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五等称谓的淆乱

五等爵之说旧矣,《春秋》《孟子》《周官》皆为此说作扶持矣。《孟子》所记史实无不颠倒。《周官》集于西汉末,而《春秋》之为如何书至今犹无定论。故此三书所陈五等爵之说,果足为西周之旧典否,诚未可遽断。吾尝反复思之,以为相传之五等爵说颇不能免于下列之矛盾焉。

一与《尚书》不合。《周书·康诰》:“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又《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召诰》:“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顾命》:“庶邦侯、甸、男卫。”郑玄以五服之称释此数词。而诂经者宗之,此不通之说也。按五五等爵之说旧矣,《春秋》《孟子》《周官》皆为此说作扶持矣。《孟子》所记史实无不颠倒。《周官》集于西汉末,而《春秋》之为如何书至今犹无定论。故此三书所陈五等爵之说,果足为西周之旧典否,诚未可遽断。吾尝反复思之,以为相传之五等爵说颇不能免于下列之矛盾焉。

一与《尚书》不合。《周书·康诰》:“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又《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召诰》:“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顾命》:“庶邦侯、甸、男卫。”郑玄以五服之称释此数词。而诂经者宗之,此不通之说也。按五服说之最早见者,为《周语上》,其文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此言畿内者为甸,畿外者为侯,侯之附邑为宾,蛮夷犹可羁縻,戎狄则不必果来王也。盖曰王者,谓其应来王,而实即见其不必果来王矣。又战国人书之《禹贡》所载五服为甸侯绥要荒,固与《周语》同,绥服即宾服,而与《周书》中此数词绝非指一事者。若《康诰》《召诰》《顾命》所说,乃正与此不类。甸在侯下,男一词固不见于五服,而要服荒服反不与焉,明是二事。近洛阳出周公子明数器,其词有云:“唯十月,月吉,癸未。明公朝至于成周。命舍三事命,众卿事寮,众诸尹,众里君,众目工,众诸侯,侯田男,合四方命”。持以拟之《尚书》,《顾命》之“庶邦侯、甸、男卫”者,应作庶邦侯,侯田男,犹云,诸侯,及诸侯封域中之则诸男也。“侯甸男卫”者,“侯,侯田男,卫”,犹云,诸侯,及诸侯封域中之诸男,及诸卫也。“侯甸男邦采卫”者,犹云,诸侯,及诸侯封域中之诸男,及邦域之外而纳采之诸卫也。《韩诗外传》八,“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尔。”此采之确解也。“侯甸男邦伯”者,犹云,诸侯,及诸侯封域中之诸男,及诸邦之伯也。持周公子明器刻辞此语以校《尚书》,则知侯下有重文,传经者遗之。此所云云,均称呼畿外受土者之综括列举辞,而甸乃侯甸,非《国语》所谓王甸之服,与五服故说不相涉也。古来诏令不必齐一其式,故邦伯或见或不见,而王臣及诸侯亦或先或后。然《尚书》此数语皆列举畿外受土者之辞,果五等爵制为周初旧典者,何不曰“诸公侯伯子男”乎?此则五等爵之说显与《尚书》矛盾矣。

二与《诗》不合。《诗》言侯者未必特尊,如,“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齐侯之子,卫侯之妻”。而言伯者则每是负荷世业之大臣,如召伯、申伯、郇伯、凡伯。果伯一称在爵等之意义上不逮侯者,此又何说?

三与金文不合。自宋以来著录之金文刻辞无贯称“公侯伯子男”者。若周公子明诸器刻辞,固与《尚书》相印证,而与五等爵说绝不合。

四以常情推之亦不可通。上文一二三已证五等爵说既与可信之间接史料即《尚书》《诗》者不合。又与可信之直接史料即金文者不合矣,今更以其他记载考之,亦觉不可通。《顾命》:“乃同召大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以卫侯、毕公、毛公之亲且尊,反列于芮伯、彤伯之下,果伯之爵小于公侯乎?一也。“曹叔振铎,文之昭也”,而反不得大封,列于侯之次乎?二也。郑伯、秦伯,周室东迁所依,勋在王室。当王室既微,乃反吝于名器,以次于侯之伯酬庸乎?三也。如此者正不可胜数。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五·列国爵姓表》所记爵姓,非专据经文,乃并据《左传》及杜预《集解》,且旁及他书者。经文与《左传》固非一事,姑无论《左传》来源之问题如何,其非释经之书,在今日之不守师说着中已为定论。而杜氏生于魏晋之世,其所凭依今不可得而校订。故顾栋高此表颇为混乱之结果。然若重为编订,分别经文、左氏、杜氏三者,则非将此三书作一完全之地名、人名索引不可:此非二三月中所能了事。故今仍录原文于下,兼附数十处校记。若其标爵之失,称始封之误,姑不校也。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补记诸节,大致据余永梁先生之《金文地名表》。但举以为例,以见杜说与金文之相差而已,不获一一考其详也。以下又录金文所有顾表所无者若干事。

