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绶传

宋绶,字公垂,赵州平棘县人。父亲宋皋,任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等职。宋绶小时聪明机敏,额上生有奇特的骨头,深受外祖父杨徽之的器重和宠爱。杨徽之无子,家中藏书都送给了宋绶。宋绶的母亲也知书达礼,经常亲自训导儿子,宋绶因此博通经史百家,所写的文章为当时人所推崇。

当初,杨徽之死后,留下一份奏折,请求将外孙宋绶录用做太常寺太祝。十五岁时,宋绶被召到中书省考试,宋真宗喜爱他的文章,因此升他为大理评事,准他随意到国家珍藏图书馆中读书。大中祥符元年(1008),再参加学士院考试,任集贤院校理,与父亲宋皋同任一样的官。后被赐同进士出身,升大理寺丞。到皇帝在汾阳祭河神时,又召宋绶一起同行,与钱易、陈越、刘筠等负责搜集所过地方的方志、风土人物、历史掌故,每停留一地他们就将这些上奏告诉皇帝。将要在亳州太清宫祭祀时,任宋绶为签书亳州判官事,又进升为左正言、同判太常礼院。较长时间之后,又任判三司凭由司。曾提建议说:“去年下大赦释放逃犯罪人,但过期没向朝廷报告执行情况的州府多达六十八州。请在各路选派官员专门考核监督执行,规定半个月时必须上报。”于是被脱掉枷锁释放者达三千二百人,免除积蓄负担达数百万。

升任知制诰,担任吏部流内铨兼史馆修撰、玉清昭应宫判官。积功升到户部郎中、权直学士院,参加《真宗实录》修撰,进升左司郎中,最后做了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勾当三班院。开始受皇上指示读唐朝历史,坚持向三班学者求教然后谨慎地给皇帝讲述。参加修撰国史,升中书舍人。昭应宫发生火灾,宋绶被免去两学士的头衔。一年后,又恢复翰林学士。史书修成后,他升任尚书工部侍郎兼侍读学士。

当时太后仍代行皇帝的职权,每五日来一次承明殿,垂帘听政,裁决大事,而宋仁宗却未曾单独接见臣下。宋绶上奏说“:唐朝先天年间,睿宗做太上皇,每五日上朝一次,处理军国大事,任免三品以下的官吏,裁决各种服苦役的刑罚。现在也应该参照唐朝先天时的制度,下令群臣在前殿上奏汇报,若不是军国大事,任免官吏之类都可直接听取皇帝的旨意。”奏书送上后,因违背太后意愿,宋绶被降为龙图阁学士,调出京城任应天知府。太后去世后,皇帝想起宋绶当日此言,便将他召回来,准备重用,但被宰相张士逊阻止,只复任翰林侍读学士。皇上下诏议定章献明肃和章懿太后神主礻付入国庙祭祀的礼节,宋绶根据《春秋》中仲子的宫庙和唐朝仪坤庙的旧例,请求另筑建一宫,取名叫奉慈庙,专门安置她们的神主,这些建议大多都被皇上采用。

宋朝开始设置端明殿学士,命宋绶担任此职,宋绶坚决辞谢。又说:“帝王统治天下,最重要的是总揽权柄。而近十年来,政令都出自帘帷之后的皇太后。自从陛下亲自处理各种事务,朝廷内外,都翘首盼望您的圣明之政,因此您应该惩办违令犯法者,革除弊政,让老百姓耳目一新。而今赏罚号令,没有比以往更差的了,难道不是三公大臣不能推心尽力来辅佐陛下的统治吗?从前太后执政时对于提拔官吏,做得太吝啬,而有的邪恶佞幸小人,却能被破格提拔超升,舆论认为是太后的恩典。如今对官吏的恩赏政策虽然施行,但人们却又说是出自大臣,若非大臣们互相勾结欺瞒皇上,怎会如此?拉帮结党作为朝廷的一大弊病,古今都一样。或者窥测皇帝旨意,再密令下官依此陈奏;或者传达圣旨时附会自己的主意,以此决定官吏的升降进退。大臣施恩揽权,小人买官逐利,此风渐长,有害国家政治。太宗曾说:‘国家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是边疆战争,都可预防;邪恶之人共同勾结为内患,就极为可怕。’真宗也说‘:唐朝时拉帮结党最严重,王室因此衰弱。’希望陛下思祖宗的训示,念王业的艰难,整顿纲纪,现在正是时候了。”宰相张士逊免职后,皇帝于是任命宋绶为参知政事。

当初,皇上有令停止修建各种寺庙道观,而章惠太后却将旧宅第改作道观,谏官、御史都提出此事。皇帝说:“此是太后的奁中财产,谏官、御史批评此事难道是要博取名声?”宋绶进谏说“:他们怎知此是太后所作所为呢?只是见到大兴土木违背最近的诏令,就上奏议论。而且这事只是有些疑似,他们还指责为过借,要是陛下有大缺失,近臣虽不说,然而传到四方都知,成为圣明政治的拖累,又怎能忽视?太祖曾说:唐太宗被谏官诋毁,还不以为愧,为何不做到行为无过错,使得谏官们没有话可说呢?”

