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菩提行經卷第三

  聖龍樹菩薩集頌

  宋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三藏明教大師天息災奉詔譯

  [一]菩提心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六

  [二]佛喜精進增 安住禪定意 愍彼散心人 煩惱[三]芽閒住。

  [四]我今知身心 不生於散亂 是故遠世閒 亦遠離疑惑。

  [五]利益行可愛 愛不離世閒 智者乃思惟 是故此皆捨.

  依於奢摩他 尾鉢奢曩等 如是而起行 破壞於煩惱

  先求奢摩他 不藉世閒行.

  無常而恆有 於愛何得要 若見於千生 不復起愛著.

  不樂尾鉢捨 亦不住等持 見已不止足 是患過去渴.

  如實而不見 安得盡煩惱 意緣於愛集 被煩惱燒然.

  注:

  [一] 二本顯示靜慮品第八.今譯品名衍般若二字.

  [二] 科段.丙四明對治散亂修靜慮.又二.今丁初明次第生起之要.

  [三] 據二本當作牙.

  [四] 丁後明得定方便.又二. 戊初明斷所治散亂.又三.今己初總說斷散亂.

  [五] 己次明爲身寂靜故斷世間有情名利等貪.於寂生喜.

  ********************

  思惟彼下墮 短命須臾住 善友不長久 堅固法不成.

  行與愚迷同 決定墮惡趣 何得同愚迷 以毒分牽故.

  而於自眷屬 刹那獲怨恨 凡夫性異生 喜怒而無定.

  多瞋承事難 遠離於善利 下劣心自讚 縛著憎愛罪.

  彼不捨於瞋 當墮於惡趣 迷愚不攝心 爲此無功德.

  自讚毁謗他 輪迴樂自得 愚迷之所持 住是等不善.

  不善不和合 彼事皆獲得 一身我所樂 而意無所貪.

  遠離於愚迷 當得愛承事 不爲於讚歎 住於何善事.

  略如蜂造蜜 寂靜得成就 我行一切處 如未曾有者.

  恆得於多人 讚歎而敬愛 若迷於處處 得意樂快樂 

  以此於世間 得生死怖畏.

  是故彼智者 怖畏於生死 知千種苦惱 住之決定受.

  ********************

  若於刹那頃 自修於[一]精進 獲得好名稱 亦復多利養.

  以彼同利人 毁我非功德 若此加毁謗 我謂讚歡喜.

  雖毁謗不瞋 稱讚亦不喜 謂佛及有情 種種皆如是.

  稱讚得功德 毁謗招苦報 世閒不思惟 是謂愚癡故.

  自性苦同住 彼生何所樂.

  愚迷非朋友 此乃如來說.

  [二]若在於愚迷 自利無不愛 若入利他門 如是爲自愛.

  [三]不毁於有情 不一心承奉 損於利物行 如煩惱壞善.

  如彼天宮殿 及於樹根舍 隨彼愛樂心 從意得爲上.

  自性之廣大 斯爲無礙處 彼所未曾見 亦不能觀察.

  富貴喻坯器 雖成不堅牢 受用然自由 苦惱而速至.

  如盜他人衣 分之著身上 行住不自在 苦惱當求離.

  注:

  [一] 原刻次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二] 藏本缺此頌.

  [三] 下明於寂靜喜樂.二本此頌意謂住於林中與鹿鳥友.文與此異.

  ********************

  稱量於自身 彼實苦惱法 我此如是身 是身必當[一]壞.

  觀察於此身 性與身相離 性然無所壞 身當爲豺食.

  一生定一死 有情界如是 彼復見何事 諸大各分去.

  如人遠路行 欲及於住舍 憂苦彼别無 唯求無障礙.

  喻輪迴亦然 咸受於生住 真至於四人 彼方獲遠離.

  如是之一身 寃家所不讚 直至如是成 不厭患世閒.

  過去世閒時 生死無悔恨 所行行不近 能離世閒苦.

  念佛心口同 無有人嫌毁 是故身意調 寂靜無煩擾。

  [二]如是我恆行 滅盡諸煩惱 解脫於自心 復解脫一切.

