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谢庄传

谢弘微的儿子叫谢庄。谢庄,字希逸,七岁就能写文章,长大后,为人明善,容仪俊美,宋文帝见他以后很感到奇异,对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说:“蓝田生玉,难道是虚说么?”后来他担任随王刘诞的后军咨议,兼任记室。他把《左传》的经文和传文分开,依随封国来立篇目。制了一块一丈见方的木板,画上山川土地,各有脉络。分开则州郡各不相同,合并则海内联为一体。

元嘉二十七年(450),魏朝进攻彭城,派遣尚书李孝伯与镇军长史张畅谈话,李孝伯问起了谢庄及王微,他的名声竟传播得如此遥远。二十九年,任命为太子中庶子。当时南平王刘铄进献有红色鹦鹉,诏令群臣写赋。太子左卫率袁淑的文才为当时之冠,作赋完毕交给谢庄看。等到看见了谢庄写的赋,慨叹说:“江东如果没有我,您应当是独自秀美,我如果没有您,也会是一时的杰才。”于是便把他的赋隐藏了起来。

元凶劭杀父自立后,他转任司徒左长史。孝武帝入京讨伐,秘密地把檄书送给谢庄,让他加以改正然后宣布。谢庄派了一个心腹学生具庆拿上书信秘密地到孝武帝那里表达诚恳的心情。孝武帝登基以后,任命他为侍中。当时魏朝请求互通贸易,皇上诏令群臣广泛议论。谢庄认为拒绝他们而伺机行动,足可以表现强大。骠骑竟陵王刘诞应管辖荆州,征调丞相、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入朝辅政,刘义宣坚决推辞不肯入朝,而刘诞便约定日期开船。谢庄认为丞相既然没有入朝的志愿,而骠骑便有了出发的日期,好像是要逼迫似的。于是就由孝武帝讲明了刘诞出发的时日,刘义宣竟然还是不肯回京。

孝建元年(454),调他担任左将军。谢庄有辩论的口才,孝武帝曾问颜延之说:“谢希逸的《月赋》怎么样?”回答说:“美是美,只是谢庄仅仅知道‘隔千里兮共明月’。”孝武帝召见谢庄,把颜延之的答话告诉了他,谢庄应声说道:“延之作《秋胡诗》,仅仅知道‘生为久别离,没为长不归’。”孝武帝拍掌高兴了一整天。又王玄谟问谢庄什么是双声,什么是叠韵。回答说:“‘玄护’为双声,‘..郂’为叠韵。”他就是如此地敏捷迅速。当初,孝武帝曾赐给谢庄一口宝剑,谢庄把它给了豫州刺史鲁爽。后来鲁爽叛变,孝武帝在一次宴会上问起了宝剑在什么地方。谢庄回答说:“过去我曾拿它与鲁爽送别,私自代陛下作了命他自杀的杜邮之赐。”皇上听了非常高兴,当时的人把这当作见识深远之言。

