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肇传

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的兄长。自称祖先渤海..人。五世祖高顾,晋永嘉中,躲避战乱进入高丽。父亲高..,字法..。北魏孝文帝初年,和弟弟乘信及其同乡韩内、冀福等人进入北魏,任厉威将军,封爵河间子。乘信任明威将军。孝文帝都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们,于是就娶高..的女儿,这就是文昭皇后,生宣武帝元恪。高..死。景明初年,宣武帝追思舅氏,征召高肇兄弟等人。录尚书事、北海王元详等人上奏称,高..应追赠左光禄大夫,赐爵渤海公,谥号曰敬。其妻盖氏,应追封为清河郡君。诏令准许。又诏令高..的长孙高孟袭封渤海公爵位,封高肇为平原郡公,高肇的弟弟高显为澄城郡公。三人同一天接受封赠。开始的时候,宣武帝没有和舅家人相互通气,就赐给他们衣服巾帻,在华林都亭接见高肇、高显兄弟。兄弟二人都非常惊慌恐惧,举动有失礼仪。几天之间,就富贵显赫起来。这一年,咸阳王元禧被诛杀,其所拥有的财物珍宝、奴婢、田宅等大都归入高氏。不久,高肇任尚书右仆射、冀州大中正,娶宣武帝的姑姑高平公主,升任尚书令。

  高肇生在异国土地,当时的舆论都轻视他,等他官居要职,留心朝中各种政务,孜孜不倦,世人才都称他有才干。宣武帝初年,六辅独揽政权,后来因咸阳王元禧无缘无故地造反作乱,因此把政权交给高肇。高肇既然没有亲族,就大结党羽,依附高肇的人,很快就被越级提升,违背他的人就用大罪陷害。因为北海王元详官位在他上面,就罗织罪名将其杀害。又劝说宣武帝防备诸王,宣武帝几乎等同于被囚禁。当时,顺皇后突然死亡,世人的议论说是高肇干的。皇子元昌死,都说是王显医疗失误,是秉承高肇的旨意。京兆王元愉出外任冀州刺史,畏惧高肇恣意擅权,以至于图谋不轨。高肇又上谗言杀害彭城王元勰。因此,朝廷内外都对高肇侧目而视,都畏惧和憎恨他。高肇因此而独揽大权,生杀予夺全由自己。又曾经和清河王元怿,在云龙门外堂下突然间争执起来,闹得乱哄哄的。太尉、高阳王元雍调和劝止了他们。高后既被立为皇后,高肇更加受到宠信。高肇既已主持朝政,每一件事都由自己裁决,本来就没有什么学问见识,动不动就违背礼仪法度。喜欢改前朝原有的制度,削减封赠的俸禄,压抑罢免有功之人,因此而怨声载道。

  宣武帝延昌初年,改任司徒。高肇虽然身居三公,还因为没能居于要职而不满意,众人都嗤笑他。父兄受到封赠虽然很久,竟然不予改葬。延昌三年(514),才诏令还葬,高肇自己不亲临前往,只是派遣哥哥的儿子高猛改换服装到代都,迁葬于家乡。当时的人认为高肇没有见识,哂笑他而不加责备。大举征讨蜀时,任命高肇为大将军、都督诸军,诸军由高肇指挥。高肇和都督甄琛等二十多人,都一起在东堂向宣武帝辞行,亲自陈说经营谋略。这一天,高肇乘坐的骏马,停在神兽门外,无缘无故地受惊卧倒,翻滚到水渠中,马鞍散了架,众人都感到奇怪。高肇出宫后,对此亦感厌恶。

  延昌四年(515),宣武帝驾崩,大赦天下,解散远征军。北魏孝明帝元诩致书高肇和征南将军元遥等人,称宣武驾崩而报告凶信。高肇遇此变故,不仅仰望思慕,也担心身遭祸患,每天从早到晚悲痛哭泣,以至于身体羸弱憔悴。快到洛阳时,停宿鏶涧驿亭,家里的人夜里去迎接看视,高肇对家人都不看一眼,一直到宫门楼下,身着丧服,大声痛哭,登上太极殿,哀痛至极。太尉高阳王元雍先居于西柏堂,独揽各种事务,和领军于忠密谋,想除掉高肇。偷偷地在舍人省下埋伏精壮武士直寝邢豹、伊盆生等十多人,高肇在宣武帝的棺材前哭祭过后,高阳王在文武百官面前将高肇的领进西廊,清河王元怿、任城王元澄和诸王等都看着高肇窃窃私语。高肇进入舍人省,埋伏的壮士就又掐又拉把高肇杀死,传下诏书,宣布高肇的罪恶,说高肇是自尽。高肇的亲信余党都不加追究,削除高肇的官职爵位,用士的礼仪安葬。到了黄昏,才从厕所门将高肇的尸体运出送回家中。当初,高肇西征,行至函谷关,车轴从中折断,跟随的人都认为高肇不能平安而回。灵太后临朝执政,特意命令追赠高肇为营州刺史。永熙二年(533),孝武帝追赠高肇使持节、侍中、中外诸军事、太师、大丞相、太尉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六 止足·姚思廉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张廷玉
  ●卷二·邵伯温
  卷二十八·杨士奇
  卷之一百九·佚名
  卷之一千六十二·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一·佚名
  西汉年纪卷十·王益之
  第一九六清单(第一九三号之粘付)一一四○六—六·佚名
  哥舒翰传·欧阳修
  王旦传·脱脱
  张彝宪传·张廷玉
  供用·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佚名
  207.卖国贼秦桧·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四十二·彭定求

