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全文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奉诏重译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多曷切一)他伽哆(都饿切二)夜哆地(途卖切三)夜他阿弥利声四)都婆毗(五)阿弥利哆(六)悉眈婆毗(七)阿弥利哆(八)毗迦兰谛(九)阿弥哆(十)毗迦兰哆(十一)伽弥腻(十二)伽伽那(十三)枳多迦隶(十四)莎婆诃(十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日夜拥护。无令怨家而得其便。世常得安隐。临命终时任运往生。

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附隋录未详作者)昔长安僧叡法师。慧崇。僧显。慧通。近後周。实禅师。景禅师。西河鸾法师等数百馀人,并生西方。西河绰禅师等。因见鸾法师生净土。各率有缘。专修净土之业。绰师又撰西方记验。名安乐集流行。又晋朝远法师。卢山三十年不出。乃命同志。白黑有一百二十三人。立誓期於西方。凿山铭愿。至陈天嘉卢山珍禅师。於坐时见有数百馀人。共乘七宝华舫往西方。珍禅师遂求附载。其船上人报法师虽讲得涅槃经亦大不可思议缘。法师未诵得阿弥陀经及咒。所以不得同去。法师遂废业。日夜专诵弥陀经及咒。计应满二万遍。未终四七日前。夜向四更有神人。从西方送一银台来空中。明过於日。告云:法师寿终当乘此台往生阿弥陀国。故来相示令知定生。终白黑咸闻空中如奏音乐,并闻异香。数月闻香气不歇。其夜峰顶寺僧众。咸见一谷内有数炬火大如车轮。寻验古今。得生安乐世界者非一。多见化佛徒众来迎灵瑞。如传广明不可录。因珍禅师於此经有验故。略述此一条以悟来哲。助成往生之志。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土。神咒者乃宋元嘉末年。求那跋陀重奉制译。合计五十九字一十五句。龙树菩萨愿生安梦感此咒。耶舍三藏诵此咒。天平寺锈法师。从耶舍三藏口受此咒。其人云:经本外国不若欲受持咒法。嚼杨枝澡豆漱口然香,於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时各诵三七遍,即灭四五逆十恶谤方等罪,悉得灭除。现世所求皆得,不为恶鬼神所惑乱。若数满二十万遍,即得菩提牙生。若至三十万遍,即面见阿弥陀佛。

猜你喜欢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序·彦悰
  楚林上睿禅师住郢州潼泉山法兴禅寺语录卷之二·楚林上睿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七卷·慧远
  卷第三十六·佚名
  解脫戒經〈出迦葉毗部〉·欧阳竟无
  普陀洛迦新志卷九·王亨彦
  往生净土论讲要·太虚
  宗镜录卷第八十三·延寿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如惺
  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佚名
  中三上·元照
  卷第四十七·佚名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目录·野竹福慧
  如来道品第二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七出 惊焰·李渔

    〖缕缕金〗(末引虾鱼、蟹、鳖上)平白地,祸相遭。何来穷措大,弄蹊跷。忽把东洋海,做了他家厨灶。(众跪喊介)千岁,快些救命!他今日若还再煮,小的们都没命了。(末)连名控诉也徒劳,区区自难保,区区自难保!小圣乃东海龙王。好好的坐在深宫

  • 第一折·郑廷玉

    (外扮灵派侯,领鬼力上,诗云)赫奕丹青庙貌隆,天分五岳镇西东。时人不识阴功大,但看香烟散满空。吾神乃东岳殿前灵派侯是也。想东岳泰山者,乃群仙之祖,万峰之尊,天地之孙,神灵之祚,在于兖州地方。古有金轮皇帝,妻乃弥轮仙女,夜梦吞

  • 中州乐府跋·元好问

    声音之道与政通固矣然以三百篇考之成周治矣而夫子不无删焉郑卫乱矣而夫子或有取焉何哉则亦以天理之在人心不可变而人之贤不肖不可必故圣贤之所去取惟其人不惟其时惟其言不惟其人惟其意不惟其言中州乐府作于金人吴彦高