  得此心平等 於今世後世 斷彼苦惱縛 乃至地獄等.

  若有男女等 合掌多恭敬 善利非算數 無罪可稱說.

  有善用自金 遠離棄擲怖 此行若能行 得最上寂靜.

  注:

  [一] 原刻作懷.今依麗刻及二本改.次頌壞字同.

  [二] 己三明爲心寂靜故於欲法無常不淨厭離.於寂生喜.

  ********************

  彼人有此獲 我自得無異 明了如是行 何不趣寂靜.

  一心住貪愛 此爲下趣牽 業感燄魔門 前見見可怖.

  彼門是汝寃 煩惱今不同 分明住貪愛 今見何能脫.

  過咎自藏護 一一他眼見 彼今所食噉 妬忌何不護.

  飛鷲常所貪 唯愛此肥肉 復以血莊嚴 此食徧所重.

  喻見鬼形容 枯瘦及行動.

  相貌旣如是 覩之堪可怖.

  口吻及牙涎 皆從不淨生 不淨非所堪 食飲彼何愛.

  [一]覩羅綿藏觸 細滑樂嬉戲 臭穢豈不漏 欲者心自迷.

  此貪謂若蓋 迷者堅樂著 無著卽無事 云何而不離.

  衰老相隨生 肉泥加飾染 不識彼空幻 而復樂歍吻.

  如袋不淨滿 迷人不思惟 不淨如是多 彼汝何喜行.

  注:

  [一]藏本此頌意云.迷色不知臭.謂棉雖柔觸.不如彼受用.以此生忿怒.梵本缺此一頌.

  ********************

  身肉非淨成 愚智而皆見 自性元無心 云何妄愛肉.

  若彼無愛心 是得分明見 若能無彼此 自不見歍吻.

  别有非不淨 而自不希有 如是不自淨 彼汝非希有.

  愚迷不淨心 體喻於蓮華 慧日照開敷 非淨見何愛.

  不淨今無常 染愛今不正 欲出正淨身 云何由染愛.

  云何歍吻他 由貪彼不淨 於彼不淨地 種子生增長.

  汝受不淨身 此身唯蟲聚 是身旣非淨 非淨不可愛.

  不淨而不一 而汝自不嫌 無别不淨器 此器孰多愛.

  龍腦香米等 食飲而適悅 入口味最上 是地合清淨.

  [一]若此甚分明 彼不淨不離 穢惡棄尸林 是身同若此.

  皮剝肉潰瀾 見之得大怖 旣能知彼已 復何生愛樂.

  白檀香復潔 身無如是妙 云向殊勝香 用心而别愛.

  注:

  [一]二本此頌意云.若於不淨.疑而難明.可觀尸林.屍身同此.自下一段詳說觀法.

  ********************

  自性臭若貪 不樂於寂靜.

  亦於法諸香 一切皆染汙.

  若復髮甲長 牙齒兼垢黑 垢膩之所持 惡性身躶露.

  狂亂自癡迷 欲用行大地 復持諸器仗 一心待自殺.

  寒林枯骨形 見乃發惡聲 聚落枯骨動 迷人返愛樂.

  不淨乃如是 此苦爲彼愛 如彼那落中 無苦痛不受.

  少年貪受樂 不求勝善力 少年如不求 老至欲何作.

  如彼日將落 爲作困不就 復如鹿獸羣 至夜空還去.

  錫杖鉢隨行 在路而困苦 如犢隨母行 無所畏亦爾.

  若自爲欲迷 自賣爲僕從 彼不得自在 亦復隨業牽.

  如女產林野 如戰命難保 迷者爲欲誑 恃我感奴僕.

  斷欲者心淨 於苦能審察 見彼欲火燒 復若毒槍剌.

  ********************

  迷人求欲境 喜獲妄守護 無利事無邊 清淨皆破壞.

  世閒虚幻財 愚人忙忙貪 輪迴往來苦 解脫於何時.

  如是貪欲味 欲者受不少 喻牛牽重車 至彼口無草.

  欲味與無草 見者人難得 見已破知非 刹那覺希有.

