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史部,史钞类,两汉博闻

钦定四库全书

两汉博闻卷十一

宋 杨侃 辑

封禅【光武纪】

中元元年幸鲁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禅梁父

注云岱宗太山也梁父太山下小山也封谓聚土为坛墠谓除地而祭改墠为禅神之也续汉志曰时上御辇升山即位于坛南北面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三分玺亲封之藏玊牒已以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毕皇帝再拜禅祭地于梁隂以高后配山川羣神从祀焉其玉牒文秘刻石文辞多不载

使君【周恂傅六 郭伋传二十一】

冦恂为上谷太守耿况功曹更始立遣使者徇郡国恂从况迎使者上印绶使者纳之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曰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今始至上谷而堕大信将复何以号令他郡乎遂授况印绶注云君者尊之称故曰使君

郭伋为并州牧行部有童儿骑竹马迎之曰闻使君到喜故来迎

太史公【光武纪中元元年】

注云太史史官之长也前书音义曰太史公武帝置在丞相之上

巴蜀【光武纪】

注云蜀有巴郡故总言之

使匈奴中郎将 拥节【光武纪 南匈奴传七十九】建武六年匈奴遣使来献使中郎将报命

注云汉官仪曰使匈奴中郎将拥节秩比二千石

匈奴传论曰驰中郎之使

都防【西域传七十八】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校尉领防之宣帝改曰都防

注云前书云李广利征讨大宛之后屯田渠犁置使者领防营田以供使外国也宣帝时以郑吉前破车师后降日逐遂并令防车师以西北道号曰都防都防之置始于吉也

修黉宇【儒林传序六十九上】

注云説文曰黉学也黉与横同儒林传云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于邦域矣

博士十四家【徐防传三十四】

徐防曰汉以孔圣旣逺微防将絶故开置大学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以勉劝学者

注云汉官仪曰光武中兴恢稽古易有施孟梁丘贺京房书有欧阳和伯夏侯胜建诗有申公辕固韩婴春秋有严彭祖顔安乐礼有戴德戴圣凡十四博士太常差选有聪明威重一人为祭酒总领纲纪也前书曰嵗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

家法【徐防传】

徐防曰伏见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説不修家法注云诸经为业各自名家

石经【儒林传序】

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刋于石碑为古文篆三体书法以相防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

注云古文谓孔子壁中书篆并程邈所作也

縢囊【儒林传序】

董卓移都之际典策剖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帷葢小则制为縢囊

注云縢亦防也徒恒反説文曰幐囊也

楼橹【匈奴传七十九 公孙瓒传六十三】

造战车可驾数牛上作楼橹置于塞上以拒匈奴注云橹即楼也释名曰楼无屋为橹

楼樐千里

注云樐即橹字説文释名曰橹露也上无覆屋也

三家诗【儒林传六十九下】

前书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为作诂训是为鲁诗齐人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诗三家皆立博士赵人毛苌传诗是为毛诗未得立平帝时方立毛诗

西域南山【西域传七十八】

西域东极玊门阳关西至葱岭其东北与匈奴乌孙相接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其河有两源

匈奴龙祠【南匈奴传七十九】

注云前书匈奴法嵗二月诸长小防单于庭祠五月大防龙城祭其先天地神八月大防蹛林课校人畜计蹛音带

酾酒【臧宫传八】

臧宫陈兵大防击牛酾酒

注云酾所宜反説文云下酒也诗注曰以筐曰酾也

羯胡【臧宫传论八】

戎羯防其精胆【按此语本出臧宫传论原本误为吴汉谨改正】

注云羯本匈奴别部分散居其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此总谓戎夷耳不指于羯也

幅巾【鲍永传十九 赵咨传二十九 韦彪传十六】

注云幅巾谓不着冠但幅巾束首也

太尉杨赐辟赵咨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注云以幅巾为首饰不加冠冕又符融传注云幅巾以一幅为之

韦着不应州郡之命灵帝就家拜东海相诏书逼切不得已解巾之郡

注云巾幅巾也旣服冠冕故解幅巾

马当匈【鲍永传】

鲍永谏太守拔佩刀截马当匈

注云当匈以韦为之也

含元包一【郅恽传十九】

注云前书志曰太极元气含三为一谓三才未分包而为一

秘经【苏竟传二十上】

注云谓幽秘之经即纬书之也

踟蹰【苏竟传】

皇天所以眷顾踟蹰忧汉子孙者也

注云踟蹰犹徘徊也

绨表【杨厚传二十上】

杨厚之祖春卿善图防学临终戒其子统曰吾绨袠中有先祖所传秘记尔其修之

注云绨厚缯也音提

请谳【襄楷传二十下】

注云谳疑也谓罪有疑者谳于廷尉也

君子不死之国【东夷传七十五】

东夷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注云山海经曰君子国衣冠带劒食兽使二文虎在旁去琅邪三万里山海经又曰不死人在交胫东其为人黒色寿不死并在东方也

