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法品第三

佛告阿难。如来至真等正觉。何因赞扬菩萨奉持法乎。菩萨於此存於佛道而不退转。执持觉轨了了分别不越法界。不可思议逮得经籍。所可总持常处不动。志顺法句质一切疑。诸法自然无所猗著。所可总持不有依立。顺於总持不专经本。志常乐圣钦敬道者,於一切法而无所受。以不受行乃为演说法。志性仁调进止安隐讲寂然经。於此持法不猗不舍。一切自然则圣道相。以获此义未尝越失其身所行。体常坚住世非有处。何谓菩萨常睹察之。未尝见此身安谛祝自顺正法等于境界不去不来。作是解知。诸佛菩萨所可说法。逮得此籍清净无垢。见一切法无合无散。睹诸经典忽然不现。所以不见诸法无为。以故不见。以不见法则无所持。知界虚空则演经籍。诸想自然不有调戏。无形清凉离心无心心不可得。设不可得则为道心。而无去来讲寂然行。不有言说无所慕求。於法如此无依因者,所以不猗不兴法貌。常顺经典是菩萨法。而无所著不生泥洌彼说此义犹如显致。不慕种姓以获如此舍诸种姓。逮菩萨行无所得法。於诸往返不去不来。一切诸慧无去来今。执信如是不动不摇不退不舍。奉持诸法不急不缓。是谓持法得菩萨道。既得圣行则无所得。以成如是菩萨大士。名曰奉法。佛於是颂曰:

一切诸佛法,未尝有退转。奉持经如此,是则为持法。讲诸佛佛法,无想不自然。甚深不可得,是则为持法。

未尝毁诸界,法界无思议。以得致彼义,则谓为持法。奉法殷勤悫,诸佛之所行。其心无所著,则谓为持法。

所执无进退,一切法自然。众经无所著,则谓为持法。不立於寂灭,奉持履大迹。以随顺彼典,则谓为持法。

道常为法身,慕求微妙说。弃捐於懈怠,是则为持法。听经则采受,学思而玩习。性仁游居安,是则为持法。

常讲澹然义,执经而不著。得致无想行,是则为持法。坚心立於道,明智行无祝於身常无身,彼解深如是,

以致於空身,法界则平等。无往亦无来,分别身诸想。诸佛及菩萨,所可讲说法。普逮此经典,是则为持法。

一切法无为,彼界甚清净。以奉此经者,是则为持法。广察一切经,適见便不见。若不见诸法,彼则无所持。

是诸界皆空,则为讲法界。自然离众想,无形不调戏。其心舍诸有,志亦不可得。设不能逮心,此念为最上。

所志无有意,讲法寂然义。无言无所著,是心乃为尊。以能奉此法,所兴不有著。不猗於诸界,是则为持法。

菩萨所奉法,如是应经籍。不依无所举,示现无有造。如是行善训,顺彼诸种姓。以得是义者,故赞扬种姓。

以殖於此姓,谓为菩萨义。能顺此总持,是则为持法。了不见诸法,一切无所趣。其若咸驰至,亦不是彼法。

当为亦无趣,其解一切法。分别了总持,不制不动遥非舍无所追,彼则兴造法。不举无所下,总持乐於法。

於诸法无法,讲说不有著。不得於诸经,是则为持法。阿难吾以故,开演菩萨行。逮致微妙道,是则赞诸法。

阿难吾以故,歌颂奉法者,用人想道玄,开导此等类。降此无数法,菩萨之所赞。善权永安隐,故叹於此经。

佛告阿难。是故如来至真等正觉。赞扬菩萨总持之法。此所现义亦善权方便。

猜你喜欢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三·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九·唐慧琳
  卷之九·佚名
  卷第七十八·李通玄
  自叙分灯录缘起·朱时恩
  华严略疏卷第三·佚名
  佛法金汤编卷第八·岱宗心泰
  卷十三·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五·唐慧琳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五·欧阳竟无
  卷二十六·佚名
  般若灯论释 第一卷·清辨
  重订西方公据发凡·彭绍升
  添品妙法莲华经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九·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三十一·彭定求

        卷631_1 【旅泊吴门】张贲   一舸吴江晚,堪忧病广文。鲈鱼谁与伴,鸥鸟自成群。   反照纵横水,斜空断续云。异乡无限思,尽付酒醺醺。   卷631_2 【贲中间有吴门旅泊之什蒙鲁望垂和更作一章以伸酬谢】张贲

  • 提要·李群玉

    臣等谨案李羣玉诗集三巻后集五巻唐李羣玉撰羣玉字文山澧州人大中八年诣阙进诗授宏文馆校书郎其集首载羣玉进诗表及令狐绹荐状郑处约所行制词表称歌行古体今体七言今体五言四通合三百首考刘禹锡作栁宗元集序称四十二通