续表

据上列顾表,以公为称者五,宋、西虢、州、虞、刘,而刘标子爵。此则据杜氏之非。经文固明明言刘公,其后乃言刘子,此畿内之公,其称公乃当然也。今共得称公者五,而其三为畿内之君,虞虢刘皆王室卿士也。其一之州公最冗突,《公羊传·桓公五年》:“冬,州公如曹。外相如不书,此何以书?过我也。”“六年春正月,实来。实来者何?犹曰是人来也。孰谓?谓州公也。曷为谓之实来?慢之也。曷为慢之?化我也。”此真断烂朝报中之尤断烂处。《春秋》全经中,外相如不书,意者此文盖“公如曹”“公至自曹”之误乎?无论此涉想是否可据,而州之称公无先无后,固只能存疑,不能据以为例。然则春秋称公者,王室世卿之外,其惟宋公乎?此甚可注意者也。又姬姓在此表中除爵号不详者外;列于侯者十六,为最多数;列于伯者十二:曹、郑、祭、北、燕、郕、芮、凡、贾、滑、原、毛;列于子者,除刘子前文中已订正外,尚有吴、巴、郜、顿、沈;列于男者一:骊戎;列于附庸者一:极。子男之姬姓者,非越在蛮夷,如吴如巴,即陈蔡间之小国;若郜则仅以其大鼎见于经文,春秋前已灭:骊则本是戎狄之类。此数国受封之原,除吴、郜外皆不可详。如顿、沈之是否姬姓,经文《左传》亦无说也。姬姓何以非侯即伯,号子者如此其少?此又可注意者也。表中以子为号而从杜氏标姓为姬者,已如上所举,若其他号子者,则:

子姓有 谭;

姜姓有 莱,姜戎;

曹姓有 邾,小邾;

己姓有 莒,温,郯;

嬴姓有 徐;

姒姓有 鄫,越;

芈姓有 楚,夔;

隗姓有 弦;

偃姓有 舒,鸠舒;

妘姓有 偪阳,鄅;

归姓有 胡;

风姓有 须句;

祁姓有 鼓;

允姓有 陆浑之戎;

姓无可考者有  鄾,郧,赖,麇,宗,潞,戎蛮,无终,肥,钟离,钟吾,卢戎。

再以地域论之,则在南蛮、东夷者二十七:吴、楚、巴、鄾、郧、赖、舒、弦、顿、夔、宗、越、钟离、舒、鸠、卢戎(以上偏南),邾、莒、小邾、徐、鄫、须句、郯、莱、胡、鄅、钟吾(以上偏东);在戎狄者七:姜戎、陆浑之戎、潞、戎蛮、无终、肥、鼓。至于谭、温、顿、沈、麇、偪阳,各邑中,则温在王畿之内,谭入春秋灭于齐,顿、沈之封不详,偪阳则妘姓之遗,亦楚之同族也(见《郑语》)。约而言之,以下为号者,非蛮夷戎狄,即奉前代某姓之祀者,质言之,即彼一姓平孑遗。其中大多数与周之宗盟不相涉。彼等有自称王者,如徐、楚、吴、越,春秋加以子号,既非其所以自称,恐亦非周室所得而封耳。

男之见于前表者,仅有三:许、宿、骊戎。准以周公子明器中“侯田男”一语,男实侯之附庸。戎骊之称男不见于《春秋》经,宿亦然。准以《鲁颂》“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及隐十一年《左传》“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壬午遂入许……齐侯以许让公”之文,则许在始乃鲁之附庸,故入其国先以让鲁,鲁思往事之强大,而欲居常与许也。意者许在初年,曾划入鲁邦域之内,其后自大,鲁不过但欲守其稷田耳。及郑大,并此亦失之矣,今彝器有许子簠许子钟,而无称许男者(鲁邦域所及,余另有文论之)。可知彼正不以“侯田男”自居也。

如上所分析,则五等称谓之分配颇现淆乱,其解多不可得。今先就字义论之;果得其谊,再谈制度。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萧子显
  列传第九十一 贾杜令狐·欧阳修
  卷二 建隆二年(辛酉,961)·李焘
  提要·袁康
  第二十二回 收番部叛王中计 纳忠谏御驾亲征·蔡东藩
  卷七·昭梿
  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宦遊偶記題詞·陈惟彦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六·纪昀
  卷三·吕中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范晔
  ●雪交亭正气录卷一·高宇泰
  卷一百五·赵汝愚
  卷一百六十二·佚名
  附录·冯梦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孝祥·唐圭璋

      孝祥字安国,“全”已见。   南歌子   俭德仁诸族,阴功格上清。焚香扫地夜朝真。看取名花浮玉、鉴齐精。   宝篆融融满,□流细细倾。双亲俱寿八千龄。却捧紫皇飞诏、上蓬瀛。

