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臧榮緒晉書卷一

  黟縣湯球輯

  臧榮緒晉書輯說

  臧榮緒括西東晉為一書。成紀錄志傳百一十卷。可謂集晉書之大成矣。故後人引其書。雖標名者固多。而未標名者亦不少。前輯臧書數卷。又另輯無名氏舊晉書數卷。蓋其慎也。今均亡矣。然究而審之。如言諸帝之事。不稱某帝而某祖。某宗。列傳諸人。祇稱某郡人。不稱某郡某縣人之類。其體例多同。則不標名者之為臧書可知。故今合而輯之。而注其明標未標。以便後人檢閱。但唐以前書所引。無論與唐修書同不同。自可一一錄出。而唐以後書所引。未標名者。率多為唐修之書。然亦有販唐以前之類書而來者。故必其與唐修之書。或字句不同。或敘次不同。及有煩瑣特詳者。自係未經唐修之原本。故亦為之錄出。以俟考。或曰。未標名者。不閒有王隱書乎。然考臧書多本於王。則謂此為臧書。亦無不可。今且合而輯之。以俟後人裁定云。

  高祖宣帝

  魏武辟高祖。高祖以漢祚將終。不欲屈節於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魏武遣親信令史、微服於高祖門下樹蔭下息。時七月七日。高祖方曝書。令史竊知。還具以告。此七句新書無。上下文亦稍異。乃重遣辟之。敕行者曰。若復不動。便可收之。高祖懼而應命。御覽三十一雖引晉書。與新不同。

  魏太和四年、宣帝鎮關中。御覽五十七。

  青龍二年、諸葛亮率眾出斜谷。初學記六。

  諸葛亮攻郿。御覽五十七。

  高祖拒亮。遂濟渭水。背水為壘。初學記六。

  亮據渭水南五丈原。帝禦之。對壘相持百餘日。俄而亮卒。御覽五十七。

  遼東太守、公孫文懿反。詔宣帝討之。初學記九。

  景初二年、發自京東都過魏溫。詔郡守已下。皆會幕次。父老故舊。燕飲累日。初學記六。

  遼東以諸將獻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躬擐甲胄。龔行天罰。掃平區域。申滅當作威。吳會。裨贊皇靈。被於南國。初學記九。

  嘉平元年。曹爽兄弟從謁高平陵。宣王舉兵誅爽。大司農、桓範出赴爽。宣王謂蔣濟曰。智囊往矣。濟曰。智則智矣。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事類賦注二十一。

