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仁宗好用导引术理发,有宫人能之,号曰梳头夫人。一日,帝退朝,命夫人理发,嫔御列侍。帝袖中有章疏,左右争取之,帝不能止。有从旁读者,盖台臣乞放宫女章也。众闻之默然,独梳头夫人叹息曰:“今京师富人尚求妾媵,岂有天子嫔御,外臣敢以为言?官家亟逐言者,则清净矣。”帝不语。既御膳,幸后苑,命内侍按宫人籍,上自出若干人,行台臣之言也。梳头夫人以入宫久,首出之,帝亦不问。或谓参知政事吴奎曰:“上比汉文帝何如?”奎对曰:“以此则过文帝远矣!”

  仁宗朝,程文简公判大名府时,府兵有肉生于背,蜿蜒若龙伏者,文简收禁之,以其事闻。仁宗谓宰辅曰:“此何罪也?”令释之。后其兵以病死。呜呼,肉龙生于兵之背,妖也。帝释之,德足以胜妖矣,兵辄死,宜哉!

  孙文懿公为翰林学士,撰《进李太后赦文》曰:“章懿太后丕拥庆羡,实生眇冲,顾复之恩深,保绥之念重。神驭既往,仙游斯邈。嗟乎!为天下之母,育天下之君,不逮乎九重之承颜,不及乎四海之致养,念言一至,追慕增结。”仁宗览之,感泣弥月。公自此遂参大政。帝问文懿曰:“卿何故能道朕心中事?”公曰:“臣少以庶子不齿于兄弟,不及养母,以此知陛下圣心中事。”上为之流涕。先是晏元献公撰《章懿太后神道碑)曰:“五岳峥嵘,昆山出玉;四溟浩渺,丽水生金。”盖以明肃太后为尊也。学士大夫嘉其善比,独仁宗不悦。

  伯温尝得老僧海妙者言:仁宗朝,因赴内道场,夜闻乐声出云霄间。帝忽来临观,久之,顾左右曰:“众僧各赐紫罗一匹。”僧致谢,帝曰:“来日出东华门,以罗置怀中,勿令人见,恐台谏有文字论列。”呜呼!仁宗以微物赐僧,尚畏言者,此所以致太平也。海妙又言:尝观仁宗二十许岁时,祀南郊回,坐金辇中,日初出,面色与金光相射,真天人也。因以记之。

  仁宗一日幸张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器,帝坚问曰:“安得此物?”妃以王拱辰所献为对,帝怒曰:“尝戒汝勿通臣僚馈送,不听何也?”因以所持柱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妃又尝侍上元宴于端门,服所谓灯笼锦者,上亦怪问。妃曰:“文彦博以陛下眷妾,故有此献。”上终不乐。后潞公入为宰相,台官唐介言其过,及灯笼锦事,介虽以对上失礼远谪,潞公寻亦出判许州,盖上两罢之也。或云灯笼锦者,潞公夫人遗张贵妃,公不知也。唐公之章与梅圣俞书窜之诗,过矣。呜呼,仁宗宠遇贵妃先于六宫,其责以正礼尚如此,可谓圣矣!

  仁宗朝,王安石为知制诰。一日,赏花钓鱼宴,内侍各以金揲盛钓饵药置几上,安石食之尽。明日,帝谓宰辅曰:“王安石诈人也。使误食钓饵,一粒则止矣;食之尽,不情也。”帝不乐之。后安石自著《日录》,厌薄祖宗,于仁宗尤甚,每以汉文帝恭俭为无足取者,其心薄仁宗也。故一时大臣富弼、韩琦、文彦博,皆为其诋毁云。

  仁宗时,一日,天大雷震,帝衣冠焚香再拜,退坐静思所以致变者,不可得。偶后苑作匠进一七宝枕屏,遽取碎之。呜呼,帝敬天之威如此,其当太平盛时享国长久,宜矣!至熙宁大臣以“天变不足畏”说人主,以成今日之祸,悲夫!仁宗御马有名玉逍遥者,马色白,其乘之安如舆辇也。圉人云:“马行步有尺度,徐疾皆中节。驭者行速,则以足拦之。”一日,燕王借乘,即长鸣不行。王怒,还之。帝父事王甚恭。配南城马铺。久之复奉御,其行如初。帝升遐,从葬至陵下,悲鸣不食而毙。伊川先生程颐谓伯温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欤!”本朝自祖宗以来,进士过省赴殿试,尚有被黜者。远方寒士殿试下第,贫不能归,多至失所,有赴河而死者。仁宗闻之恻然,自此殿试不黜落,虽杂犯亦收之末名,为定制。可以谓之仁矣。

