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徐则传

徐则,东海郯地人。幼时性情深沉闲静,很少有嗜好欲望,在周弘正处接受学业,擅长《周易》、《老子》、《庄子》三种玄学,对论议很精通,名声传扬都邑。徐则感叹说:“名是实质的从属,我难道要做从属吗?”于是心怀栖隐山林的志向,拄着手杖进了缙云山。后进学者数百人苦苦请求他传授知识,徐则谢绝打发了他们。不娶妻室,常常戴头巾穿粗布短袄。陈朝宣帝太建年间,应皇帝征召住在至真观,满一月,又辞别进入天台山。因断绝粮食以养品性,所依靠的只有松籽、白术而已,即使是隆冬寒气冻闭,也不穿棉絮。太傅徐陵为他刻山石立名称颂。

  当初在缙云山,太极真人徐君降临,对他说“:你年过八十,要做王者的老师,然后才得道。”晋王广镇守扬州,听说他的大名,亲笔写信召请他说:“道术兼得众家之精妙,法术出于自然,包涵天地,浑然而与万物一体,人能弘扬道术,道术才不空自流播。先生坚守德操,培养淡泊品性,宗师玄学,与万物相等,通晓义理,颇能使人体味出门径。喜悦冲淡玄远,恬静清纯的心境,服松籽吃白术,栖息在烟霞之中。远望赤城而等待风云,遨游玉堂而跨乘龙凤。虽然埋名台岳,仍然飞腾在江淮之间。精妙的谋划令人感到非常慰藉,自身却每刻都在劳累。敬重您的道术,长时间占据在我空虚的胸怀,侧卧席上的昏昧之人,做梦都想着您栖息的山洞。霜风已经寒冷,海气将要冻闭,仍然偃卧栖息在山林之中,不要忘记保重道体。过去商山四老,轻易兴举汉室,淮南八公,来到藩臣官邸。古今虽不一样,山谷却没有什么不同。市朝中的隐士,前代贤人已经称赞。引导凡愚讲述圣道,除了先生还有谁?所以派遣使臣,前去你那迎请,猜想不用束帛之礼,您就会屈驾光临,不待蒲轮去请,您就会离开那空寂的山谷。仰慕贤能委曲自身,伫立远望光明。”徐则对门下人说:“我今年八十一岁,晋王来召请我,徐君的话,可信而有应验。”于是到了扬州。

  晋王准备请他传授道法,徐则推辞说日期不方便。之后的一天半夜,命侍者取来香火,就像平常朝见进的服饰,到五更时死去。肢体柔软像活着时一样,停放几十天,颜色不变。晋王颂布文书说“:天台真隐士东海徐先生,保持正宗思想坚定不移,崇尚玄远而成就德术,与万物相齐超然世外,修检品行以安身立命。穿草鞋披短衣,吃松籽食白术,栖息隐居在灵山之中,五十多年了。仙才卓著飘然腾空。即使千寻长万顷广,也无法揣测他的道术的边际。我恭敬地继承他道德风范,长时间吮吸他的道术,频频派遣使者,远远地延请他,希望虔心受法,成就良缘。刚刚来到这里,未停留一旬数日,他就嫌弃尘俗羽化升仙,返朴归真进入天堂。尸身柔软,颜色不变,就是经书上所说的尸体分解立地成仙。虽然拜师礼节确实未曾申明,但内心尊他为师的情志还在,即使忘记悲恸,但伤感情怀萦绕于心。丧事所需物品,随需要保证供给霓霞般的衣裳和羽毛装饰的车益。既然已经腾云升仙,空空的棺材和遗留衣服,怎么能付之于坟垄?但手杖鞋子还在,可以按风俗处理。应该派遣使者,送回天台山安葬。”

  当时,从江都到天台山,在路上常见徐则徒步而行,说是要回去。到他的旧居,取来经书道法,分送给弟子,仍叫打扫干净一间房子,说:“如果有客人来,要请到这里。”然后跨过石梁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一会儿尸身灵柩到,知道他已仙逝,时年八十二岁。晋王听说后越发感到奇异,送来丧葬物品千段,派画工绘出他的形貌,让柳..为他写讠赞。

  当时还有建安人宋玉泉、会稽人孔道茂、升阳人王远知等,也都喜好道术,行为怪僻,以松籽白术养活自己,都被隋炀帝所敬重。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七 昭宗·王夫之
  第十一回 鄱阳湖友谅亡身 应天府吴王即位·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七十一·徐乾学
  鸿猷录卷五·高岱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佚名
  首卷一·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十二·朱国祯
  一百八十五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卷八·宇文懋昭
  清世宗实录选辑·佚名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 第二十一·班固
  吕坤传·张廷玉
  二三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邹韬奋
  卷九十九·佚名
  卷下·郑兴裔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四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四二告示光绪六年三月十二日一一二○五-一二·佚名

    新竹知县李,对郊铺等告示:雇倩挑货,务由挑夫首办理(附挑夫首议立章程)前衔〔即补清军府、摄理新竹县正堂李〕为出示晓谕归办事。(云云,照前稿叙至)据此,除准充给发谕戳外,合行出示。为此示,仰该郊铺及自爨店

