今甚不吉利。自取磨灭。呜呼我今作何方便。而得免此急速厄难。不失身命。复如是念。我须诳虬。作是念已,而语虬言:仁者善友。我心留在优昙婆罗树上寄著。不持将行。仁於当时。云何依实。不语我知。今须汝心。我於当时。即将相随。善友还回。放我取心。得已还来。尔时彼虬闻於猕猴如是语已,二俱还出。猕猴见虬。欲出水岸。是时猕猴。努力奋迅。捷疾跳踯。出大筋力。从虬背上跳下。上彼优昙婆罗大树之上。其虬在下。少时停待。见彼猕猴。淹迟不下。而语之言:亲密善友。汝速下来。共汝相随。至於我家。猕猴嘿然。不肯下树。虬见猕猴。经久不下。而说偈言:

善友猕猴得心已,愿从树上速下来。我当送汝至彼林,多饶种种诸果处。

尔时猕猴。作是思惟。此虬无智。如是念已,即向彼虬。而说偈言:汝虬计挍虽能宽,而心智虑甚狭劣。汝但审谛自思忖,一切众类谁无心。

彼林虽复子丰饶,及诸菴罗等妙果我今意实不在彼宁自食此优昙婆。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当知。彼时大猕猴者,我身是也。彼时虬者,魔波旬是。於时犹尚诳惑於我。而不能得。今复欲将世间自在五欲之事。而来诱我。岂能动我此之坐处。作是语已,时诸比丘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奇特世尊,实难思议。此事云何。魔王波旬。将此鬼陋异类军众。至如来所。如来复能一一观知。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比丘。当知。非但今日魔王波旬将此鬼形大魔军众至於我边我亦观知。时诸比丘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其事云何愿为解说。我等乐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念往昔。有一猎师。知有一林多饶诸鸟。数下彼处。其到彼已,作於草菴。将杂树枝。而覆其上。即入其中。隐身坐祝时彼诸鸟。谓是树枝。飞下来栖於其菴上。时其猎师。见鸟栖上。渐渐或射或搦而杀。时有一鸟。见此庵已,作如是念。此之菴舍。处处移动。自馀诸树。安定一祝此菴之下。必不空然。如是知已,远离彼庵。不被猎师之所捉搦。而说偈言:

我见一切林诸树,阿说及於毗醯罗。诸阿梨罗并阎浮,无脂罗波镇头树。安住停止於一处,从生已来不动移。此树转易处处行,其中必应不空立。

若当其内有恶物,我应速疾舍此林。心里既生大狐疑,或是恶行无慈愍。恐畏彼中杀害我,又我往昔於他方。已曾掴裂网走来,智者既知应舍此。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当知。彼飞鸟者,我身是也。其猎师者,魔波旬是。其於彼时。作可畏形。欲杀害我。我时观知。今复将此可畏鬼陋魔之军众。来於我边。我亦久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世间若不深思惟,云何能得上人法。今我以胜思惟故,从缚解脱得无为。佛本行集经二商奉食品第三十五上。

尔时世尊,初始得成於菩提道。在树下坐。经七日夜。加趺不起。以念解脱快乐为食。尔时世尊,过七日已,一心正念。从三昧起。坐师子座。初夜正观十二因缘。下观至上。上观至下。善念善观。不失不异。因彼生此。因有於彼则复有此。所谓缘无明有诸行。缘诸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龋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病死忧悲恼等苦生。尔时世尊知此法已,而说偈言:

若有梵行观诸法,即见如是法相生。若见诸法从相生,即知诸法因缘有。

尔时世尊,还彼夜半。观十二缘。从始至终。逆观至心。善观善念。不失不乱。因无彼故则此自无。因灭彼故则此自灭。所谓无明灭即行灭。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一切悉灭。尔时世尊,知此法已,而说偈言:

若有梵行观诸法,即见如是法相生。若见诸法从相生,即知诸法因缘灭。

尔时世尊,还彼後夜。观十二缘。从始观终。从终观始。善观善念。不失不乱。所谓彼生已复生此。因有彼复有此。因无彼此亦无。彼灭已此亦灭。所谓因无明缘诸行。缘诸行已,乃至一切生老病死诸苦恼等。皆悉相生。彼无已此亦无。彼灭已此亦灭。尔时世尊知此义已,而说偈言:

若有梵行观世间,即见相生乃至灭。既散诸魔建立住,若彼日天曜虚空。

尔时世尊,从彼师子座上而起。离菩提树。相去不远。还加趺坐。七日不动。以解脱行。用为安乐。七日谛观。於菩提树。目不暂舍复作是念。我此处尽无边际苦。以舍重担。尔时世尊过七日後。正念正知。从三昧起。其後有人。在於如来观道树处起塔。名曰不瞬目塔。而说偈言:

