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序

夫群生莫不有心,而真心难悟;修行莫不有定,而性定难明;指真心,而示性定者,其唯首楞严经欤!何谓真心?即众生所具,不生灭之根性,名为如来藏,个个圆成。何谓性定?即自性天真,不动摇之定体,号曰首楞严,人人具足。良由众生,迷真起妄,认识为心,则本有真心,不能解悟,天然性定,无从修证。故如来首告阿难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是知识心,乃大定之冤贼,菩提非此心所得成;根性为圆通之正因,楞严实自性之本具。故阿难请示成佛大定,如来即为破识显根:破识心五种胜善功能,犹属生死妄想,令人决定舍之;显根性,一精元明心体,以为涅槃妙门,令人决定用之。则欲令舍识用根,为修楞严要旨也明矣!当知爱欲为禅定之障,故以多闻误堕为缘,发起大众;识心乃生死之根,故以见相发心为诘,探悉病源。由是备破三迷,极显一性,三重破识,全破其妄,十番显见,极显其真。向六根而指见性,令亲验乎不动之本真;会四科而示藏心,令自明常住之自体。复融七大,圆满十虚。阿难知心精之遍圆,赞大定之希有,讵非悟真心,而明性定耶?但倒想虽销,细惑未尽,迨满慈究三种生续之因,而如来答一念觉明为咎;复极于五大圆融,三藏备显,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然后知彻法底源之定体,本自圆成,究竟坚固之楞严,非由造作,所谓奢摩他,微密观照,发尽无余矣;回视强制识心之定,何啻天渊哉!然而定虽本有,未经如来明示,何由开解照了,自性天然本定?兹闻破识显根之教,初则真妄,决择分明;乃至普融圣凡十界,疑惑销除,心悟实相,知定体无亏,天然本妙,近具根中,远该万法。无如根结未开,大用不发,故当机喻如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此即大开图解之后,继请圆修,求佛不舍大悲,令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佛告云:‘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一、决定以因同果,旋妄还觉,得令五浊澄清。二、决定从根解结,舍劣取胜,但向一门深入;不了根性真常,击钟验其不灭。别索结元所在,现佛证其无他,绾巾示结,六解一亡;冥授选根,耳门独妙,深入如来藏性,备发圆通大用,所谓‘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矣!至若清净明诲,四重律仪,建立道场,五会神咒,但是圆通加行,岂有异门者哉!由是修门既启,历位宜明,先示染缘起,而成十二类生;广明净缘起,上历六十圣位。束三渐为干慧;开初住为十信;十住:生佛家而为佛子;十行:广六度而作佛事;十回向:回佛事而向佛心;四加行:泯心佛而灭数量;十地:依中道而趣佛果;等觉:齐佛际而破生相;方尽妙觉,成无上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所谓禅那修证圣位,但明其复还本体,出其本有家珍,非从外得也。阿难请定,列举三名,因不知佛定总名,但将平日,所闻三定别名,加一妙字以问曰:‘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如来一闻,使知阿难不悉佛定总名。故先答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此文横隔在第一番破处文中,前后文意,全无接续。今为审定,当在请定愿闻之后,初示佛定总名,令知诸佛,修因克果,然后再逐答三名。初三卷半之文,即二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第一卷七处被破之后,文云:‘惟愿世尊,大悲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次三卷零之文,即三说三摩修法,令向耳根,一门深入。第四卷喻屋求门之后,文云:‘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后半卷多之文,即四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第八卷如来结答五名之后,文云:‘顿悟禅那,修证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一经问答,界线层次分明,具示妙定始终,如指诸掌。八卷中后半以去,复谈七趣,无非情想之升沈,判决邪正,以警淹留,是欲以戒助定而已。详示五魔,佥由三昧以招致,叮咛觉悟,以护堕落,是欲以慧助定而已。重明五阴,同是妄想成就,因果浅深,灭除顿渐,是以戒慧助定而已。斯经从始暨终,问定三,说定三,助定三,成就首楞严王三昧,为终实教意,圆顿法门。从上疏解,不一而足,可作南针,又何须重为注释?缘余年二十四,听讲斯经,愧学识之浅陋,感注疏之繁多,用心过度,致患血疾。乃于佛前发愿,仰叩慈光冥护,顿令恶疾速愈,更求得悟,寂常心性,真实圆通,宏扬是经,著述讲义,用报佛恩,藉酬私愿。越日,见有化人,状如老媪者,来示余曰:‘云不要紧!以白杜鹃花炖冰糖,服之可愈。’言讫回首,媪即不见,心窃异之。遂依言购服,三次血止。于是信愿益坚,精心研究,竟达十载,于经中疑义深奥难解之处,遂一一书条,贴于壁上,逐条静坐参究,既明白一条,即扯一条,如是者八年之久,一房疑义,扯尽无余。所著经论讲义,已出版流通者,十有余种,惟此经讲义,迟迟著述者,何也?以楞严妙义,丰富深藏,每讲一次,则有一次发明,多究一番,自有一番进步,意欲掩关,专著是疏,机缘未凑,致延时日。迨年六十有八,深感老病之躯,风前残烛,若不速偿斯愿,恐悔莫及。遂于圆明讲堂,创办愣严专宗学院,有欲造就僧才,续宏大教,谨择四月八日,开演斯经,日更躬亲授课,余时編著讲义,每夜辄至三更乃止。如是者久,辛劳过度,旋至次年二月初四,正讲演时,忽患中风之病,由徒明旸,急扶下座,入室遂已不省人事,经时七日始得转机。幸有良医黄钟、郑葆湜二医师诊治,方告安然。至七十二岁,复思楞严著述未竣,大愿莫偿,于是乐慧斌居士劝余曰:‘从容編著,既有善愿,必获成功。’于七十四岁夏告完,计二十四卷,装成五册,聊据管窥之见,以论性天;但凭蠡测之才,而探义海,质之深入楞严三昧者,未免要施当头一棒也。