  仁宗至和间不豫,昏不知人者三日。既愈,自言梦行荆棘中,周章失路,有神人被金甲自天而下,谓帝曰:“天以陛下有仁心,锡一纪之寿。”帝曰:“吾何当归?”神人曰:“请以臣之车辂相送。”帝登车,问神何人,曰:“臣所谓葛将军者。”帝寤,令检案《道藏》,果有葛将军主天门事,因增其位号于大醮仪中,立庙京师。帝自此御朝,即拱默不言。大臣奏事,可即肯首,不即摇首,而时和岁丰,百姓安乐,四夷宾服,天下无事。盖帝知为治之要:任宰辅,用台谏,畏天爱民,守祖宗法度。时宰辅曰富弼、韩琦、文彦博,台谏曰唐介、包拯、司马光、范镇、吕诲云。呜呼,视周之成、康,汉之文、景,无所不及,有过之者,此所以为有宋之盛欤?

  仁宗初纳光献后,后有疾,国医不效。帝曰:“后在家用何人医?”后曰:“妾随叔父官河阳,有疾服孙用和药辄效。”寻召用和,服其药果验;自布衣除尚药奉御,用和自此进用。用和,本卫人,以避事客河阳,善用张仲景法治伤寒,名闻天下。二子奇、兆,皆登进士第,为朝官,亦善医。

  仁宗初升遐,禁中永昌郡夫人翁氏位有私身韩蛊者,自言尝汲水,仁宗见龙绕其身,因幸之,留其钏;复遗以物为验,遂称有娠。既逾期不产;按验,皆蛊之诈。得其钏于佛阁土中,乃蛊自埋也。翁氏削一资,杖韩蛊,配尼寺为童。初,执政请诛之,光献太后曰:“置蛊于尼寺,欲令外人尽知其诈;若杀之,则必谓蛊实生子也。”英宗初载,光献太后垂帘同听政,其决事之明类如此。

  仁宗皇帝嘉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升遐,遗诏到洛,伯温时年七岁,尚记城中军民以至妇人孺子,朝夕东向号泣,纸烟蔽空,天日无光。时舅氏王元修自京师过洛,为先公言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者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又有周长孺都官赴剑州普安知县,行乱山中,见汲水妇人,亦载白纸行哭。呜呼!此所谓百姓如丧考妣者欤!

  熙宁初,仁宗幼女下嫁钱景臻,京师父老知其为仁宗女也,随其车咨嗟泣涕。元中,北虏主谓本朝使人曰:“寡人年少时,事大国之礼或未至,蒙仁宗加意优容,念无以为报。自仁宗升遐,本朝奉其御容如祖宗。”已而泣。盖虏主为太子时,杂入国使人中,雄州密以闻。仁宗召入禁中,俾见皇后,待以厚礼。临归,抚之曰:“与汝一家也,异日惟盟好是念,唯生灵是爱。”故虏主感之。呜呼,帝上宾既久,都人与虏主追慕犹不忘,此前代所无也。

  英宗山陵,有辇官毕达恸哭于仁宗永昭陵下曰:“臣事陛下四十余年,得服役天上,死不恨。”是夕达暴卒。韩魏公为司马温公云。

  永安霍道全者,尝为三陵壕寨,年逾九十,坐丁谓移永定陵皇党事,羁管亳州。道全言地中宿藏物多验,亳人神之。遇赦归永安。嘉七年,道全忽历遍川原观地形,语人曰:“此地将有大役。”明年,仁宗升遐,初卜陵,有司召问之,道全曰:“今永安县地吉,宜徙以为陵寝。”有司疑其欲骚动县人,凡所言皆不用。道全亦相继卒。今永昭陵既成,或曰:“地名和儿原,非佳兆。”后三年英宗晏驾。

  元丰中,神宗仿汉原庙之制,增筑景灵宫。先于寺观迎诸帝后御容奉安禁中。涓日以次备法驾,羽卫前导赴宫,观者夹路,鼓吹振作。教坊使丁仙现舞,望仁宗御像引袖障面,若挥泪者,都人父老皆泣下。呜呼,帝之德泽在人深矣!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四·柯劭忞
  ●卷二百四十八·徐梦莘
  第十八回 借寇君颍上迎銮 收高峻陇西平乱·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乾隆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三·徐乾学
  卷一百七十·杨士奇
  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十七 苏州织造李煦奏与曹寅等议得莫尔森可去东洋摺·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七·杜大珪
  世家卷第四十四 高丽史四十四·郑麟趾
  卷七十一·张守节
  卷五十九 蜀书十四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陈寿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卷首·戴锡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醒!醒!·徐志摩

    和霭的春光,充满了鸳鸯的池塘;快辞别寂寞的梦乡,来和我摸一会鱼儿,折一枝海棠。

  • 卷四百四十八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九月盡其月   九月癸亥,侍御史孫升言:「近除兩浙提點刑獄王瑜為刑部員外郎,瑜在兩浙日,湖州武康縣民陳德堯訴知縣韓宗堯不法,瑜反送本縣施行,轉運判官張璹已坐此得罪。乞罷瑜除命。」詔瑜別與差遣,仍令