於此道场尽诸苦,复斯坐处观彼座。已渡诸愿至彼岸,我於彼处证菩提。

尔时世尊,从眼不瞬塔所起已,安庠渐至向摩梨支(隋言阳炎)经行之处。到经行已,加趺而坐。复经七日。受解脱乐。尔时世尊,过七日已,正念正知。从三昧起。尔时迦罗龙王(隋言黑色)。诣於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卻住一面。住一面已,即白佛言:世尊,我此宫殿。往昔已曾布施过去一切诸佛。诸佛受已,各住於此。怜愍我故。其诸佛者,所谓拘留孙世尊,拘那含牟尼世尊,迦叶世尊,今日世尊,善哉知时。怜愍我故。少时住此。所以者何。我已将此宫殿。布施过去三佛。今日世尊,第四为我受此宫殿。即名四佛受我宫殿具足功德。尔时世尊,即受迦罗龙王宫殿。受已入中。加趺而坐。复经七日。一定不起。受解脱乐。尔时世尊,过七日已,正念正知。从三昧起。告彼迦罗大龙王言:汝龙王来从我边。受佛等三归并及五戒。汝当长夜受大安乐。时迦罗龙即白佛言:谨随佛教。心不敢违。如世尊敕。时迦罗龙。闻佛语已,合掌向佛。即从佛受三自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复受五戒。於世间中。最初而得优婆塞名。於畜生中。再说三归。受三归已,所谓即是迦罗龙王。

尔时复更有一龙王。名目真邻陀。向於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卻住一面。住一面已,是时龙王即白佛言:世尊,我此宫殿。往昔过去。已曾布施一切诸佛。受已而祝所谓拘楼孙世尊,拘那含牟尼世尊,迦叶世尊,善哉世尊,今亦为我受此宫殿。我得四佛三藐三佛陀受此宫殿。我获善利。

尔时世尊,从彼目真邻陀龙王。受宫殿已,加趺而坐。一坐经於七日不起。为欲受於解脱乐故。时彼七日虚空之中。兴雲注雨。起大冷风。於七日内。雨不暂停。遂成寒冻。尔时目真邻陀龙王。从宫殿出。以其大身。七重围绕。拥蔽佛身。复以七头。垂世尊上。作於大盖。嶷然而祝心如是念。莫令世尊身体。寒冷风湿尘坌。蚊虻诸虫。触世尊体。

尔时世尊,过七日已,见虚空中。无有雲雾。以得清净。正念正知。从三昧起。尔时目真邻陀龙王。摄其龙身。七重绕已,隐於龙形。化作年少婆罗门身。在於佛前。合十指掌。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不以恐怖如来尧乱如来故。以龙身绕佛七匝。又以七头。覆世尊上。安然而祝但恐世尊身有寒冷风尘土坌水浆蚊虻触世尊体。世尊,我时思惟如是事已,覆世尊身。尔时世尊,以是因缘。即便说偈自赞叹言:

知足寂定最安乐,知足观诸法甚深。安乐不恼於世间,亦复不杀害众类。若得世间安乐者,远离一切诸欲贪。舍於我慢自矜高,此乐最为胜妙乐。

人间所有诸欲乐,若能尽舍爱悉无。彼乐此乐等校量,十六分中不及一。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目真邻陀龙王言:汝大龙王。来受三归并受五戒。汝当长夜得安乐故。时真邻陀即白佛言:如世尊教。不敢有违。其真邻陀。闻佛教已,即从佛受三自归依及受五戒。

尔时彼处有牧羊子。当於世尊为菩萨时。在彼苦行六年之中。以向世尊,净心供养。恭敬尊重。复将乳汁。以奉世尊,兼复别折尼拘陀枝。为作荫凉。时彼树枝。即成大树。然其羊子。随此多少信心福业善根因缘。命终已後。即得生於三十三天。便成大德威力天子。神通自在。时彼天子。生天上已,作是思惟。今此果报。本因何业而得是身。复作是念。往昔世尊,为菩萨时。我以身造作如是业。菩萨苦行。我奉乳汁。菩萨在彼。我将尼拘陀树一枝。插於地上。为於菩萨。作荫凉故。藉斯善业。我今得此微妙果报。复如是念。我以世尊为菩萨身亲供养故。得是果报种彼树枝。以作荫凉。是故我今得是果报。兼得如是无碍神通。况复世尊,今已得成无上菩提。今当为我还彼树下受彼树荫。时彼天子。身出大色最胜光明。夜半一向照彼树所。以天光明。自照明已,诣向佛所。到於彼已,顶礼佛足。卻住一面。时彼天子即白佛言:善哉世尊,唯愿为我。受於彼树。随意安乐。怜愍我故尔时世尊,为欲怜愍彼天子故。受於往昔羊子所种尼拘陀树。受已树下加趺而坐。一坐便经七日不动。以解脱祝受安乐故。

尔时世尊,以过於彼七日之後。正念正知。从三昧起。告天子言:汝天子来。可从我边受三自归并及五戒。汝当长夜得安乐故。而彼天子。受三自归及五戒已,时彼世间。最初天中。成优婆塞。以佛再过说於三归。谓羊子身布施於树及乳等故。得成天身。

