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六、墨馀小感

清朝二百六十九年的天下,兴于摄政王(顺治叔父多尔衰),亡于摄政王(溥仪本生父载沣),固是一奇;而由一位福建人(洪承畴)协助顺治入关,又一位福建人(郑孝胥)协助溥仪出关,也是一奇。

溥仪过去的一生,可说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陈宝琛等要把他造成一位英明的皇帝,像他的祖先康熙和乾隆一般;第二个时期,庄士敦等要把他造成一位英国式的Gentleman;第三个时期,关东军要把他造成一个日本式的傀儡。于是溥仪的最后一段生活,实包含着这三种气息。

溥仪一生做了三次皇帝,第一次年才三岁,做了三年,是由慈禧太后撮弄而成;第二次年才十二岁,做了十三天,是由张勋撮弄而成。这两次年纪都还轻,说不上自由意志,只好听人家摆布。第三次做皇帝,诚然也可说是由日本人和郑孝胥等撮弄而成,但那时已二十九岁,是不是还只听人摆布呢?

溥仪在北平宫中时,因感受种种压迫和束缚,曾一度想到天津,享受自由生活,已获得英国驻华公使的协助,买好火车票,由其弟溥杰陪伴同行,不幸为左右所发觉,多方拦阻而罢。乃后来到了天津,度了七年的自由生活,忽又自投罗网,再去做闭门天子,实在不可解。

日本手造满洲国的一幕,必预有长久周密的布置,他们怎样布置虽是一个秘密,日后也必会豁然显露。我在这本书里,先就郑孝胥和罗振玉两人怎样参与这个秘密略为考索,已够证明这件事实在酝酿了好多年。

郑孝胥辈拥溥仪做满洲国皇帝,认做复辟或中兴,原只是想借日本人的力量,先在关外立定脚跟,再行入关。吾们在《海藏楼诗》中,常见他用“收京”字样,便是指收复北京而言。而孝胥还想在收京后,重造他的海藏楼(《十二月廿六日天未明》“愚公欲移山,恃有子孙在。老夫当及身,移楼着人海”,自注:“于收京后,必更造海藏楼。”见卷十二,页十九)。但在日本人看来,满洲国的建立,并不就是清朝的回复或延续。他们不愿溥仪再入关做大清国的皇帝,只要他做一个满洲国的傀儡。满洲国和华北,也就由日本人划定山海关为国界。据说,孝胥之子一天对国务院总务厅长驹井德三说:“满洲国好比一个小孩子,现在两三岁了,也可让他下地,自己学习走路了,为甚老是抱在怀里,不放手呢?”驹井回敬了一记耳括子。这正可以说明双方的心理。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朝兴起,必把前一朝的子孙设法消灭,所谓斩草除根,免得再有人借着名义造反。只有宋太祖对于柴世宗子孙、中华民国对于满清,却是例外。然而溥仪仍给张勋复辟了一次,又给日本人利用来制造一个满洲国(《水浒传》记柴进加入梁山泊,仍因他是柴世宗子孙,为大家所想借重)。

收留和豢养中国罪人或政府反对派,教他们和自己国家捣乱,这一种把戏似乎是大家欢喜玩弄的。譬如帝俄在同、光年间的西北变乱中,收容吾国的叛逆白彦虎,又几次给他助力,教他侵入新疆边境,希望不交或缓交伊犁,几次交涉引渡,始终不肯。日本人的收容溥仪,也是一个例子。当然,现在和将来,这种把戏还得有。

民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六月二十七日脱稿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八十二·列传第二百四十一·世家五·脱脱
  卷十六·李心传
  提要·范公偁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九·佚名
  卷四十二·苏辙
  卷三十三·鄂尔泰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九·佚名
  唆都传·宋濂
  许琰传·张廷玉
  王艮传·张廷玉
  汉王朱高煦传·张廷玉
  卷五上·沈枢
  二三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邹韬奋
  155.李白蔑视权贵·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八·陈耀文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十八 明 陈耀文 辑 长调 天香【冬景】           王通叟 霜瓦鸳鸯风帘翡翠今年较是寒早矮钉明?侧开朱户断莫乱教人到重隂未解云共雪商量未了青帐垂氊要密红炉围炭宜小 呵梅弄

  • 卷二十四·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四目録【五十二字】南歌子【又一体】毛熙震孙光宪欧阳修苏轼【十一首】黄庭坚【二首】秦观【四首】晁补之【二首】陈师道【二首】贺铸【三首】

