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宗测传

宗测字敬微,是南陽人,宋朝征士宗炳之孙。世代家居江陵。宗测少年起便清静谦退,不喜欢世俗社会。曾感叹道:“先哲们都把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老而不加选择出仕做官作为美谈,对此我不敢苟同。如果实在不能预先感知谁是真龙天子,那么也应该根据天道、地利作出分别和选择,谁愿意为了拿人家厚禄,而承担多重忧虑呢?”

州里推举他当秀才,任主簿,他都没接受。骠骑豫章王聘请他做参军,宗测在给王府的答书中说:“何必要无缘无故地伤害海鸟,砍伐山木呢?”他的母亲死后,他亲自背土筑坟并栽植松柏。豫章王又来信聘请他,要他做参军,宗测又回信说:“本人具有鸟儿一样的天性,向往山林生活,眷恋松竹,不懂得人情世故。在山岩泉流之处放纵情怀,如同狂人,忽然不觉已经年老,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岂能允许被世俗约束,限制我的鱼鸟般自由!”永明三年(485),皇上下诏让他来做太子舍人,他也没来。

宗测打算游览名山,便将祖父所画《尚子平图》摹到墙上。他的长子在京城任职,知道父亲这个意思后,便请求带些俸禄回去任南郡丞,以便担当父亲托付的家事。刺史安陆王萧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等都赠来许多东西,为宗测送行,他一概不收。只带着《老子》、《庄子》二书随行。子孙们拜辞时悲伤哭泣,宗测长啸而去看也不看,于是前往庐山,住在祖父宗炳的旧居里。

鱼复侯萧子响任江州刺史时,赠送给宗测丰厚的东西。宗测对他说:“本人少年时就有狂病,为寻山采药,远来到此地。如今有松果可以充饥,有薜萝可以遮体,对于淡泊的我来说已经足够,怎么可以受得了这么重的无由馈赠!”萧子响亲自乘车来访,宗测避而不见。后来萧子响不打招呼直到门前,宗测没办法,只得戴上葛巾穿着褐衣和他相对而坐,始终没说一句话,萧子响很不高兴地退回来了。尚书令王俭曾送给宗测一副薄褥。

不久,宗测为弟弟送丧西还,仍住在旧宅永业寺里,谢绝宾客友人,只和几个志趣相投的人如庾易、刘箈以及本宗人宗尚之等交往讲论。刺史随王萧子隆来到镇所后,派别驾宗哲来表示慰问,宗测笑着说:“彼此贵贱悬殊,为何来我这里。”竟然不作回复。建武二年(495),朝廷请他来任司徒主簿,他不来,不久去世。

宗测善于绘画,自己在屏风上画了阮籍遇苏门图,坐卧赏玩。又画永业佛影台,都是高妙之作。他还很喜欢音乐,对《周易》、《老子》也很精通。他撰写了续皇甫谧《高南齐书士传》三卷。他曾游过衡山七岭,著有《衡山记》、《庐山记》。