  • 刑部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曾静等人为什么要捕风捉影、诽·雍正

      编者按:杭奕禄到长沙后,遵照雍正面授机宜,要平心静气,穷追邪说来源。所以改变用刑逼供为软语宽问,将逆书中所有传言,逐条追问消息由来。雍正的本心不在于杀不杀曾静这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关心的是逆书中所提及的一些宫廷

  • 通志卷一百十三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二十六下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也祖父嘉光禄勲虞初举孝亷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徳化自鲜卑乌桓夫余濊貊之軰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一·阿桂

    二月壬子阿桂色布腾巴尔珠尔奏言查登古对面之罗博瓦山峯峦起伏皆有贼人碉卡但高峯大卡之后尚有两峯突起若兵从登古了口潜绕其后于两峯占得一峯则罗博瓦高峯必不能死守而贼并失其喇穆喇穆之险惟此一带山势在在廻环湾

  • 由吾道荣传·李百药

    由吾道荣,琅笽人氏。少时喜好道法,与其志同道合者一起入长白、太山隐居,听讲道术。又在邹、鲁之地游历,学习儒业。晋陽人某某,擅长法术,道荣就去寻找他。其人正在为人家作雇工,因而就没有被人认识,过了很久才找到。其人对道家

  • 刘勉之传·脱脱

    刘勉之字致中,建州崇安人。自幼努力学习,一天背诵几千句。过了二十岁,因乡举进入太学。当时蔡京专权,禁止不得挟带元..书籍,从此伊、洛之学不能传布。刘勉之求得伊、洛之书,每到深夜,同宿舍的学生都睡了,就偷偷抄写而默默背诵

  • 汉纪五十九 孝献皇帝壬建安十九年(甲午、214)·司马光

    汉纪五十九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甲午,公元214年) [1]春,马超从张鲁求兵,北取凉州,鲁遣超还围祁山。姜叙告急于夏候渊,诸将议欲须魏公操节度。渊曰:“公在邺,反覆四千里,比报,叙等必败,非救急也。”遂行,使张督步骑五千为前军。超败走

  • 第十章表决之复议·孙中山

    七十七节复议之定义按之常例,凡动议一经表决之后,或通过,或打消,则事已归了结矣。惟预料议员中过后或有变更意见,遂欲改其表决者,故议会习惯,有许可“复议之动议”,即推翻表决而复行开议也。其作用,则所以救正草率之

  • 卷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旗分志一国家朱果发祥肇居长白灵符神契与元鸟生民之诗炳燿後先夐哉源远而流长矣迨公刘过涧亶父翦商王迹所基艰难缔造年祀绵邈旧制盖无徵焉至太祖高

  • 卷十三·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十三明 孙防 编春秋命厯序春秋纬十有三篇无所谓命厯序者诸书征引防茎歳代帝皇箓运顾多主于命厯则欲推邃古之闻不得不列是书矣自开辟至麟二百二十七万六千歳分为十纪每纪为二十六万七千秊凡世

  • 第九章 10·辜鸿铭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辜讲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满怀钦佩地谈到孔子的教学方式,他说:“我越是仰

  • 卷七·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七宋 叶梦得 撰庄公三葬曹庄公夏公如齐逆女逆女大夫之事公亲之非礼也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入逆辞也庄公义不得娶于齐则夫人义不可见宗庙夫人之至为逆矣故不书至叶子曰诸侯十五而冠

  • 诡使·韩非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非此三者,虽有不急矣。今利非无有也,而民不化上;威非不存也,而下不听从;官非无法也,而治不当名。三者非不存也,而

  • 卷三百五十六·佚名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六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恒作是念。我不应住眼界。亦不应住耳鼻舌身意界。何以故?眼界非能住非所祝耳鼻舌身意界亦非能住非所住故。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能与六种波罗蜜多常共相应不相舍离。善现,若菩

  • 复长沙赵省长等电·太虚

    长沙赵省长、宝生和尚、王师长均鉴:电悉,讲经修法,为国祈福,理当应召,惟滞晋留京,事缘未了;更须急赴宁波天童寺之约,故拟祈转请道阶法师至湘以成胜举!太虚叩微。(海刊六卷五期)

  • 卷第一百五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等心纳息第四之五欲界殁生欲界时。几根灭。乃至广说。此中显示多门差别。谓界差别。补特伽罗差别。根差别。死有差别。中有差别。生

  • 自由人生·胡适

    《自由人生》围绕“自由人生”这一主题,在注重所选篇目着重全面性的基础上,收录了胡适各个时期的主要著述,涵盖其一生学术文化历程;同时又有所侧重,着重选择了有启蒙意义、关乎个人修养与处事历练,做学问的态度与方法以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