  • 國語卷第十七·韦昭

      楚語上   1 莊王使士亹傅太子箴〔一〕,辭曰:「臣不才,無能益焉。」王曰:「賴子之善善之也〔二〕。」對曰:「夫善在太子,太子欲善,善人將至;若不欲善,善則不用。故堯有丹朱〔三〕,舜有商均,〔四〕啟有五觀〔五〕,湯有太甲〔

  • ●卷二百四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十。   起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乙酉,尽二十七日乙未。   十七日乙酉王彦收复华州。   金房开达州驻劄都统制王彦遣统制郭湛统押军马前去收复华州有第七将官邢进等於十一月十七日到华州城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佚名

    嘉靖五年十一月庚辰朔钦天监进次年大统历日颁赐群臣○命宁阳侯陈继祖鼓勇营东宁伯焦栋立威营坐营署都指挥佥事白祥三千营坐司○辛巳升山西按察使李钰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壬午升狭西按察司副使唐龙为山西按察使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乙未朔大学士沈一贯上疏恭谢册立 圣谕因言日今圣节已过宫闱多暇寒温甚适嘉会惟时跂立下风翘傒吉旦伏冀早发以慰群瞻其言殊切至云○南京兵部尚书邢玠请在籍养母奉旨卿外国归来便道省母准展限三月住赞

  • ●瀋館錄卷六·佚名

    癸未正月初一日午後大衙門盛設宴禮大張雜戲世子及大君亦為依例進參正朝使臣一行呈納方物後並為參禮有西域南華僧稱名來修歲禮此僧極其尊敬與皇帝抗禮別設坐板坐于諸王之上為此設戲有倍于前日而帝自獵還時有疾云云夕時

  • 补辑·佚名

     徐述夔诗案附殷宝山诗集  江苏学政刘墉折一 臣刘墉跪奏为奏闻事臣在金坛办理试务有如皋县民人童志璘投递呈词缴出徐述夔诗一本沈德潜所撰徐述夔传一本并称徐述夔已故既见此书恐有应究之语是以呈出等情臣查童志璘

  • 大略篇第二十七·荀况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 第十三章 27·辜鸿铭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辜讲孔子说:“一个人如果具有坚强、果敢、淳朴的性格,就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真正道德高尚的人了。”

  • 春秋集传详説卷十五·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宣公上【名接文公子匡王五年立是嵗晋灵十三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谷梁曰继故而书即位与闻乎故也或曰桓宣二公簒弑同而在位十八年书王不书王之有异何欤曰先儒评此者多矣桓公之弑东迁初年王道之不行未久

  • 卷十六·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卷西山读书记卷十六宋 真德秀 撰才德春秋传季文子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高阳帝颛顼之号八人其苗裔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此即垂益禹臯陶之伦庭坚即臯陶字齐圣广

  • 卷十二·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十二 佚

  • 附录二 傅斯年著述年表·傅斯年

    1918年《文学革新申义》,见《新青年》第4卷第1号。《文言合一草议》,见《新青年》第4卷第2号。《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谬误》,见《新青年》第4卷第4号。《戏剧改良各面观》《再论戏剧改良》,见《新青年》第5卷第4号。《中

  • 知忠·慎到

    原文:乱世之中。亡国之臣。非独无忠臣也。治国之中。显君之臣。非独能尽忠也。治国之人。忠不偏於其君。乱世之人。道不偏於其臣。然而治乱之世。同世有忠道之人。臣之欲忠者不绝世。而君未得宁其上。无遇比干子胥之忠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三世轮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十一之二  尔时金刚最上明菩萨摩诃萨。即以所受大金刚叉。如轮旋转。作妙旋舞供养事业。说此颂曰。  大哉

  • 卷第三十五·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五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法运通塞志第十七之二西汉(都长安)武帝(自高祖受命至此为四世)元光二年。十三祖龙树。于南天竺以法藏付迦那提婆。入月轮三昧蝉蜕而去。寿三百岁。元狩元年。初博望侯张骞

  • 江文通集·江淹

    诗文别集。南朝梁江淹(字文通)作。江淹文集最早为自己生前编定,《梁书·江淹传》:“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隋书·经籍志》所载不同:“梁金紫光禄大夫《江淹集》九卷。”注云:“梁二十卷,江淹后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