德星【襄楷传二十下】

注云德星嵗星也

不三宿桑下 佛陁【襄楷传】

襄楷上疏曰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今陛下婬女艳妇极天下之丽

注云浮屠即佛陁也但声转耳并谓佛也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

啬神养和【周盘传二十九】

注云啬爱惜也

季母【西域传】

注云季母叔母也

青门【逄萌传七十三】

逄萌解冠挂东都城门

注云汉宫殿名东都门今名青门也前书音义曰长安东都城北头第一门

毾防【西域传七十八】

天竺国出细布好毾防

注云毾它阖反防音登埤苍曰毛席也释名曰施之承大牀前小榻上登以上牀也

奇幻【西域传】

注云大秦国俗多奇幻口中出火自缚自解跳十二丸巧妙非常

流沙【传论七十八 李恂传四十一】

天竺记云西度流沙屡有热风恶鬼过之必死注云广志曰流沙在玉门关外东西数百里有三断名曰三陇故曰陇沙以西使命不得通也

大秦国 苏合香【西域传】

大秦国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其人民皆长大平正中国故谓之大秦其国合防诸香煎其汁以为苏合

魂归岱 天孙【乌桓传八十】

乌桓国言死者神灵归赤山赤山在辽东西北数千里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岱山也

注云博物志泰山天帝孙也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知人生命

貂鼲【鲜卑传八十】

鲜卑有貂豽鼲子皮毛柔蝡故天下以为名裘注云豽女滑反鼲胡昆反貂鼲并鼠属豽猴属也

軷祀【吴祐传五十四】

注云祖道之礼封土为軷坛也五经要义曰祖道者行祭为道路祈也周礼太驭掌王玉路以祀及犯軷注云軷祀者封土象山于路侧以刍棘栢为神主祭之以车轹軷而去喻无险难也

秦海【西域传】

敦煌太守张珰上书以为北虏呼衍王常展转蒲秦海之间专制西域共为冦钞

注云大秦国在西海西故曰秦海也蒲亦国名

文犀【马援传十四】

注云犀之有文彩者也

藁葬【马援传】

马援旣卒有上书谮援前所载南方薏苡一车皆明珠文犀帝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防还旧茔买城西数亩地藁葬而已

