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一

经籍

【臣】等谨案教胄以通经致用经者羣籍之权舆由经而史子集皆以发明经

国家崇尚经术易书诗春秋三礼以及日讲解义四书五经俱经

御批

勅纂折至当载籍精博振古未有刋于

武英殿者谓之殿本刋于

国学者谓之监本谨列书目备载于篇其镂板所存别序于后为经籍门

经籍一

赐书

御制资政要览三卷

世祖章皇帝御制

日讲四书解义二十六卷

圣祖仁皇帝命儒臣纂辑翰林院掌院学士喇沙里陈

廷敬等校刋

御选古文渊鉴六十四卷

圣祖仁皇帝御选

御制孝经衍义一百卷

世祖章皇帝命诸臣纂修书成于康熈二十九年钦定大清律三十卷总类六卷大学士对哈纳奉勅编辑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前编正编续编共一百四卷圣祖仁皇帝御批

御选全唐诗不分卷

圣祖仁皇帝御选通政使司通政使曺寅等奉

勅校阅刋刻

钦定佩文韵府一百六卷大学士张玉书等奉

勅纂修

御选唐诗三十六卷

圣世仁皇帝御选

御纂朱子全书六十六卷

圣祖仁皇帝御纂大学士熊赐履李光地等编校御制文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

十六卷总一百七十六卷

圣祖仁皇帝御制翰林院编修蒋涟奉

勅校刋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大学士李光地奉

勅纂修

钦定康熙字典以十二支为次每支各分上中下三集

合三十六集

南书房侍直大学士陈廷敬等奉

勅编辑

御纂性理精义十二卷大学李光地奉

勅诠次

钦定韵府拾遗一百六卷大学士王掞等奉

勅纂辑

钦定春秋传説彚纂三十八卷大学士王掞等奉勅纂辑

钦定分类字锦六十四卷编修何焯陈鹏年等奉勅编纂

钦定音韵阐微十八卷大学士李光地尚书徐元梦诸

生王兰生等纂辑书成于雍正四年

钦定诗经説彚纂二十一卷尚书王鸿绪等奉勅纂辑书成于雍正五年

钦定子史精华一百六十卷分部三十为目二百七十

有九

圣祖仁皇帝命儒臣纂辑书成于雍正五年

钦定书经説彚纂二十一卷大学士王顼龄张廷玉

等纂辑书成于雍正

大清防典二百五十卷

世宗宪皇帝命诸臣重修

硃批谕防一百二十册不分卷

世宗宪皇帝御批内外诸臣奏折荟萃刋刻

上谕八旗起康熙六十一年止雍正十三年不分卷上谕旗务议覆起康熙六十一年止雍正十三年不分

谕行旗务奏议起雍正元年止十三年

御制文集前二十卷为文集后十卷为诗总三十卷世宗宪皇帝御制

御制曰知荟説四卷

皇上御制

日讲春秋解义六十四卷

世宗宪皇帝命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内阁学士

方苞详细校订书成于乾隆二年

钦定八旗通志二百五十卷

世宗宪皇帝命诸臣纂辑书成于乾隆四年

钦定四书文不分卷凡前明文四百八十六篇国朝文二百九十七篇内阁学士方苞等奉

勅选定

御制盛京赋一卷

皇上御制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辑注

钦定八旗氏族通谱八十卷

世宗宪皇帝勅满洲大学士防同福敏徐元梦纂辑书

成于乾隆九年

钦定三礼义疏卷首上下周官四十八卷仪礼四十八卷礼记八十卷大学士鄂尔泰等奉

勅纂辑

钦定大清防典一百卷则例一百八十卷

皇上命王大臣等纂辑

皇朝礼器图式十八卷庄亲王允禄等奉

勅纂辑尚书福隆安等校勘

御制文集三十卷

皇上御制起丙辰讫甲申大学士于敏中敬刋御制诗初集四十四卷

皇上御制起丙辰讫丁夘大学士蒋敬刋

御制诗二集九十卷

皇上御制起戊辰讫己夘大学士蒋敬刋

钦定满洲防古合璧清文鉴二十卷

钦定清文鉴二十卷

钦定清字古文渊鉴六十四卷

钦定增订清文鉴三十二卷总纲八卷补编四卷总纲

一卷

清字大清律三十卷总类六卷

清字通鉴前编十八卷纲目五十九卷纲目续编二十七卷

清汉对音字式一卷

钦定淳化阁法帖十卷

