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缜传
韩缜字玉汝,开封雍丘人。考中进士,签书南京判官。仁宗由于发生水灾征求正直的言论,韩缜上疏说:“如今国家的根本没有建立,无法笼络天下人心,这是阴气盛阳气弱的征兆。”言辞十分切合事理。刘沆向朝廷推荐他有才能,任命为编修三班敕。在此之前,武臣不给亲人服丧。韩缜建议说:“三年服丧,是从古到今执行的礼制;晋襄公穿着丧服出征,是一时之事。”于是制定法令,从崇班以上听任他们服丧。任殿中侍御史。参知政事孙扌卞尸位素餐;暂代陕西转运使薛向奔赴朝廷,枢密院就发布诏令授予转运使;刘永年由于是外戚升为防御使;内侍史志聪私自役使皇城亲从,韩缜都详尽地论说。仁宗为了罢免孙扌卞,停止薛向与刘永年的任命,而纠正史志聪的过失。升为侍御史、度支判官,离开京师任两浙、淮南转运使,调往河北。
夏人谅祚死,他的儿子秉常即位,派人请求册封。朝廷正责备夏人不尽职责,打算选派人诘问使者。韩缜刚好向皇帝辞谢,神宗让他前往。韩缜到驿站问罪,使者服帖,到晚上,将奏书奉上。神宗高兴,改为陕西转运使。进入京师知审官西院、直舍人院。由于其兄长韩绛执政,改为集贤殿修撰、盐铁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曾经设宴招待客人晚上归来,让傅京力喝酒,误随入州宅,与侍妾相遇,韩缜大怒,令军校用铁杖杀死他。傅京力的妻子拿着血衣,击打登闻鼓进行上诉,由此被降职,分司南京。秦人俗语说:“宁愿遇到小虎,不要遇到玉汝。”韩缜就是这样残暴。一段时间后,恢复待制,知瀛州。
熙宁七年(1074),辽使萧禧来议定北地的边界。召韩缜到馆迎客,于是回访,令他拿着图册到辽国君主那里,没能见到辽主就返回了。知开封府,萧禧又来,再次在别馆款待他。诏令乘坐驿车到河东,和萧禧分别划定地界,以分水岭作为界限。回复君命,被赐予袭衣、金带,为枢密都承旨,还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五年(1082),实行官制,改为太中大夫、同知枢密,进知院事。
哲宗即位,授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首席宰相蔡确与章..谋划诬陷东朝,到蔡确为山陵使时,韩缜公布他的罪行,这样东朝及外廷都知道了这件事。蔡确出使回来,打算让其属下高遵惠、张..、韩宗文担任好官职。宣仁后来询访韩缜,韩缜说:“高遵惠为太后伯父;张..是中书郎张..的弟弟;宗文,是臣下的侄儿。如今提拔选用不依照秩序,这样君臣各自私爱他的亲戚,又用什么来昭示天下呢?”于是任用被废止。
元..元年(1086),御史中丞刘挚、谏官孙觉、苏辙、王觌,议论韩缜才能低下声望轻,在先朝任奉使,割地六百里来送给契丹,边人对他怀着刻骨仇恨,不能让他位居相位。数十次上章,罢职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移永兴、河南,授予安武军节度使、知太原府,易节奉宁军。请求告老,为西太一宫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绍圣四年(1097)死,终年七十九岁。追赠司空,谥号为“庄敏”。
韩缜外表庄重,因而以严厉著称。虽然任将相但却默默无闻没有任何建树,奉养丰厚,世人将他与晋朝何曾相比。儿子韩宗武。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八·刘昫 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七十六·张廷玉 卷二十八 漢紀二十·司马光 卷之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六百五十五·佚名 第三十一章 后汉的盛衰·吕思勉 卷四十二·萧常 卷五十二·张守节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林语堂 汪藻传·脱脱 郭绪传·张廷玉 卷二百·雍正 吏学指南卷之六·徐元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