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三

洪武十年六月丁未朔,命延安侯唐胜宗集军士筑颍上城,周三里一百二十七步,高二丈五尺,趾二丈八尺,颠一丈五尺,寻召还。

辛亥夜,有大星赤而芒,自天纪流至天市西垣没。

癸丑,命江夏侯周得兴往济宁,宜春侯黄彬往沂州,理军务。

乙卯,吏部奏定各道按察司及各府首领官资格。按察司经历,秩正七品;知事,正八品;照磨,从八品。各府经历,秩从七品;知事,从八品;照磨,正九品。其京畿都漕运司经历、知事,秩与各府同。龙江递运所大使,秩正九品;副使,从九品。其各盐场百夫长听布政司注授。又定六部每科设都吏一人,历九年,于从七品出身,省、府、台、六部掾史、令史亦历九年,依已定资格出身。从之。

丙辰,有圬者携孥至京役作,病死。绳顽司以闻,上闵之命给轊椟与道里费,送还乡。

丁巳,上谕中书省臣曰:“清明之朝,耳目外通;昏暗之世,聪明内蔽。外通则下无壅遏,内蔽则上如聋瞽,国家治否,实关于此。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所闻不广。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

庚申,册宋国公冯胜女为吴王橚妃。

革磨勘司。

以巩昌府阶、文二县为阶州,徽州及两当县为徽县,革顺德府广宗县,以其地分隶平乡、钜鹿二县。

辛酉,以刑部郎中商暠为太仆寺卿。

壬戌,征西将军邓愈遣使来报捷,上遣使召愈班师还京。

癸亥,改香泉牧监高丽群属六合牧监。

丙寅,命群臣自今大小政事皆先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上谓皇太子曰:“人君治天下,日有万几,一事之得,天下蒙其利,一事之失,天下受其害。自古以来,惟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于人情,周于物理,故处事之际,鲜有过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临政少有不缪者。故吾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惟仁则不失于躁暴,惟明则不惑于邪佞,惟勤则不溺于安逸,惟断则不牵于文法,凡此皆以一心为之权度,苟无权度则未有不失其当。今有人指石为玉,当辨之曰:‘果玉乎?果石乎?’,知其为非玉,乃石也,如此则的然莫敢吾欺,若信其言以为玉,则是非之心不明,失其权度矣。凡人虽有明敏之资,自非历练临事,率意而行,未免有失,知悔而改,亦已晚矣。吾自有天下以来,未常暇逸于诸事务,惟恐毫发失当,以负上天付托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寝,日有未善,寝亦不安,此尔所亲见也。尔能体而行之,天下之福,吾无忧矣。”

以两淮都转运盐使潘德为太仆寺少卿。

永平府滦、漆二水暴发,没民庐舍。

赐凤阳等卫军士米,人一石。

丁卯,命平凉侯费聚往陈州理军务。

以汉中府褒城县并入南郑县,沔县入略阳县,洋县入西乡县,汉阴县入石泉县,平利县入金州。

壬申,以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徐本、都督府断事官宫敬为大都督府掌判官。

癸酉,置开封府鄢陵县彭祖店、双泊河二巡检司。

甲戌,潞州长子县税课局大使康有孚上言三事。其一曰:“学校乃风化之源,兵兴以来,因而废弛。方今圣朝虽已兴举春、秋二祭,未复旧规,乐器散失,致使新学小生未闻礼乐节奏,宜敕儒臣考究礼文,颁降天下。有司即为制备乐器,使生徒肄习,庶几一代之礼乐明备,而后进之士得以养其德性。”其二曰:“褒赠忠良,足以激劝后世,敦厚风俗,宜询访元季忠节之士、义夫节妇、孝子顺孙,而旌表之,兼恤其后,复求名臣、大贤之子孙果有才识,量加录用,以示象贤之意。”其三曰:“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今之武官所患不知古今,宜于儒官中选年富力强、通今博古之士,每卫用二人,授以参佐之职,使之赞画军事,闲暇讲明兵法,诵说经史,久而纯熟,文武之材彬彬出矣。”疏奏,上嘉纳之。

乙亥,降山西布政使司参政王连为监察御史,升工部员外郎王慥为绍兴府知府,礼部主事孟扩为金华府知府。

是月,命大臣十八人分祀岳镇海渎:韩国公李善长祀中岳,魏国公徐达祀北岳,曹国公李文忠祀东岳,宋国公冯胜祀西岳,江夏侯周德兴祀南岳,吉安侯陆仲亨祀东镇,延安侯唐胜宗祀西镇,江阴侯吴良祀南镇,济南侯顾时祀北镇,平凉侯费聚祀中镇,陆安侯王志祀东海,营阳侯杨璟祀西海,永嘉侯朱亮祖祀南海,颍川侯傅友德祀北海,宜春侯黄彬祀江渎,南安侯俞通源祀河渎,中山侯汤和祀淮渎,宣宁侯曹泰祀济渎。制曰:“天生民而立君,君为民而立命,百神之祀乃国家之先务也。朕与卿等当群雄角逐之时,战胜攻取,非天地之昭鉴,岳镇海渎之效灵,安得至是?今孟秋在迩,岳镇海渎之祀理在报祭。古者,人君巡守则祭名山大川于各方岳之下。今朕国家新造,民生始遂,未获亲往,特命卿等代朕以行,汝往钦哉。”