  武帝受禪。宣帝追號曰高祖。文選關中詩注。

  太祖文帝

  文帝諱昭。文選王明君辭注。

  景元四年。伐蜀。天子二字原引作遼東。以諸將獻捷交至。乃申授前命曰。朕以寡德。獲承天序。嗣我祖宗之洪烈。遭家多難。不明於訓。曩者、姦逆屢興。方寇內侮。大懼淪喪四海。以墮三祖之弘業。惟公經德履哲。明允廣深。迪宣武文。世作保傅。以輔乂皇家。櫛風沐雨。周旋征伐。劬勞王室。二十有餘載。毗翼前人。仍斷大政。克厭不端。維安社稷。暨儉、欽之亂。公綏援有眾。分命興師。統紀有方。用緝寧淮浦。其後、巴蜀屢侵。西土不靖。公奇畫指授。制勝千里。是以段谷之戰。乘釁大捷。斬將搴旗。效首萬計。孫峻猾夏。致寇徐方。戎車首路。威靈先邁。黃鉞未啟。鯨鯢竄跡。孫壹搆隙。自相疑阻。幽鑒遠照。奇策洞微。遠人歸命。作藩南夏。爰授銳卒。畢力戎行。暨諸葛誕滔天作逆。稱兵揚楚。欽咨逋罪。同惡相濟。帥其蝥賊。以入壽春。憑阻淮山。敢距王命。公躬擐甲胄。龔行天罰。玄誅廟算。遵養時晦。奇兵震擊。而朱異摧破。神變應機。而全琮稽服。取亂攻昧。而高墉不守。兼九伐之弘略。究五兵之正度。用能戰不窮武。而大敵殲潰。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收勍吳之雋臣。係亡命之逋虜。交臂屈膝。委命下吏。俘馘十萬。積尸成京。雪宗廟之滯恥。拯兆庶之艱難。掃平區域。申滅當作威。吳會。裨贊皇靈。被於南此二句新晉書無。國。遂戢干戈。靖我疆土。天地鬼神。罔不獲乂。乃者王室之難。變起蕭墻。賴公之靈。弘濟艱險。宗廟危而獲安。社稷墜而復寧。忠格皇天。功濟六合。是用疇咨古訓。稽諸典籍。命公崇位相國。加于群后。啟土參墟。封以晉域。所以方軌齊魯。翰屏帝室。而公遠蹈謙損。深履沖讓。固辭策命。至于八九。朕重違讓德。抑禮虧制。以彰公志。于今四載。上闕在昔建侯之典。下違兆庶具瞻之望。惟公嚴虔王度。闡濟大猷。敦尚純樸。省繇節用。務穡勸分。九野康乂。耆叟荷崇養之德。鰥寡蒙矜卹之施。仁風興于中夏。流澤布于遐荒。是以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狂狡貪悍。世為寇讎者。皆感義懷惠。款塞內附。或委命納貢。或求置官司。九服之外。絕域之氓。曠世所希至者。咸浮海來享。鼓舞王德。前後至者八百七十餘萬口。海隅幽裔。無思不服。雖西旅遠貢。越裳九譯。義無以踰。維翼朕躬。下匡萬國。思靖殊方。寧濟八極。以庸蜀未賓。蠻荊作猾。潛謀獨斷。整軍經武。簡練將帥。授以成策。始踐賊境。應時摧陷。狂狡奔北。首尾震潰。禽其戎帥。屠其城邑。巴漢震疊。江源雲徹。地平天成。誠在斯舉。公有濟六合之勳。加以茂德。實總百揆。允釐庶政。敦五品以崇仁。恢六典以敷訓。而靖恭夙夜。勞謙昧旦。雖尚父之左右文武。周公之勤勞王家。罔以加焉。昔先王選建明德。光啟諸侯。體國經野。方制五等。所以藩翼王畿。垂祚百世也。故齊魯之封。于周為弘。山川土田。邦畿七百。官司典策。制殊群后。惠襄之難。桓文以翼戴之勞。猶受錫命之禮。咸用光疇大德。作範于後。惟公功邁于前烈。而賞闕于舊式。百辟於邑。人神同恨焉。豈可以公謙沖而久淹弘典哉。今以并州之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司州之河東、平陽、弘農、雍州之馮翊。凡十郡。南至于華。北至於陘。東至於壺口。西踰於河。提封之數方七百里。皆晉之故壤。唐叔受之。世作盟主。實紀綱諸夏。用率舊職。爰胙茲土。封公為晉公。命使持節兼司徒、司隸校尉陔。即授印綬、策書、金獸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錫茲玄土。苴以白茅。建爾國家。以永藩魏室。昔在周召。並以公侯入作保傅。其在近代。酇侯蕭何實以相國光尹漢朝。隨時之制。禮亦宜之。今進公位為相國。加綠綟綬。又加公九錫。其敬聽後命。以公思弘大猷。崇正典禮。儀刑作範。旁訓四方。是用錫公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公道和陰陽。敬授人時。嗇夫反本。農植維豐。是用錫公袞冕之服。赤舄副焉。公光敷顯德。惠下以和。敬信思順。庶尹允諧。是用錫公軒懸之樂。六佾之舞。公鎮靖宇宙。翼播聲教。海外懷服。荒裔款附。殊方馳義。諸夏順軌。是用錫公朱戶以居。公簡賢料材。營求俊逸。爰升多士。寘彼周行。是用錫公納陛以登。公嚴恭寅畏。底平四國。式遏寇虐。苛厲不作。是用錫公虎賁之士三百人。公明慎用刑。簡恤大中。章厥天威。以糾不虔。是用錫公鈇鉞各一。公爰整六軍。典司征伐。犯命凌正。乃維誅殛。是用錫公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公饗祀蒸蒸。孝思維則。篤誠之至。通於神明。是用錫公秬鬯一卣。珪瓚副焉。晉國置官司以下。率由舊式。往欽哉。祗服朕命。弘敷訓典。光澤庶方。永終爾明德。丕顯余一人之休命。此段因略見初學記九。故用新晉書補足。

