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何稠传

何稠字桂林,国子祭酒何妥哥哥的儿子。父亲何通,擅长雕琢玉石。何稠十多岁时,碰到江陵平定,随何妥到长安。在周朝任职,任御饰下士。隋文帝为丞相时,召补为参军,兼管细作署。开皇年间,连续升职为太府丞。何稠博览古代图表,认识多种古物。波斯国曾经进献金线锦袍,织物相当美丽。皇上命令何稠织做一件。何稠织成后,超过波斯国进献的那件。皇上非常高兴。当时中原琉璃制作失传很久,匠工不敢改变。何稠用绿瓷制作,与真品没有什么区别。不久,升为员外散骑侍郎。

  开皇末年,桂州俚李光仕叛乱,皇上诏令何稠征兵讨伐,军队驻扎在衡岭,派人招降叛军首领。洞主莫崇解甲投降。桂州长史王文同捆缚莫崇到何稠处。何稠骗他道:“州县不能抚养百姓,不是莫崇的罪过。”让人释放他,拉他同坐,加上随从四个人,设酒宴款待后放他们回去。莫崇非常高兴,回洞后不设防备。何稠到五更天,偷袭到洞口,发动全部俚兵包围残敌。象州贼帅杜条辽、罗州贼帅庞靖等相继归降。于是分遣建州开府梁昵讨伐叛夷罗寿,罗州刺史冯暄讨伐叛军主帅檀,一并平定之,以承制署首领做州县官后回师,众人都心悦诚服。有个钦州刺史宁猛力帅部下对抗官军。开始,宁猛力图谋叛乱,到这个时候也恐惧起来,请求入朝请罪。何稠觉得他很厚道,不会猜忌有二心,放他回本州,与他相约八九月到京城相见。何稠还京上奏,皇上心里不高兴。这年十月,宁猛力死去,皇上对何稠说:“你以前不将宁猛力带来,现在竟然死了。”何稠说:“猛力与臣相约,即使自身死去,也会让儿子入京侍奉皇上。越地人性情刚直,他的儿子一定会来。”当初猛力临死时,告诫他的儿子长真说:“我和皇上的大使有约,不可失信于国中贤人。你把我埋葬后,就要立即上路。”长真依言入京。皇上非常高兴地说“:何稠施言于蛮夷,竟到了如此地步。”因功授职升府。

  仁寿初年,文献皇后死后,何稠与宇文恺参与主管山陵规章与规划。何稠生性寡言少语,善于听候皇上意图,由此逐渐得到皇上宠幸。皇上重病,对何稠说:“你已经埋葬过皇后,现在我死去,也要好好安置。安排你这些有什么益处呢?只是不能忘怀了。灵魂有知觉,应当在黄泉下相见。”皇上揽着太子的脖子说:“何稠的心意,从我后事的办理情况上就可以明白。”

  大业初年,炀帝准备到扬州,下令让何稠查阅图籍,制作车服羽饰,送到江都。那一天,授职太府少卿。何稠便造黄旗三万六千面,以及车舆辇辂,皇后仪仗队,百官礼服,按期完成,送到江都。役使的工匠十万多人。花费的金银钱物可以用亿计。皇上派兵部侍郎明雅、选部郎薛迈等核查,几年才结束。毫厘不差。

  何稠检校今古,多有改革创新。魏、晋以来,皮弁冠有缨带而没有笄导,何稠说“:这是古代田猎的服装,现在穿戴入朝,应该改变样式。”所以皮弁冠用象牙笄导,就是从何稠开始的。另外下属各区官吏服装,开始没有佩带的印授,何稠说“:这是早晚小朝时的服装,怎么有臣子拜谒皇上而解去印授,又没有佩玉之类的符节呢?”于是加上兽头小印绶以及一支佩玉。过去规定,五种车子在车辕上建车箱,皇帝与侍从都在车箱中。何稠说:“君臣相处过于接近,有相逼之感。”于是增大车盘,另造栏杆,侍臣站在里面。在里面再造须弥平座,天子单独居于上面。其他旗子车帘装饰物品,增加改变不少。皇帝又命令何稠制造兵车一百乘,后宫八百连。皇帝觉得很好。让何稠为太府卿。后监管少府监。

  辽东之战,辅助右屯卫将军。统领御林军弓箭手三万人。当时工部尚书宇文恺造辽水桥没有成功,军队不能渡河,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因此被害。皇上派何稠建桥,两日便成了。当初,何稠建造行宫与六合城,到这里后,皇上在辽水东与贼相对峙。夜间建造城,周围环绕八里。城与城墙上面的小墙高十仞。上面安排武装士兵,树杖建旗,四角立下缺口,对面建造一个台观,观下有三门,天亮建好。高丽人远远望见,称作神功。不久升为右光禄大夫。