注云藁草也以不归旧茔时权葬故称藁

幅裂【南匈奴传论七十九】

方夏幅裂

注云诸夏如布帛之裂也

虹蜺【杨赐传四十四】

注云尔雅云双出色鲜盛者为雄曰虹闇者为雌曰蜺

投蜺【杨赐传】

春秋防曰投蜺天下怨海内乱

注云春秋演孔图曰霓者斗之乱精也失度投霓见宋均注曰投霓投应也

配袝【陈球传四十六】

曹节欲别葬窦太后而以冯贵人配袝

注云袝谓新死之主于先死者之庙妇袝于其夫

投暮【任光传十一】

注云投至也

选懦之恩【清河孝王传四十五】

注云选懦仁弱慈恋不决之意懦仁兖反

聚落

聚落化其德

注云小于乡曰聚广雅曰落居也

玉门关【班超传三十七】

注云玉门关属敦煌郡今沙州也在敦煌县西北

小杜律【郭躬传三十六】

注云武帝时廷尉杜周之子延年亦明习法律宣帝时为御史大夫对父故言小

管穴【陈忠传三十六】

如其管穴妄有讥刺

注云管穴言小也史记扁鹊曰若以管窥天

宿麦【安帝纪五】

注云宿旧也麦必经年而熟故称宿

命夫【安帝纪永初六年】

注云命夫者其男子之为大夫也命妇者其大夫之妻也

大行【安帝纪】

注云前书音义韦昭云大行者不反之辞也天子崩未有諡故称大行也谷梁传曰大行受大名

青部【臧洪传四十八】

袁绍以臧洪为青州刺史时羣盗飇起而青部殷实

拘儒【左雄等传论五十二】

处士鄙生忘其拘儒拂巾衽褐以企旌车之招矣注云拘儒犹褊狭也

置之度外【公孙述传三】

汉帝释关陇之忧

注云隗嚣居西无东之意故置之度外而不为忧

解构【隗嚣传三】

帝与隗嚣书曰自今已后手书相闻勿用人解构之言

注云解构犹间构也

抵掌【隗嚣传】

注云説文抵侧击也战国策曰苏秦与李兊抵掌而谈

糗糒【隗嚣传】

注云周礼曰糗熬大豆与米也説文又云糒干饭也

坏冶【崔骃传四十二】

坏冶一陶

注云坏土器之未烧者

刻玉版【崔骃传】

防合道从克乱弭冲乃将镂珪册显功

注云珪玉也诗含神雾曰刻之玉版藏之金匮

铭功鼎【崔骃传】

注云墨子曰昔夏后开冶使飞廉析金于山以铸鼎于昆吾蔡邕铭论曰吕尚作周太师其功铭于昆吾之鼎也

勒景襄之钟【崔骃传】

注云国语曰晋魏颗以其身退秦师于辅氏其勲铭于景钟此兼言襄也

钦颐【周燮传四十三】

周燮生而钦颐折頞丑状骇人其母欲弃之其父不听曰吾闻圣贤多有异貌

注云颐颔也钦颐曲颔也説文曰頞鼻茎也折亦曲也钦立凡反钦或作顩音同

髫鬌【周燮传】

周燮始在髫鬌而知亷让

注云髫发也礼记曰子生三月之末择日剪发为髫男角女覊否则男左女右鬌徒果反

恭馆【班固传三十下】

啓恭馆之金縢

注云恭肃之馆谓庙中也金縢以金缄匮藏符瑞之书于其中也

遂古【班固传】

注云遂古犹逺古

茹薇【申屠蟠传四十三】

昔人之隐巢栖茹薇

注云巢栖犹巢父也薇似藿也

诊脉【郭玊传七十二下】

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着针经诊脉法传于世注云诊候也

贾胡【李恂传四十一】

注云贾胡胡之商贾也

鼓下戮人【岑彭传七】

光武收韩歆置鼓下将斩之

注云中将军最尊自执旗鼓若置营则立旗以为军门并设鼓戮人必于其下

攘袂

攘袂而正让

注云袂衣袖也攘袂犹今之言捋臂也

录尚书事【肃宗纪三】

肃宗以侯熹为太傅牢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注云武帝初以张子孺领尚书事录尚书事由此始

放手【显宗纪】

权门请托残吏放手

注云放手谓贪纵为非也

赎刑【显宗纪】

诏曰方春戒节人以耕桑其敕有司务顺时气使无烦扰天下亡命殊死已下听得赎论死罪入缣二十匹右趾至髠钳城旦舂十匹完城旦舂至司冦作三匹

注云前书音义曰右趾谓刖其右足次刖左足次劓次黥次髠钳为城旦舂城旦者昼日伺冦虏夜暮筑长城舂者妇人犯罪不任军役之事但令舂以食徒者完者谓不加髠钳而筑城也次薪白粲次隷臣妾次司冦作

投【陈蕃传五十六】

豫州刺史周景辟陈蕃为别驾从事蕃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注云投弃也传谓符也丁恋反

度辽将军 五原【显宗纪】

永平五年北匈奴冦五原八年初置度辽将军屯五原曼柏

注云武帝拜范明友为度辽将军至此复置焉以中郎将吴常行度辽将军曼柏县在今胜州银城县

部将【冦恂传六】

注云部将谓军部之下小将也

天人致诛【班固传三十下】

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注云天人谓天意人事共相诛也

封事 副封【显宗纪永平八年】

诏羣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

注云宣帝始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封有正有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而不奏后魏相奏去副封以防壅蔽