  • 卷二百三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三十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於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後贤兼旧列【一作制一作利一作例】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

  •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二 氏族略二·纪昀

    氏族略 【二】金○金国姓以部为氏以姓为氏奚五族△国姓完颜氏 【金之先在元魏时为勿吉氏有七部至隋称靺鞨氏唐初有黑水粟未二部其五部无闻粟未靺鞨后居渤海称王姓大氏黑 水靺鞨居古肃慎地东濒海五代时契丹取渤海地黑

  • ·庚戌岁试手谕·丁曰健

    童试功名虽小,为国家取士之始,而亦上天劝赏阴隲之权;为考官者取黜之间,鬼神监之。此本学政之所以每届考试,必昭告于城隍也。尝有为子弟钻谋,徼幸成名,不久或丧身败家;此逆天之报,求荣反以自害。何如安分读书,自然

  •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佚名

    【提要】 任何事物都有不可察觉的内在缺点和裂痕,有细小的缝隙,就可以象山涧一样发展成大裂隙、大山谷。这是鬼谷子先生的著名观点。他的学生张仪利用齐国的裂隙,将尚在迟疑中的齐国拉入了连横的阵营。 【原文】 张仪为

  • 户部·佚名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户口田粮政令按古其属有四曰民部度支金部仓部洪武二十三年为天下庶务浩繁钦改为十二部曰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北平河南山西四川广西各令清理一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仍量其繁简带管直隶府州每

  • 卷一百一十八 朱子十五·黎靖德

      ◎训门人六   先生问伯羽:"如何用功?"曰:"且学静坐,痛抑思虑。"曰:"痛抑也不得,只是放退可也。若全闭眼而坐,却有思虑矣。"又言:"也不可全无思虑,无邪思耳。"以下训伯羽。   学者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等,多有事在。然

  • 孟子精义卷十三·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十三 宋 朱子 撰 尽心章句上 孟子曰尽其心者章 伊川曰心具天德心有不尽处便是天德处未能尽何缘知性知天尽己心则能尽人尽物与天地参赞化育赞【一本无赞字】则直养之而已 或问人之形体有

  • 第十一章 23·辜鸿铭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辜讲孔子祖国(鲁国)大权在握的贵族,也就是

  • 卷三十一·吕祖谦

    <经部,书类,增修东莱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说卷三十一  宋 时澜 撰君陈第二十三     周书周官一篇固可见成王离师傅而不反者然周公犹在焉涵濡渐渍盖有不知之润也君陈之命周公则既没矣成王真得实造之学

  •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一·佚名

    大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大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菩萨摩诃萨众一万二千人俱。时阿逸多菩萨为首。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东方去此佛刹。有十不可说

  • 天台智者大师传论·白马昙照

    安定 梁肃 述论曰。修释氏之训者务三而已。曰戒定惠。斯道也。始於发心。成於妙觉。经纬於三乘。道达於万行。而能事备焉。昔法王出世由一道清净。用一音演说。机感不同。所闻盖异。故五时.五味.半满.权实.偏圆.小大之义

  • 第十一品 道分别·佚名

    一 经分别八圣道者,即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中,如何为正见耶?是于苦之智,于苦集之智,于苦灭之智,于至苦灭道之智,是言正见。此中,如何为正思惟耶?是弃欲思惟、无恚思惟、无害思惟,是言正思

  • 太公家教·佚名

    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前有自序云,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忘乡失土,波进流离,只欲隐山学道,不能忍冻受饥,只想扬名后代,又无晏婴之机,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随缘信业,且逐随时之宜,就以讨论《坟典》,简

  • 金刚般若经赞述·窥基

    凡二卷。唐代窥基撰。全称金刚般若经赞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乃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经之注释书。玄奘译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九会‘能断金刚波罗蜜多经’与上述罗什所译,为同本异译。而窥基虽为玄奘门下,却依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