本史作者认为:顾欢讨论夷、夏问题,实际上是抬高道教贬低佛教。佛教这东西,它的精神潜伏在漫长的时间里,它的形式则兆端于中世,其渊源浩博,无始无边,充塞于整个宇宙,无法进行时空上的计量,太伟大了!真是“大士”的学说呵!它能够探知机兆启发寂静,有感必应,以大包小,无所不容。至于儒家之教,不过是仁义礼乐,仁是爱,义是宜,礼乐只是作为配合而已,而如今佛教则以慈悲为本,常乐为宗,寄心于施舍,示敬于礼拜。儒家之教,主要是遵循以前,引古证今,学起来比较易于了悟;而现在佛教则提示前因,推明后果,“业”与“行”交相见效,循环承继。陰陽学说,主要是占望气候测量日影,让人们依时而行,知道其中的利害;而现在佛教则是耳目洞达,心智他通,自身就是个天空,何须别人告诉星宿的情况呢?法家学说,主要是讲究刑理,禁奸止邪,明确赏罚;现在佛教则认为若是触犯十恶,放纵五欲,(死后)便将被置于刀山油锅之中,自作自受,报应不差。墨家学说,主张尚贤尚俭,艰苦利人;而现在佛教也是要刻苦修为,不计私利,忘却妻子,为人行善。纵横家的学说,重在权谋,口辩滔滔,终归是适时应变;如今佛教则是一语众解,无须一个个地去说服。四辩三会,都能从中受到教益。杂家的学说,兼有儒墨;而佛教的五时八教,什么学说还没包容以尽呢?农家的学说,教人播植耕耘,善待五事,种好庄稼;而现在佛教所说的郁单粳稻,已与阎浮不同,生天果报,自然饮食。道家学说,执著于“一”,主张“虚无”,得性忘情,凝神勿扰;而现在佛教则说波若无照,万法皆空,哪里还有什么“道”和“一”?道与俗相对照,难辨真假,但佛理深奥,无所不在。只要能够很好地信奉,真、俗便无差别。九流的立意,本是为了教化世人,但刑、名、道、墨,乖心异旨,至于儒者,即便不学,也不妨为儒;但佛理玄妙博大,内涵丰富,一物不知,便不能完成圆圣。至于道家讲神道应现之力,感通变化之奇等等,既不可思议,也难于描述。诸张的“米道”,据说能施符水先验,师徒相传,其祖师为伯陽。世人的选择,无非这两种学说,但僧尼和道士,矛盾冲突。不单是因为重道,也有利益考虑。推究起来,两教理归一极。但由于方法不同,因而成教有先有后。大抵说来,其自身也有优劣。道既本于虚无,便不是通过学习而能达到的,只要能弃圣绝智,便已是有所成就了。有所作为的“无”,终究不合道的本义。但如果始终都是“无”,又怎能作出区别呢?佛教则不然,它主张通过培养、引导,实现从愚入圣。过程虽然漫长但毕竟有路可循,功业虽然广大,但毕竟可以指望。开导人们的学说,不能使愿望与目的互相隔膜。因为一般人受到环境和认识的局限,很少能够接受。世人的一般选择,不外乎因果二途。起早贪黑为善的人,未必就会遗福于后人;但偷吃祭祀食品,也未必会身遭不幸。才质高妙的人,也常常被压抑不达;而资思庸鲁之辈,往往能终生富贵。忠诚反而被遗弃,诡诈倒能受重用。从这些现象说来,很像是福祸无常,业报不定似的,但自佛经中有“三报”之说,这种疑惑便一下明白了。我本人服膺佛教,深信冥缘,而且认为佛教是最好的宗教。

赞语:怀着高尚朴实的情怀,追求道德、学问的完善。心怀归隐之志,弃鳞养角修身养性。

猜你喜欢
  卷四百·列传第一百五十九·脱脱
  卷二十一  漢紀十三·司马光
  卷九十五 天禧四年(庚辛,1018)·李焘
  卷中·刘餗
  东都事略卷七十六·王称
  卷第二百七十·胡三省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一·乾隆
  西南纪事卷十二·邵廷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五·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一·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清操类·佚名
  卷四·顺治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二十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四古今体八十二首【丙午六】山东巡抚明兴奏报得雨情形诗以志事御史报得雨济寜寸逮三即盼抚臣奏同日或泽沾【昨十五日巡漕御史阿那布奏初九初十日行至济宁得雨

  • 奉别张岳州说一·张说

    (一作答张燕公岳州宴别)王熊长沙辞旧国,洞庭逢故人。 薰兰敦久要,披雾转相亲。 岁月空嗟老,江山不惜春。 忽闻黄鹤曲,更作白头新。

  • 吴城小龙女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吴城小龙女姓名不详。《诗人玉屑》卷二十一自《冷斋夜话》引其词一首。 ●清平乐令 吴城小龙女 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 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 志第五 礼乐五·欧阳修

    皇后岁祀一。季春,吉,巳享先蚕,遂以亲桑。散斋三日于后殿;致斋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正殿。前一日 ,尚舍设御幄于正殿西序及室中,俱东向。致斋之日,昼漏上水一刻,尚仪版奏“请中严”。尚服帅司仗布侍卫,司宾引内命妇陪位。六尚以下,

  • 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六·宋濂

        耶律留哥   耶律留哥,契丹人,仕金为北边千户。太祖起兵朔方,金人疑辽遗民有他志,下令辽民一户以二女真户夹居防之。留哥不自安,岁壬申,遁至隆安、韩州,纠壮士剽掠其地。州发卒追捕,留哥皆击走之。因与耶的合