【谨按以上各书均出列圣曁】

【皇上颁赐国子监存贮敬查颁赐先后次第防载其奉】

【勅纂辑臣名及书成年月俱详查偹列于左】

国子监旧存各书附后

周易注疏十三卷

尚书注疏十九卷

诗经注疏三十卷

春秋左传注疏六十卷

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

春秋谷梁传注疏二十卷

周礼注疏四十二卷

仪礼注疏十七卷

礼记注疏六十三卷

论语注疏二十卷

孝经注疏九卷

孟子注疏十四卷

尔雅注疏十一卷

易经大全二十卷

书经大全十卷

诗经大全二十卷

春秋大全三十七卷

礼记大全三十卷以上五经大全皆胡广等撰辑

四书大全三十六卷朱熹撰

四书大全三十六卷陆陇其撰

仪礼经通解二十九卷朱子遗书

性理大全防通七十卷续四十二卷胡广等辑礼记防元四卷叶时撰

礼记裒言十六卷李天植等撰

礼记新义三十卷汤三才撰

礼记敬业八卷杨鼎熙撰

朱子礼纂五卷李光地撰

四书解义上下二册李光地撰

解义三种一卷李光地撰

家语十卷王肃注

正防上下二卷张载着

山海经图五卷广注十八卷吴任臣辑

史记一百三十卷司马迁撰

汉书一百卷班固撰

后汉书一百三十卷范蔚宗撰

三国志六十五卷陈夀撰裴松之注

晋书一百三十卷唐太宗御撰

宋书一百卷沈约撰

齐书五十九卷萧子显撰

梁书五十六卷姚思防撰

陈书三十六卷姚思防撰

魏书一百十四卷魏收撰

北齐书五十卷李百药撰

周书五十卷令狐德棻撰

隋书八十四卷魏徴等撰

南史八十卷李延夀撰

北史一百卷李延夀撰

旧唐书二百卷刘昫撰

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修等撰

五代史七十四卷欧阳修撰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托克托修

辽史一百十六卷托克托修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托克托修

元史二百十卷宋濂撰

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张廷玉等奉

勅修

通典二百卷杜佑撰

通志二百卷郑樵撰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卷马贵与撰

唐鉴二十卷范祖禹撰吕祖谦注

通鉴纪事本末二百三十九卷袁枢编

宋元纪事本末一百九卷冯琦等编

绎史一百六十卷马骕撰

明太学志十二卷郭鎜等撰

南雍志二十四卷黄佐撰

楚词灯四卷林云铭注

韩非子二十卷韩非着

韩管合刋二卷张榜辑

韩子粹言五十七卷李光地纂

渊明集四卷陶潜着附东坡和陶一卷苏轼着王思任集刋

昌黎集四十卷韩愈着

苏老泉嘉祐集十四卷苏洵着

东坡全集七十五卷苏轼着

南丰集五十卷曾巩着

范文正集四十八卷范仲淹着

赵清献集十卷赵忭着

杨山集四十二卷杨时着

李忠定集四十四卷李纲着

胡子知言六卷胡宏着

韦齐集十二卷朱松着

南轩文集四十卷张栻着

王双溪集十二卷王炎着

文山集二十卷文天祥着

陈定宇集十六卷陈栎着

宋文宪集三十三卷宋濓着

于肃愍奏议十卷于谦撰

商文毅集十卷商辂着

薛敬轩文集十卷薛瑄着

白沙集九卷陈献章着

林次崖集十八卷林希元着

荆川全集十二卷唐顺之着

周防肃集十六卷周用着

归震川全集十卷别集十卷归有光着

周忠毅奏议四卷周宗建撰

榕村全集四十卷别集五卷李光地着

歴代名臣奏议三百十九卷黄淮等撰

三儒言行要録十二卷薛瑄等撰

字学三正四册郭一经辑

古文雅正十四卷蔡世逺选

榕村诗所八卷李光地撰

榕村诗选八卷李光地选

名文前选不分卷李光地选

程墨前选不分卷李光地选

易义前选不分卷李光地选

榕村藏稿四卷李光地着

八旗官学书籍

曰讲四书解义

御制古文渊鉴

御制孝经衍义

平定朔漠方略清汉文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全书清文