  • 一二一六 军机大臣为奉旨一体校勘文津阁诸书事致纪昀函·佚名

    一二一六 军机大臣为奉旨一体校勘文津阁诸书事致纪昀函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再,本日奉旨:所有本日纪昀奏请自行认勘之明季国初史部、集部、子部及小说、杂记等书,现贮热河之文津阁者,亦着陆续寄京,一并发交纪昀一体校勘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二·佚名

    二帝三代通论中汤武【范文正公】汤仁文王畏利【牛僧孺】商刚周柔【颍滨】唐虞三代建官【东坡】三代劝勉其民【颍滨】三代富而教之【六一】尧舜周公【李商隐】汤武范文正公曰明夷阴上明下其义病矣火入地中其光翕矣蔽贤

  • 宗测传·萧子显

    宗测字敬微,是南陽人,宋朝征士宗炳之孙。世代家居江陵。宗测少年起便清静谦退,不喜欢世俗社会。曾感叹道:“先哲们都把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老而不加选择出仕做官作为美谈,对此我不敢苟同。如果实在不能预先感知谁是真龙天子

  • 卷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田赋考【一】【臣】等谨按周礼六官皆以体国经野着於卷端而九赋之制首载於天官冢宰诚以民惟邦本食为民天度地以居民彻田而定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俾厚其生而安其业故上下通而公私有济王者代

  • 卷九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九十三雍正八年四月上谕十六道初六日奉上谕据署理川陕总督印务查郎阿摺奏川省垫江忠州等属奸徒杨成勲王可久等揑造妖谣吹角啸聚匪谋败露杨成勲自缢身死今拏获党犯陈文魁杨成禄等搜出

  • 卷九·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九唐 长孙无忌等 撰职制上【凡二十三条】疏义曰职制律者起自于晋名为违制律爰至高齐此名不改隋开皇改为职制律言职司法制备在此篇宫卫事了设官为次故在卫

  • 甲申沧州纪事·程正揆

    甲申岁,予以玺丞奉诏南京湔除。三月初六日,陛辞,抵通。二十四日,至沧洲。内监高某重兵驻防,城守戒严。次日五鼓,传大府宵遁,兵皆鸟兽散。予便服入城探之,无市亦无人;乡绅家皆摘去门额,商贾争以泥塞其闾。至州署,知州罗爌长跪而号

  • 七年·佚名

    (丙申)七年清順治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庚辰,綾原大君俌卒。俌,仁祖之弟也。居家淸謹雅飭,諸宗室莫及焉。1月2日○辛巳,上臨綾原大君喪,至其家擧哀。1月3日○壬午,上下敎曰:「綾原大君祿俸,限三年仍給之。○奉敎洪汝河、檢閱宋奎

  • 论语解卷三·张栻

    宋 张栻 撰公冶长萹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陆音绁息列翻今本作絏】门人记此以见圣人取人托子之道南容之行固髙于公冶长然公冶长虽在缧绁

  •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孔子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①,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②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③,必偃④。” 【注释】 ①无道:无德的坏人。下文“有道”与此相应,指有德的好人。②君

  • 第4章·老子

    【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1)。渊兮似万物之宗(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3)。湛兮似或存(4)。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5)。【题解】这里老子从另一个方面阐述“道”的作用。它空虚无形,却比创造万

  • 自序·洪咨夔

    帝王诰命讫于平王国风变于黍离圣人伤王者之不作因鲁史修春秋以奉天命而立人极夫天命流行于人极之中无一息间断人惟不知吾心有天而外求天谓吉凶祸福天未尝定徃徃无天而动于恶然天虽有时而未定终必有时而定天者定则人者

  • 征求华文佛学分科研究编辑启·太虚

    佛书之结集,初为梵文、裴立文等。而梵文既残缺不全,则今世研究佛学之依据,要唯锡兰之裴立文者,中国、日本等之华文者,西藏之藏文者而已。经典之考证,虽以裴立文者为最可贵,然仅保存小乘三藏;藏文之所译,质直或过于华文,而其译本

  • 五宗原序·法藏

    岁乙丑。结夏圣恩禅寺之万峰关。侍关中者四上座。敏致证彻也。居一日。俱整衣作礼而请曰。尝闻诸方尊宿。欲抹杀五家宗旨。单传释迦拈花一事。谓之直提向上。然不知五宗之立。果为谬妄者否。愿赐一言。以通其难。於密

  • 林野和尚語錄序·通奇

    宗風薪接,祖禰雲昆,後先傳衍。其間法諦昭流,有筆墨而無文字,有文字而無區等,此無慮百千萬億言。正使相視同堂,撫肩大笑。林野和尚為密雲老祖正系,兩坐天台者數十年。泉聲禽語,牧唱樵歌,總屬唐宋以來諸鼻祖交盤至意。近山多搶攘

  • 小坡的生日·老舍

    现代长篇童话。老舍著。初载于1931年1月《小说月报》第22卷1至4号。 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7月初版。作品以新加坡为背景,通过小坡对民族、种族等问题的理解和他同一群不同肤色的东方小孩子亲密关系的描写,表现了殖民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