  魏帝封太祖為晉公。太原等十郡為邑。進位相國。備禮九錫。太祖讓不受。公卿將校皆詣府勸進。阮籍為其辭。曰。沖等死罪。伏見嘉命顯至。竊聞明公固讓。沖等眷眷。實有愚心。以為聖王作制。百代同風。褒德賞功。有自來矣。昔伊尹、有莘氏之媵臣耳。一佐成湯。遂荷阿衡之號。周公藉已成之勢。據既安之業。光宅曲阜。奄有龜蒙。呂尚、磻溪之漁者也。也字依新晉書加。一朝指麾。乃封營邱。自是以來。功薄而賞厚者。不可勝數。然賢哲之士。猶以為美談。況自先相國以來。世有明德。翼輔魏室。以綏天下。朝無闕政。新作秕政。民無謗言。前者、明公西征靈州。北臨沙漠。榆中以西。望風震服。羌戎東馳。新作來馳。迴首內向。東誅叛逆。全軍獨克。禽闔閭之將。斬新作虜。輕銳之卒。以萬萬計。威加南海。名懾三越。宇內康寧。苛慝不作。是以殊俗新作時俗。畏威。新作畏懷。東夷獻舞。故聖上覽乃昔以來禮典舊章。開國光宅。顯茲太原。明公宜承奉奉字依新晉書加。聖旨。受茲介福。允當天人。元功盛勳。光光如彼。國土嘉祚。巍巍如此。內外協同。靡諐靡違。由斯征伐。則可朝服濟江。掃除吳會。西塞江源。望祀岷山。迴戈弭節。以麾天下。遠無不服。邇無不肅。令大魏之德。光于唐虞。明公盛勳。超于桓文。然後臨滄海而謝支支或作交。伯。登箕山而揖許由。豈不盛乎。至公至平。誰與為鄰。何必勤勤小讓也哉。沖等不通大體。敢以陳聞。見文選并注卷四十。

  武帝受禪。文帝號曰太祖。文選關中詩注。

  世祖武帝

  武帝諱炎、字安世。文選西征賦注。

  武帝詔曰。劉毅博學多聞。其以毅為散騎常侍、國子祭酒。書鈔。

  泰始四年正月。丁亥。世祖初藉于千畝。司空掾、潘岳作藉田頌也。文選藉田賦注。

  泰始原作咸熙誤。五年。詔曰。華表字偉容。清賢履道。內貞外順。歷位忠恪。言行不玷。其以表為太常卿。御覽二百二十八。

  泰始七年。皇太子冠。世祖以皇太子富于春秋。初命講孝經于崇正殿。文選為賈謐作贈陸機注。

  泰始十年。詔、程咸歷職左右。劬勞內侍。乃心在公。夙夜不懈。以咸為散騎常侍左通直郎。書鈔。

  咸寧三年。詔曰。議郎庾純、篤志好古。敦說詩書。儒行也。宜訓導國子。書鈔。

  咸寧原作咸亨。四年。詔曰。南陽王師劉智、學行優著。其以智為國子祭酒。書鈔。

  太康元年。吳平。五月。引孫皓升殿。武帝問孫皓曰。聞南人好汝語。頗為不。皓因舉觴奉帝、而言曰。昔為汝國鄰。今為汝國臣。勸汝一盃酒。願汝壽萬春。帝悔之。御覽三百九十引晉書。

  太康八年。王濬園生嘉瓜。二莖一實。類聚引晉書。

  太康八年。改營太廟。南致荊山之木。西採華山之石。書鈔石引臧書。

  帝崩。曰武。文選西征賦注。

  武帝上號曰世祖。文選閑居賦注。又關中詩注。

  孝惠帝

  惠帝諱衷、字正度。武帝崩。太子即皇帝位。文選潘岳西征賦注。

  惠帝永康二年。禪位于趙王倫。倫以兵留守衛上。號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安宮。中書令繆播云。太史按星變事。當有免官天子。文選晉紀總論注。

  光熙元年五月。惠帝自鄴還洛陽。中官屬備雲母輦及雲母車以奉迎。書鈔引晉書。

  孝懷帝

  永嘉三年三月。淮濮水竭。初學記六。按與新書紀志皆不同。

  元帝

  帝為晉王。立宗廟社稷。元帝渡江草創。欲立石闕于宮門。未定。王導隨駕出宣陽門。乃遙指牛頭山兩峰為天闕。中宗從之。事類賦注山。

  孫氏無闕。大晉南都亦不暇立。門闕遂廢矣。文選石闕銘注引臧書。

  大興四年。陳眕字國鎮。過江為少府卿。時大旱經久。太興四年四月。始雨。有司奏應報賽宗廟山川。中宗詔曰。祈廟云報賽。非奉尊上辭也。吾意有疑。眕以為舊山川有祈。故報雨應賽。非大事不應告廟。子無要君親之道。讀祭稱賽。于義有違。從之。御覽二百三十六引臧書。

