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①,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②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③,必偃④。”
【注释】
①无道:无德的坏人。下文“有道”与此相应,指有德的好人。②君子:这里的“君子”指在上位者,下文的“小人”与此相对,指老百姓。③上:加。④偃:倒伏。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政事说:“如果杀掉无德的坏人,从而亲近有德的好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您治理国政,怎么用杀戮呢?只要您一心向善,老百姓也就会跟着向善。领导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倒。”
【读解】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百姓不怕死,你用死来威胁他们有什么用呢?在这一点上,孔子和老子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他对季康子说,不要用杀戮来进行统治,而要用德行来引导、感化。因为领导者的德行好比是风,普通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草受风吹,必然随风倒。
孔子的这种理论,我们姑且把它称作“风吹草动”的统治术。它的核心内容是主张德治,在全国上下形成一种道德风尚,移风易俗,改造思想,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正是在这一点上,见出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根本区别。当然,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无论是单用刑罚还是仅凭道德风尚都不能治理好一个社会,而是要德法并用,法治建设与道德文明建设共举。或许,这也可以叫做一手软,一手硬,或者说是“软硬兼施”吧。“软”的是道德之风吹拂;“硬”的是法治手段打击。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猜你喜欢 食力·方以智 张子正蒙注卷五·王夫之 近思録集注卷十三·江永 卷十七·湛若水 卷一·陆陇其 卷十四·佚名 不怨天,不尤人·孔子 第七章 9·辜鸿铭 卷七·王鸿绪 第二十三卦:《剥卦》·佚名 战权第十二·尉缭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冯友兰 大悲经帝释品第三·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十四·道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