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维传
韩维字持国,开封雍丘人。以进士奏名礼部,这时韩亿辅佐朝政,不肯试于大廷,受恩荫做官。父亲死后,闭门不仕。宰相向朝廷推荐韩维喜好学习和古礼,安心静退,奉召考试学士院,辞谢不任职。富弼在河东建置幕府,史馆欧阳修推荐他为检讨、知太常礼院。礼官议论祭祀应东向位,韩维请求虚室而侍太祖。温成后建庙使用音乐,韩维认为不合礼仪,请求全部免去。议论陈执中的谥号,认为张贵妃死后得以在皇仪殿办理丧事、追位册封号,都是陈执中所建,应当谥为荣灵。诏令谥号为恭,韩维说:“向君主责难叫作恭,陈执中凭借什么能享受这个称号呢?”议论完后没有允许,乞求免去知礼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泾州。
神宗被封淮阳郡王、颍王,韩维都是记室参军。淮阳郡王、颍王每次有事咨询,韩维全部对答,至于拜谢立起进退的表情,都体现了他的气节。曾经与神宗议论天下事,谈到功名,韩维说“:圣人的功名,因事才可显见,不能有获取功名之心。”神宗听说韩维有病请求到州郡,上章留在京师。这时朝廷派遣使者广泛到各位大臣家中,替王选妃。韩维上疏说:“王孝顺友爱聪明,一举一动都遵守礼度,正在学习经学,来仿效以往的道德。如今卜族寻找家室,应挑选功勋卓著的名门望族,谨慎地选择善良美丽的女子,考古代纳采、问名的仪式,都按照礼仪办理,不应仅仅选择貌美的女子。”
左、右史空缺,英宗询问授职的旧例,执政者说:“任用在馆阁时间长的人以及进士及第的人。”英宗说“:仅仅选择人员,不一定专门选取考中高榜的人。”执政者认为韩维所说正确,于是任韩维同修起居注、迩英阁侍讲。英宗刚办完丧事,沉默不语。韩维上疏说:“迩英阁,是陛下安居的地方。任侍讲的人,都是进献采纳议论思索的人。在陛下面前陈述的,不是经就是史。能够广泛咨询查访,穷尽仁义之理,考究成败的原因。如今礼制完毕,臣下倾心专听玉音,陛下的言论,在这时就是玉音。臣下请求拿着笔等待。”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
御史吕诲等由于议论濮王而获罪,韩维进谏说:“吕诲等审议尽职,不过是想要陛下完全像先王所实行的制度一样罢了。请求收回上次的诏令,让百官详细议论,以便尽人情;又恢复吕诲等的职务,来建全政治体制。”不久规定不让门下参与,韩维又上言说:“罢免御史,事情关系到政体,却不让有司参预议论,朝廷纲纪的破坏,没有超过这样的。请求解除银台司之职。”没有听从,于是就关门等待发落。诏令推举台官二人,韩维说:“吕诲、范纯仁已有试用的效果,希望恢复他们的职位。”翰林学士范镇作批答不符合圣旨,离开京师补为郡官。韩维说:“范镇的失误之处只在文字,应当包涵容忍他。以前钱公辅降职,朝廷内外都认为处罚太重,连续斥退二位重臣,而其他大臣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此后又有谁敢尽忠心呢?”
颍王为皇太子,兼右庶子。神宗即位,韩维进言说:“各位执事都有各自的职责,应当各负其责,如果互相代替行事,是最失体的事。天下大事不能仓猝办理,人君所建立的各项制度,自然有先有后。”于是向神宗解释滕文公问孟子居丧之礼,推论后世礼仪的变化,以便伸张规谏之风,神宗都认为好而加以采纳。升为龙图阁直学士。
御史中丞王陶弹劾宰相韩琦专横霸道,被免职为翰林学士。韩维说:“中丞所说如果正确,宰相又怎会无罪?如果不正确,又怎能只免除台职?如今任学士,是升职。”参知政事吴奎议论王陶之事,出为青州知州。韩维说任用斥退大臣,不应当这样。诏令吴奎升官。韩维又说“:宰相免职,才是降职免官;如今又升官,是褒奖进用。这两者按理难以一并施行,这与王陶免除中丞之职又加封学士之职有什么不同呢?”奏章献上,吴奎回京师任职。韩维援引前次所说请求离开京师,为汝州知州。数月后,奉召兼侍讲、判太常寺。
起初,僖祖庙已迁走,到英宗纎祭祖庙时,中书认为僖祖与稷、契同等,不应毁坏他们的庙宇。韩维说“:太祖平定叛乱,子孙继承其事业,叫宋太祖,没有什么可议论的。僖祖虽然为高祖,但考察他的功业,没有因袭,如果以对待稷、契的礼仪对待僖祖,担心有所不妥,应像过去一样。”王安石正主张毁坏僖祖庙,坚持不准。
熙宁二年(1069),升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第二年,为御史中丞,由于兄长韩绛在枢府,坚决辞谢。王安石也讨厌他议论保甲之事,又让他为开封知府。开始设置八厢判决轻刑,部下清整严肃。这时吴充任三司使,英宗说:“韩维、吴充以文学进用,任职繁重,但都尽职尽责,可以说任人得当。”兼侍读学士,充群牧使。考试制举人,孔文仲进对策被录取,但由于正直而罢职回家。韩维说“:陛下不要说孔文仲是一位贫贱之士,贬职有什么损失。臣下担心贤才俊杰解体,忠良被陷害,阿谀苟合之徒将乘机而被任用,造成的祸害不小。”王安石更加讨厌他。枢