  而身爲作此 一切時疲倦 勝定業不修 必當墮地獄.

  彼百俱胝劫 分受困不覺 彼行大苦苦 不爲求菩提.

  無器仗毒火 無山崖寃等 離欲者若此 說離地獄苦.

  [一]遠離如是欲 生愛樂分别 愛樂非空處 而諍善林地.

  善財月光明 白檀涼香潔 廣寶樓閣閒 行住甚適悅

  善林聲不鬧 清淨風長扇 彼處而寂靜 思惟心爽利.

  若處何可親 空舍巖樹下 捨愛離煩惱 自在護根識.

  是處主宰無 自在隨行住 歡喜受快樂 何推帝釋天。

  注:

  [一]下明於寂生喜.

  ********************

  [一]觀功德智慧 如是等諸法 復正菩提心 消除於疑惑.

  [二]先當如是觀 重自他不二 我自一切行 苦樂亦平等.

  手作多種事 守護如一身 世壞不壞法 苦樂等亦爾.

  如己之别苦 一一皆消盡 如是我受持 爲於有情等.

  我若愛於他 令得平等樂 彼得快樂已 於自勝何奪.

  我若不愛他 彼得諸苦怖 彼苦怖不脫 於自當何[三]勝.

  苦害今若得 而由不愛護 未來苦害身 云何而可護.

  我若住邪見 復起於我慢 如是别得生 如是别得死.

  作罪不作罪 如彼手與足 手足苦不同 云何同說護.

  以此知不合 心住於我慢 是合當盡斷 彼自宜隨力.

  種子集次第 排行若軍伍 若此而無苦 彼不知何得.

  苦本非主宰 世一切不勝 若住於尸羅 是苦不能立.

  注:

  [一] 戊後明斷散亂已修菩提心.又三.今己初明相屬修行之要.二本此頌意云.以此種種義.所觀寂靜德.除分别寂然.當觀菩提心.

  [二] 己次明爲方便所緣故修世俗菩提心.又六.今庚初明修自他平等.先字原刻作見.今依麗刻改.

  [三] 藏本次有二頌.說自他苦痛相同.何以但圖自樂不守護他.

  ********************

  若住戒清淨 能障一切苦 一切苦無因 諸苦而無有.

  悲苦云何多 何力而能生 思惟於世閒 是故悲苦多.

  一苦而非多 見有情獲得 悲苦如是生 於自他平等.

  [一]自苦不消除 欲消除他苦 是故妙人月 說彼有情句.

  善者如是觀 他苦平等護 設在無閒中 如鵝遊蓮池.

  爲解脫有情 彼若歡喜海 如是恆不足 如彼解脫味.

  作是利他日 無我無有疑 利他無所求 果報誰云愛.

  是故我如此 無德而自謂 悲心與護心 爲他如是起.

  智者細微知 輸羯羅血等 智者得了此 觀察物不實.

  是身非别作 何以自不知. [二]以自知他身 如是故不難.

  自知己有過 [三]不知他功德 自性不樂捨 徒觀察他施.

  此身之和合 因緣如拍手 此是世閒緣 有情何不知.

  注:

  [一] 二本此頌說妙月華故事.雖受王迫害.而爲滅衆生苦故不知己苦.

  [二] 庚次略明自他轉易相.二本此半頌意云.以我自身.爲他不難.

  [三] 二本此下三句意云知他有德.則捨我執.觀自入他.

  ********************

  云何學無生 如學而自知 自身而非身 以自如他身.

  如是而利他 作已不疑慮 果熟而自受 當獲彼無生.

  是故世閒學  悲心與護心 此愛心自蔽 深重如煩惱.

  [一]知有情怖畏 爲師而示學.

  若能如是學 雖難而不退 沙門見怖畏 彼無得護者.

  若自及與他 急速而當救 瞋如寃怖多 無愛怖獲少.

  [二]以最上祕密 自他轉行利。

  [三]水陸與飛空 勿令人住殺 由若於今時 救度於飢渴.

  若人爲財利 殺父毁三寶 見世惡莊嚴 死得阿鼻財.