  跟随皇上到江都,碰上宇文化及叛乱,任命为工部尚书。兵败后,被窦建德俘获,又做工部尚书、舒国公。建德兵败后,归顺大唐,授职少府监,下世。

猜你喜欢
  第四十三回 审食其遇救谢恩人 吕娥姁挟权立少帝·蔡东藩
  卷二·叶盛
  ○敌伪的和平谣诼·陶希圣
  九朝编年备要原序·陈均
  第一册 天聪元年正月至二月·佚名
  四○○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覆查办应行发还书籍情形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五·阿桂
  历代名贤确论巻八十九·佚名
  卷七十一·张守节
  日本国志叙·黄遵宪
  十七、自桃花坞至文衙弄·包天笑
  隐逸传序·李延寿
  李日方传·脱脱
  卷二百六十四·杨士奇
  卷二百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出 挫权·叶宪祖

    【番卜算】〔小生上〕少小负才名。志气凌终贾。几年落魄走江湖。肯折千金价。 宣曲长杨瑞气凝。上林狐兔待秋鹰。谁将词赋陪雕辇。寂寞相如卧茂陵。小生温庭筠。字飞卿。幷州人氏。生成敏悟。擅美词章。与李义山齐名

  •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司马迁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襃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

  • 志第十四 五行二·范晔

    灾火 草妖 羽虫孽 羊祸《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舒,厥罚常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B928

  • 本语卷一·高拱

    问易泰否其义何如曰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泰初九拔茅茹以其彚言一阳方长而众阳随以升也君子于此征则吉葢进而行道故吉也否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言一阴方长而众阴随以升也君子于此贞则吉葢退而守其志乃吉也然不惟吉而亦亨不

  • 张宪传·欧阳修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为人沉静寡欲,年少好学,能鼓琴饮酒。庄宗平常知道他善于文辞,要他当天雄军节度使掌书记。庄宗即帝位,升任工部侍郎、租庸使,转任刑部侍郎、判吏部铨、东都副留守。宪精于吏事,行政事务非常能干。庄宗到东

  • 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四人物志十四宗室王公传十二【追封勤敏镇国公阿拜 追封慤厚辅国公塔拜 恪僖镇国公巴布泰  追封介直辅国公赖慕布 原封镇国公聂克塞 镇

  • 目录·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本义目録     春秋类卷首名氏   纲领   通论   问答卷一隠公卷二隠公卷三隠公卷四桓公卷五桓公卷六庄公卷七庄公卷八庄公卷九闵公

  • 卷六十三·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六十三钱塘程川撰礼四统论诸説五经中周礼疏最好诗与礼记次之书易疏乱道易疏只是将王辅嗣注来虚説一片【黄防录字子耕豫章人戊申所闻先生五十九岁饶录九

  • 卷五百一十六·佚名

    △第三分空相品第二十一之二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离深般若波罗蜜多。设经克伽沙等大劫布施三宝。所谓佛宝法宝僧宝。於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由此因缘获福多不。善现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其福无量无数无边不可思议不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二·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三观行即。此中观法。异常坐等直观心性。故托他佛而为所缘。然是大乘知心作佛佛即是心。其观未成为尘所动。始自圆闻观佛妙境。至识次位勤行五悔。若未发品。此等行人皆属名字。故知名字其位甚长。今

  • 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极乐佛刹大善法堂中。安庠而坐。尔时无量寿如来应正等觉。告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所有一切众生。疾病苦恼及短寿者。为利益彼故。所有

  • 上四·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上四释说戒篇戒即本受法体量等尘沙。从缘举要且列二百五十。为持犯蹊径使摄修之易。然恐物情懈怠不自策勤。故黑白两半毕集一处作法宣告。庶使因言省己治行日新。虽广略两殊僧别三位。一言统摄无非

  • 卷五十七·性音

    宗鉴法林卷五十七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世 潭州长髭旷禅师(石头迁嗣) 初参石头。头问甚处来。师曰岭南来。曰岭南一铺功德成就也未。师曰。成就久矣。祇欠点眼在。曰莫要点眼么。师曰便请。头乃翘一足。师礼拜。头曰

  • 张英家训·张英

    清朝名臣张英(1637-1708)的家训包括《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是明清家训代表作之一。张英出生在书香门第,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张英家训》的主体思想大体可总结为三部分:修身之道、齐家之道、养生之道。修身之

  • 明史·张廷玉

    纪传体史书。清代明史馆纂修。署名张廷玉撰,三百三十二卷。创修于顺治二年(1645),再修于康熙四年(1665),无进展;重修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徐文元为监修,张玉书、王鸿绪、张廷玉及万斯同等人编撰,万斯同以布衣身份参加,用力

  • 三国杂事·唐庚

    二卷,宋唐庚撰。唐庚 (1071—1121),字子西,北宋眉州丹棱 (今属四川) 人。绍圣中举进士,调利州 (今四川广元县)负责狱讼,后迁郎中令,又拜为宗子博士,又由宰相张商英的推荐,提举京畿常平。政和元年 (1111),张商英罢相,唐庚亦坐贬,

  • 元史续编·胡粹中

    明胡粹中撰。16卷。作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中官楚王府长史,鉴于明初所修《元史》略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顺帝时事亦多阙漏,乃仿《通鉴纲目》体例,起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终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编年系月,随事缀载

  • 史记集解·裴骃

    一百三十卷。南朝宋裴骃撰。裴骃(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历史学家。官至南中郎参军。他因为看了徐广的《史记音义》有独见,又认为过于省略了,于是采摘九经诸史和《汉书音义》等书为《史记》作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