当时搜罗人材的路子十分狭窄,谢庄上表阐明求贤的意义说:“臣听说功勋卓著的魏惠王,并非只是拥有可以光照十二乘车的珍珠,道德温顺的秦国客使蔺相如,那单只是秘密保护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隆盛与衰微的变化,成功与失败的缘由,何曾不是兴旺凭借获得人才,破败因为失去贤士?所以《楚书》上以善于任用贤人为宝贵,《虞典》上以采纳遵从明哲为难能。而举贤任能的措施已经在中世废毁,英才登上仕途的法律并未在当今听到,如果一定要使根本丰盈,事业发达,保护民众,挽救世俗,除非改革弊败,怎能达到圆美?人才生于时代,往古当今哪有二致,贤士出自人间,乱世治世有何区别?陽气上升至中央,英贤起自徐州沛县,接受道符在白水,异才出于荆宛地区。难道两京就是智慧者的产地,乡野就是愚蠢人的故居?实际上只是有没有机遇、不被任用罢了。现在大道光明而畅通,万事等待有德的高人,而天下九服的旷远,人间九流的艰难,权衡选拔,只靠吏部。一人的观察容易局限,天下的人才难以溯源,用容易局限的观察,映照难以溯源的人才,要使国家没有遗漏的贤达,民间没有余留的大器,难道可以做到吗?从前公叔痤举荐商鞅,管仲提升盗贼,赵惠文王并不是偏爱亲生而疏远嗣子,祁奚难道是谄媚仇人而庇护儿子?同类互相牵引,古代的经典已经提供了典范,所有这些常识,以往的书籍已有明确的记载。而且自古以来的举荐任用,要明确赏罚,成子荐举了三位贤人而自己成为魏国的辅臣,应侯任用了两个士人而丢了秦国的相位,臼季称举冀缺而酬赠封地,张勃提拔了陈汤而被剥夺了封爵,这些都是前代行事的正确准则,也是后代君王的经常借鉴。臣认为应该普遍命令大臣,各人举荐自己所了解的贤才,把他们交给尚书依照情况来选用。如果是任用后果然是个人才,举荐的人可以接受赏赐,有不称职的,就应该牵连惩治。重者罢免,轻者降职。被举荐的本人,要加以禁止封闭,勒令不准做官,封闭年数的多少,要根据过失的大小议定。若犯了死罪,那么保举者就要以刑法论处。

“又政治安定诉讼公平,没有比亲近民众更为重要的,而亲近民众的关键,实在是要选好地方长官。所以黄霸治理颍川累年,杜畿居官河东多载。有的就地加以提拔,有的入朝提高官位。现在官员担任的职务,最好遵照六年的期限,前进一步说,可以显出官员是不是懒惰,后退一步讲,可以保持官员不过分操劳。这样,就可以做到上面没有遗弃贤能,下面没有荒谬官吏,考绩风气通畅,育贤之歌盛行。”

起初,文帝时代,限定年龄到三十岁可以担任郡县官职,六周年才选人替代,刺史有的要十年多。到这时全都改换了,做官的人不拘年长年少,任职以三周年为期满,宋朝的良好政治由此衰落了。

这年,封为吏部尚书。谢庄平时多病,不愿意在吏部任职,他写信给大司马江夏王刘义恭,自己叙说:“两胁间有痞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一个月内发作,不少于两三次。每当疼痛到来时逼迫心脏,只剩一口气像线一样细。这病已经患了几年,于是成了痼疾。危重疲困,经常如同行尸。眼睛患病五个月来又不再能够夜坐,总是关着帘幕挡风。昼夜糊糊涂涂,因此不能再朝拜诸王,庆贺吊唁亲友。下官我的小小生命,对于天下来说极为轻微,而在我自己则不能不重视。我家祖辈都寿命不长,已故的高祖四十岁,曾祖三十三岁,已故的祖父四十七岁,下官我新年就三十五岁了。加上疾病这样重,还能再活多久?进入新的一年应当重申以前辞职的请求,因为死亡的威胁而求自保。希望在与皇上陪坐说话时,得到恩赐批准我的请求。”孝建三年(456),因为病多免去官职。

大明元年(457),重新起用为都官尚书。皇上常常亲自处理朝政,恐怕权力转移到大臣手中,因为吏部尚书是官吏选拔的主管者,所以打算削弱它的权势。大明二年,诏令吏部尚书依据郎官分别设置,并且要审察删减闲置部门。又另外诏令江夏王刘义恭说:“吏部尚书历来参与录用、共同选拔人材,确是因为一个人的识见不易辨别协调,再加上与夺的威权不应该让一个人专有的缘故。”于是设置了吏部尚书二人,取消了五兵尚书。谢庄和度支尚书顾觊之一起补了吏部的职位。又调任左卫军,加官为给事中。当时河南献了会跳舞的马,诏令群臣各写一篇赋,谢庄所写的一首极美。又让谢庄作了一首《舞马歌》,令乐府歌唱。

