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07.卖国贼秦桧

岳飞在朱仙镇大捷,逼近东京。兀术眼看在东京呆不下去,决定渡过黄河北撤。当他带着金兵离开东京的时候,有个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大王(指兀术)别走了。岳少保(‘少保’是岳飞的官衔)马上会撤兵。东京一定没事儿。”

兀术很奇怪,问那个书生说:“岳飞用五百骑兵打败我们十万大军,百姓日夜盼他们打过来,东京还能守得住?”

那个书生说:“朝廷里有权臣,大将要在外面立功,是不可能的。依我看,岳少保自己性命难保,哪儿还谈得上立功?”

兀术听了,恍然大悟,马上拨转马头,带兵回到东京。

那个书生说的那个“权臣”,就是南宋朝廷的宰相秦桧(huì)。

秦桧本来是北宋时期的大臣。当宋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兵俘虏到北方去的时候,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也跟随他们一起被俘到金京。秦桧在金太宗面前,低声下气,百依百顺。金太宗认为他很有才干,就把他派到大将挞懒部下当军事参谋。

这时候,金朝发现南宋抗金力量越来越强大,又有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坚决主张抗战,不好对付,就决定把秦桧放回南方充当内奸。公元1130年,挞懒攻打楚州(今江苏淮安)的时候,把秦桧和他的妻子放回南宋。

秦桧来到越州宋高宗的行宫求见,天花乱坠地编造了一通谎话,说他在楚州怎样杀死敌人的看守,怎样夺了一条船逃出来。当时就有不少大臣怀疑,楚州到这儿路远迢迢,秦桧越过金兵防线逃回来,难道金兵没有追捕?再说,即使敌人防备不严,让他偷跑了,一定十分匆忙,又怎能带着王氏一起走?

但是,当时的宰相范宗尹跟秦桧是老朋友,竭力在高宗面前帮秦桧说话,并且说秦桧是个既可靠又能干的人才。宋高宗本来日思夜想要跟金朝讲和,听说秦桧从金朝回来,熟悉金朝内情,立刻召见秦桧。

秦桧第一次朝见高宗,就劝高宗跟金人讲和,还送上了代朝廷起草的一份求和信。

宋高宗接见秦桧之后,觉得秦桧的主张很合他口味。他对大臣们说:“秦桧比谁都忠。有了他,我高兴得晚上也睡不着觉呢。”他立刻任命秦桧做礼部尚书,过了三个月,又提升他当副宰相;再过半年,秦桧就成为宰相兼枢密使,掌握了南宋军政大权。

秦桧当了宰相之后,就干起卖国求和的勾当来。因为遭到许多朝臣的激烈反对,曾经被罢免了宰相职位。但是昏庸的宋高宗还是把秦桧当做心腹看待,过了几年,又重新任秦桧为宰相。秦桧利用他的权力和地位,勾结金朝,千方百计破坏抗金将领的活动。这回听到岳飞连战连胜,准备直捣黄龙府,大起恐慌。因为金朝是他的后台,金朝一败,他在南宋也就站不住脚。于是,他就唆使宋高宗发出命令,要岳飞从前线撤兵。

岳飞突然接到宋高宗的撤兵命令,弄得莫名其妙。他派人送奏章给高宗说:金兵已经丧尽士气,我军士气高涨,胜利就在眼前,时机不能错过。他请求高宗取消撤兵命令,允许他继续进军。

秦桧接到岳飞奏章,又想了一个恶毒的手段,先命令张俊、刘光世等大将的人马从淮北前线撤兵,然后对高宗说,岳飞的军队在中原已经成为孤军,不能再留,叫宋高宗发出紧急金牌,叫岳飞撤军。

岳飞在前线等待高宗的进军诏令,没想到接到的却是朝廷催促退兵的紧急金牌。岳飞接到第一道金牌,正在犹豫,送金牌的快马又到了。从早到晚,快马一个接一个,一连接到十二道金牌。岳飞知道要改变高宗的决定已经没有希望,气愤得泪流满面,说:“想不到我十年来的努力,一下子全给毁了。”(原文是“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岳飞要从朱仙镇退兵的消息一传出去,附近的百姓十分震惊,纷纷聚集在街头。他们拦住岳飞的马,哭泣着说:“我们顶着香盆,运着粮草,迎接官军,这是金人都知道的事。现在相公要回去,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了。”

岳飞看到这个情景,也禁不住流下眼泪,他叫左右兵士拿出高宗的诏书来给大家看,说:“朝廷下了紧急金牌,我不能擅自作主留在这里啊!”

百姓们见留不住岳飞,都放声痛哭;兵士们也个个心酸,掩着脸哭。整个朱仙镇响起一片哭声。

岳飞心里不忍,宣布暂缓五天撤兵,让愿意跟随他们的百姓一起走。过了五天,岳家军开始撤兵的时候,当地百姓成群结队随军南迁。后来,岳飞奏请朝廷,把这些百姓安置在南方安家垦荒。

兀术打听到岳家军已走,马上重整旗鼓,向南进攻。本来被岳飞收复的河南许多州县,一下子又丢失得精光。

秦桧和宋高宗决心向金朝求和。他们恐怕受岳飞、韩世忠等人的阻挠,把他们召回京城,让韩世忠做枢密使,岳飞做枢密副使,名义上是提升,实际上是解除了他们的兵权。秦桧夺了岳飞的兵权,就派人向金朝求和。公元1141年十一月,金朝派使者到临安,谈判议和条件。谈判结果:宋、金之间,东面以淮河为界,西面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向金朝称臣,每年向金朝进贡银绢各二十五万。历史上把这次屈辱投降的和约叫做“绍兴和议(绍兴是高宗的年号)。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 景穆十二王·魏收
  卷八十六·列传第二十四·脱脱
  卷九十三·志第六十·柯劭忞
  卷四百六十二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卷三百八十四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二十二·王夫之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十三·张岱
  自序·陈寅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八·佚名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 第五十·班固
  裴磝传·房玄龄
  西魏文帝纪·李延寿
  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附录 丁文江遗嘱·胡适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张荫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三十三·彭定求