  何有於智者 見愛而供養 見寃不欲覩 供養云何說.

  斯鬼而自利 捨之而何受 利他而不生 云何捨受用.

  以自利害他 地獄而别生 自害而利他 諸功德具足.

  注:

  [一] 二本此頌意謂觀自在以大悲心欲滅衆生及自眷屬苦故.加持己名.次頌卽言稱名除怖.

  [二] 二本此頌總結.意云.若祕密聖者.思速護自他.一切苦患者.應自他轉易.

  [三] 庚三廣釋自他轉易因相自相.

  ********************

  作意善逝見 如是行别處 下劣不自愛 愚癡投惡趣.

  自利知微細 今當墮奴僕 利他微細知 當爲自在主.

  世有諸苦者 昔自迷貪愛 世諸快樂者 於他昔利樂.

  何要多種說 此中閒已見 愚迷樂自爲 牟尼利他作.

  不求佛菩提 輪迴何得樂 自苦欲與他 迴轉無由得.

  觀察於後世 善利不成就 於奴僕起業 主者而返受.

  互相之利樂 迷者見而離 而返互相苦 當受惡苦報.

  若得世閒災 乃至驚怖苦 彼一切自作 云何而此作.

  不能捨自身 於苦不能離 如不離於火 不能遠燒害.

  自苦若能除 能消除他苦 以彼自他受 是故而取喻.

  汝今無别思 利益諸有情 汝決定作意 因業有分别.

  眼以見爲能 所觀不爲眼 手以執爲用 所持寧爲手.

  ********************

  但爲諸有情 亦不住身見 離見乃善逝 常行如是利。

  [一]見彼下品人 而起自他見 雖觀彼憎愛 我心不疑惑.

  作此善無我 獲得無我我 大毁及讚歎 無苦亦無樂.

  我所作業因 獲彼善安住 謙下世最上 無德乃有德.

  以彼德不稱 一切德自有 謙下而若此 勝我由斯得.

  離戒見煩惱 由得無我力 如醫諸病人 隨藥力痊差.

  我如是救療 自見而云何 然自有功德 彼德我無住.

  地獄之惡門 於彼愁不生 以有功德故 斯乃爲智者.

  若自平等觀 利益自增長 自利分尊卑 鬬諍而成就.

  此一切世閒 誰得見功德 若此功德名 不聞此人得.

  罪蓋覆心寶 是不自供養 於自利益分 而總不獲得.

  有見而暫喜 久久必不喜 如是一切人 哂笑而毁訾.

  注:

  [一]庚四明釋轉易已由思而修.離勝劣得失等慢.初頌總標.二本意云.較己卑劣等.於無分别心應觀其稱羨.競爭及傲慢.

  ********************

  下劣心我慢 自勝嫌人同 誇智慧顏容 種族財富等.

  以此爲自德 常欲聞稱讚 聞讚生勝心 歡喜而得樂.

  以此爲得利 自謂功德力 宿造纖毫因 得此不正業.

  盡此少報已 永在於輪迴 如是輪迴中 受彼百千苦.

  過於無邊劫 不知其出離 被苦常大困 罪心而不覺.

  如是不知覺 久久發善種 後見如來言 真實得功德.

  汝若見過去 不受彼惡業 菩提正快樂 此樂不得離.

  是故而取喻 彼輸揭羅等 汝云何更作 我慢及不善。

  [一]諸行及己身 觀之而不見 獲得如是離 利他汝常行.

  自樂而苦他 此行乃下劣 汝自之一心 於他作憎愛.

  中閒忽思惟 何時何此作 乃自捨快樂 他苦亦不行.

  寧自落其頭 更不造别過 乃至於小過 此大牟尼說.

  注:

  [一]庚五别釋轉易已加行修故.於所作不厭身心增上.

  ********************

  以别勝善等 於他暗稱讚 喻僕人事主 當事於有情.

  彼住於過失 無定無功德 自如不知人 作此功德意.

  汝若緊迅作 自爲及爲他 彼緊迅若此 必苦惱自退.

  此修乃第一 而未得其力 喻新住威儀 以財而驚怖.