大明五年(461),又做了侍中,兼任前军将军。当时孝武帝出行夜间回来,命令开门。谢庄担任守卫,认为木制的符信有可能虚假,必须有皇帝的墨诏才肯开门。皇上后来就着一次宴会,从容地说:“爱卿是要效法郅君章么?”回答说:“臣听说巡游狩猎有一定的限度,郊祭天地有一定的节制,游猎无度,前人曾有明白的告诫。陛下现在冒着灰尘露水,早晨去,晚上回,可能会有不法的歹徒,狂妄地生出诡诈计谋,臣因此需要看到陛下的神圣笔迹。”

大明六年,又担任吏部尚书,兼做国子博士。因为选拔公车令张奇的事件被免官,这个事件记在《颜师伯传》中。后来任命他为吴郡太守。

前废帝登上了帝位,任命谢庄为金紫光禄大夫。起初,孝武帝的宠姬殷贵妃去世,谢庄写了一篇祭文,说她“赞轨尧门”,引用了汉昭帝的母亲赵婕妤尧母门的典故,废帝当时在东宫十分怨恨。现在就派人去责问谢庄说:“您过去作《殷贵妃诔》,知不知道有东宫存在?”将要把他杀死。孙奉伯解劝废帝说:“死亡是人所共同的,正好解脱了人生的痛苦,不足以使人困顿。谢庄从小到大一直富贵,暂且把他囚禁在尚方狱中,使他知道了天下痛苦的厉害,然后再杀死他也不晚。”废帝说:“卿说得有理。”把他关在了左尚方牢狱。明帝平定动乱,谢庄得以放出,让他自己写一份赦免的诏令。谢庄夜间走出官署大门坐下,要了酒喝起来,已经微微喝醉,传诏的人停在那里等着,诏书写成了,其中的文词非常精美。后来他担任寻陽王的师傅,加封为中书令、散骑常侍。不久又加封为紫光禄大夫,赐给亲信二十人。死后,加谥号为宪子。他所著的文章四百余篇流行于世间。

猜你喜欢
  ●奉天靖难记四·佚名
  名山藏卷之八·何乔远
  卷之二百三·佚名
  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五·佚名
  第一一九札光绪七年九月廿九日一一三一○-一·佚名
  中州人物考卷三·孙奇逢
  四二 童话·周作人
  邢峦传·魏收
  李听传·欧阳修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學爲偽書案·佚名
  卷三十六·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二八·吴楚材
  郭守纯·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七·董康

      ○玉鐲記   所記乃近時事。必有其人。而姓名則不無更易也。   房衣冏、字懷山。兗州諸生也。【衣冏合成裔字。蓋云房氏之裔耳。】李自成之亂。奉母及妻胡氏香玉逃難。至中途。知不能相保。胡氏取玉鐲一對。

  • 卷十二·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十二兵部主事陈焯编宋 庠【字公序安陆人徙雍丘遂为汴人天圣初举进士第一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召试直史馆累迁左正言以争郭后之废坐罚金久之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诏为翰林学士宝元中参知政事与宰

  • 景淳诗评·佚名

    诗评 五代 景淳《诗评》一卷,景淳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景淳,生卒年及生平不详。以《诗评》多引晚唐五代诗,疑作者为五代宋初人。 《诗评》在理论上颇受皎然《诗式》影响,于后世亦有影响。“诗有三

  • 辽小史 全文·杨循吉

      辽,故契丹部族。契丹之君痕德堇可汗时,权归于越耶律亿。耶律亿者,迭剌部夷离堇也,为契丹于越,总知军国事,字阿保机,小字啜里只,身长九尺,丰上锐下,目光射人,关弓三百斤。尝以骑兵七万会李克用于云州,易袍、马,约为兄弟,为克用破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一·佚名

    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丙申朔孟秋时享太庙命公徐文璧恭代 上谕礼臣朕宜亲行致祭偶生热疖步履艰痛恐不成礼命代祀等官务各秉诚竭处毋容少懈○先是狭西抚按言每岁御用袍服以四千疋为额自二十八年九月进贡后起织至九年四月已