        卷642_1 【圣政纪颂】来鹄   三皇不书,五帝不纪。有圣有神,风销日已。何教何师,   生来死止。无典无法,顽肩奡比。三皇实作,五帝实治。   成天造地,不昏不圯。言得非排,文得圣齿。表表如见者,   莫若乎史。

  • 卷一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146_1 【古塞下曲】陶翰   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   騂马黄金勒,雕弓白羽箭。射杀左贤王,归奏未央殿。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   卷146_2 【燕歌

  • 徐霖·唐圭璋

      霖字景说,号经畈,西安(今浙江省衢州)人。嘉定八年(1215)生。淳祐四年(1244),试礼部第一。授沅州教授,擢秘书省正字,迁著作郎。乞补外,知抚州。景定二年(1261),知汀州。明年(1262)卒。   长相思   听莺声。惜莺声。客里鸟声最有

  • 米友仁·唐圭璋

      友仁字元晖,自称懒拙老人。芾子。生于熙宁五年(1072)。力学嗜古,亦善书画,世号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绍兴二十一年(1151)卒,年八十。有阳春集,知不足斋丛书自宝真斋法书赞录出。   临江仙   昨夜扁舟沙外

  • 沙扬娜拉十八首·徐志摩

    一我记得扶桑海上的朝阳,黄金似的散布在扶桑的海上;我记得扶桑海上的群岛,翡翠似的浮沤在扶桑的海上—— 沙扬娜拉!二趁航在轻淘间,悠悠的,我见有一星星古式的渔舟。像一群无忧的海鸟,在黄昏的波光里息羽优游, 沙

  • 巻十一·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十一元 顾瑛 编于立字彦成南康之庐山人故宋名将家幼明敏博学美谈笑学道防稽山中得石室藏书遂以诗酒放浪江湖间长吟短咏有二李风多防吴中与予特交善故于玉山草堂有行窝焉法书名画题品居多杨铁

  • 卷十四·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十四目録【四十六字】清平乐【下】刘克庄【三首】赵彦端王千秋【二首】陈亮黄机【六首】刘镇李泳戴复古赵汝迕卢祖皋【二首】高观国【二首】韩淲洪瑹卢炳【二首】潘牥吴文英陈允平周密【六

  • 卷三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脱脱

        刘安世 邹浩 陈瓘 任伯雨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父航,第进士,历知虞城、犀浦县。虞城多奸猾,喜寇盗;犀浦民弱而驯。航为政,宽猛急缓不同,两县皆治。知宿州。押伴夏使,使者多所要请,执礼不逊,且欲服球文金带入

  • ●卷四·毛奇龄

    〖孝宗朝 弘治〗张皇后,孝宗后也。兴济人,父峦,母金夫人梦月入怀,生后。后当适人,其所当适者,忽大病。及选为太子妃,则前所当适者病已。孝宗即位,立为后。笃爱,宫中同起居,无所别宠,有如民间伉俪然者。峦自都督同知封寿宁伯,其卒

  • 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孝武帝本纪·沈约

    世祖孝武皇帝号骏,字休龙,小字道民,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元嘉七年(430)秋八月十六日出生。十二年(435)立为武陵王,食邑二千户。十六年(439),都督湘州军事,任征虏将军、湘州刺史,兼管石头戍事务。十七年(440),升迁为使持节,都督南

  • 卷八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十六 朱批齐元辅奏摺 雍正四年七月初二日广西左江总兵官【臣】齐元辅谨 奏为恭报微【臣】钦遵 圣训料理营伍以收实效事窃【臣】蒙 皇上隆恩陞授左江总兵自雍正四年四月初二日到南宁府任事

  • 提要·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六唐大诏令集      诏令奏议类一【诏令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唐大诏令集一百三十卷宋宋敏求编敏求字次道赵州平棘人参知政事绶之子进士及第官至史馆修撰龙图阁直学士事蹟具宋史本传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三 洪武十年六月丁未朔,命延安侯唐胜宗集军士筑颍上城,周三里一百二十七步,高二丈五尺,趾二丈八尺,颠一丈五尺,寻召还。 辛亥夜,有大星赤而芒,自天纪流至天市西垣没。 癸丑,命江夏侯周得兴往济宁,

  • 奉法品第三·佚名

    佛告阿难。如来至真等正觉。何因赞扬菩萨奉持法乎。菩萨於此存於佛道而不退转。执持觉轨了了分别不越法界。不可思议逮得经籍。所可总持常处不动。志顺法句质一切疑。诸法自然无所猗著。所可总持不有依立。顺於总持不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九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九卷释大涅槃小涅槃义。举有山大山等喻 释声闻习气义 释有因缘名及无因缘名义 释五神通义 辨二种神通。一与外道共。一与二乘共 辨涅槃非音声之音德王品之第五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

  •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六(末)·窥基

    观如来品 合十一品。正陈本宗分中。分三。初九品明菩萨境。次上一品明菩萨行。此之一品。明菩萨果。修行当必成大果故。如来之名。已如前释。观者察。智见照察。名之为观。恐修妙行者执有实如来。不解正观二身差别。

  • 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佛初成道,观自在菩萨说咒,并说受持者当得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