  如此受持身 降心不散亂 汝當如是住 汝此何不作.

  以是常觀察 妄心令不起 如此調伏我 息一切過失.

  見我去何處 無明一切[一]壞 同彼過去時 如汝之壞我.

  自利我今有 此遠離不遠 如人賣於他 苦多不自在.

  汝有情不與 雖名不散亂 是故如以人 付獄卒不殊.

  獄中種種事 被害亦長久 此得爲自利 怨念彼不生.

  不作於自愛 而自愛得有 若見自護持 護持不實故.

  此身乃如如 而作於守護 得上品柔輭 到此亦復然.

  注:

  [一]原刻作懷.今依麗刻改.

  ********************

  若此而得到 如地一切受 若不能圓滿 何人求用意.

  愛心之煩惱 而不能破得 如彼久富貴 不能求一切.

  若貪於他物 不受於賢名 是故求增勝 身心不放逸.

  彼愛終滅盡 此動此不覺 諸惡不淨身 此我云何執.

  我此身云何 雖活而必死 與土而無異 我見何不破.

  爲此不實身 虚受於苦惱 何更於無情 復起於瞋怒.

  我今徒育養 終爲豺鷲食 至此無愛瞋 彼愛何能立.

  若彼住瞋怒 當歡喜供養 彼如是不知 何爲作辛苦.

  我今愛此身 乃爲我所親 一切愛自身 云何我不愛.

  是故我捨身 爲捨於世閒 觀此多過咎 喻如持業器。

  [一]彼業世閒行 我去而隨身 靜念不散亂 當斷於無[二]明。

  [三]是故破煩惱 我處於禪定 邪道不率心 自名[四]最上住。

  注:

  [一] 庚六總結所修.二本此頌意云.不應依凡愚.但可依智者.以憶持精進.斷睡眠憂愁.

  [二] 藏本次有一頌.說不精進則苦滅難期.

  [三] 己三明爲智慧所緣修勝義菩提心.

  [四] 二本作等住.意謂定心.

  ********************

  菩提行經卷第三

  ********************

猜你喜欢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六卷·湛然
  卷第十三(弥沙塞)·佚名
  卷第十六·白岩净符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一·念常
  08.说随念业处品·佛音
  净慈要语跋·永觉元贤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六·岱宗心泰
  卷第八十七·李通玄
  自序·徐昌治
  密庵和尚语录·咸杰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卷第四·晦翁悟明
  第八品 正勤分别·佚名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一卷·佚名
  曹溪大休珠禪師書問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王和卿·隋树森

    王和卿,大名(今属河北省)人,为人滑稽佻达,名播四方。与关汉卿相友善,尝讥谑汉卿。关虽极意还答,终不能胜。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和卿即赋[醉中天]小令,由此名声更显。卒,汉卿曾往吊。明·朱权《太和

  • ●靖康稗史序·确庵耐庵

      其一  开封府状、南征录汇、宋俘记、青宫译语、呻吟语各一卷,封题「同愤录下帙,甲申重午确庵订」十二字,藏临安顾氏已三世。甲申当是隆兴二年,上册已佚,确庵姓氏亦无考。所采皆虏中书,绝笔于梓宫南返,当是奉迎诸老手笔

  • ○林夫人书·许指严

    沈文肃公葆桢之夫人林氏,为文忠公则徐之女,英明有才干,当世咸称之。当文肃守广信时,贼围广信急。文肃往河口筹饷,夫人困守危城,乃作书乞援于饶廷选。此书传诵一时,兹录其全稿云:将军漳江战绩,啧啧人口,里曲妇孺,莫不知有饶公矣,此

  • 卷之七百九十二·佚名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八月。壬戌朔。秋分。夕月于西郊遣裕亲王广禄行礼  ○癸亥。遣官祭关帝庙  ○甲子。上奉皇太后幸卷阿胜境。侍早晚膳。至戊辰皆如之  ○赐扈从王公大臣。及蒙古王公台吉等食。至戊辰皆如