思南宣慰司遣使贡马。

秋七月丁丑朔。

戊寅夜,岁星犯亢宿。

己卯,享太庙。

庚辰,以赵晋为东宫文学。晋,陕西人,初以儒士徵为秦府说书,后以老疾辞归,至是复召用之。

辛巳夜,有星赤色,起自渐台,流至天市垣没。

壬午,以吏部郎中童亨为长沙府知府。

甲申,置通政使司。设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掌出纳诸司文书、敷奏封驳之事。时官制初立,上重其任,颇难其人。刑部主事曾秉正新擢陕西参政,未行,遂命秉正为通政使,以应天府尹刘仁为左通政。谕之曰:“壅蔽于言者,祸乱之萌;专恣于事者,权奸之渐。故必有喉舌之司,以通上下之情,以达天下之政。昔者,虞之纳言,唐之门下省,皆其职也。今以是职命卿等官以通政为名,政犹水也,欲其长通无壅遏之患,卿其审命令以正百司,达幽隐以通庶务,当执奏者勿忌避,当驳正者勿阿随,当敷陈者无隐蔽,当引见者无留难,毋巧言以取容,毋苛察以邀功,毋谗间以欺罔,公清直亮,以处厥心,庶不负委任之意。”秉正等顿首谢曰:“臣等驽锐,幸蒙圣眷,膺兹重任,敢不尽心,图报万一。”

改承敕监令、丞为郎,设官二人,从七品,给事中、中书舍人咸隶焉。

以刑部尚书周斌为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大都督府经历尹性为刑部尚书,司门郎中樊浚为中书省右司郎中。

置四川叙南卫,以安陆卫指挥佥事王承署卫事。

乙酉,普定府世袭土官女知府适贵来朝,命给告身。

丙戌,以各布政使司所举教官之有学行贺原等为东宫、王府等官:原为东宫侍正,李翀为赞读,崔讷为吴相府长史,彭士敏为录事,张浩为齐府伴读,王文昭、黄祺、怡昭、马焕并为监察御史。

丁亥,以国子助教胡隆成为齐相府长史。

戊子,以齐相府长史耿贯为户部员外郎,吴相府长史李镐为工部员外郎,考功监丞郭傅为监令,故诚意伯刘基子琏为监丞。

辛卯,遣官祭功臣于鸡笼山庙。

癸巳,汰汉中府略阳、西乡、石泉、洵阳等县丞、簿,以其地狭民稀也。

戊戌初昏,岁星犯亢宿。

庚子,以刑部都官员外郎高万杰为凤阳府知府。

壬寅,命给内外百司官、散官,视其品给之。若所选官见任职卑而前授散官高者仍前,其降除者则照见职。

置保定府唐县周家铺巡检司。

乙巳,复以通政使司左通政刘仁为应天府尹。

是月,拓筑登州城,命兵民合力完之。

诏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入辞,上谕之曰:“近日,山东王基言事不务正论,乃用财利之术,以惑朕听,甚乖朕意。今汝等出巡天下,事有当言者须以实论列,勿事虚文,凡为治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汝等当询民疾苦,廉察风俗,申明教化,处事之际,须据法守正,务得民情,惟专志以立功,勿要名以取誉。朕深居九重之中,所赖以宣布条章,申达民情者,皆在汝等,汝其慎之。”

北平等八府大水,坏城垣。

淡巴国王佛喝思罗遣其臣施那八智上表,贡苾布、兜罗绵被、沉檀速香、胡椒等物。赐佛喝思罗金织文绮、纱罗,施那八智文绮、袭衣等物有差。

思川宣慰使田弘正上表,贡马及方物。

湖广都指挥使周贤卒。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三·志第三十四·选举三·脱脱
  第四十四回 信妾言皇后被废 丛敌怨节使遭戕·蔡东藩
  卷九·舒赫德
  ●卷三·佚名
  卷四十七下·朱熹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七·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四·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四·佚名
  卷之八十六·佚名
  突厥传·李延寿
  郑道邕传·李延寿
  西夏传·脱脱
  唐纪二十二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丁酉、697)·司马光
  恰克图界约·佚名
  卷七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汝钠·唐圭璋

      汝钠字真卿,号月洲,商王元份七世孙。   水龙吟   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露华洗尽凡妆,玉妃来待瑶池宴。风裳水佩,冰肌雪艳,清凉不汗。解语情多,凌波步稳,酒容易散。想温泉浴罢,天然真态,浑疑是、宫妆浅。   暗想凄愁

  • 卷二百九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十八 王恭 游天台国清寺 飞步赤城标连峰积空翠杳霭葱蒨间千秋隐灵异石桥孤鸟外香界清辉里羣壑澹归云遥林引寒吹遂造丰干