佛历二千九百七十八年仲夏 圆瑛弘悟 序于上海圆明讲堂

猜你喜欢
  卷第九·佚名
  卷七·佚名
  塔銘·佚名
  禅门锻炼说·戒显
  惟念品第六·佚名
  卷第三十五·居顶
  复 正 果 书·太虚
  上一上(并序)·元照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卷四十九·彭绍升
  卷第四·道原
  昂誐天姊品第十九·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二·湛然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二卷·佚名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五十九·彭定求

        卷559_1 【春日旅舍书怀】薛能   出去归来旅食人,麻衣长带几坊尘。开门草色朝无客,   落案灯花夜一身。贫舍卧多消永日,故园莺老忆残春。   蹉跎冠盖谁相念,二十年中尽苦辛。   卷559_2 【秋日将离滑台

  • 程武·唐圭璋

      武字楚客。理宗时人。   念奴娇   题马嵬图   蜀江城远,想连云危栈,接天穷处。惆怅烟尘回首地,双阙觚棱犹故。龙扈星联,羽林风肃,未放駣鸾去。不堪掩面,泪沾宸袖如雨。   底事当日昭阳,吹羌鸣羯,涴却霓裳舞。三十

  • 卷一百九十七·徐世昌

    实乘实乘,字诵苕,无锡人。主惠照寺。有《蔗查集》。阳山结茅杂咏群峰炫苍翠,变化非一颜。我屋苍翠中,真可忘其年。但观心似云,岂知身在山。清机发深省,谷响为吾宣。微云度秋河,细雨不成阴。幽人望明月,一叶下

  • 卷四·徐世昌

    清世宗胤禛世宗宪皇帝御制耕耤乐章三十六禾词雍正二年光华日月开青阳。房星晨正呈农祥。帝念民依重耕桑。肇新千耤考典章。吉蠲元辰时日良。苍龙銮略临天阊。青坛峙立西南方。牺牲簠簋升芬芳。皇心祇