猜你喜欢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七卷·蕴闻
  利益存亡品第七·佚名
  洞山大师语录序·良价
  佛学之人生道德·太虚
  大慧普觉禅师偈颂 第十一卷·蕴闻
  卷第十九·元来
  卷一百一十九·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二卷·佚名
  卷四十一·性音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周梦颜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俱舍论记 第十八卷·普光
  净土十疑论·智顗
  四谛论 第二卷·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五·念常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二十二·彭定求

        卷622_1 【萤诗】陆龟蒙   肖翘虽振羽,戚促尽疑冰。风助流还急,烟遮点渐凝。   不须轻列宿,才可拟孤灯。莫倚隋家事,曾烦下诏征。   卷622_2 【蝉】陆龟蒙   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

  • 丁集第五·钱谦益

    谢山人榛一百五十四首(新安潘之恒《亘史记曰:“赵王雅爱茂秦诗,从王客郑若庸得《竹枝词十章,命所幸琵琶妓贾扣度而歌之。万历癸酉冬,茂秦从关中还,过邺,偕若庸见王,王宴之便殿。酒行乐作,王曰:‘止。’命渼

  • 卷四十二·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二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计日集【起癸已七月尽十二月】暑雨连旬初秋就道自去年二月引疾乞休及是六百日矣渊明云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而今而後岁月庶为我有乎七

  • 卷三百九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三十三 姚纶 夫子学师襄琴图 周衰乐废缺正声几湮沈苟无独识者世远将焉寻所以孔夫子俛学师襄琴初弹猗兰操再鼔文王音至和格鸟兽跄舞娯人心此图写遗意

  • 卷四·方干

    钦定四库全书玄英集卷四      唐 方干 撰七言律诗元日晨鷄两度报更阑刁斗无声暁漏乾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椒花且向岩林发献岁须来帝里看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唯笑鬓毛班早春运行元化不参差四极中华共

  • 国语解叙·左丘明

    昔孔子发愤于旧书,垂法于素王,左丘明因圣言以摅意,托王义以流藻,其渊原深大,沉懿雅丽,可谓命世之才,博物善作者也。其明识高远,雅思未尽,故复采录前世穆王以来,下讫鲁悼、智伯之诛,邦国成败,嘉言善语,阴阳律吕,天时人事逆顺之数,以为

  • 東觀漢記卷十六·多人

      傳十一   班彪   班彪避地河西,〔一〕大將軍竇融以為從事,深敬待,〔二〕後接以師友之道。〔三〕御覽卷二六五   〔一〕 「班彪」,范曄後漢書卷四0有傳。「河西」,原誤作「河南」,聚珍本作「河西」,書鈔卷三四引同,

  • 卷四十三·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四十三      宋 苏辙 撰穣侯列传第二十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武王母号恵文后先武王死昭王母故号芉八子及昭王即位号为宣太后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

  • 三三 王府庄·周作人

    鲁迅自己说过,小时候有一个时期寄食于亲戚家,被人说作乞食。这便是癸巳秋后至甲午夏天的事情,亲戚家即是鲁老太太的母家,那时外祖父早已去世,只是外婆和两房舅舅而已。外祖父晴轩公,名希曾,是前清举人,在户部做过主事,不久告假

  • 桂阳王萧铄传·萧子显

    桂陽王萧铄字宣朗,是太祖第八个儿子。永明二年(484),出任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以前都设镇军府,自萧铄出任地方,开始撤销军府。永明四年(486),加授散骑常侍。永明六年(488),调任中书令,度支尚书。永明七年(489),调任中书令,加授

  • 读书録卷六·薛瑄

    读隂符经杂言【并序】伊川程子曰老子甚杂如隂符经却不杂然皆窥天道之未至者也间阅其书而録所得之语如左上篇经曰天道天行五赋天性人心一也天道者元亨利贞天行者春夏秋冬五赋者仁义礼智信天性者即天道天行五赋之徳具于

  • 卷九十八·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九十八    宋 卫湜 撰魏文侯问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聼古乐则惟恐卧聼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郑氏曰魏文侯晋大夫毕万之後僭诸侯者也端玄衣也古乐先王之正乐也孔氏

  • 卷三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三十六丧服小记丧服小记盖对丧大记而言乃仪礼第十二篇疏义朱子谓是丧服传也丧服为正经篇名正经之後有记既以补经文所未备此篇详於丧服又补正经後记之所未备以所记之事较小故名小记斩衰括髪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增上品第三十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生漏婆罗门往至世尊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婆罗门白世尊曰。在闲居穴处。甚为苦哉。独处只步。用心甚难。世尊告曰

  • 佛说华手经卷第二·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念处品第六  佛告跋陀婆罗。于尔时世诸善人等应作是念。我等当自依四念处。四念处者。于圣法中一切诸法皆名念处。所以者何。一切诸法常住自性。无能坏故。是念处门。法所住门入

  •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裴休

    裴相公问师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只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

  •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轮妙经·佚名

    道教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一卷。《正统道藏》收入此经,但将原经分为四种,分别收入不同部帙。S.1605+1906,Ch.77,P.4618、2426、2842背。其中前二件保存较完整,拼合后首部残缺,卷尾完好有标题,经文存三百四十五行

  • 知言·胡宏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