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梁乾化二年五月壬戌夜,荧惑犯心大星,去心四度,顺行。〈司天奏:“大星为帝王之星,宜乎修德以答天谴。”其年六月五日,太祖崩。〉

贞明四年十二月癸亥,镇星犯文昌上将。〈唐天祐十五年也。是日与唐兵大战于胡柳坡,唐幽州节度使周德威殁于阵。〉

后唐同光三年九月己亥,荧惑在江东犯第一星。〈是年,天下大水。〉

长兴四年八月己未夜,五鼓三筹,荧惑近天高星,岁星近司怪星,太白近轩辕大星。〈是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明宗崩。〉

清泰三年五月丙申夜,荧惑、岁星相犯于轩辕,又犯大星。〈其年,降制除晋高祖为郓州节度使,晋祖不受诏。〉

晋开运元年十月壬戌夜,荧惑犯哭星。〈司天监赵延义奏:“玄枵鬼方,阴之所治,司命哭位,生乎荧火,猛而代,其征也急,齐地将有覆破象,多伏法而死者。”其年十二月,青州叛帅杨光远子承勋斩其同谋逆人邱涛等,以城降。光远寻亦被诛。〉

汉乾祐二年十一月辛亥夜,镇星始出太微之左掖门。〈自戊辰岁八月己丑,镇星入太微垣,犯上将、左右执法、内屏、谒者,句已往来,凡四百四十三日,方出左掖。〉

周显德六年六月十八日,荧惑与心大星合度,光芒相射。〈其月十九日,世宗崩。先,荧惑句已于房、心间,凡数月,至上临崩之前一夕,与心大星合度。是夜顺行。〉

后唐同光二年八月甲申,岁星、荧惑合,在翼十四度。

天成三年九月庚辰,镇星、岁星合于箕,辛巳,太白、荧惑合于轸。

晋天福三年四月癸巳夜,五鼓三点后,太白与镇星合。太白在镇星北一寸,光芒相接。镇星在娄宿二度,顺行黄道内一度。太白在娄宿二度,顺行黄道内一度。〈宿度在徐、鲁之分,日辰在荆、楚之分。〉

汉天福十二年六月,镇星、太白、岁星、荧惑聚于张宿。〈占云:“有帝王兴于周者。”汉高祖起义兵,自平阳趋洛以应之。及隐帝将嗣位,又封周王。暨周太祖登位,以姬姓之后,复继宗周,天人之符,乃有所属。〉

梁乾化元年十一月甲辰夜,东方有流星如数升器,自毕宿口曳光三丈馀,有声如雷。

后唐同光三年六月庚寅夜一鼓,西南有流星,约七十馀,皆有尾迹,西南流。〈其年七月,贞简皇太后崩。〉

长兴二年九月丙戌夜二鼓初,东北方有小星,流入北斗魁灭。至五鼓初,西北方次北有流星,状如半升器,前小后大,速流入奎灭。尾迹凝天,屈曲如云而散,光明烛地。又东北有流星如大桃,出下台星,向西北速流,至斗柄第三星旁灭。五鼓后至明,中天及四方有小流星百馀,流注交横。

清泰元年九月辛丑夜五鼓初,有大星如五斗器,西南流,尾迹长数丈,色赤,移时盘屈如龙形,蹙缩如二铧,相斗而散。又一星稍小,东流,有尾迹凝成白气,食顷方散。

晋天福三年三月壬申夜四鼓后,东方有大流星,状如三升器,其色白,尾迹长二尺馀,屈曲流出河鼓星东三尺,东流丈馀灭。

周显德三年正月癸亥五鼓后,有大星出南斗傃,东北流丈馀灭。

后唐长兴三年七月,夔州奏,赤甲山崩。

梁开平四年十月,青、宋、冀、亳水,诏令本州以省仓粟、麦等赈贷。

后唐同光二年十二月,中书门下奏:“今年秋,天下州府多有水灾,百姓所纳秋税,请特放加耗。”从之。

三年六月至九月,大雨,江、河决,坏民田。七月,洛水泛涨,坏天津桥,漂近河庐舍,舣舟为渡,覆没者日有之。邺都奏:“御河涨,于石灰窑口开故河道,以分水势。”巩县河决,冲注廒仓。八月敕:“如闻天津桥未通往来,百官以舟船济渡,因兹倾覆,兼踣泥涂。自今文武百官,可三日一趋朝,宰臣即每日中书视事。”

