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佛教会两大问题

──二十四年作──

顷中国佛教会以征求会员嘱为撰文,乃抽暇一谈中国佛教会之两大问题:一、会员问题  按中国佛教会及各分会之组织,乃为一可由“管理佛教寺庵之僧尼及产业”的团体。会章中虽规定寺庵住持皆须入会为会员,而未规定凡同住寺庵之比丘、比丘尼──姑以沙弥等为出家之未成年者,且不列入──皆为当然会员,此是一大缺点。因此、一、僧尼既不皆为会员,则佛教会不能包括僧尼之全体,即不能约束及整顿全体之僧尼。二、全国非寺庵住持之僧尼,应可另组成对立之佛教团体,形成佛教内教团之分裂。三、佛教会组成之分子,或致在家教徒反多过出家教徒,而佛教会在全国寺僧中即无健全之基础。由此在征求会员之际,应即规定凡住寺庵之僧尼,皆为当然会员。其方法、即责成各寺庵住持,凡住下某寺庵之僧尼──除不住寺庵之莽流僧、应即淘汰,及暂来挂单之行脚僧可不计外,其住下者最少皆以半年为一期──,由住持僧分半年一期,按住下僧尼人数,函报入会及缴纳会费,每名一元。其会费,由住持僧酌量情形所宜,或于住下僧尼收入中扣取,或由该寺庵常住支付。除住持僧自纳特别会员会费,及负征缴住下僧尼普通会员会费之责外,不另征收各寺庵捐款,应亦为各寺庵住持之所乐从。如此、则佛教会乃为真能管理全国寺庵僧尼之法团。而以全国三十万僧尼计算,每年即有六十万元会费之收入,以三成提至中国佛教会、则有十二万元,当可以十万元办僧教育及其他慈善公益,于是乃有整善僧寺、发扬佛化之可期望也。

复次、会章中对于不得为会员之限制,亦有未妥。仅云破坏清规,而现存清规早不为僧尼普遍依遵,亦即无从依之而为检束,何况更不能以此裁制在家会员!故应改:四、未成年者,五、染有不良嗜好者,六、违反受三皈之誓约者──即破见者,七、违犯所受各种戒律中之重戒者──即破戒者。如此、对于教徒乃有明确之规约。又于得为会员之资格,于优蒲塞、夷外别列皈依三宝者,亦为界限不清;盖优蒲塞、夷,此云近事男女,谓已能亲近承事三宝之男女也。既受三皈,即为已能亲近承事三宝者,故已即入优蒲塞、夷众。而且是否佛教徒之界限,亦即于曾受三皈依否而判别,受三皈者,即谓之三皈优蒲塞或三皈优蒲夷。故应改:三、三皈以上优蒲塞,四、三皈以上优蒲夷,五、向为檀越护法而得四众推崇者。即前四众有作会员之当然资格,而后一种则须经过前四众之公认也。但在家教徒,不必皆入会为会员,加入会员否皆随自意,而入会又似应以特别会员、永久会员为限。征求会员之需要,特存乎此。二、会务问题  佛教会之会务问题,可分三类:一类、为祗关寺僧内部之事,例如僧制之整顿,寺产之转移,住持之更替等。此类事应划为唯由出家会员及理监议决执行;在家之会员及理监,至多只能向之建议及从旁勷导,不得直接处理。一类、为祗关在家教徒内部之事,例如家庭之教化,社会之事业,政治之运动等。此类事应划为唯由在家会员及理监议决执行;出家之会员及理监,至多只能向之建议及从旁勷导,不得直接处理。庶无干涉僧事之嫌,亦离参预俗务之讥。又一类、为关于佛教全体之事,例如外教外界对于佛教任何部分之侵损,则应合四众教徒全力抗争防救;正教正行对于世人任何方面之发扬,亦应合四众全力推进成就。必如此、而后在家出家会员,能各安分宜而互相辅益,不致互相违越而各生过咎。此虽不必详著会章,而在办事细则中、决应有严密明确之规定者也。

前所提出两问题及其解决,实为佛教会有无利弊之所关,不得以会章曾经党政机关之核准,用为知过不改之挡箭牌。因此类教内之委细情节,原非教外人之所知;但为教徒之会员,则殊不可茫昧于前,更顽滞于后,当即奋起力行!(见海刊十六卷十一期)

  