  • 通志卷八十五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宗室传第八下后周邵惠公颢【颢子什肥 什肥子胄 什肥弟导导子广 广子洽 广弟翼 翼弟众导弟防 叱罗协 冯迁】杞简公连【子元宝 元宝继子亮 亮弟椿】莒庄公洛生【子菩萨

  • 东夷传·李延寿

    东夷各国,以朝鲜为大,因为曾受到过箕子的教化,所用器物还带有礼乐的影响。三国魏时,朝鲜以东马韩、辰韩等国,世代与中国交往。自从晋朝南渡,渡海前来出使的,有高句丽、百济,而宋、齐时常来进贡,梁朝时来往又有增加。扶桑国,以前

  • 薛胄传·李延寿

    薛胄,字绍玄。少小聪明颖悟,每次读到罕见的书籍,都能通晓其中的内容。常常慨叹注释的人不领会圣人著书的深刻含义,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进一步阐发书中的大旨。读书人听了没有不称赞的。性情慷慨大度,立志建功立业。  隋文

  • 李愚传·薛居正

    李愚,字子晦。自称是赵郡平棘西祖的后代,世代为儒生。父亲李瞻业,应进士考试没及第,遇战乱,搬家到渤海的无棣,用诗书教育子孙。李愚还是儿童时,就谨慎持重和一般孩子不同,年纪稍大立志学习,遍读经史著作。仰慕晏婴的为人,起初取

  • 刘体乾传·张廷玉

    刘体乾,字子元,东安人。嘉靖二十三年,考取进士。授封行人,改派兵部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去世,他的党羽李庆替他的侄子鲍恩等八人请求升迁。皇帝已经同意,因为刘体乾的谏言只录用了三人。转为左给事中。皇帝因财政费用不足,诏

  • 卷四十一 杂记上第二十·郑玄

    有三年之练冠,则以大功之麻易之,唯杖、屦不易。(谓既练而遭大功之丧者也,练除首?,要?葛,又不如大功之麻重也。言练冠、易麻,互言之也。唯杖、屦不易,言其馀皆易也。屦不易者,练与大功俱用绳耳。○要,一遥反。)[疏]“有三”至“不

  • 《尚書古文疏證》卷八·阎若璩

    太原閻若璩百詩撰平陰朱續晫近堂梓○第一百十三《書》古文出魏晉間,距東晉建武元年凡五十三四年,始上獻於朝,立學官。建武元年下到宋南渡初八百一十一年,有吳棫字才老者出,始以此《書》為疑,真可謂天啟其衷矣。抑朱子《大學

  • 名篇大旨·王夫之

    中庸之名,其所自立,则以圣人继天理物,修之于上,治之于下,皇建有极,而锡民之极者言也。二“极”字是中,“建”字“锡”字是庸。故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又曰:“中庸不

  • 禁使第二十四·商鞅

    题记:本篇讲述君主权力和行使权力的方法,即君臣相互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相互制约,是君主行使权力时应加以利用的主要方面。国君役使和限制臣下的东西是赏赐和刑罚。赏赐依据功劳,刑罚根据罪行。所以论定功劳,调查罪行不能不审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金刚界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一之五  尔时具德持金刚者。闻诸如来劝请语已。即入一切如来三昧。出生金刚加持三摩地。说此金刚界大曼拏罗

  •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卷上·楚圆

    门人住石霜山慈明大师楚圆集师初开堂读疏罢。维那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若论此事。绝有言诠。维那白槌。已成朕兆。虽然如是。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况乃表白。大德高谈华翰。显唱皆周。人天僧俗。同

  • 七 阇利经·佚名

    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憍赏弥之瞿师罗园。其时,普行者满提左与持木钵之弟子阇利,诣往世尊之处。诣已,共相问候致意,退立一面,如是言:“友!尊瞿昙!命与身是一、或是异耶?”“然者,友!谛听,善思念之,我当说。”

  • 三略·黄石公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亦称《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相传其源出于姜太公姜尚,经黄石公推演并授给张良,故旧题黄石公撰;《隋书·经籍志》称“下邳神人撰”,均不可考。约为秦汉之间的作品。所谓《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