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吕坤传

吕坤,字叔简,宁陵人,万历二年(1574)的进士。担任襄垣知县,有卓著的政绩。调往大同,授职为户部主事,历任郎中。调任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按山西。过了三年,被召回任左佥都御史。历任刑部左、右侍郎。

万历二十五年(1597)五月上奏陈述国家的安危,大意是说:

“我私下以为从元旦以来,天气昏黄,日光暗淡,占卜的人认为是乱世的征兆。现在国家的形势,已经出现混乱的迹象,还没爆发。全国的民众,已经萌发祸乱之心,却还没有人倡导。现在的政治,都是播下祸乱的机会使人行动,帮助骚乱的人使之得以首倡的借口。我斗胆将救世的要务,向陛下陈述。自古有四种人对祸乱感到高兴。一是无依靠的人,得不到温饱,自己和家庭都困窘,就怀有骚乱的想法,希望延缓即将死去的生命。二是无德行的人,心气高亢性格强悍,对生命轻率,藐视法律,平常爱慕玉帛和女人却得不到,等到有变乱就图谋劫掠。三是信奉邪教的人,白莲教的社团,遍及四方,教主与小头目成群。倘若有首领召唤,他们就会归附。四是行为不轨的人,乘混乱之机,妄想称雄。只希望目前有变乱,不喜欢天下太平。陛下约束自己爱护别人,自己受损却使百姓受益,那么四种人都会成为赤诚的百姓,否则就会全部成为仇敌。

“现在天下苍生的贫困很清楚,从万历十年(1582)以来,没有一年无灾害,催收的课税依旧。我长期在京城外做官,看到陛下的赤子受冻却没有遮体的衣服,饥肠辘辘,吃了上顿无下顿,房屋没有遮盖,连茅草房子也不完整;流民一天天增加,废弃的土地很多;留下的人负担走了的人的粮食,活着的人承担死了的人的劳役。国君的门庭辽阔万里,谁能仰望申诉。现在国家的财政开支耗尽的情况很清楚。多年来修建寿宫耗资近百万两,织造耗资百万两,宁夏的变乱耗资近百万两,黄河决堤耗资近百万两,现在国家大工程、采木费又各有近百万两。土地没有扩展,百姓没有增多,没有天降豆类、地冒黄金的好事,怎么办呢?现在国家的防御概况很清楚。三大营的兵马护卫京城,马匹有一半羸弱衰老,人员有半数年老体弱。九处边关的兵马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却都勇于挟制皇上,害怕与北方少数民族作战。外卫的兵马是预备征调和支援守备的,却因为劳役的占用使队伍缺员。家庭拖累于生计,仅存皮骨,军府何所依赖?假设有千名骑兵横行四方,国家就兵马不够用,必然选择百姓中的壮丁。用怨愤的百姓与怨愤的百姓战斗,与谁联合作战?

“人心是国家的命脉。现在的人心,只希望陛下收聚罢了。关、陇的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百姓的生活实在艰辛。织造花绒,户户贫困于逼纳。提花染色,日夜不得休息,一千只手历时一年也完不成一匹。其他的如山西的纟由,苏、松的锦绮,每年的定额完成后,又不断加造。至于饶州的磁器,西域的回青,不急需的东西,徒然使百姓受敲骨之累。陛下确实能停罢一切,就收聚了江南、陕西的民心。

“就采木而言。一丈八尺的粗木,不算百年的树木。深山穷谷,蛇虎杂居,毒雾缭绕,人烟稀少,因为寒暑饥渴患痢疾死亡的人不谈。就是一根木材刚放倒,千人也难以移动,倘若遇上阻隔艰辛,必然出现伤亡。蜀地百姓称‘入山一千人,出山剩五百’,哀怨很清楚。至于像海木,虽然官价是一株一千两银子,等到运抵京城,费用何止一万两。我看到楚、蜀的百姓,谈到采伐木料,没有人不哽咽。假设减少数量,增加价值,多给些时间,减小尺寸,就收聚了川、贵、湖广的民心。