猜你喜欢
  禅宗颂古联珠旧集本序·佚名
  维摩义记卷第一(末)·慧远
  贞元三书简评上·太虚
  第十五 优波离[问]五法·佚名
  卷四百五十六·佚名
  第六章 阿育王之归依·佚名
  大雲初分金刚智健度第十六·佚名
  卷第八·元来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四·湛然
  评善之研究·太虚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全文·佚名
  比丘尼受戒录·弘赞
  第十卷·圆瑛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四十·佚名
  成实论 第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古诗镜卷二十五·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二十五 明 陆时雍 编 陈第一 【梁诗少气常似荏苒欲倒陈诗无骨常似飘扬无依 陈诗最轻】 後主【讳叔宝字元秀宣帝子即位之後荒於酒色不恤政事而盛修宫室刑罚酷滥隋文帝命将南征兵败入隋见宥给

  • 卷八十九·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八十九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梵【三十首】梵字楚石小字昙曜象山人居海盐天宁寺明初徴至京建法防赐座第一有北游凤山西斋三集【静志居诗话楚石僧中龙象笔有慧刃净土诗累百可以无讥和寒山拾得丰干

  • 卷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五河汉类五言古赋得秋河曙耿耿     【陈】张正见耿耿长河曙滥滥宿云浮天路横秋水星桥转夜流月下姮娥落风惊织女秋德星犹可见仙槎不复留七言古明河篇         【唐】宋

  • 第三十四场·田汉

    [江上。刘芳 (内唱 [倒板〕)船到江心遇虎狼,(与阮复成急划船上)敌将箭法也高强。先只说逃出天罗网,射落篷帆着了忙。回头叫声阮老丈,倒不如怀抱血书付汪洋。阮复成 (接唱)说什么怀书付汪洋?汉水正是好战场。只要决心把敌抗,哪

  •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范晔

    刘淑 李膺 杜密 刘祐 魏朗 夏馥 宗慈 巴肃 范滂 尹勋 蔡衍 羊陟 张俭 岑晊 陈翔 孔昱 苑康 檀敷 刘儒 贾彪 何颙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恶之本同,而迁染之涂异也。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

  • 卷六十一 景德二年(乙巳,1005)·李焘

      起真宗景德二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八月丁丑朔,以翰林學士李宗諤、左諫議大夫張秉同判太常寺,仍命內臣監修樂器。時殿中侍御史艾仲孺上言:「每監祠祭,伏見太常樂器損闇,音律不調。郊禋在近,望遣使修飾,及擇近臣判寺。

  • 卷八·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八 【起丙寅宋哲宗元佑元年尽庚辰宋哲宗元符三年】凡十五年 【丙寅】哲宗皇帝元佑元年春闰二月蔡确有罪免【右司谏王

  • 卷之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志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七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选举二。科目二。○凡试官。 光宗始命双冀为知贡举。 自后命文臣一人为知贡举二十三年增置同知贡举寻罢之。景宗二年以王融为读卷官亲试则称

  • 马祖常传·宋濂

    马祖常字伯庸,先祖世代为雍古部,居住在净州天山。高祖锡里吉思,在金代为凤翔兵马判官,尽忠金朝,死后赠恒州刺史。子孙世袭为官,以马为姓氏。曾祖月合乃,随世祖征宋,留于汴京,掌管粮饷,官至礼部尚书。父马润,为同知漳州路总管府事

  • 提要·佚名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大金徳运图説一卷【臣】等谨案大金徳运图説一卷金尚书省会官集议徳运所存案牍之文也案金史本纪金初色尚白章宗泰和二年十一月更定徳运为土腊月辰诏告中外至宣宗贞祐二年正月命有司复议本朝徳运是

  • 说行定品第二·佚名

    尔时佛告普贤菩萨。当为发遣等目菩萨所欲,并诸菩萨畅诸菩萨常当说菩萨摩诃萨十定方便。普贤菩萨本行功德。咸修当行。何等十。一曰:得初始大德之明。菩萨摩诃萨方便之善。二名悦向大定之行。得菩萨摩诃萨方便之行。三名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四瑜伽处之二如是已辩往世间道。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了相作意。最后加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证得阿罗汉果。修瑜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声闻品第二十八(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是时。四大声闻集在一处。而作是说。我等共观此罗阅城中。谁有不供奉佛.法.众作功德者。由来无信者。当劝令信

  •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印光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小慧之流,每弃佛力而修仗自力之法,非愚即狂,莫由挽救。吾人但当深信佛言,固守净宗之旨,当不至流入邪外,及以意见明了为亲证也。近有高明真切用功,流入偏知谬见,贡高我慢,藐视念佛者,亦复不少。此等皆因不自量

  •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印光

    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1]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

  • 新华严经论 第一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夫以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达本情亡知心体合。今此大方广佛华严经者。明众生之本际。示诸佛之果源。其为本也。不可以功成。其为源也。不可以行得

  •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佚名

    唐不空译,与大集经虚空藏菩萨品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