  • 卷之四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九 谥略上·纪昀

    谥略 【上】(臣)等谨按谥以尊名名以征实陈列行事所以别尊卑彰美恶周公叙谥法考行以受名其作谥之制则掌之太师赐谥之典则掌之 太史小史乐记曰闻其谥知其行士冠礼曰生无爵死无谥明乎锡名之典非可幸邀者也考左氏内外传及史

  • 李贤传·张廷玉

    李贤,字原德,邓县人。考中乡试第一名,宣德八年(1433),成为进士。奉命到河津考察蝗灾,被任为验封司主事。少师杨士奇想见他一面,李贤竟然不去。正统初年,他说:“投降的塞外人住在京师的已超过一万,指挥使每月的俸禄三十五石,实际

  • 卷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七十五刑法略【臣】等谨按刑者政之一端所以辅德礼而行者也德礼之所不格则刑以治之而立法垂制要不越乎德礼之本意其用之之道则寛严轻重协中为难我大清肇造东方民淳法简大辟而外设以鞭笞自世祖章

  • 卷二十七、俄订尼布楚条约及增订市约·黄鸿寿

    世宗雍正四年,春正月,遣革职吏部尚书隆科多等,往楚库拜姓地方办理俄罗斯疆界事务。自康熙二十八年十月,尼布楚条约缔结以后,中俄边境之纷议渐泯,未几,喀尔喀三汗内附,其一切主权皆操之中国,俄人于喀尔喀土谢图部之贸易转而与中

  • 卷二十九·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巻二十九    明 湛若水 撰 进徳业四 宋太宗勤于读书自己至申然后释卷诏史馆脩太平御览一千卷日进三卷宋琪以劳瘁谏帝曰开卷有益不为劳也朕

  • 卷十·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三家诗拾遗卷十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三颂清庙鲁诗刘向曰文王旣没周公思慕歌咏其德齐诗韦成曰清庙之诗言交神之事无不清静韩诗传曰颂言成也一章成篇宜列德故登歌清庙一章也【后汉祭祀志东平仓王引传】 班

  • 卷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九圜丘祀天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四年十一月甲申有事于南郊蕙田案此郊旧书不载疑刻本之脱旧唐书礼仪志武德初定令每岁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景

  • 春秋传卷十七·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宣公中【巳定王未五年】七年【晋成五齐恵七卫成三十三蔡文十郑襄三曹文十六陈灵十二桓三十五宋文九秦桓三楚庄十二】春衞侯使孙良夫来盟【来盟为前定者尝有约言矣未足効信而释疑又相防血固结之尔是盟衞

  • 御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序·朱棣

      朕惟佛道弘深精蜜,神妙感通,以慈悲利物,以智慧觉人,超万有而独尊,历旷劫而不。先天地而不见其始,後天地而不见其终。观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盖可见矣。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空,见无相之相。指明虚妄,即

  • 第三十六章 罗摩波罗王时代·多罗那他

    诃悉提波罗的儿子是罗摩波罗王,冲龄践补,而聪睿过人。威权特别广大。他即位不久即迎请无畏生密大阿阇梨作金刚座住持。之后又过好多年,迎请作毗讫罗摩尸罗和那烂陀住持。这时与过去的传统有所不同,据说在毗讫罗摩尸罗有班

  • 目录·野竹福慧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目录第一卷上堂住云南大理府宾川州鸡足山石钟禅寺第二卷上堂住云南大理府宾川州鸡足山石钟禅寺第三卷上堂再住云南府嵩山禅寺第四卷法语(附小佛事)第五卷书问第六卷历代祖图真赞(附诸祖赞)第七

  • 诚求集·朱世扬

    儿科类中医文献,列急惊风、慢惊风、慢脾风、疳症、痢疾、发搐、霍乱、浮肿、伤暑、燥症、火症、诸热、多困、肛门作痒、咬牙等小儿病三十四种,每病症后载治验及处方。

  • 政学录·郑端

    五卷。清郑端撰。郑端,字司直,直隶枣强(今属河北)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江南巡抚。本书仿吕坤《明职》体例、内容而作。主要记述清代中央及地方各级机构的职掌、法规,以备各级官员参考采用。所列机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