“就采矿而言。南阳各府,年年闹饥荒,刚刚恢复生机,脸上的饥饿之色还没改变。自从责令报告殷实的人家,但是半数已经惊恐地逃亡了。自从不供应矿夫和官兵的口粮,多数人都快累死。自从都御史李盛春下严令责罚,抚按又怕治罪不敢说话。现在矿砂没有利润,责令百姓交纳银两,而奸人仲春又设计掠夺蚕食。朝廷得到一两银子,郡县的开支上千倍。果真下令告诫使者,不要乱征银两,有像仲春一样侵犯、掠夺百姓的人,杀无赦,就收聚了四方的人心。

“官店的租银收取、押送,从赵承勋时达到四千,因而开设了皇店。自从朝廷派遣太监,因而事权加重。市井是贫民谋取丝毫之利以养家饣胡口的场所,陛下享有全国的财富,对它有什么依赖?况且冯保有八家店铺,有多少房屋,每年却有四千两的课税。课税既然有四千两,征收的数目何止几倍。不掠夺市井的百姓,钱怎么能得来?现在富家派仆人开设店铺,居民尚且遭殃,况且特派的显赫的太监,受赐诏书,逞压卵之威,施行竭泽而渔的行为,难道还顾忌百姓的困苦吗?陛下撤回太监,责令有司输送课税,就收聚了京郊的人心。

“天下的宗室,都是九庙先祖的子孙。王守仁、王锦袭是盖世的神奸。籍贯相距数千里,却冒充是王弼的子孙;事情相隔三百年,却妄称接受寄存的财产。其间伪造圣旨,假传诏令,明地欺骗圣上,暗中陷害亲王,有的人像楚王含恨自杀,陛下拿什么话来告慰高皇帝?这两个贼人罪当诛杀,仅停止命令回归原籍,我担心万众惊讶生疑。果真马上斩决两名贼人以告慰楚王,就收聚天下宗族藩府人的心。

“崇信伯费甲金的贫困,十箱珠宝的谣言,都是全国知晓的。开始错在科道道听途说,严加追查也不为过。现在真正知道他受冤枉,又做禁锢,确实是加害无辜。请归还费甲金被剥夺的俸禄,为五城厂卫中被降职的人恢复官职,就收聚了功臣、外戚的人心。

“法律是平定天下的力量。它的轻重,太祖已经定为准则,列位圣祖又增添则例。如果轻重可以依照喜怒的情况,那么则例不能成为确定的法令。我在刑部供职多年,每次看到诏狱一下达,主张公平的人大都有违皇上的意愿,主张严惩的人都合乎皇上的心意。像往年陈恕、王正甄、常照等人的狱案,我们欺骗上天哄骗百姓,已经自己废止了法令,陛下还认为判轻了,全部施加处死极刑,这样律例又有什么作用呢?果真遵从刑部公平的裁决,鼓励遵奉祖宗的法规,就收聚了狱中人心。

“自古圣明的君主,难道乐意听诽谤的话吗?然而力求谏言、奖赏劝谏的人,知道国家的存亡与言路的畅通或堵塞相关。近来驱逐的人很多,选举和候补都罢除了。皇宫紧闭,帝位崇高,如果不广泛运用耳目观察,怎么能让圣人的圣明普照万里。现在陛下听到的,都是大家敢讲的事情,他们不敢讲的事情,陛下听不到。一人孤立在万乘之上,整个朝廷没有冲犯龙颜讲逆耳之言的人,一时快乐,却存忧他日。陛下果真释放曹学程,恢复吴文梓的官职,凡是因劝谏被治罪的人,全部将他们分别录用,就收聚了士大夫的心。