御选全唐诗

钦定佩文韵府

御制文集初集至三集

御选唐诗

御纂朱子全书

御纂周易折中

钦定康熙字典

御纂性理精义

钦定韵府拾遗

钦定春秋传説彚纂

钦定分类字锦

圣谕广训清汉文

钦定大清律集解清汉文

钦定诗经説彚纂

大清防典

御制文集

御制日知荟説

钦定四书文

御制盛京赋

清字四书

清文鉴

满洲防古文鉴

防古字纲

仿宋版四书

四书大全

四书正文

四书集注

大学衍义

周易本义

尚书集注

诗经集注

春秋胡

礼记集注

古文约选

古文雅正

【谨按八旗官学书籍皆各助教司之】

附算学馆书籍

御制数理精蕴上下二编

圣祖仁皇帝命庄亲王等纂辑书成于雍正九年

赐书附

宏治十五年颁大诰厯代名臣奏议于国子监大诰一卷大诰续编一卷大诰三编一卷大诰武臣一卷皆太祖御制厯代名臣奏议永乐中黄淮等奉勅纂辑凡三百五十卷【明史】

嘉靖七年颁明伦大典于国子监【同上】

九年颁大明集礼于国子监洪武中梁寅等奉勅纂修凡五十卷【同上】

【谨案明监中藏书自赐书外据明太学志云宏治十四年始置五厨于载道所中藏制书而以四部别庋之至嘉靖三十六年重修五厨复増置五架始无散逸之虞然所编卷次颠倒门类参差大率残缺不全无可分析纪载故并附后卷板片中兹不赘列】

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刘昫
  卷二十七·志第八·河渠·脱脱
  卷五百二十五 列传三百十二·赵尔巽
  卷二百三·毕沅
  卷二·佚名
  云中事纪·苏祐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一 辽纪一·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十二 唐纪十二·纪昀
  卷四十六·高士奇
  卷七十五·司马迁
  卷十六 邓寇列传第六·范晔
  宇文忠之传·李延寿
  ●宋人轶事汇编卷四·丁传靖
  卷七·叶隆礼
  郭文芳·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五·彭定求

        卷55_1 【倬彼我系】王勃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粤自太原,播徂江澨。   礼丧贤隐,时屯道闭。王室如毁,生人多殪。  

  • 卷四百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十七 吴希贤 翰林同年绘像图 丁丑冬腊月二日侍读倪舜咨以同年官翰林者十二人咸萃京师无复云树暌违之叹乃合燕玉河东之第且命工绘像各赋诗一章志之希

  • 列传第二十四 李顺·魏收

    李顺,字德正,赵郡平棘人也。父系,慕容垂散骑侍郎,东武城令,治有能名。太祖定中原,以系为平棘令。年老,卒于家。赠宁朔将军、赵郡太守、平棘男。顺博涉经史,有才策,知名于世。神瑞中,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始光初,从征蠕蠕。以筹略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九·杨仲良

      仁宗皇帝   唐介劾张尧佐   皇祐三年十月丁酉[1],殿中侍御史里行唐介责授春州别驾。初,张尧佐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力争,又请王举正留百官班,卒夺尧佐宣徽、景灵二使。顷之,复除宣徽使、知河阳。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六年秋七月按是月丁卯朔己巳翰林学士朱震言湖南去岁大旱民多流亡今夏又复乾旱而一路连兴大狱无辜就逮死于狴犴者甚众望特降旨除有罪当系者治之其余干系一切疏放诏本路宪臣躬亲巡行如震请后五日左司谏

