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去华传

张去华字信臣,开封襄邑人。

张去华之父张谊,字希贾。好学,不事家业。张谊在父亲去世后,其长辈让其在田陇上耕作,一天前去查视,见张谊在树下看书,对他不亲自耕作十分愤怒,于是对他进行辱骂。张谊对其兄长说:“如果不出外求学,向来的志向就无法实现。”于是就暗中到洛阳龙门书院,与同宗人张沆、张鸾、张..结为朋友,因而名闻洛阳。长兴年间(930~933),和凝掌管贡举,张谊考中为进士,调补耀州团练推官。

后晋天福(936~944)初年,代职回京。恰逢和凝由内署升为端明殿学士,署门不接纳宾客,张谊听说后,立即给和凝写信,认为:“最恰当的职务,实应亲自顾问,各地的利害,应当征询访问,如果不接纳宾客,犹如耳聋目瞎,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虽然为了自身的安全计议,这样又能得到什么呢?”和凝十分惊奇,有一天,就将张谊推荐给宰相桑维翰说:“和凝门生中有位张谊,性情耿直,在诗词方面颇有才能,可以担任谏职。”不久,破格授予左拾遗。张谊认为后晋新近建立,在登基典礼未完,就多次上章请求恢复有唐制度。又说契丹有援立晋室之功,晋室应当厚道信实谨慎防备,不能自行放逸,以开启祸端。改任右补阙,充任集贤殿修撰,历任礼部员外郎、侍御史。改任仓部、知制诰,兼任礼部郎中。

乾..(948~950)初年,任中书舍人。这时苏逢吉、杨..、王章之流攀附汉祖,立刻得到重用,官绅们大多依附他们,张谊不屈服于他们,因而遭到他们的嫉妒。派遣张谊为吴越宣谕使,与兵部郎中马承翰一同前往,朝廷赐予官职。浙人每次迎接朝廷使者,一定排列步兵骑兵来自相夸耀,张谊与马承翰暗地嘲笑这种作法。在喝酒时乘着酒兴,说了一些轻薄之词,钱亻叔感到十分羞耻,于是上奏说张谊擅自鞭打防御官。又晚会宴集,与马承翰喝酒,互相言词相犯,由此张谊贬为均州司户,改任房州司马,一年后去世。

张去华幼年勤奋好学,对写文作辞十分敏捷,因父亲的官荫补太庙斋郎。周世宗平定淮南,张去华十八岁,感慨而叹说“:战争不停止,老百姓的事务不加治理,这不是保持统治国家长久的办法。”因而写下《南征赋》、《治民论》,敬献给周世宗。被召应试,授予御史台主簿之职,隶属三院议事,不得列朝,他对所亲近的人说:“簿领的职位,不是我所干的。”于是抛弃官职回到郑州,三年闭门不出。

建隆(960~963)初年,才开始携带诗文游学京师,被李日方大加称赞。第二年,考中进士甲科,并授予秘书郎、直史馆之职。因年限已到没有升迁,张去华上章自诉,并说制诰张澹、卢多逊,殿中侍御史师颂文学肤浅,希望与他们比较好坏。太祖立即召令张澹等人与张去华临轩策试,让陶谷等人进行考试。张澹由于答对不是所应问的,就被降级,因而就提升张去华为右补阙,赐予袭衣、银带、鞍勒马。朝廷官员议论轻视张去华急躁升职,因而张去华十六年不被提职。曾经在便殿应对,被太祖问到家世,张去华于是诉说父亲开始由于得罪权贵们,因而遭到贬职。宰相薛居正也替张去华诉说,太祖为此感动,并说:“汉室不仁道,奸臣专权,这是我所亲自看到的。”荆湖平定后,命为道州通判。张去华上奏说“:桂管为五岭的交通要道,如今刘钅长为了保全领地顽强坚守,依赖桂管作为防卫屏障,如果大军首先攻占他的城池,奔赴番禺,犹如进入无人之境。”并叙说桂州能够攻取的情状,太宗颁布诏令给予奖励。回京,任磁、乾二州知州,选为益州通判,升任起居舍人、知凤翔府。