“朝鲜紧临我东部边疆,接近我们的肘腋,平壤西边邻近鸭绿江,晋州正对着登州、莱州。倘若倭寇夺取了它,聚众当兵。就地取得给养,进攻可以切断我们的漕运线,退守可以窥视我们辽东。不到一年,京城受困,这是国家的大忧患。他们请求援兵就推三推四,答应派兵又延缓时间;等到力量穷尽势力折转,他们不投靠倭寇不会终结。陛下果真早先确定大计,全力东征,就可以收聚属国的人心。

“全国输送的财物,筹办很苦,转运更艰辛。等到送入内库,大抵已经腐朽糜烂,万姓之民的脂膏,化为尘土。倘若一年核查一次,东西苦恶粗劣就对监收的人施加严刑,腐朽了就对负责看守的人判重刑,整顿一次,一年的物资可以够三年享用,每年节省不下百万两,就收聚了输送、押解人的心。

“自从抄家、没收财物法令严重,株连的人很多。因为转寄而治罪,就没收家产。被诬告藏私,就会互相株连亲人和熟识的朋友。住宅一旦被查封,鸡猪大半饿死,人一扫地出门,亲戚就不敢收留、隐藏。加上官吏严酷,兵丁严密搜索,年轻的妇女,也命令解开衣裳。我曾目睹过,我遮掩上眼睛,鼻子发酸。这些难道都是元凶的家、罪行深重的人吗?一字牵连,众口难辩解。奸人又乘机恐吓,榨取钱财,不足数不罢休。半年之中,骚扰整座京城,陛下知不知道?希望对抄家、没收财产的举动慎重行事,释放无辜囚禁的人,就收聚了京城人的心。

“列位圣祖在位时,难道缺少宦官、宫妾?然而死于鞭笞之下的事,却听到很少。陛下几年来,疑心重怒气大。广庭中,血肉狼藉,宫禁内,惨叫啼呼。负气的冤魂,汇聚在福祥圣地。现在门口守卫的人,都是伤心、侧目而视的人。外表忠诚、勤勉,心中埋藏毒谋。既然早晚不能保存自己,九死又何求一生。陛下的卧榻边,有几个同心的人,深夜,几个人在防御祸患,我暗自担忧。希望陛下稍敛威严,慎施鞭笞,就收聚了左右人的心。

“祖宗以来,有一天三次朝见的,有一天上一次朝的。陛下很久不临朝,人心已经懈怠到极点,奸邪积淀很深重,守卫的官军只例行公事。现在修造乾清宫,接近皇上住地。军夫往来,谁认识相貌。万一发生不测的事,怎么应付。我希望在天明时发放宫门钥匙,在太阳西斜的时候将军夫放出。不是紧急军政事务,切忌在黑夜传旨宣诏。不答理奏章,先朝没有此事。至于现在,大部分留在皇宫。设想有国家大事奏报,被人截留却对外宣告‘留在皇宫’,人们知道吗?希望将至今还没有批示答复的奏章,每天由陛下发一纸之令,下发到会极门,转交诸司核察,可望做到君臣虽然没有面谈,但是上下仍没有欺诈、蒙蔽。

“我看到陛下昔日励精图治,现在正值鼎盛的年月,不曾有早晚忧患的情况,只常常担忧贫困。不懂得全国的财富,只有这个数额,国君想富裕,天下人受贫困,天下人贫困,国君难道能单独富裕。现在百姓们很憔悴,采办却一天天增加,诛杀的范围更加广阔,将万姓百姓的怨忿归咎一人,在全国结下九重的仇恨,我暗感悲痛。使统一的国家,千年不变,即使宫中物资空虚,谁忍心让陛下独受贫困。现在禁城中,不以拥有国君而欢乐。全国的百姓,不以拥有生命而欢乐,怨言愁叹,不堪入耳。陛下听到此事,必将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我年老体弱,恐怕不能再看到天下太平,拜祭天地,斋戒七天,敬献忧患安危的诚挚之心希望陛下暗地实行臣的劝谏。翻然像发自圣心的警觉、醒悟,那么人们自然心中充满喜悦,天意自然会回归。倘若不然,陛下日后虽然后悔,也来不及了呀。”

