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弘传

王弘字休元,琅笽临沂人。曾祖王导,是晋朝的丞相,祖父王洽,为中领军,父亲王繤,为司徒。

王弘少年好学,以清悟知名。二十岁担任会稽王司马道子的骠骑主簿。王繤很喜欢积聚,财物大量散布在社会上,等他死后,王弘把债券文书都烧掉了,全部不再收讨,其余的旧家业,全都委托给几个弟弟。当时国家内外多难,守丧的大多不能坚持到底,只有王弘,虽然受到征召,却一处也没有上任。

桓玄攻克了建业,拘捕了司马道子交付给廷尉,他的下属官吏都不敢目送,王弘当时还在守丧,单独在道旁跪拜送别,手拉着囚车哭泣,谈论的人都很称赞。

宋武帝召他补任镇军咨议参军,因功封为华容县五等侯,逐渐升迁为太尉左长史。跟随北征,前锋已经平定了洛陽,而没有赠给九锡,王弘作为使者回到京城去婉言劝说朝廷。当时刘穆之担当留任,而圣旨却从北方来,刘穆之惭愧而恐惧,得了病,于是便死了。宋国建立,王弘担任尚书仆射,负责选拔人材,兼任彭城太守。上表弹劾世子左卫率谢灵运,因为军人桂兴和他的宠妾婬交,谢灵运杀死了桂兴,把他的尸体扔在了洪流中,御史中丞王准之竟然不予检举。武帝回答说:“尚书省长官整肃端正风俗习尚,的确符合我的期望,从今以后作为永远的制度。”于是免去了谢灵运的官职。后来王弘调任江州刺史,降低赋税,缩减劳役,百姓得以安定。

永初元年(420),因为辅佐武帝登基的功劳,封为华容县公。永初三年入朝,晋升封号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武帝在一次宴会上说:“我是一个平民,开始并没有希望走到今天这一地步。”傅亮等人都在拟定词语,打算盛赞功德。王弘随口回答说:“这就是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当时都称赞他的简明扼要。

少帝景平二年(424),徐羡之等人谋划废立皇帝,召王弘入朝。文帝即位,靠他制定策略安定国家,晋升职位为司空,封为建安郡公,坚持推辞,得到批准。晋升封号为车骑大将军,开府、刺史职位和原来一样。徐羡之等人因为废杀皇帝的罪行,将要被处死,王弘因为不是首谋,而且弟弟王昙首又被皇上所亲信。事情将要发生的时候,秘密派人告诉了王弘。徐羡之被杀以后,王弘调任侍中、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配给仪仗三十人。皇上西征谢晦,他和彭城王刘义康留守,入宫住在中书下省,带领卫队出入,司徒府暂时设置参军。元嘉五年(428)春季,天气大旱,王弘引咎退位。在此以前,彭城王刘义康做荆州刺史,镇守江陵,平陆县令河南人成粲给王弘写信,告诫他不可自满,同时陈述彭城王刘义康应该入朝执政,竟陵王、衡陽王应该出京据守各个重镇。王弘由此坚持自我请求。于是才把他降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元嘉六年,王弘又上表陈述彭城王应该入朝辅政,并且要求解除自己的扬州职务,刘义康由此代替王弘为司徒,和他分管。王弘又辞让分管。王弘广泛地熟悉政务,留心普通事情,研究时代要求,常常力求宽和公平,他给朝廷高级官员的信中说:“同伍的人犯法,没有名人无罪的条文,然而每当审讯时,则有特殊照顾。如果常常给予宽大,则法令就废止无法执行了,依据事实进行追究,则人们会觉得苛苦。恐怕应该重新制定。”当时的议论大多不同意,王弘认为:

“主张有名望的人,便不像平民那样牵连坐罪;作为平民,便要受有名望者的株连,这不是太偏谬了么?认为有名望的人可以不受同伍牵连的处罚,而对他的家奴治罪,奴仆们多么悲苦啊?没有家奴的,可以用钱物赎买。有的人在家乡修身养性,与那些小人确实隔绝;又有的没有奴仆,官长二千石就应该亲临调查上报,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又规定:主管的人偷布帛五疋,普通人偷四十疋,都要处以死刑。谈论的人都觉得太重。王弘认为:

