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赵孟兆页传

赵孟兆页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其五世祖秀安僖王子翶,即宋孝宗父。其四世祖为崇宪靖王赵伯圭,孝宗赐宅第于湖州,故孟兆页为湖州人。曾祖名师垂,祖父名希永,父名与山言,皆为宋朝大官。元朝赠师垂为集贤侍读学士,希永为太常礼仪院使并封吴兴郡公,与山言为集贤大学士,封魏国公。

孟兆页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十四岁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了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居家,更致力于学问。

至元二十三年(1286),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将孟兆页引见世祖。世祖见孟兆页才气豪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大喜,使坐于右丞叶李之上。当时朝廷方设立尚书省,命孟兆页起草诏书,颁布天下。世祖看了诏书后称赞道“:说出了朕心中所要说的话。”朝廷召集百官于刑部,商讨制定刑法。大家认为凡贪赃满至元宝钞二百贯者,论死罪。孟兆页则认为太重,因为钞法创立后的几十年内,已大幅度贬值,以贬值之钞来决定人之生死,不足采取。有人见他年少,又是来自南方,不了解元朝国情,指责他反对以至元钞来定罪,是想阻碍至元宝钞的流行。孟兆页理直气壮地反驳,指出:“刑法是关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孟兆页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你不讲道理,企图以势压人,这是不行的!”这人哑口无言。世祖打算重用孟兆页,但遭到一些人的阻止。

至元二十四年(1287)六月,授孟兆页兵部郎中之职,兵部总管全国驿站,当时来往使臣的饮食费用比过去增加了几十倍,当地官府无力供给,只有强取于民,不胜骚扰,请中书省以增加钞币解决。但当时至元钞不能通行,朝廷派尚书刘宣与孟兆页一同至江南查办行省丞相贯彻执行钞法不力之罪,左右司官及诸路官均遭鞭打。然而孟兆页却不笞一人。回京后丞相桑哥对他这种宽容大加谴责。

当时有个叫王虎臣的官员,揭发了平江路总管赵全的违法事实,朝廷命虎臣去查处。右丞叶李坚持奏请不可派虎臣,世祖不听。孟兆页进言说:“赵全违法固当问罪,但虎臣以前在平江也常常强买民田,纵令下属臣僚奸诈营利。赵全曾多次与他争斗,虎臣怀恨在心。今派虎臣去,必然陷害赵全;纵然查出赵全不法事实,人们也不能不有所怀疑。”世祖这才明白过来,改派别人去处理。帝闻孟兆页家境素来清贫,赐钞五十锭。

至元二十七年(1290),升孟兆页为集贤直学士。这年地震,北京尤其剧烈,死伤数十万人,世祖为之忧心如焚。皇帝驻于龙虎台,派阿剌浑撒里回京,召集贤、翰林两院官会议,询问此次天灾发生的原因及消灾的办法。但这些官员害怕丞相桑哥的淫威,不敢说实话,只是泛引《经》、《传》及五行灾异的话,以修人事、应天变来回答,不敢触及时政。在此以前,桑哥遣忻都及王济清理全国钱粮,大加搜括,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还有数千万,弄得民不聊生,相继自杀。逃入山林者,官府发兵追捕,无人敢来劝阻。孟兆页与阿剌浑撒里非常友好,劝他去奏请皇上大赦天下,免除赋税,这样就可能消弭天灾。阿剌浑撒里按照孟兆页的意见向皇帝奏禀,并得到皇帝的允许。诏书已经草拟好了,桑哥大怒,说这不是皇上的旨意。孟兆页挺身而出对桑哥说:“百姓死亡已尽,那些未征上来的钱粮到哪里去征?若不及时免除,以后若有人将此未征之数千万钱粮作为损失而归咎于尚书省,这岂不深深连累了丞相?”桑哥明白其利害,同意全部免除,人民因而得救。

世祖曾问孟兆页,叶李与留梦炎哪个好。孟兆页说:“梦炎是我父亲的挚友,为人庄重厚道,很自信,多谋能断,有大臣之才。叶李所读的书我都读过,他所知所能的事,臣都能知能办。”世祖说:“你是认为梦炎比叶李要贤吗?但是,梦炎在宋朝为状元,位至丞相,而在贾似道欺上误国之时,梦炎却对贾似道阿谀顺从。叶李当时虽为平民,却敢于上书朝廷,斥责贾似道,显然贤于梦炎。你因为梦炎是你父亲的挚友,不敢非议,可赋诗以规劝他。”孟兆页赋诗一首,其中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世祖看后大加赞赏。孟兆页退朝后对奉御彻里说“:皇上在谈论贾似道误国时,责备留梦炎当时不敢指责。如今,桑哥的罪恶甚于似道,而我等不加指责,将来如何能推卸责任?然我毕竟不是皇上亲信之臣,说话皇上必不听从。侍臣中读书知理、慷慨有气节而又为皇上所亲信的人中,没有能超过你的。捐出自己生命而为百姓除害,是仁者之事,希望你能这样!”彻里果然向世祖揭发桑哥的罪恶。世祖大怒,命卫士掌嘴,彻里口鼻血涌,倒在地上。再问,彻里还是斥责桑哥罪行,大臣也相继指责桑哥,于是世祖将桑哥按罪诛杀,并废除尚书省,凡有罪的大臣也统统罢官。