  • 卷四百八十五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起哲宗紹聖四年四月乙酉盡是月庚子   夏四月乙酉,詳定敕令所言:諸路應有改更役法、衙規事件,並令戶部看詳,申尚書省,候推行成緒,即依元豐舊法一事令戶部指揮,季終聞奏。從之。(新本削去。)   樞密院言:「河東路自去秋及

  • 第九十七回 争铁路蜀士遭囚 兴义师鄂军驰檄·蔡东藩

      却说清政府闻广州捷报,方在放心,安安稳稳的组织新内阁。庆王弈劻,资望最崇,作为总理,自不消说。汉大臣中,如孙家鼐、鹿传霖、张之洞等,先后逝世,只有徐世昌,历任疆圻,兼掌部务,算是一位老资格,遂令他与那尚书桐,作为内阁总理

  • 清朝前纪·孟森

    ●纲领清世自太祖以后,纪事始有本末。太祖以前之事,寥寥数行,惟恐人知。而于明人官私著述,禁之毁之,株连瓜蔓,大兴文字之狱,以冀掩灭之。二百数十年来,学士大夫,口不敢言。人人心中,皆以为清之先世,必有大不可告人者。革命以后,乃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隆庆六年六月乙卯朔日食自卯正三刻至巳初三刻所不尽分余躔井宿度先是礼部奏寅刻百官赴思善门哭临毕赴本部救护青衣角带不用鼓乐毕仍素服腰绖办事又丧礼方殷阁臣候不时咨问免出行礼俱报可○ 皇太子缞服御文华殿百官率

  •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十一月庚辰。以雪泽未沾。上复诣大高殿祈祷行礼。  ○遣惇亲王奕誴诣时应宫。恭亲王奕诣昭显庙。惠郡王奕详诣宣仁庙。贝勒载澂诣凝和庙。拈香。记注  ○钦奉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慈禧

  • 卷十二·佚名

    兔儿年,成吉思命拙赤领右手军,去征林木中百姓,令不合引路,斡亦剌种的忽都合别乞比万斡亦剌种,先来归附,就引拙赤去征万斡亦剌。入至失黑失惕地面,斡亦剌秃巴思诸种都投降了。至万乞儿吉思种处,其官人也迪亦纳勒等也归附了,将白

  •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司马迁

    邱永山译注【说明】在这篇记载田叔事迹的传记中,作者以赞佩的口吻突出表现了田叔“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的品质和“刻廉自喜”的性格。在这个人物身上,虽然瑕疵互见,但瑕不掩瑜,他的忠诚、严于律己的品格以独有的魅

  • 蒙古律书·佚名

    康熙六年《蒙古律书》前奉宽温仁圣汗谕,颁布大札撒律于外藩蒙古国诸部。将历经修改增删之处,于康熙六年增订旧律,颁与外藩管旗王、诺颜、固山台吉、公、台吉等。第一条 外蒙古扎萨克王、诺颜等当大典会盟审事,若派大臣,则

  • 卷三百十三·佚名

    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

  • 第二章 父母之教与童年生活·李宗仁

    一先父培英公生我兄弟姊妹共十一人。早夭的三人,成长的有五男三女。我家祖产本甚有限,祖父晚年析产时共有田地六十多亩。祖父母保留十余亩为养老之资,我父与春华叔各得二十余亩。我们这一房十口之家的生活费便全

  • 文王官人第七十二·戴德

    王曰:“太师,慎维深思,内观民务,察度情伪,变官民能,历其才艺,女维敬哉。女何慎乎非伦,伦有七属,属有九用,用有六微:一曰观诚,二曰考志,三曰视中,四曰观色,五曰观隐,六曰揆德。”王曰:“于乎,女因方以观之。富贵者观其礼施也,贫穷者观其有

  • 卷四十二·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二天子之孝敬亲【臣】按圣圣相传之心一敬而已唐虞君臣之交儆伊尹傅説之告其君与夫文武之家法述之周公而受之成王昭于书策播于诗歌亦惟反覆于敬不敬之分以为

  • 卷第九·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九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 【论】三明教体者依涉法师释出经教体云一切圣教四法为体名句文身语为性故以

  • 名医类案·江瓘

    中医医案。12卷。明江瓘撰。江瓘,字民莹,歙(今安徽歙县)人。自号篁南山人。补诸生。因病而习医,且自药而愈。著《名医类案》。以求达到“宣明往范,昭示来学;既不诡于圣经,复易通乎时俗”的目的。本书历经20年,未完成

  •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灵山,以观自在菩萨之请,说小字之般若真言。又说胜妙般若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