  • ●卷十一·邵伯温

      神宗皇帝初召王荆公于金陵,一见奇之,自知制诰进翰林学士。荆公欲变更祖宗法度,行新法,退故老大臣,用新进少年,温公以为不然,力争之。神宗用荆公为参知政事,用温公为枢密副使,温公以言不从,辞不拜。枢密吕公弼因奏事殿上,谓帝

  • 名山藏卷之七十五·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嘉靖臣四)◆臣林记(嘉靖臣四)邵宝杨廉鲁铎王廷相陆深张邦奇朱裳梁材唐冑熊浃张治何瑭寇天叙崔铣魏挍吕柟舒芬马理王道邵宝杨廉鲁铎玉廷相陆深张邦奇朱

  • 第七回 成周氏至平王迁都洛邑·黄士衡

    诗曰:世上生灵作业多,功名富贵反成魔。常怀杞国忧天闷,不见康衢击壤歌。仗剑提刀争日月,伏尸流血换山河。白头钓叟秋江上,笑指清鸥下碧波。却说周武王,姓姬,名发,黄帝之后。初,帝喾高辛氏元妃,有邰氏之女姜嫄,出野见巨人迹,悦而践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一·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五刘宗周(祝渊、王毓蓍、潘集、傅日炯、张应煜、恽日初、张之璇附)黄道周(赵士超等)右儒臣列传第五。○当明之季,若刘、黄二公,岂非盛时之麟凤哉!惜乎,出非其时!夫道有污隆、时有常变,文经武纬

  • 薛莹后汉记·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光武帝纪○○一光武征伐,尝乘革车羸马。公孙述破,益州送乐器、旅车〔一〕、乘舆,(什)〔法〕物然后备〔二〕。──书钞卷一三九 〔一〕范书光武帝纪作「葆车」,是。 〔二〕据范书光武帝纪改。 ○○二王莽之际,天下

  • 南安王元桢传·李延寿

    南安王元桢,是皇兴二年(468)所封的。孝文帝时,累迁任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元桢性情忠厚谨慎。他母亲病危时,他悲伤异常,于是有白雉来停歇在门前。皇帝知道以后十分感动,赐给他千匹帛加以奖赏。召他前往讲习武艺,在皇信

  • 浑·欧阳修

    浑钅岁因是功臣的儿子补诸卫参军,经多次提升,官至丰州刺史。犯贪污七百万的罪,文宗因为是功臣的儿子,降职为袁州司马。回朝任袁王的师傅,官至太子詹事。李训、郑注叛乱,有人说浑钅岁留藏了贾饣束,被一百名骑兵逮捕,苦苦辩解才

  • 宣公·孔子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六月,齐人取济西田。秋,邾子来朝。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师救陈。宋公、

  • 通變論·谢绛

      曰:&ldquo;二有一乎?&rdquo;  曰:&ldquo;二無一。&rdquo;如白與馬為二物,不可合一以為二。  曰:&ldquo;二有右乎?&rdquo;  曰:&ldquo;二無右。&rdquo;  曰:&ldquo;二有左乎?&rdquo;  曰:&ldquo;二無左。&rdquo;左

  • 卷三·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三邶一之三集传邶鄘卫三国名在禹贡冀州西阻太行【孔氏颖逹曰案禹贡太行属冀州地理志云太行在河内河内即纣都而西不踰太行者盖其都近西也】北踰衡漳【孔氏

  • 庄公·庄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三月,纪伯姬卒。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纪侯大去其国。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秋七月。冬,公及齐人狩于禚。【传】四年春,王三月,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将齐,入告夫人邓曼

  • 卷二十三·佚名

    △被甲庄严会第七之三复次无边慧。诸菩萨摩诃萨。乃於无边甲胄境界。无边大乘境界。无边大道境界而发趣之。何以故?於一切处能随入故。诸菩萨摩诃萨。为欲随入一切法故被大甲胄。为欲随入一切法故乘於大乘。为欲随入一

  •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日照商主。闻说如是多种事已。心意破坏。极大忧苦之所逼恼闷绝躄地。以水洒面良久乃苏。徐坐涕泣发如是言。苦哉苦哉。我唯一子。今将命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