“小吏无知,见了财货容易昏迷。有的由于疏忽怠慢,触犯了刑律。应该提高限额规定主管的人偷十疋,普通人偷五十疋定为死罪,四十疋处以充军。至于官长以上,蒙受国家的俸禄,侵利五疋就已经是大数,士人到了这种地步,怎么还能加以同情?而且这些人士可杀不可贬,我认为应该上奏,由皇上的圣旨来决定。”

文帝采纳了王弘的建议。王弘又上书说:“旧时规定,人到了十三岁要服半役。现在四方无事,应该加以调整。请以十五至十六为半丁,十七为全丁。”被采纳。等弟弟王昙首去世,文帝哀悼不止,见了王弘流泪叹息,而王弘只是脸色严肃而已。随后彭城王刘义康告诉皇帝说:“昙首既是家宝,又是国器,王弘的感情却不太深,为什么?”文帝说:“贤者的心思不可猜测。”他就是这样地受到体谅。

元嘉九年,晋升为太保,兼中书监,其他职务依旧。这年去世。追赠为太保、中书监,给予节杖,加给羽葆、乐队,增加仪仗为六十人。谥号为文昭公,配食武帝的庙庭。

王弘既然威望为众人所崇尚,行为必定遵循礼法。凡是他的动止行为和书信仪礼,后人都加以仿照,称为王太保家法。他虽然历任地方长官,却不经营财利,去世之后,家中并没有多余的资产。他为人随便,缺少威仪,一个客人怀疑他有忌讳,王弘说:“家讳与苏子高相同。”他性格狭隘,如果有人违拗了他,就加以辱骂。少年时候曾在公城子野家里玩掷色子游戏,等后来当了权,有人到王弘那里要求做县官。这个人曾经因为掷色子犯过罪,王弘反问他说:“您可以通过游戏得到钱财,何必还要俸禄呢?”回答说:“不知道公城子野现在在哪里。”王弘沉默不语。自从负责选贤和做了当朝总管,即将对人加封官爵时,常常是首先谴责斥辱他一通,然后进行;如果是态度和悦说话欢欣时,事情必然不成。有人问这是什么缘故,回答说:“帝王的爵位既然加封给别人,又加以抚慰,便成了与皇上分功,这便是奸猾地事奉君主。如果来求官爵的人没有做官的可能,既然没有什么可以好处给他,又不给点好脸色,就会结成很大的怨恨,这也是我所不愿意得到的。”问者心悦诚服。

猜你喜欢
  王楼贺韦华传第二十·陈寿
  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九·柯劭忞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九十四·乾隆
  宦游纪(2)·张瀚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宗室传四·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纪昀
  卷五十三·张守节
  南唐书卷二十·马令
  武帝纪·房玄龄
  刘藻传(附刘绍珍传)·魏收
  赵绰传·魏徵
  蕃夷四·徐松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司马迁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曾氏跋·汪精卫

    尝读《南社诗话》,关于汪精卫先生之诗有一条如左:去岁冬日,余于坊间购得《汪精卫集》四册,第四册之末附诗百余首;又购得《汪精卫诗存》一小册,读之均多讹字,不可胜校。曾各买一部以寄示精卫,并附以书,问讯此等出版物曾得其允许

  • 王涯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835)字广津,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为翰林学士。元和中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罢,迁吏部侍郎,后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复为相。甘露之变,为宦官仇士良族诛。 《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秋思赠远

  • 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精神感召”·恽逸群

    蒋介石一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权谋超过袁世凯。尤其是削弱地方势力成绩卓着,其中如山西的阎锡山、四川的刘湘,都是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从来没有人能奈何他(刘文辉、刘湘叔侄之间争夺,最后还是刘湘占优势),但碰到了蒋介石,就都被