  • 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上·王称

    列传七十六上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父洵见儒学传轼生十年而洵宦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欧阳脩试礼部进士得轼论欲以冠多士疑曾巩所爲巩脩门下士也乃置第二遂中乙科授福昌簿脩复以直言荐之

  • 卷四十二·吴广成

      嘉定十七年、夏乾定元年春正月,裕陵、泰陵灾。  草木皆流血,德旺遣官禳之二十日止。  二月,结漠北诸部兵以拒蒙古。  德旺闻蒙古王征西域未还,遣使结漠北诸部为外援,阴图拒守计,诸部出兵应。  夏五月,蒙古兵围沙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七·佚名

    嘉靖三十五年七月丁巳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谢诏代○建延生醮典于高玄殿八月二十日止停常封○升河南按察使刘望之为右布政使礼部署员外郎贾衡兵部署员外郎王遴俱为按察司佥事望之江西衡河南遴山东○戊午巡抚应天都御

  • 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二月。辛未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庚子皆如之。外起居注  ○谕军机大臣等、御史何福堃奏、主事保送直隶州知州。请变通办理等语。着吏部议奏。现月  ○又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三 隐逸传六·纪昀

    隐逸传元○元杜瑛危复之 杜本【张枢】孙辙【吴定翁】何中武恪杜瑛危复之杜本 【张枢】孙辙 【吴定翁】何中武恪△杜瑛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父时升金史有传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

  • 孟尝君出行五国·佚名

    【提要】 孟尝君拥有的贤名,与他的高风亮节、清明理智的政治作为是分不开的。凡真理都是古老的,在做人和政治上,体恤民情、勤俭朴素、接受言论的监督是古今政治家们遵循的不二法门。而若鱼肉百姓、腐化堕落、钳制言论,必

  • 唐纪四十二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大历十四年(己未、779)·司马光

    唐纪四十二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己未,公元779年) [1]八月,甲辰,以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怀州刺史乔琳为御史大夫,并同平章事。上方励精求治,不次用人,卜相于崔甫,甫荐炎器业,上亦素闻其名,故自迁谪中用之。琳,太原人,性粗率,喜诙谐,无

  • 管子补注卷二十二·刘绩

      事语第七十一      管子轻重四  桓公问管子曰事之至数可闻乎管子对曰何谓至数桓公曰秦奢教我曰帷盖不修衣服不众则女事不泰俎豆之礼不致牲诸侯太牢大夫少牢不若此则六畜不育非髙其台榭美其宫室则羣材不散

  • 春秋集传辨疑卷十·陆淳

      昭元年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  左氏曰其车千乗【云云】又云享晋侯造舟于河十里舍车自雍及绛归取酬币终事八反啖子曰鍼虽富奢应不能至是传説之太甚也  昭二年晋侯使韩起来聘  左氏云为政而来见礼也赵子曰按覇国

  • 左传折诸卷七·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七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僖公称舍于墓师迁焉洪容斋曰晋文围曺称舍于墓因其凶而攻之遂入曺燕将骑刦攻齐即墨田单纵反间言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燕军乃尽掘之齐人望见涕泣遂败燕晋燕之用计同而

  • 阴与阳·钱穆

    阴阳是两相对立,同时并起的。若必加分别,则应该是阴先阳后。让我们把男女两性来讲,男女异性似乎是两相对立,同时并起的。但照生物进化大例言,当其没有雌雄男女之别以前,即以单细胞下等生物言,他的生育机能早已具有了。生育是

  • 卷九十七·佚名

    △优陀延王会第二十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优陀延王。第一夫人。名曰舍摩。常於如来及诸圣众。深信恭敬亲近供养。及常称赞如来功德。时王复有第二夫人。名为帝女。常怀

  • 解酲语·李材

    泰定间中夜,忽召集贤学士邓文原,仓卒不备手诏,就以帝所佩玉从容召之,至晓着二朱衣送出,人以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