奏疏呈送上去,皇帝没有答复。吕坤就称病告退,宫中传旨准许了他的要求。因此给事中戴士衡弹劾吕坤心计深,野心大,称石星大误东征,孙钅广乱杀无辜,吕坤看到了却没有讲话,曲意附和,没有大臣的气节。给事中刘道亨称往年孙丕扬弹劾张位,张位怀疑奏疏出自吕坤的手,所以指使戴士卫弹劾吕坤。张位上奏辩解。皇帝认为吕坤已经被罢免,全然置之不理。

起初,吕坤任山西按察使,曾经撰写《闺范图说》,宫中太监购买带入禁宫。郑贵妃趁机增加十二个人,并为他们制定秩序,嘱咐她的伯父郑承恩重新刊印。戴士卫就弹劾吕坤让郑承恩敬呈书籍,与内室勾结,包藏祸心。吕坤上奏争辩。不久,有不法的人为《闺范图说》做跋,称作《忧危..议》,大意讲:“吕坤撰写《闺范》,唯独选取汉代的明德后,皇后由贵人晋升而住在中宫,吕坤是献媚于郑贵妃。吕坤上奏陈述国家的忧患,无事不谈,唯独不谈设置皇储,意图显而易见。”它的话语狂乱,荒诞,将危害吕坤。皇帝将罪过归咎于戴士卫等人,此事才平息。

吕坤刚强正直,注重正统的学术。在家闲居的时候与后学探讨、研习。他的著作,颇有新意。起初,他在朝廷与吏部尚书孙丕扬相好,后来孙丕扬再度担任尚书,屡次推举吕坤担任左都御史没能成功,称:“我以一名八十岁的老臣的名誉保举吕坤,希望我能亲眼看到任用吕坤的效果。没有成效,我甘愿受举荐失当的惩罚,死而无憾。”此后,又推荐国家的三大贤士,沈鲤、郭正域,其中还有一位就是吕坤。孙丕扬先后举荐,上奏达二十多次,皇帝始终没采纳。福王分封到河南,赏赐的庄田达四万顷。吕坤在任,上奏说:“开国初期分封了二十四位亲王,赏赐的田亩没有上万顷的。河南已经分封了周、赵、伊、徽、郑、唐、崇、潞等八个王,如果都达四万顷,将占两河郡县一半的土地,希望皇帝加以裁减。”又向执政阁臣陈述此意。遇上朝廷大臣们也极力争辩,皇帝减少了一半的赏赐。他去世后,在天启初年,被赠封为刑部尚书。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六·志第六十九·礼十九等·脱脱
  卷三百七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卷五十一·谷应泰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七·佚名
  ●卷三十二·赵翼
  东林列传卷末上·陈鼎
  春秋别典卷十四·薛虞畿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元淑传·李延寿
  李绛传·刘昫
  唐伯元传·张廷玉
  杨..传·张廷玉
  卷四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三·彭定求

        卷603_1 【过洞庭湖】许棠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卷603_2 【登渭南县楼】许棠   近甸名偏著,登城景又宽。半空分太华

  • 第四卷·佚名

    纪 赠   魏野《赠莱公诗》云:“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及上即位,北使至,赐宴,唯两府预焉。北使历视坐中,问译者曰:“孰是‘无宅起楼台’相公?”坐中无答,丁谓令译者相谓曰:“上初即位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五·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五第五段 说南北史 清平乐闲行间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其么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疎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诗曰:燕子来时春雪消,几家留得旧窝巢。

  • 卷六十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六十一 宋 陆游 撰 乙丑元日 好在屠苏酒扶衰把一巵家贫为寿略历闰换年迟荐庙须扶拜题门强缀诗惟思买春困熟睡过花时【俗有卖春困者予老惫思睡故欲买之】 元日读易 伏羲三十余万岁传者太山