郭皇后被废掉后,皇帝命宋绶起草诏书说:“应当求得品德和门第高贵的人,以便与坤的名义相符。”后来左右的人引富人陈氏女入宫,宋绶说:“陛下难道要将下贱的人来作为后宫的主人,这不是与前日诏书的话相矛盾吗?”几日后,王曾上奏时,也劝谏此事。皇帝说:“宋绶也如此说。”当时大臣们相继议论劝谏,皇帝终于不立陈氏做皇后。

皇帝年纪已大,天下又长期太平,宋绶考虑到贪图安乐之风有所增长,便说:“人心沉溺于安逸过久,灾患祸害便会在疏忽时发生。所以应在无事时设防,在还未萌芽时便将变乱消灭。事来了再应付,岂不危险?臣希望皇上能整顿、勉励各级部门,不因天下太平便自己怠惰。”又上奏说:“驾驭下级之道有三点:办事坚守原则,当机立断,周密地事先分析。能坚持原则则奸人不能改变他,能果敢决断则不会被邪恶迷惑,能周密地谋划则事情不能扰乱他。希望陛下记住这三点!若能在后宫中深居简出,声乐口味能与六气相调和,节敛和宣泄能顺随四时变化,保养圣体,那便是国家与宗庙的福!”

当时宰相吕夷简、王曾在多次议论大事时意见不同。宋绶多支持吕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偶然会有不同意见,国家政事因此依违不能决定,于是四人都被罢免。宋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身份留下侍奉皇上给他讲课,权判尚书都官。一年多后,又加官做资政殿大学士,又以礼部尚书身份出任河南知府。

西夏赵元昊叛乱,刘平、石元孙兵败战亡,皇帝亲下手诏向居守在外地的大臣们询求攻守的计策。宋绶谋划了十件大事进奏。复又被升任知枢密院事,后升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当时宋绶母亲尚在人世,宋绶得病后,不能处理政事,但仍坚持饮食起居自力,并准备好自己后事。不久去世,被追赠为司徒兼侍中,谥“宣献”。

宋绶生性孝顺、谨慎、清廉、耿直,说话做事很有规律。儿童时,手不抓钱。家中藏书万余卷,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他的札记尤为精妙。朝廷重大问题的讨论,多由宋绶裁定。杨亿称赞他的文章深沉、端庄、淳厚、亮丽,他说“:我可能不及他。”到宋绶去世,皇帝多取他所写的字藏在禁宫之中。当初,举行郊祀,宋绶担任太仆卿。皇帝向他请教礼仪典故,他回答得清晰深刻,并上呈所撰写的《卤簿图》十卷。他的儿子叫宋敏求。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八 周处(子 子勰 弟札 札兄子筵) 周访(子抚 抚子楚 楚子琼 琼子虓 抚弟光 光子仲孙)·房玄龄
  卷第一百八·胡三省
  补遗卷二·沈德符
  卷之五十八·佚名
  卷三十七·叶盛
  中兴小纪卷十七·熊克
  第四章 圣约翰大学·林语堂
  潘岳传·房玄龄
  李蘩传·脱脱
  萧仲恭传·脱脱
  卷三十九·佚名
  进宋名臣奏议劄子·赵汝愚
  卷四十五·宋敏求
  卷三百八·佚名
  李植楡·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下·俞弁

      古今文人用事,有信笔快意而误用之者,虽大手笔亦所不免。近见徐天全翁《闲居即事》诗:“闲心自觉功名淡,却笑留侯胜酂侯。”“酂”字有二音,皆地名。萧何所封邑,属沛国,才何切。萧何子孙所封邑,属南阳

  • 卷八·韦应物

    钦定四库全书 韦苏州集卷八 唐 韦应物 撰 杂兴 咏玉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咏露珠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咏水精 映物随顔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咏珊瑚 绦树

  • 第四二九谕及出示光绪八年九月二十四日一二二二一--一·佚名

    新竹县正堂徐访闻邻境骚扰,谕示总理、乡保等人加意防范,并不准容留外庄生人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谕饬遵办(出示晓谕)事。照得本县访闻,彰化县属葫芦墩等庄,现有不法匪徒,纠众滋事,业经彰化县、