密使文彦博请求离开京师,神宗说“:枢密院事情繁多,应当授予韩维佐卿之职。”第二天,韩维在殿中上奏言事,说不被任用,请求补为郡官。神宗说:“你是东宫旧人,应当留在京师辅佐朝政。”韩维说:“让臣下的建议得以实行,比富贵要好;如果由于攀附旧恩被任用,不是臣下的愿望。”于是离开京师知襄州,又改任许州知州。
熙宁七年(1074)二月,召为学士承旨。入朝言对,神宗说:“天许久不下雨,朕日夜焦急,怎么办?”韩维说:“陛下担忧发生旱灾,减损膳食避住殿中,这是过去的老办法,恐怕不足以应付上天的变化。应当对自己痛加责备,广泛征求正直的言论。”退朝后,又上疏说:“最近京畿诸县,督责索要青苗钱十分紧迫,往往用鞭子抽打来获得,至于砍伐桑树作为柴禾来交换钱物,旱灾发生之际,又遭遇这种苦难。再如出动军队,危害士兵老百姓,将钱财全部用在荒凉之地,朝廷实行坚决,行动十分迅速。至于免除租税,宽限逃亡负债期限,来拯救贫苦百姓,则迟迟不肯实行。希望陛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以决定实行,过于养尊处优,比杀人还要厉害。”神宗深受感动并有所觉悟,就任命韩维草写诏书征求正直之言。大致是说:“我想知道的是:听纳不符合事理吗?案件诉讼不符合人情吗?征敛税赋失去了节制吗?忠诚正直之言被阻隔皇上不能听到,而阿谀阻塞来成就私意者众多吗?”诏令颁布,人情十分高兴。有圣旨体量市易、免行利的弊病,暂时停止方田、保甲法,这天就下雨了。
王安石被罢相后,正好韩绛入朝为相,韩维加端明殿学士、知河阳,又知许州。神宗巡幸旧邸,为资政殿学士。曾巩当制,称韩维纯洁正直,神宗命令韩维改动命词,韩维知道神宗的心意,于是请求提举嵩山崇福宫。
神宗驾崩,韩维奔赴朝廷。宣仁后亲自书写诏令进行慰劳,韩维对答说:“人的性情是贫穷的时候就想着富裕,痛苦的时候就想着欢乐,疲劳的时候就想着休息,忧郁的时候就想着通畅。确实能够经常以老百姓的利益作为根本,那么老百姓就会富裕;经常将老百姓的忧愁挂在心上,那么老百姓就会快乐;各种不是人力所能承受的赋役都免掉,那么劳累困顿就没有了;免除各种不符合人情的法令,这样烦冤阻滞就通畅了。推而广之,全部诚心诚意地实行,那么子孙后代看到陛下的德行,不用教育就养成了这些品德。”
不久,出任陈州知州,没有上任,奉召兼侍读,加大学士。曾经说:“先帝因为夏国主秉常被废除,因此发动军队来问罪。如今已复位,行蕃臣的礼节,应归还其原有的领地。”于是陈述了不能不停止战争的三条理由,以及领地不能不放弃的五条理由。又说:“仁宗选立皇储,一时的忠诚、功绩显赫之臣都受到宠爱得到俸禄;范镇第一个提出这建议,但没有任何赏赐,希望褒奖显示他的功绩。”范镇于是又被起用。
元..年间更改役法,命韩维详细制定。这时各地纷纷上疏说明十分方便,韩维对司马光说:“小人的议论,都违心迎合,不能不深察。”成都转运判官蔡日蒙附会定等级,韩维讨厌而弹劾他。执政者想废除王安石《新经义》,韩维认为应当和先儒的学说共同流行,论者都佩服他处理妥当。授任门下侍郎。御史张舜民由于上书言事被免职,王岩叟挽救他,用书信暗中询问上官均。谈话泄露,诏令王岩叟分官析职。韩维说“:臣下用书信聚集会谈,互相监督,这样互相为善,对事理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接连不断地责怪善人,恐怕对国家之事没有好处。”
韩维在东省任职一年多,有妒嫉他的人暗中诬陷他,诏令分司南京。尚书右司王存在帘前大声说:“韩维获罪,不知道根源,臣下私下替朝廷惋惜。”于是又任大学士、知邓州。兄长韩绛替他请求,改任汝州。一段时间后,以太子少傅致仕,转少师。
绍圣(1094~1098)年间,由于元..党案,降职为左朝议大夫,又降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在均州安置。他的几个儿子请求朝廷给予官爵,让父亲住在故里。哲宗看了上奏后感到悲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元符元年(1098),随哲宗巡幸睿成宫,又恢复左朝议大夫之职,这年死,终年八十二岁。徽宗即位之初,又全部追赠恢复以前所任官职。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二·张廷玉 卷之三百五十九·佚名 一四一八 署江西巡抚姚棻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佚名 卷三十五·鄂尔泰 世家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三十一·郑麟趾 尉迟纲传·令狐德棻 谢绛传·脱脱 何腾蛟传·张廷玉 一三四、王氏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正·钱穆 楚宣王问群臣曰·佚名 卷六十二·雍正 卷八下·雍正 卷五十一·陆宗楷 一、五等称谓的淆乱·傅斯年 卷09·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