随从太宗征战太原,督管随军左藏库,于是任命为京东转运使。先后担任左司员外郎、礼部郎中。太平兴国七年(982),任江南转运使。雍熙年间(984~987),宋军讨伐幽州,张去华监督宋州粮草运输到拒马河,于是命为河北转运使。第三年(986),任陕州知州,没有到任,写下《大政要录》三十篇敬献朝廷,太宗看后对此加以称赞,诏令给予嘉奖,赐予五十匹彩丝,因此留京没有派遣。

恰遇许王为开封尹,张去华被任命为开封府判官,殿中侍御史陈载为推官,都赐予金紫服。太宗说“:你们都是朝廷的正直之臣,特地加以选择任用,要很好地辅佐我的儿子。”各赐予钱百万缗,一年后,就授予左谏议大夫,又令枢密使王显下达旨意,表明辅助的意思。不久,庐州尼姑道安诉讼其弟妇不诚实,开封府不给妇人治罪,就用镣铐拘禁送回庐州。弟妇是刘铉妻子的外甥。道安击打登闻鼓,说刘铉用书信请托,张去华所以不治罪,太宗大怒,张去华被免除一职,贬为安州司马。这年年末,受召授予将作少监、知兴元府,没有到任,改任晋州知州,升任秘书少监、知许州。

真宗即位,又授予左谏议大夫。不久,升任给事中、知杭州。两浙从钱氏征收丁赋以来,有的死了也不免除,张去华建议请求免除死者的赋税,有司以经费依靠为由,一直坚持没有批准。咸平二年(999),迁任苏州。不久,由于疾病请求分司两京。在洛阳修补园庐,作中隐亭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景德元年(1004)改任工部侍郎。三年(1006),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张去华身材高大面貌美好,善于谈论,为人稳重,见解深邃,崇尚节操。在营道抚养其父亲同事何氏二子,教给他们学问。后来,张去华受委托将他们带到京师,对他们加以劝慰并推荐给教馆,最后走上仕途。曾经敬献《元元论》,大意是以抚养百姓致力农业作为当务之急,真宗十分赞赏,让人用白色丝绢将其论策写成十八幅条幅,挂列安置在龙图阁的四壁。但条幅没有裱饰,遭到清议的贬斥,因此不被委以重任。有文集十五卷,他的儿子张师古为国子博士,张师锡任殿中丞,张师颜为国子博士。

猜你喜欢
  志第八 律历下·房玄龄
  列传第七十 贼臣·李延寿
  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欧阳修
  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后妃上·脱脱
  卷六十五·志第四十一·舆服一·张廷玉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恭题「陈清端公年谱」·丁宗洛
  第三八二单同治七年十月一二二○九--二七·佚名
  卷七十六·鄂尔泰
  御制通鉴纪事本末题辞·袁枢
  江淹传·李延寿
  元顺传·李延寿
  王治传·张廷玉
  卷五·徐天麟
  纲鉴易知录卷六四·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琳·唐圭璋

      琳号梅溪,长沙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   平韵满江红   题宜春台   碧蘸江山,鹤唳晓、云献画屏。瑶宫敞、舞金翔翠,巍枕春城。龙背神瓢飞旱雨,虹光花石转阴晴。蔼昼香、飞雾福苍生,千古灵。   箫鸾响,笙鹤鸣。瑞

  • 苏庠·唐圭璋

      庠字养直,丹阳人。生治平二年(1065)。绍兴间,居庐山,与徐俯同召,不赴。绍兴十七年(1147)卒,年八十三。有后湖集,不传。   临江仙   席上赠张建康   本是白蘋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归来犹得趁鸥盟。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

  • 朱彝尊·龙榆生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鬯,又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人。明崇祯二年(一六二九)生。清康熙已未(一六七九),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寻入直南书房,出典江南省试。罢归后,殚心著述。工诗,与王士祯为南北二大宗,论者谓

  • 卷七十二·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七十二 宋 陆游 撰 闲游所至少留得长句 画桡艇子短驴秋野店山邮每小留瓜蔓水生初抹岸梅黄雨细欲遮楼辽东邂逅从归鹤海上逢迎得狎鸥岂是人间偏好异暮年难复作沈浮 又 垣屋参差桑竹繁意行漫

  • 卷七十五·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七十五兵部主事陈焯编马祖常【字伯庸世为永古特部居靖州天山其高祖实喇济苏于金季任凤翔兵马判官子孙俱以马为氏曾祖乌呼讷从世祖征宋留汴转饷遂家于光州祖常七岁知学得钱即以市书既长从蜀儒张