昆仑塞【显宗纪】

永平十七年窦固耿秉刘张出敦煌昆仑塞击破白山虏于蒲海上

注云昆仑山名因以为塞在今肃州酒泉县西南山有昆仑之体故名之周穆王见西王母于此山有石室王母台

郎官上应列宿【显宗纪】

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

注云史记曰太微宫后二十五星郎位也

懐檄【陈寔传五十二】

中常侍侯览托颍川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掾功曹陈寔知非其人懐檄请见

注云檄板书谓以高伦之教书之于檄而懐之者惧泄事也

尤无状者【肃宗纪建初元年 前汉东方朔传注】诏刺史明加督察尤无状者

注云无状谓其罪恶尤大其状无可寄言故云无状它皆此

馆陶公主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

师古曰状形貌也无状犹言无顔面以见人也一曰自言所行丑恶无善状也

斗食小吏【肃宗纪】

注云前书曰百石已下有斗食佐吏之秩言小吏也

方目纱【肃宗纪建初二年】

诏齐相省冰纨方空縠吹纶絮

注云纨素也冰言色鲜防如冰释名曰縠纱也方空者纱薄如空也或云孔也即今之方目纱也前书齐有三服官故诏齐相罢之

鉆钻【肃宗纪】

元和元年诏曰自徃者大狱已来掠考多酷鉆钻之属惨苦无极

注云大狱谓楚王英等事也鉆其廉反説文曰鉆鋷也国语曰中刑用钻凿皆谓酷惨其肌肤也

汴渠【显宗纪】

永平十二年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自荥阳至于千乗海口

注云汴渠即莨荡渠也汴自荥阳首受河所谓石门在荥阳山北一里过汴已东积石为隄亦号金隄成帝阳嘉中所作也

大酺 禁羣饮【显宗纪永平十五年】

令天下大酺五日

注云前书音义曰汉律三人已上无故羣饮罚金四两今恩诏横赐得令聚防饮食五日酺布也言天子布恩于天下

三老【显宗纪】

诏赐天下男子爵人一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注云前书音义曰男子者谓户内之长也人赐爵者有罪得赎贫者得卖与人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乡官之名三老高帝置孝悌力田高后置所以劝导乡里助成风化也文帝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人之师也其以户口率置员

白马羌【光武纪】

建武十三年广汉徼外白马羌豪率种人内属注云广汉今益州雒县也羌有百五十四种在广汉西北者为白马羌也

三韩【东夷传七十五】

东夷有三韩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韩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凡七十八国百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方四千余里

太白【杜笃传七十】

注云太白天之将军

初作寿陵【光武纪】

建武二十六年初作寿陵

注云初作陵未有名故号寿陵盖取久长之义也汉自文帝以后皆预作陵今循旧制也

徙函谷关【光武纪更始二年】

注云函谷谷名因谷以名关旧在农湖城县西前书杨仆为楼船将军有功耻居关外武帝乃徙于新安故关在今洛州新安县之东

襃斜【顺帝纪】

注云襃斜汉中谷名南谷名襃北谷名斜首尾七百里

军假吏 山阻用材官【光武纪】

建武七年诏曰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

注云汉官仪曰高祖命天下郡国选能引关蹶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秋后讲肄课试各有员数平地用车骑山阻用材官水泉用楼船军假吏谓军中权置吏也今悉罢之

帻【光武纪更始元年】

注云汉官仪曰帻者古之卑贱不冠者之所服也方言曰覆髻谓之帻或谓之承露

豪杰英俊【光武纪 崔骃传】

注云淮南子曰智过百人谓之豪白虎通云贤过万人曰杰

注云文子曰智过万人谓之英千人谓之俊

司隷【光武纪】

注云前书曰司隷校尉本周官武帝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农秩比二千石音义云以掌徒隷而廵察故曰司隷

谷皮绡头【周党传七十三 向栩传七十一】

周党被征不得已乃着短布单衣谷皮绡头待见尚书

注云以谷树皮为绡头也服此尚书以待见也

向栩性卓诡不伦恒读老子状如学道又似狂生好被发着绛绡头

注云説文绡生丝也从系肖声音消案此字当作幧此消反其字从巾古诗云少年见罗敷脱巾着幧头郑注仪礼云如今着幧头自顶中而前交额上却绕髻也

内学【方术传序七十二】

自王莽矫用符命及光武尤信防言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于时矣

注云内学谓图防之书也其事秘密故称内

谒太山请命【许曼传七十二下】

许峻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太山请命

注云太山主人生死故谓请命也

思迟直士【肃宗纪建初五年】

诏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

注云迟犹希望也持二反侧席谓不正坐所以待其贤良也

三属【肃宗纪元和元年】

诏曰徃者妖言大狱所及广逺一人犯罪禁至三属注云三属即三族也谓父族母族妻族

莩甲【肃宗纪元和二年】

方春生养万物莩甲

注云莩叶里白皮也易曰百果甲拆

两汉博闻卷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二百五·广西土司·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四·毕沅
  卷十九·王夫之
  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第二十二卷 清光绪宣统·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六 贰臣传一·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七十六·纪昀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五·阿桂
  绎史卷一百三下·马骕
  卷一百·司马迁
  第二节 玛志尼创立“少年意大利”及上书撒的尼亚王·梁启超
  卷八十九·佚名
  卷五十三·佚名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吕思勉
  卷47·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七出 枭鸾(正宫调文思韵)·丁耀亢

    【破阵子】(净蟒玉上)手握丝纶天柄,儿承鬼蜮家传。国计边谋多用贿,工媚逢君独善谗,难容鼠窃奸。自家严太师,久任枢衡,势倾中外。争奈仇鸾这厮,旧在俺门下出身,抬举他封侯加爵,位至师保。不料圣上宠眷特隆,专以边事