  • 洒了雨的蓓蕾·胡也频

    &mdash;&mdash;两幕剧&mdash;&mdash;人物:父亲&mdash;&mdash;旅长。母亲&mdash;&mdash;瞎子。弟弟&mdash;&mdash;十三岁小孩。慧珠&mdash;&mdash;二十岁女郎,大学生。江文辉&mdash;&mdash;大学生,慧珠的恋人,年二十三岁。

  • 卷四百四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四百四十二雀类【附黄雀】五言古青雀          【魏】刘 桢翩翩野青雀栖宿茨棘藩朝食平田粒夕饮玉池泉猥出蔚丛中乃至丹山巅沧海雀         【梁】张 率大雀与黄

  • 第三十三回 项羽遣人杀义帝 陈平渡河投汉王·黄士衡

    话说项王得张良之书,准备起兵伐齐,因想起:“天下大乱,义帝尚在,将来如有人挟之以令各国,与我为敌,是为养虎贻患。不如及早除之,以绝祸根。”是时义帝已由彭城起行,项王因使人催其速行,一面遣使前往九江英布处,密令如此如此。义帝

  • 第三十三章 晋初的形势·吕思勉

    吴、蜀灭亡,天下复归于统一了,然而乱源正潜伏著。这乱源是什么呢?自后汉以来,政治的纲纪久经废弛,试看第三十一章所述可知。政治上的纲纪若要挽回,最紧要的是以严明之法行督责之术。魏武帝和诸葛亮都是以此而收暂时的效果

  • ●序·吴伟业

    寒夜鼠啄架上,发烛照之,则明季三王时邸报,臣畜之以为史料者也。年来幽忧多病,旧闻日落;十年三徙,聚书复阙;后死之责,将谁任乎?臣因是博搜见闻,讲求实录,刊讹谬,芟芜秽,补缺遗,类分为四十一篇:自福王至桂王,更七载而勒成一书,名之曰&ldq

  • 语录下·王艮

    程子云: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清固水也,浊亦不可不谓之水。此语未莹,恐误后学。孟子只说性善,盖善固性也,恶非性也,气质也。变其气质,则性善矣。清固水也,浊非水也,泥沙也。去其泥沙,则水清矣。故言学不言气质,以学能变化气质

  • 尉迟纲传·令狐德棻

    尉迟纲字婆罗,是蜀国公尉迟迥的弟弟。从小就是孤儿,与兄尉迟迥被舅舅收养。太祖西征关、陇,尉迟迥、尉迟纲同母亲昌乐大长公主留在晋阳,后来才入函谷关。跟随太祖征讨,常在帐内陪侍,出入卧室。后来由于奉迎魏孝武帝有功,授殿

  • 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八兵考【十】直省兵陕西甘肃八旗驻防西安将军一人【驻劄西安府】副都统一人统辖满洲蒙古协领兼佐领四人佐领三十二人防御三十二人骁骑校三十二人委前锋校八人前锋一百二十名领催一

  • 徐廷爵·周诒春

    徐廷爵 字健侯。年四十一岁。生于广东香山。永久通信处。天津英租界中街一百零四号。已婚。子二。女五。初学于上海梅溪书院。中西书院。及北洋大学。光緖二十六年。自费游美。入倭克兰工业学校。习商业。光緖二十七

  • 卷五(桓元年,尽二年)·孔颖达

    ◎桓公(○陆曰:“桓公名轨,惠公之子,隐公之弟,母仲子。《史记》亦名允。谥法‘辟土服远曰桓’。”)[疏]正义曰:《鲁世家》“桓公名允,惠公之子,隐公之弟,仲子所生。以桓王九年即位,庄王三年薨”。《世本》“桓公名轨”。《世族谱

  • 八奸第九·韩非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何谓同床?曰: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

  • 记问第五·孔鲋

    夫子闲居、喟然而叹子思再拜、请曰意子孙不修。将忝祖乎。羡尧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曰尔孺子安知吾志。子思对曰伋于进膳。亟闻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是谓不肖。伋每思之所以大恐而不解也。夫子忻然笑曰

  • 东溪日谈录卷十六·周琦

    文词谈今人作文字何必直學老莊尚其詞之老蒼尚其詞者必害理故老莊不入聖賢之道何不學之經傳經若檀弓若孟子詞理皆勝可觀又何必直學韓柳韓之與柳詞客而已何不學之周張程朱其皆理學文章縱不能及亦不害理若學韓柳不能及

  • 卷第六·如卺

    禅宗正脉卷第六 南岳临济宗 【标】临济义玄禅师 【颂】【标】初在黄檗会中。行业纯一。时睦州为第一座。乃问。上座在此多少时。师曰三年。州曰。曾参问否。师曰。不曾参问。不知问个甚么。州曰。何不问堂头和尚。如

  • 蒋公字字金·蒋大鸿

    蒋大鸿撰,风水类著作。字字金第一盖言此书,先贤编出,其中理气,条分缕晰,辨正原文,有言责无,今传与后,切勿轻泄。

  • 我的前半生·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著。是中国最后一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作者忠实地记录了自己具有传奇色彩的前半生,包括家世、童年、紫禁城内外、在天津的活动、潜往东北、伪满14年、在苏联、从疑惧到认罪、接受改造获得新生。按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