  • 四集卷六十九·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九古今体七十四首【庚子五】阿桂奏报将合龙形势诗以志慰未敢称功就先期达喜音金门溜已断竹箭落犹深【阿桂奏仪封决口於本月十一日午刻两坝拢合随上紧填压未逾数刻金门立见断流大溜全注引

  • 卷二百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十五茶具类五言古茶籯          【唐】皮日休筤篣晓擕去蓦过山桑隖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歇把傍云泉归将挂烟树满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数茶瓯           皮日休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一七言絶句十一戈用泰烟雨楼平波四面八窗开尽日笙歌载酒来去矣诗人谁管领年年烟雨自楼台章士雅纪懐二首鸟声啼散一帘花遥忆春风怨岁华何事半生能薄幸緑杨深处即为家江城二月客衣单况是春

  • 论《悔与回》·闻一多

    梦家:在自己作不出诗来的时候,几乎觉得没有资格和人谈诗。诗如今做出了(已寄给志摩先生了),资格恢复了,信当然也可以写。《悔与回》自然是本年诗坛最可纪念的一件事。我曾经给志摩写信说:我在捏着把汗夸奖你们——我的两个学

  • 卷四百八·列传第一百六十七·脱脱

        吴昌裔 汪纲 陈宓 王霆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蚤孤,与兄泳痛自植立,不肯逐时好,得程颐、张载、朱熹诸书,辄研绎不倦。嘉定七年举进士,闻汉阳守黄干得熹之学,往从之。   调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闻其

  • 卷一百十·列传第四十·奸臣上·脱脱

        ◎奸臣上   ○耶律乙辛 张孝杰 耶律燕哥 萧十三   《春秋》褒贬,善恶并书,示劝惩也。故迁、固传佞幸、酷吏,欧阳修则并奸臣录之,将俾为君者知所鉴,为臣者知所戒。此天地圣贤之心,国家安危之机,治乱之原也

  •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十六 寓言十四(上)·孙星衍

    《御览》八百十八引《韩诗外传》孔子、颜渊登鲁泰山,望吴阊门。渊曰:“见一匹练,前有生蓝。”子曰:“白马,蓝刍也。”《御览》八百九十七引《论衡》儒书称孔子与颜渊俱登鲁东山,望吴阊门。谓曰:“尔何见?”“一匹练,前生蓝。”

  • 春秋集传辨疑卷九·陆淳

      襄元年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衞寗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左氏云且不登叛人【登成也不成其专邑之讨】谓之宋志【成宋志也】赵子曰按此乃是夫子裁其邪正不得不如此为文何关不登叛人与成宋志哉  公羊曰

  • 逝者如斯夫!·孔子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①如斯②夫!不舍昼夜。” 【注释】 ①逝者:指流逝的时光。②斯:这里指“川”,即河水。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 【读解】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

  • 不念旧恶少怨恨·孔子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齐①不念旧恶②,怨是用③希④。” 【注释】 ①伯夷、叔齐;商代时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因互相推让王位而都逃到周文工那里。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时,他们俩拦住车马劝阻。周朝统一天下后,他们以

  • 卷二·柯尚迁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二明 柯尚迁 撰天官上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释曰大宰天官之长也职所掌之事也建立也邦指王畿言典常也经也六典治教礼刑政事也此六者冡宰秉之以为常经六官守之以为常灋也佐助也

  • 卷二十·佚名

    △宝幢分第九三昧神足品第四是时如来四大弟子与诸魔子。游王舍城歌舞颂偈。尔时大地六返震动。无量天人悲感啼泣。苦哉苦哉。今者如来犹在於世。而四弟子为诸魔众之所戏弄。即共和集往至佛所而作是言:世尊,唯愿如来放舍

  • 普宁·纳博科夫

    《普宁》是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7年。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普宁的俄裔美籍教授在一所名为温代尔学院担任教职期间的生活遭遇,反映了一个身处美国主流文化群体中的“他者”的困苦、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