世祖有意让孟兆页参与中书省政事,孟兆页坚持不肯。他预料,久在君王身边,必受人嫉妒,故极力请求到外地任职。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当地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役,因不胜艰苦而逃走。其父诬告是同服劳役的人将掀儿杀害了。孟兆页怀疑其中有冤情,不立即判决。过了一月,掀儿自己回归盐场。郡中人都称赞孟兆页料事如神。佥廉访司事韦哈刺哈孙,性情暴虐,因孟兆页不顺他的意,借口中伤他;恰逢朝廷要修《世祖实录》,召孟兆页还京,这才无事。其后,调孟兆页为汾州知州,还未成行,又令他书写金字《藏经》,接着又任命为集贤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后调任泰州尹。

至大三年(1310),召孟兆页回京师,授翰林侍读学士,命与其他学士共同撰写祀南郊祝文。在拟定殿名的问题上,与其他人意见不合,告假还乡。仁宗在东宫时,就闻知孟兆页之名,即位后召他任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元年(1314),改任翰林侍讲学士,后又任集贤侍讲学士、资德大夫。延..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待他甚厚,只呼其字而不呼其名,在与侍臣谈论文学之士时,把孟兆页比作唐代李白、宋代苏子瞻,称赞他品行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又精通佛学及老庄之学,这些都是人所不及的。不乐意的人想离间仁宗与孟兆页的亲密关系,仁宗不加理会。既而又有人上书,奏请朝廷不能让孟兆页参与编修国史。仁宗说“:赵子昂是世祖皇帝选拔的重臣,朕特加优待,让他在馆阁从事著述,传之后世,你们口罗嗦些什么?”赐孟兆页钞五百锭,叮嘱侍臣:“中书总说国用不足,这笔赏金他们必不肯付与,可从普庆寺库存中支给。”孟兆页曾数月不至宫中,帝问左右,都说孟兆页年老畏寒。帝令御府赐与貂鼠皮裘。

孟兆页原是因程钜夫的举荐而以兵部郎中起家的。后来钜夫任翰林学士承旨时辞官归家,朝廷以孟兆页代之。孟兆页就任后,先去拜谒钜夫,然后再入翰林院视事,当时传为士大夫的佳话。延..六年(1319),获准南归。仁宗又遣使催他回朝,因病未能成行。至治元年(1321),英宗遣使到孟兆页家中,命他书写《孝经》。二年六月病卒,年六十九岁。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孟兆页的著作有《尚书注》、《琴原》、《乐原》,其诗文音律清新,含义深远,读之使人有飘然出世之感。其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为古今之冠,因以书法闻名天下。天竺僧人,数万里来求其字归,国中视为珍宝。其画山水、木石、花竹、人马,尤为精致。前史官杨载,说孟兆页之才为书画所掩盖,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邦济世之学。人们认为这是深知孟兆页才能的评语。其子赵雍、赵奕,都以书画知名。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三 崔浩·魏收
  臧榮緒晉書卷一·汤球
  战国纵横家书 全文·佚名
  东都事略卷七十七·王称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十一·佚名
  卷之二十三·佚名
  ●二六、墨馀小感·秦翰才
  卷三十六·温达
  世家卷第九 高丽史九·郑麟趾
  史记集解卷一百七·裴骃
  李遵勖传·脱脱
  宋衜传·宋濂
  卷十九·楼昉
  卷十八·乾隆
  施振元·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矩·唐圭璋

      矩字成子,号梅深。绝妙好词作张龙荣,或别名也。阳春白雪作张榘,今从花草粹编。   摸鱼儿   重过西湖   又吴尘、暗斑吟袖,西湖深处能浣。睛云片片平波影,飞趁棹歌声远。回首唤。仿佛记、春风共载斜阳岸。轻携分

