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绛传
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人。推举为进士甲科,任陈州通判。直集贤院,为开封府推官。有一个男子叫冷青,妄言称说他的母亲曾在后宫得到皇帝的宠幸,怀孕后生下自己,府吏认为是狂言,上奏流放汝州。韩绛说,留在京外将迷惑民众。追责穷治,大概是他母亲曾在宫禁中执役,嫁给冷绪,生下一女后,才生下冷青,于是论定将他斩首弃市。
历任户部判官。江南发生饥荒,韩绛为体量安抚使,实行方便老百姓的措施数十条。宣州太守廖询贪污残暴不守法度,下令官吏进行治理,老百姓十分高兴。道士赵清贶出入宰相庞籍家,由于行贿事情败露,开封府将其杖打流放,在路上死亡。韩绛说庞籍暗示讽劝开封府而杀死赵清贶,庞籍与开封府尹都被降职离京。不久又进入京师,韩绛力争不能阻止,于是解除言官职务。第二年,知制诰,乞求留守河阳,召令主管吏部流内铨。黄河在商胡决口,用李仲昌建议,开通六塔河但水患更加严重,朝廷命韩绛安抚河北。这时宰相器重李仲昌,别人都不敢对他提出异议。韩绛弹劾李仲昌败坏国家侵害老百姓,罪行不能宽恕,李仲昌于是流放岭表。升为龙图阁直学士、知瀛州。欧阳修以及同僚们说:“韩绛应在朝廷,瀛州不适宜他呆。”留知谏院,纠察在京师刑狱。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仁宗在茅山祈祷子嗣,韩绛草写祝辞,于是规劝仁宗减少宫人,以及限制内臣养子,来表示对绝人之世的重视,仁宗都听从了。宫中刘氏与请谒者通奸,韩绛将之告诉仁宗。仁宗说“:不是你说我还不知道。”不几天,将刘氏及其他不谨慎者全部逐出宫中。真定太守吕溱犯法,从官上章请求赦免他,韩绛说“:实行法律应当从地位高的人开始,从官相继求情,这样就废除了公道。”并对求情的各位官吏进行弹劾,吕溱于是被贬职。富弼任用张茂实执掌禁兵,韩绛说:“人们说张茂实为真宗的儿子,怎能用他来执掌宿卫?”没有得到答复,关门待罪,自称不敢再称为御史中丞。下诏召见他,到出朝时,没拿朝笏穿过朝堂,谏官对此进行议论,于是罢官任蔡州知州。
数月后,韩绛以翰林侍读学士知庆州。熟羌占据堡垒发动叛乱,不久就对羌人进行讨伐并平定了羌人叛乱。兼任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张咏镇守蜀地的时候,秋季卖盐,官府发给奖券来对贫弱者给予优惠,时间一长,权益全部归了豪强;宦官奉命出使到蜀地,使酒吏执掌贸易,于是依附豪强来取悦他们,韩绛全部上奏请求罢免这些人。召知开封府,为三司使。请求以川、陕职田谷输常平仓,根据官吏所任事和道路的远近给予俸禄。仁宗感叹说:“众人刚平息,你独不能顺从时俗!”立即实行。宫内众多官吏多次求取恩惠,韩绛却坚持不行。对仁宗说“:我冒犯众人,害怕有各种流言蜚语。”仁宗说:“朕在藩邸的时候,经常听说官吏以国事做人情。你所坚持的本来是好的,又担心谗言干什么呢?”
神宗即位,韩琦推荐说韩绛有辅佐人主的才能,授职枢密副使,开始请求设置审官西院,掌管武臣升朝之事,来防止官吏为奸。神宗曾经询问天下剩余之利,韩绛请求尽地力。于是指出差役的弊病,希望重新制定法规,役议就从这时开始了。代替陈升之同制置三司条例,王安石每次上奏言事,韩绛必定会说:“臣下见王安石所陈述的与其他人不一样,都十分恰当可以采用,陛下应当反省考察。”王安石依靠他来作为援助。
熙宁三年(1070),为参知政事。夏人进犯边境,韩绛请求巡视边防,王安石也请求前往。韩绛说“:朝廷正依赖王安石,臣下应当前行。”于是朝廷任命韩绛为陕西宣抚使。以后,又兼管河东,所有事情都不等候禀报,听任随便办理,授以空名告敕,得以自行任命官吏。十二月,在军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在延安设置幕府。韩绛向来不熟悉军事,行动失常,选用蕃兵七个军,运用青涧城知府种谔的谋略,打算夺取横山,命令各位将领听从种谔的命令,对蕃兵赏赐优厚犒劳丰富,众人都抱怨;又夺取骑兵的战马给予蕃兵,有的抱着马头哭泣。在口罗兀筑城后,又冒雪修筑抚宁堡,调度混乱。不久二座城堡被攻陷,派遣各路出兵救援,庆州士兵于是发生叛乱。议者怪罪韩绛,免为邓州知州。第二年,以观文殿学士调任许州,任大学士,调往大名府。
熙宁七年(1074),又代替王安石为宰相。虽位在中书,事情大多争辩不能决断,并多次与吕惠卿争执论辩,于是暗中上奏神宗再次起用王安石。王安石任宰相后,与韩绛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有位叫刘佐的人,由于犯法被免职,王安石打算试用刘佐,韩绛不同意。在神宗面前商议不能决断,就再次拜谢请求离职。神宗惊讶地说:“这是小事,何必这样呢?”韩绛回答说:“小事情都不能决断,又何况大事呢?”神宗于是驱逐刘佐。不久,韩绛也离京师为许州知州。
元丰元年(1078),授职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进入京师为西太一宫使。元丰六年(1073),知河南府。夏季,天下大雨,伊、洛之间老百姓被水淹死的人达十分之五六。韩绛发放粮食赈济,围绕全城修筑堤防。数月后,又发生大水,老百姓因此而免除水患。哲宗即位,为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康国公,为北京留守。黄河在小吴决口,都水司建议依傍魏城开凿水渠东达金堤,劳役十分紧迫。韩绛说“:一定不能收到实效,白白耗费国家财力,让魏人流浪迁移,不是一种办法。”三次上奏,请求停止这一举动。元..二年(1086),请求告老,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第二年,死,终年七十七岁。赠太傅,谥号为献肃。
韩绛遇事果敢,不为今后考虑。喜欢接交士大夫,多次推荐司马光可以任用,最后由于与王安石结党又得到任用,因此被清议之士轻视。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三十三·列传第九十二·脱脱 卷七十九·谷应泰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八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九·佚名 第二卷 时令·缪荃孙 八三七 军机大臣进呈《永乐大典》总裁等人员记过次数清单·佚名 元儒考略卷一·冯从吾 蔡迁传·张廷玉 卷三百四十四·杨士奇 卷一百十五·杨士奇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司马迁 卷十三·戴锡章 卷十八·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