  • 一一三九 办理军机处为三分全书处存贮装成书籍请领事致浙江巡抚等咨文·佚名

    一一三九 办理军机处为三分全书处存贮装成书籍请领事致浙江巡抚等咨文乾隆五十一年二月初七日办理军机处为咨照札知事。照得续办三分四库全书处具奏,所有存贮装成书籍,行令遇有便员来京,赴馆请领等因一折,奉旨:知道了。钦

  • 贾岛传·欧阳修

    贾岛的字叫浪仙,范阳郡人,先当了和尚,法名叫无本。后到了洛阳,当时洛阳县令下令僧人中午以后不能外出。贾岛写诗伤感,韩愈喜欢他,就教他写文章,他于是还了俗,去考进士。他在苦苦吟诗的时候,即使碰到达官显贵,也不会察觉。有一天

  • 卷二百一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一下 朱批岳濬奏摺 雍正八年正月初十日山东廵抚【臣】岳濬谨 奏为跪诵 朱批敬陈下悃仰祈 慈鉴事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臣】於跪读朱

  • 开春论第一·吕不韦

    开春一曰:开春始雷,则蛰虫动矣。时雨降,则草木育矣。饮食居处适,则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以此言物之相应

  • 第十七章·王夫之

    &ldquo;舜其大孝也与!&rdquo;只此一句是实赞其德,下面俱是说道用之广。舜之所以为舜者,一&ldquo;孝&rdquo;尽之矣,所以&ldquo;造端乎夫妇&rdquo;而&ldquo;察乎天地&rdquo;也。东阳许氏说&ldquo;下五句为孝之目&rdquo; ,极

  • 程伯刚墓志铭·程公说

    吾友程公说字伯刚眉之丹棱人居于叙之宣化伯刚静而文方敎授临卭官满成都台府争辟举之闻逆曦防蜀叛毁车马弃衣冠即日逃归入门而号防白其父其父与宣化令始知之相与惊愤不能食伯刚白有司乞休官侍亲入深山若将避世者对客輙

  • 郑志卷中·郑小同

    魏 郑小同 撰赵商问曰按成王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即三公之号自有师保之名成王周官是周公摄政三年事此周礼是周公摄政六年时则三公自名师保起之在前何也答曰周公左召公右兼师保初时然矣赵商问腊人掌凡干肉而有

  • 经书新语·胡兰成

    易经西洋人每言世界上有二部最伟大的书,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论》与基督教的《圣经》。但是还有《易经》更在其上。印度有《梨俱吠陀》,但也不及《易经》。日本是有《古事记》。然而世界上所有基础学问,连同宗教,皆可被收

  • 菩提行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聖龍樹菩薩集頌   宋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三藏明教大師天息災奉詔譯   [一]菩提心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六   [二]佛喜精進增 安住禪定意 愍彼散心人 煩惱[三]芽閒住。   [四]我今知身心 不生於散亂 

  • 二十八、久响龙潭·慧开

      龙潭因德山请益,抵夜。潭云:“夜深,子何不下去?”   山遂珍重揭廉而出。见外面黑,却回云:“外面黑。”   潭乃点纸烛度与。山拟接。潭便吹灭。山于此忽然有省,便作礼。   潭云:“子见个甚么道理?”   山云:“某甲从

  • 佛说大般泥洹经卷第一·佚名

    东晋平阳沙门法显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夷城力士生地。熙连河侧坚固林双树间。与八百亿比丘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般泥洹。时诸众生各各悦乐。自计清净无疑厌想。忽自觉悟今日如来应供等正觉。哀愍

  • 卷第八·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八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青原下宗镜六世 嵩乳密禅师法嗣 淮安清江浦洪福灵焰烛禅师 本郡山阳毛氏子 上堂。僧问。占断千峰。不假他力。乃上古风规。因甚三圣道。逢人

  • 伤寒直格·刘完素

    医经研究著作。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3卷。(原为6卷,或称6集)。旧题金·刘完素 (守真、河间居士、通玄处士)撰,元·葛雍(仲穆)编。书的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受,

  • 箧中集·元结

    诗集。唐人元结(719—772)编选。一卷。结有《元次山集》已著录。此集成于乾元三年(760)。皆录其亲友沈千远、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七人之诗二十四首成帙。自序谓“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阻绝者

  • 法华玄论·吉藏

    凡十卷。隋代嘉祥大师吉藏(549~623)撰。又称法华经玄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乃吉藏依三论教旨,以阐释法华经之要义。内容包括:(一)弘经方法,阐明弘传法华经之方法。(二)大意,说明佛说法华经之十六种因缘。(三)释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