        卷433_1 【朱陈村】白居易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

  • 陈子龙·龙榆生

    陈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生有异才,工学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并体尤精妙。崇祯十年(一六三七)进士,选绍兴推官,以定乱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於南京。屡进谏,不听,乞终养去。子龙

  • 卷六十一·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六十一白居易【四】古体诗【四】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啧啧雀引雏稍稍笋成竹时物感人情思我故乡曲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手种榆栁成阴阴覆墙屋兎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诗书

  • 水南词·陈霆

    摸鱼儿 悼鹦鹉向东风、红销翠萎,伤心成甚情绪。护寒帘幕终何用,花病早知来处。春也妬。全不管、画堂冷静人难度。高飞有路。仙梦去多时,玉绳金栅,空锁绮窗雾。鸳鸯会,惆怅佳期又误。琵琶有语谁悟。香残红稻珊瑚颗,愁与泪珠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万历三年六月戊辰朔户部题先年各边银两缺乏故预发年例差官召买今各边粮草颇充亦有省积银两者以后年分查照年例额数止于上下半年解发至于一番差官道路烦费如一时本色不敷听督抚郎中等官即于本镇见在银两随宜动支召买候

  • 卷十九·王当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春秋臣传> 钦定四库全书卷 春秋臣传卷十九     宋 王当 撰襄公三 郑子太叔【游吉】 子太叔郑卿游吉也驷偃子游之孙父曰公孙虿字子蟜荀偃伐秦之役子蟜劝之济十九年

  • 通志卷三十三·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六书略第三谐声第五序曰谐声与五书同出五书有穷谐声无穷五书尚义谐声尚声天下有有穷之义而有无穷之声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者义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声也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

  • 卷二十·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宋 杨复 撰诸侯迁庙 祭礼四成庙将迁之新庙君前徙三日斋祝宗人及从者皆斋【谓亲过高祖则毁庙以昭穆迁之春秋谷梁传曰作主壊庙有

  • 第六 忤合 3·王诩

    【原文】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①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②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③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④,故归之不疑也。【注释】①忤合:逆合。《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六·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处大如海无智难测。静住真实无瀑流行。是处有我全无悲导。损坏布施乱起言说。无实寂静增上修因。荷负有力运转无尽。痴迷灾祸无真实因。获胜妙

  •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佚名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舍利弗前长跪白佛愿欲有所问。唯佛肯者。乃敢问。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当问汝若从文殊尸利。但闻怛萨阿竭署。因缘法名未悉得其事。今为汝说之。谛听谛听。舍利弗言受教。及摩诃目揵兰。摩

  • 明觉禅师祖英集卷第五·重显

    参学小师文政编师之形言也。且异乎阳春白雪碧云清风者也。夫大圭不琢贵乎天真。至言不文尚于理实。乃世之衡鉴。岂智识而拟议哉。师自戾止翠峰雪窦。或先德言句渊密。师因而颂之。或感兴怀别贻赠之作。固亦多矣。其有

  • 卷第六·佚名

    弘赞法华传者。宋人永苏景。依予之劝。且自高丽国所奉渡圣教百余卷内也。依一本书。为恐散失劝俊源法师。先乞书写一本矣。就中苏景等归朝之间。于壹岐岛。遇海贼乱起。此传上五卷入海中少湿损。虽然海贼等或为宋人被

  • 通玄百问序·佚名

    元 圆通设问 行秀仰答闻灵山正脉。迦叶亲承。少室真风。神光立受。自六传之后。五派以来。法雷声震於中州。佛日光流於上苑。其有云仍种草者矣。圆通着百问。激励学徒。阐一心弘持祖道。其言简当。其旨幽微。宁容纸

  • 金刚般若经旨赞卷下·昙旷

      京西明□□□□□□□□□□□□赞曰。次下第□□□□□□□□□□□□□□□□□□远离随顺外论散乱住处□□□□□□□□□□□□校量显经福胜摄属第八断疑□□□□□□住处文以义一段令知教胜起于离乱观□□□

  • 间书·朱逢甲

    《间书》堪称中国古代的间谍史话,清代朱逢甲编著。成书于咸丰五年(1855)。当时正值爆发大规模的苗族和各族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大起义,作者本人也在贵州普安等地参与镇压起义,面对着声势浩大的起义大军,鉴于“城屡陷,

  • 众妙集·赵师秀

    唐诗总集。一卷。宋赵师秀编。师秀字紫芝,号天乐,为“永嘉四灵”之一。又编《二妙集》,选姚合、贾岛诗,与本集相辅(《众妙集》不选姚、贾诗)。此集前后无序跋,入选诗人凡七十六家,选诗二百二十八首,大多为中晚唐诗人,少数为初

  • 平定准噶尔方略·傅恒

    一百七十一卷。清傅恒等撰。傅恒,字春和,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高宗孝贤皇后弟。初为侍卫,后官至军机大臣,参与清廷机要政务二十余年,颇为高宗所倚任。他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后期,积极为清廷出谋划策,并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