  • 谭菀醍醐卷四·杨慎

    查字考说文查浮木也今作槎非槎音诧邪斫也国语山不槎蘖是也今世混用莫知其非畧证数条于此王子年拾遗记尧时巨查浮西海上十二年一周天名贯月查一曰挂星查道藏歌诗扶桑不为查王勃诗澁路拥崩查又送行序云夜查之客犹对仙家

  • 第二十八卷 仕绩 一 九·缪荃孙

    镇 江 府 一 汉左恢 左忠左恢,字伯向,曲阿人。官至尚书左丞,京师称其清高。子忠,为邑令七,所至有异政。(重修丹阳县志) 吴殷礼 殷基殷礼,字德嗣,云阳人。少起微贱,顾邵拔而友之,为立声誉。吴王权召,除郎中。与

  • 一○五四 寄谕江苏巡抚闵鹗元等详细覆奏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佚名

    一○五四 寄谕江苏巡抚闵鹗元等详细覆奏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协办大学士 尚书和<珅>字寄江苏巡抚闵<鹗元>、安徽巡抚书<麟>、【真按:书麟. 】浙江巡抚福<崧>,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奉

  • 五一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续得各家书籍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五一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续得各家书籍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闺三月二十日大学士管两江总督臣高晋、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遵旨实力购觅遗书,仰祈圣鉴事。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初六日,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内开乾隆三十八

  • 张惠绍传·姚思廉

    张惠绍字德继,义陽人。年幼时有军事方面的才干。齐明帝时任直..,后来出补竟陵、横桑两边的戍主。永元初(499),因母亲去世办丧事回到乡里。听到义师举事的消息,张惠绍乘马车疾行归附高祖,高祖诏令张惠绍为中兵参军,加封宁朔

  • 卷一百二十六之七·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七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四年正月二十一日河南巡抚【臣】田文镜谨 奏为据实奏明仰祈 圣鉴事窃查汝宁府知府张玢於未到任时即蒙圣

  • 卷十一·王溥

    梁乾化二年五月壬戌夜,荧惑犯心大星,去心四度,顺行。〈司天奏:“大星为帝王之星,宜乎修德以答天谴。”其年六月五日,太祖崩。〉贞明四年十二月癸亥,镇星犯文昌上将。〈唐天祐十五年也。是日与唐兵大战于胡柳坡,唐幽州节度使周

  • 儒言 全文·晁说之

      间色亦丽乎目君子必恶焉者不欲病乎正而失所传也作儒言元黓执徐仲秋己丑  ○春秋  儒者必本诸六艺而六艺之志在春秋苟舍春秋以论六艺亦已末矣纷然杂于释老申韩而不知其弊者实不学春秋之过也  ○智仁理性  

  • 春秋辨义卷二十九·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哀公二乙卯○敬王三十四年九年○晋定二十六齐悼三卫岀七蔡成五郑声十五陈闵十六杞闵公维元年宋景三十一秦悼六楚恵三吴夫差十春王二月葬杞僖公左传齐侯使公孟绰辞师于吴吴子曰昔嵗寡人闻命今又革之不知

  • 卷七十七·佚名

    △初分天帝品第二十二之一尔时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大天王。各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四大天众俱来会坐。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天帝。各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三十三天众俱来会坐。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善时分天王。各

  • 卷第一百五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二问得非得何差别。答名即差别。谓名得。名非得。复次得有漏无漏。非得唯有漏。复次得善不善无记。非得唯无记。复次得

  • 卷第五十八·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十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上三十二门通辨因圆明等觉位行竟。下十九门通辨果满。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 佛子。菩萨

  • 下苦歌·刘一明

    学人若要实修真,先须下苦莫逡巡。 从来神仙不易得,死里逃生甚艰辛。 如来雪山受冷淡,达摩长庐打劳尘。

  • 上清洞真解过诀·佚名

    述八节日、五通日、五达日、夜半日中、辰巳五德日、六丁日、六甲之旬六丁之日月晦之夕六甲之日谢过诸法,包括存神、存北斗、祝咒、呼名等。

  • 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康熙

    三百一十二卷。清张豫章等奉敕编。张豫章生卒年、籍贯、仕履均不详。康熙四十八年(1709)皇帝下令博采宋金元明代之诗“义尤著者”(《序》)辑成一书。即《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简称《四朝诗》)共三百一十二卷。每代

  •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蒋廷黻著。1938年初刊, 1987年岳麓书社重印。该书中国近代史部分分为4章,抓 住重大事件和人物,以点带线,叙述自鸦片战争至抗日战 争前的历史,为近代中国勾画了一个基本轮廓。研究方法 独特,体裁亦较新颖,在旧中国流行

  •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长阿含善生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