  • 卷一百十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十五草木高松赋【奉竟陵       齐王敎作】谢 朓阅品物于幽记访丛育于秘经巡汜林之弥望识斯松之最灵挺于岩以羣茂临于水而宗生岂榆栁之比性指冥椿而等龄若夫修榦垂防乔柯飞颖望

  • 志第三十 经籍四(集 道经 佛经)·魏徵

    《楚辞》十二卷并目录。后汉校书郎王逸注。 《楚辞》三卷郭璞注。梁有《楚辞》十一卷,宋何偃删王逸注,亡。 《楚辞九悼》一卷杨穆撰。 《参解楚辞》七卷皇甫遵训撰。 《楚辞音》一卷徐邈撰。 《楚辞音》一卷宋处士诸葛

  • 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九·徐紘

        (明)徐纮 撰    吏部尚书忠肃王公言行録  杨亷    王翱字九皋直隶盐山人进士歴仕永乐成化间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卒年八十四谥忠肃公授大理寺正左迁行人宣徳丙午庐陵杨文贞公荐升监察御史乙夘升佥都

  • 长沙宣武王萧懿传·李延寿

    长沙宣武王萧懿,字元达,是梁文帝的长子。他从小就有美誉,出仕任齐安南邵陵王的行参军。承袭爵位为临湘县侯。历任晋陵太守,以美政而得到当时人的称赞。永明末年,任梁、南秦二州刺史,加都督。当年,魏军入侵汉中,进而围困南郑。

  • 裴行俭传·欧阳修

    裴行俭别名守约,绛州闻喜县人。父亲名仁基,在隋朝任光禄大夫,身陷王世充的叛军后策划投奔唐朝,遭到杀害。追认为原州都督,谥号为“忠”。裴行俭少年时代凭借先辈功勋被委任为弘文生。太宗贞观中叶,参加明经科考试中选,任命为

  • 卷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四十六国用考【八】赈恤赈济顺治二年初定八旗赈济例八旗涝地每六亩给米二石王贝勒贝子公府属人役给米如之其投充人带来地不准给口外八旗蒙古地按口名折给米银许其沿边籴米毋令进口八旗游牧

  • 卷二百四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十八人物志一百二十八列女传八八旗满洲列女传六镶黄旗包衣马甲官住之妻梁氏镶黄旗包衣护军参领达春之妻王氏镶黄旗满洲仓上头目五十七之妻洪氏

  • 陶德琨·周诒春

    陶德琨 字仲涵。年三十五岁。生于湖北襄阳。父际唐。兄德瑶。陆军上校。本籍通信处。湖北襄阳县双沟镇转王家岗陶宅。已婚。子一。女一。初学于武昌两湖书院。毕业。得奖廪生。以官费游美。入威明学校。习普通文科。

  • 尚贤上第八·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

  • 春官宗伯第三·佚名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礼官之属:知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六[宋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卢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一世洪州泐潭山宝峰院怀澄禅师法嗣东京十方净因禅院大觉禅师讳怀琏。姓陈氏。漳州龙溪县人也。诞生之夕。梦僧伽降室。因小字泗州。既有异兆。佥

  • 京都南禅寺祭一山国师文·太虚

    时民国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赴东亚佛教大会中华代表释太虚等,供具清香净水,鲜果新蔬,仰白于一山国师之觉灵曰:维应真之有自,诞天台之圣乡。由教麟而宗凤,传佛灯为国光。主净慈之名刹,坐宝陀之法堂。受时皇之别请,策玄驾于扶桑。

  • 三洞修道仪·孙夷中

    三洞修道仪,北宋初道士孙夷中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言道教传授经箓之阶次及道士冠服品位。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唐末五代道教衰落,道士星散,经籍亡佚。作者意欲重整典籍,有阳台道士刘若拙精熟法教,为作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