  肅宗明帝

  明帝諱紹、字道畿。元帝太子也。文選讓中書令表注。

  太寧元當作二。年。王敦謀逆。帝與王導、溫嶠、等決計征之。敦屯兵于湖陰。帝欲察其營壘。乃乘駿馬、微行至湖陰。既而馳去。敦方晝寢。夢日環其營。驚起曰。必是鮮卑黃鬚奴來也。何以不縛之。使騎切遽而追之。帝之馳去。馬有遺糞輒。以冷水沃之。時逆旅有賣飯媼。帝以七寶鞭與之。俄而追者至。訊媼。媼云。去已遠矣。因以鞭示之。傳示遲留。又見馬糞冷。信已遠矣。而止。帝遂得免。御覽三百九十九。又四百四十九。雖未標名。而與新稍異。書鈔亦引此段。而與唐修者同。恐為陳氏所改。故定從御覽。

  孝宗穆帝

  永和元年。白鳶見。類聚引晉書。

  廢帝海西公

  太和四原引誤元。年。桓溫表率方伯北伐。秋九月。溫以王師敗績于枋頭。御覽九十九。

  太和六年。溫自廣陵屯于白石。集百官于朝堂。稱崇德太后詔曰。王室艱難。穆、哀、短祚。國嗣不育。儲宮靡立。琅琊王奕、親則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圖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濁潰亂。動違禮度。有此三孽。莫知誰子。人倫道喪。醜聲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廟。且昏孽並大。便欲建樹儲藩。誣罔祖宗。傾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懷。今廢奕為東海王。以王還第。供衛之儀。皆如漢朝昌邑故事。但未亡人不幸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社稷大計。義不獲已。臨紙悲塞。如何可言。于是廢帝為東海王。御覽九十九。

  咸安二年。降為海西公。徙居吳縣。十一月。妖賊盧悚遣弟子殿中監許龍晨到其門。詐稱太后密詔。奉迎興復。帝曰。我得罪到此。幸蒙寬宥。豈敢妄動。且太后有詔。便應官屬來迎。何得如此。汝必狂亂。因叱左右縛之。龍懼逸走。由是朝廷以帝安于屈辱。無僥倖之望。不復懷疑。帝知天命不可再。而深慮人禍。乃閉聰塞明。無思無慮。終日酣暢。耽于內寵。有子不養。度新作庶。保天年。吳民憐之。為作歌謠。太元十一年。帝崩于吳宮。年三新作四。十五。因葬吳地。御覽九十九。

  安帝

  元興三年。宋武帝行鎮軍將軍。文選。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注。

  安帝復位。改元曰義熙。以琅琊王德為大司馬。謝靈運初為琅琊王大司馬作軍參軍。文選初去郡注。 原引作安帝即位改元曰元興。 按德文係義熙元年為大司馬故知其誤而改之。

  義熙十二年。左衛兵陳湯于東府前淮水中得玉璽一枚。初學記六。

  義熙十二年十月。洛陽平。劉裕命修晉五陵、置守備。文選謁五陵表注。

猜你喜欢
  ●己编·姜侠魂
  堪舆纪·张瀚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佚名
  三十四 江宁织造曹寅覆奏摹刻高(上日下文)寺碑文摺·佚名
  卷二十五·苏辙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纪昀
  四九四 谕内阁吴省兰等在四库馆校书得力着准与本科中式举人一体殿试·佚名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七·允秘
  卷一百十八·张守节
  竹叶水色·胡兰成
  项羽本纪第七·司马迁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 第五·班固
  耶律楚材传(附耶律铸传)·宋濂
  卷十五·楼昉
  职官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四齣·张四维

    第三十一齣 女戎【挂眞儿】〔生上〕设伏金山擒贼虏。谅非马邑机疎。〔旦上〕妙算无遗。神机莫识。看取一朝恢复。相公万福。〔生〕夫人拜揖。夫人。昨遣苏德去金山龙王庙裏埋伏。料贼虏必来。如何这早晚尙不见囘报。〔

  • 提要·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 浣花集       别集类一【唐】 提要 【臣】等谨案浣花集十卷补遗一卷唐韦庄撰韦庄字端已杜陵人乾寜九年第进士授校书郎转补阙後仕蜀王建至吏部侍郎同平 章事文献通考载庄集五卷此