  • 尹艷传·脱脱

    尹..字耕叟,潭州长沙人。性情刚直端重严肃,开始在郡学,士人朋友都很怕他。宋朝以词赋取士,末年,只有闽、浙赋压倒四方,尹..与同郡人邢天荣、董景舒、欧阳逢泰诸人做赋,体裁务必典雅,每一篇赋问世,士人争先学习,由于这样湘赋与闽

  • 赵锦传·张廷玉

    赵锦,字元朴,余姚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官江阴知县,征授南京御史。当时在江海处出现敌情,朝议在镇江设立总兵官。赵锦说:“小寇剽掠,用不着烦置重兵。”皇帝于是罢去这项提议。之后,赵锦上疏说:“淮、兖数百里,百姓多

  • 卷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二职官志十一职制补放领侍卫内大臣以下官员领侍卫内大臣缺出由领侍卫内大臣将内大臣散秩大臣八旗满洲蒙古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外省将军职名开列具奏补放领侍卫内大臣内如有出兵出差者

  • 熊遂·周诒春

    熊遂 字和轩。年三十二岁。生于江西南昌。已婚。子二。初毕业于江西高等学堂。肄业北京大学。民国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学。习经济科。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入普林斯顿大学。民国五年。得硕士学位。为留

  • 二柄第七·韩非

    明主之所道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今

  • 卷七·张洽

    <经部,春秋类,张氏春秋集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七宋 张洽 撰成公【召黒肱宣公之子母穆姜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虽无王命而有父命故书】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无冰【建丑之月夏之季冬无冰常燠也

  • 卷下·佚名

    南方去是百千万亿江河沙诸佛土杂种宝锦世界树根华王如来、南方去是无数百千诸佛土诸好庄饰世界德宝尊如来、南方去是百千万亿诸佛土消冥等世界初发心离恐畏超首如来、南方去是十八亿江河沙诸佛土严净世界离垢净如来、

  •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全文·佚名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奉诏重译南无阿弥多婆夜哆(多曷切一)他伽哆(都饿切二)夜哆地(途卖切三)夜他阿弥利声四)都婆毗(五)阿弥利哆(六)悉眈婆毗(七)阿弥利哆(八)毗迦兰谛(九)阿弥哆(十)毗迦兰哆(十一)伽弥腻(十二)伽伽那(十三)枳多迦隶(十四)莎婆

  • 中国佛教会两大问题·太虚

    ──二十四年作──顷中国佛教会以征求会员嘱为撰文,乃抽暇一谈中国佛教会之两大问题:一、会员问题  按中国佛教会及各分会之组织,乃为一可由“管理佛教寺庵之僧尼及产业”的团体。会章中虽规定寺庵住持皆须入会为会员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世尊度彼六十贤众已。复思何人先可受化。乃忆西曩野你聚落之中。有难那及长女并眷属等堪先受化。忆念我昔苦行去时经过彼舍。时难那及长女并眷属等。共

  • 梦十夜·夏目漱石

    《梦十夜》是由十篇短篇小说组成的,主要记述了十个光怪陆离的梦,反映了漱石对爱情、艺术、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感悟。这部作品以其神秘诡异、奇妙瑰丽的特点备受人们喜爱。若说梦是一个人内心的投射,那么《梦十夜》就像是一

  • 北斗七元星灯仪·佚名

    北斗七元星灯仪,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北斗七元祈求消罪延年。北斗七元即:枢官大圣贪狼阳星真皇君、璇宫大圣巨门阴精真皇君、玑宫大圣禄

  • 南齐书·萧子显

    60卷。梁萧子显撰。《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名。《南齐书》为纪传体的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也不全,缺《食货》、《刑法》、《艺文》。南齐初年设

  • 法镜经·佚名

    全一卷(或二卷)。东汉安玄译,严佛调笔受。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与大宝积经卷十九康僧铠所译之郁伽长者会,及竺法护所译之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皆为同本异译经。然本经系古译本,将释尊译作众祐,舍卫国译作闻物国,长者译作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