  • 卷六十三·宋·蒋一葵

    【江万里】 〔字子远,元人破襄阳时,凿池芝山后圃,扁其亭曰止水。饶州破,赴止水死。〕 马远尝画《三教图》,释迦中坐,老子俨立于旁,孔子乃作礼于前。盖内故令作此以侮圣人也。理宗诏江子远作《赞》,子

  • ●卷二·法式善

    吏部题,各省题荐人员,原令其作速起程。今陕西李、王弘撰,江南汪琬、张九徵、周庆、曾彭贵、潘耒、嵇宗孟、张新标、吴元龙、蔡方炳,直隶杜越、范必英,浙江应抽谦,山西范高阝鼎,江西魏禧并以疾辞。陕西李因笃以母老辞。相应

  • 第八十八卷 文苑 一 五·缪荃孙

    常 州 府 五 清(下)周仪周仪,阳湖人。嘉庆元年举人。大挑选安徽训导,擢陕西山阳县知县。地贫瘠,民间例供官之薪炭棚架,皆罢之。或曰:俗好讼,宜少立威,自见于上官。仪曰:吾老矣,乃复与少年辈争声名耶?江宁邓廷桢见仪啼

  • 第十八章 汉中道上·冯玉祥

    在长安驻守的时代,我开始感觉到自己所统带的部队中干部分子良莠不齐,而好的干部人才尤其不够。这使我在办事上感到很大的痛苦。那时第一团团长是杨桂堂,五十余岁,外号叫做杨傻子。这人老于世故,无是无非,任凭人家对他说什么

  • 法律·朱元璋

    凡皇太子,或出远方,或离京城近处,若有小大过失,并不差人传旨问罪,止是唤回面听君父省谕。若有口传言语,或是赍持符命、或朝廷公文前来问罪者,须要将来人拿下,磨问情由,预先备御,火速差亲信人直至御前,面听君上宣谕。是非明白,使还

  • 卷一百四 朱子一·黎靖德

      ◎自论为学工夫   某自丱读四书,甚辛苦。诸公今读时,又较易做工夫了。〔敬仲〕(以下读书。)   后生家好著些工夫,子细看文字。某向来看大学,犹病於未子细,如今愈看,方见得精切。因说:"前辈诸先生长者说话,於大体处固无

  • 卷三十九·赜藏主

      ○智门(光)祚禅师语录(门人住明州雪窦山资圣寺明觉大师赐紫重显述)   上堂良久。师顾视左右云:“莫有作家战将出来。虽然如是。风不来树不动。”时有僧问:“十地菩萨见性如隔罗噻。败如初地菩萨。又隔什么?”师云:“须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八·澄观

    疏。大文第五。有十善友寄十地。第一婆珊婆演底夜神。寄初欢喜地者。初获圣性具证二空。能益自他生大欢喜故。以于春时主当等者。盛德如春和畅发生故。表分别见日皆已亡者。初地断见惑即分别烦恼故。疏宗说兼通者。前

  • 卷下(二)·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二)四药受净篇第十八报命支持勿过于药。药各乃通。要分为四。言时药者。从旦至中圣教听服。事顺法应。不生罪累。言非时药者。诸杂桨等对病而设时外开服。限分无违。七日药者。约能就法尽其

  • 卷第十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十四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示众 师住莲峰于崇祯庚辰冬就院示众云建法幢立宗旨奋大用施大机翻佛祖臼窠截邪外罗网要须顶门亚三只底汉子寻常刀砍不入硬剥剥地方有少分相应所以

  • 叙·佚名

    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兴人何假于语言文句哉从上诸祖出世教人提持正眼扶竖纲宗末学初机朝参暮请不得已而漏逗一言半句曲为今时日久岁深遂尔葛藤遍地然而咸有于语言下知归者故语之不可不录也 还初法兄幼未业儒不识文字戒

  • 鄱阳集·洪皓

    四卷。宋洪皓(1088—1155)撰。洪皓字光弼,鄱阳 (今江西波阳县) 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中,为秀州司录。累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被金扣留。副使龚投归刘豫,而洪皓独不屈节,遂流窜冷山,居雪窖中

  •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佚名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二十称东阳章灵民得东晋许翽所书「回元隐道经一卷」,当即此篇。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太上回元谢罪之道」,亦称隐元内观之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