  • 列传第二十五 萧明 萧祗 萧退 萧放 徐之才·李百药

    萧明,兰陵人,梁武帝长兄长沙王懿之子。在其本朝,甚为梁武所亲爱。少历显职,封浈阳侯。太清中,以为豫州刺史。梁主既纳侯景,诏明率水陆诸军趋彭城,大图进取。又命兖州刺史南康嗣王会理总驭□帅,指授方略。明渡淮未几,官军破之,尽

  • 卷十九·毕沅

      ◎宋纪十九 ∷起柔兆涒滩七月,尽强圉作噩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至道二年辽统和十四年   秋,七月, 己亥朔,命殿前都指挥使王超为夏、绥、麟、府州都部署。   辽太妃

  • 臧榮緒晉書卷三·汤球

      五行志史通書志云。臧榮緒競志五行。大較多實。   童謠   羊祜以伐吳必藉上流之勢。又時吳有童謠曰。阿童復阿童。銜刀浮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祜聞之曰。此必水軍有功。但常思應其名者耳。御覽四百

  • 卷之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七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四三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续进备选及应毁各书并祈校删志乘折·佚名

    四三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续进备选及应毁各书并祈校删志乘折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十八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续进备选及应毁各书,仰祈圣鉴事。切(窃)臣钦遵谕旨购获遗书,分别应选、应毁,节次进呈在案。嗣据各属陆续搜查呈送前来

  • 卷五十七·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五十七典礼【八 乐章二】二十五【爱民】苍【角上】生【角上】福【徵工】即【羽凡】一【角上】人【羽凡】福【徵工】倍【羽凡】切【徵工】乾【角上】乾【角上】保【宫四】泰【角上】情【商

  • 潘司空奏疏巻七·潘季驯

    (明)潘季驯 撰○督抚江西奏疏分理兵巡道务疏题为仰遵明旨查议兵巡道务以专责成事据江西按察司呈奉臣并巡按江西监察御史赵各案验为残虐州官故违明旨枉道旷职恳乞圣明从重究斥以肃吏治以重民生事仰司即查该司各道官有职

  • 卷二十·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二十宋 叶梦得 撰定公二卫公孟彄帅师伐曹公孟彄卫大夫之三命者也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秋大雩冬十月癸亥公防齐侯盟于黄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公至自黄十有二月公围成公至自围成内不书至

  • 卷二十·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二十宋 聂崇义 撰旧图十卷形制阙漏文字省略名数法式上下差违既无所从难以取象盖久传俗不知所自也臣崇义先于显德三年冬奉命差定郊庙器玉因敢删改其或名数虽殊制度不别则存其名而略其制者瑚

  • 临济宗旨·惠洪

    明白庵居沙门 慧洪 撰汾阳昭禅师示众曰。先圣云。一句语须具三玄。一玄中须具三要。阿那个是三玄三要底句。快会取好。各自思量。还得稳当也未。古德已前行脚。闻一个因缘未明。中间直下饮食无味睡卧不安。火急决择

  • 珍席放谈·高晦叟

    宋代笔记。2卷。高晦叟著。高晦叟仕履无可考。此书所记为朝廷典章制度沿革损益,及士大夫遗闻轶事。上自宋太祖,下及宋哲宗时事。有关时政议论,倾向王安石。所记名流轶事,往往为本传所未祥,可补史文之阙。今本系清人从

  • 神相铁关刀·陈抟

    相术书。假托宋陈抟撰。山阴梧冈山人订。为近世坊间流行的相书之一。为江湖术士所习用。《神相铁关刀》涵盖了相学的四大类基本内容:一是基础类,包括十三部位、流年运气、五星六曜、五岳四渎等;二是综合类,包括精神、气象

  • 红楼真梦·郭则沄

    《红楼真梦》是民国时期刊行的较有影响的《红楼梦》续书,成书于1940年,在续书主旨、接续方式、叙事艺术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与清代《红楼梦》续书《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等极为相似,都在接续宝黛钗的后续故事,使生旦团

  • 松窗梦语·张瀚

    史料笔记。八卷。明张瀚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张瀚,字子文,号元洲。生于弘治八年(1513年),卒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浙江仁和(杭州)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曾任工部、刑部部曹,庐州、大名知府,长期担任陕西

  • 从容: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课·李叔同

    《从容: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课》讲述了从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是一个人的睿智与大度。从容是一种生活态度,面对浮躁忙乱、追逐物质和感官享受的社会,我们不妨学会跳出人我是非,修一颗从容自在心。从容是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