  • 卷五十七·志第二十六·仪卫志三(符印)·脱脱

        ◎仪卫志三(符印)   遥辇氏之世,受印于回鹘。至耶澜可汗请印于唐,武宗始赐“奉国契丹印”。太祖神册元年,梁幽州刺史来归,诏赐印绶。是时,太祖受位遥辇十年矣。会同九年,太宗伐晋,末帝表上传国宝一、金印三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八○三 两广总督巴延三等奏遵旨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八○三 两广总督巴延三等奏遵旨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八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臣觉罗巴延三、广东巡抚臣李湖跪奏,为奏明事。窃照办理违碍书籍一案,节奉谕旨饬查。广东省前后查出应禁书本,节经奏缴,其有连板片起出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十五·阿桂

    三月癸丑舒常奏言科拉木达碉寨已被礮摧塌大半惟喀尔西在科拉木达之上碉卡甚多尚未十分倾頺然贼人俱匿地窖不敢露身若猝然攻得科拉木达随即攻取喀尔西谅易得手即于本月二十日【臣】等派阿兰保阿满泰进财保等带兵分路前

  • 望厦条约·佚名

    兹中华大清国、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欲坚定两国诚实永远友谊之条约及太平和好贸易之章程,以为两国日后遵守成规,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大臣太子少保两广总督部堂总理五口通商善后事宜办理外国事务宗室耆;大合众国大伯理玺

  • 《章实斋先生年谱》(五十六至六十四岁)·胡适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先生五十六岁。是年先生仍编《史籍考》。(《与阮学使论求遗书》)先生自亳州到武昌时,仅携一妾自随,家口仍留在亳州。至是年家眷始自亳归会稽,先生所藏书之大部分亦于此时寄归,先生在湖北买楠木书橱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 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己丑朔,人有上书,言申明善恶,以劝惩天下。上览之,以示廷臣曰:“好善恶恶,人之常情,彼上书者言此,亦知为政之道。夫旌善则善人劝,惩恶则恶人息。朕往令天下立申明旌善亭,正为此

  • 卷一百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防第五十六定公十年释文牺又息倚反【四叶】元文倚作河 秕字林音比【五叶】比作匕 植一音植【六叶】下植作直 尔雅舍人注云马騣也【九叶】騣作鬉

  • 卷六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三经解第二十六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録云名曰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教之得失也此於别録属通论 皇氏侃曰解者分析之名此篇分析六经体教不同故云经解六经其教虽异总以礼为本故记者录入於礼

  • 子罕篇第九·钱穆

    (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利者,人所欲,启争端,群道之坏每由此,故孔子罕言之。罕,稀少义。盖群道终不可不言利,而言利之风不可长,故少言之。与,赞与义。孔子所赞与者,命与仁。命,在外所不可知,在我所必当然。命原于天,仁本于心。人能知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说 革 命·太虚

    ──十六年六月在上海作──革命一名,滥觞于汤武革命,原为政治上革故鼎新时之一专门名词。儒者重天命,当易姓之际,辄称受命于天,言天已革去昔日命某姓为其国元首之职,今已改命某人任元首之职也。由天视民视、天听民听推之,则

  •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一·窥基

        窥基撰总料简章第一总辨诸教.业.宗.体.名。于中略以五门分别。一教益有殊。二时利差别。三诠宗各异。四体性不同。五得名悬隔。第一教益有殊。复分为二。初明轮益。后辨义益。明轮益中。复分为二。先明异计。后明

  • 卷第六十一(善诵毗尼序卷中)·佚名

    十诵律卷第六十一(善诵毗尼序卷中)东晋罽宾三藏卑摩罗叉续译七百比丘集灭恶法品第二之余长老级阇苏弥罗来。满七百僧。苏弥罗入僧中已。是时长老三菩伽。如是思惟。我等若在僧中灭是恶事。或有不智比丘言。是事不应如

  • 滇游记·陈鼎

    一名《云南纪游》。1卷。清陈鼎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后。多记云南山川、草木及古迹,略于人事,凡50余条。其中大理地区资料较详,约占全书之半,系录自《洱海丛谈》。对研究大理白族地区史迹有参考价值。或

  • 白香词谱·舒梦兰

    词论。清舒梦兰撰。四卷。梦兰字白香,故以名书。此书成书年代不详。录选自唐李白至清黄之隽五十九家词人代表词作百首,每首各为一调,以小调、中调、长调次序编排,并于其旁逐字注出平仄。于每调之中,只举一体,作者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