  • 余集目录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目录一卷之一丙辰元旦元旦试笔用乙卯试笔韵邹一桂岁朝图咏檀玉如意乐夀堂用丙申旧作韵题彭元瑞所撰皇极殿镫聨志事初御皇极殿开千叟宴用乙巳年恭依皇祖元韵举千叟宴

  • 四集卷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十八古今体一百四十七首【甲午二】新正恭奉皇太后幸御园之作撰辰晓出凤城垣烟市镫棚景物繁甲午今年新甲子【是日甲子】春舆此日驻春园璇霄瑞气霏银粟【同云密布已霏稷雪益盼优霈不宁】姬室徽

  • 卷一百二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二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傅忠肃公集傅察字公晦孟州济原人也从曽祖曰尧俞有传察为人端重有特操举进士蔡京欲妻以子察力拒之为青州司法参军歴永平溜川丞久之除太常博士迁吏部

  • 卷三十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二目録古蹟类观兰亭图【唐李频】题汪华玉所藏兰亭图【元虞集】兰亭图【元吴师道二首】方方壶崇山峻岭图【明吴寛】项洙处士昼水墨钓台【唐方千】观钓台画图【唐徐凝】题钓台障子【

  • 杨亿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杨亿(974—1020)字大年,浦城(今属福建)人,少有才名。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992),赐进士及第,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文。《宋史》、《东都事略》、《名臣碑传

  • ●卷十六·徐锡麟

    歙县洪桐生梧,乾隆庚子,恭应南巡召试,钦赐举人。后中庚戌科进士,散馆授职编修。嘉庆元年正月,太上皇帝授宝礼成,群臣上表称贺,翰苑诸臣各进持赋词章,俱蒙睿赏,颁赉有差。桐生独出机杼,敬撰《万全全韵颂》进呈,洋洋万余言,导扬盛轨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九·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二月癸卯朔建春祈大典于朝天宫三日夜○甲辰升陕西布政司右参政迟凤翔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巡抚河南右佥都御史章焕言汴城以河为带其初河从西来势本东流数十年间南岸倾颓北岸淤塞渐成横溢宜于翟家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一·佚名

    嘉靖三十年三月己丑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裕陵○辛卯○升吏部左侍郎李默为本部尚书南京右都御史欧阳必进为工部尚书○壬辰○虏酋俺答以去岁冬自宣府求贡朝议不准入春请求益数屡叩宣大各边陈款其子脱脱复率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一三七、慎到考·钱穆

    《孟子》:&ldquo;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慎子曰:此则滑釐所不识也。&rdquo;赵《注》:&ldquo;滑釐,慎子名。&rdquo;焦循曰:&ldquo;釐与来通。《诗?周颂?思文》,贻我来牟,《汉书?刘向传

  • 卷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五典礼志八八旗婚礼【王公婚礼 公主等婚礼 品宦婚礼婚礼通例】王公婚礼亲王婚礼亲王及亲王未分家之子婚娶纳币用珍珠金银花绣袍褂裙粧縀蟒縀素縀衣共九袭蟒縀素縀被褥七具金项圈一合

  • 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序·康熙

    钦惟皇考圣祖仁皇帝性秉生安道防化育临御悠乆宇宙清寜六十载圣徳神功超越万古凡为史臣所记注黎献所覩闻者固已备编于实録宝训珍藏于金匮琅函矞矞皇皇盛矣大矣朕曩者偕诸昆弟侍奉宫庭亲承色笑每当视膳问安之暇天顔怡悦

  •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佚名

    【原文】&ldquo;复次①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②,行于布施③。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④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rdquo;&ldquo;何以故?&rdquo;&ldquo;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六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六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复次下持犯不定。即是和合前之二门。前之二门持则具持十戒。犯则具犯十戒。故云一向。今合判者。十中前四属戒后六属乘。乘戒交互四句分别。若二俱句属前二门。二交络

  • 道门十规·张宇初

    明代张宇初撰。一卷。认为清静为立教之本,性命神气为内修之要。学道修道就在解决“性命”的问题,道学即性命之学,并抨击扶鸾、附体、照水、圆光诸邪说。全书十章,对道教的渊源和流派,立教本旨及应遵循的规范, 都有简

  • 道光年间各省民数谷数清册·佚名

    道光十五年 ( 1835年 ) 及道光二十八年户部汇造的各省民数、 谷数清册刊布 , 研究清代中晚期社会史参考。

  • 化珠保命真经·佚名

    《佛说化珠保命真经》所宣扬的药王菩萨信仰,应本自《法华经》卷六《药王菩萨本事品》,讲述药王菩萨本生故事。药王菩萨在过去为了“一切众生”,自念“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遂燃身以供佛。佛说若听闻《药王菩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