四年正月敕:“自京以东,幅员千里,水潦为沴,流亡渐多。宜自今月三日后,避正殿,减膳,彻乐,省费,以答天谴。应去年经水决处乡村,有不逮及逃移人户差科,夏秋两税及诸折料,委逐处长吏切加点检,并与放免,仍一年内不得杂差遣。应在京及诸县,有停贮斛斗,并令减价出粜,以济公私。如不遵守,仰具奏闻。”

长兴三年七月,诸州大水,宋、亳、颍尤甚。宰臣奏曰:“今秋宋州管界,水灾最甚,人户流亡,粟价暴贵。臣等商量,请于本州出斛斗,依时估出粜,以救贫民。兼大水之后,颇少宿麦,穷民不办种子,亦望本州据人户等第,支借麦种,自十石至三石,候来年收麦,据原数却令送纳。”从之。

清泰元年九月,连雨害稼。诏曰:“久雨不止,礼有祈禳,禜都城门三日不止,仍祈山川,告宗庙社稷。宜令太子宾客李延范等禜诸城门,太常卿李怿等告宗庙社稷。”

晋天福四年七月,西京大水,伊、洛、瀍、涧皆溢,坏天津桥。八月,河决博平,甘陵大水。

六年九月,河决于滑、邢,一溉东流。居民登丘冢,为水所隔,诏所在发舟船以救之。兖州、濮州界皆为水所漂溺,命鸿胪少卿魏玭、将作少监霍廷让、右领卫将军安璇、右骁骑将军田畯,于滑、濮、澶、郓四州,检河水所害稼,并抚问遭水百姓。兖州又奏:“河水东流,阔七十里,水势南流入沓河及扬州河。”至七年三月,命宋州节度使安彦威率丁夫塞之。河平,建碑立庙于河决之所。

七年四月,诏曰:“近年已来,大河频决,漂荡户口,妨废农桑,言念蒸民,用兹凋弊。凡居牧守,皆委山、河,既在封圻,所宜专切。今后宜令沿河广晋府、开封府尹,逐处观察防御使、刺史等,并兼河堤使名额,任便差选职员,分擘勾当。有堤堰怯薄、水势冲注处,预先计整,不得临时失于防护。

开运元年六月,黄河、洛河泛溢,坏堤堰,郑州原武、荥泽县界河决。

周广顺二年七月,暴风雨,京师水深二尺,坏墙屋不可胜计。诸州皆奏大雨,所在河渠泛溢害稼。

三年六月,诸州大水。襄州汉江泛溢,坏羊马城,大城城内水深一丈五尺,仓库漂尽,居人溺者甚众。

后唐天成四年十一月,汝州火,烧羽林军营五百馀间。〈先是,司天奏:“荧惑入羽林,请京师备火。”至是应之。〉

长兴二年四月,汴州封禅寺门上忽有火起,延烧近寺庐舍,相次黎福县亦火。

三年十二月,怀州军营内三处火光自起,人至即灭,不焚庐舍。

晋天福三年十一月,襄州奏,火焚居民千馀家。

周显德五年四月,吴越王钱弘俶奏:“十日夜,杭州火,焚烧府署殆尽。”上命中使赍诏恤问。

梁开平元年六月,许、陈、汝、蔡、颍五州蝝生,有野禽群飞蔽空,食之皆尽。

后唐同光三年九月,镇州奏飞蝗害稼。

晋天福七年四月,山东、河南、关西诸郡蝗害稼。至八年四月,天下诸道州飞蝗害稼,食草木叶皆尽。诏州县长吏捕蝗。华州节度使杨彦珣、雍州节度使赵荣命百姓捕蝗一斗,以禄粟一斗赏之。〈时蝗、旱相继,人民流迁,饥者盈路,关西饿莩尤甚,死者十有七八。朝廷以军食不充,分命使臣诸道括借粟麦,晋氏自此衰矣。〉

汉乾祐元年七月,青、郓、襄、齐、濮、沂、密、邢、曹皆言蝝生。开封府奏,阳武、雍丘、襄邑等县蝗。开封尹侯益遣人以酒肴致祭,寻为鸜鹆食之皆尽。〈敕禁罗弋鸜鹆,以其有吞蝗之异也。〉

二年五月,博州奏,有蝝生,化为蝶飞去。宋州奏,蝗一夕抱草而死。差官祭之,复命尚书吏部侍郎段希尧祭东岳,太府卿刘皥祭中岳,皆虑蝗螟故也。

汉天福十二年十一月二日旦,天大昏雾,木有冰。至十一日,霜露著草皆为冰。〈时魏府杜重威叛命,车驾亲征,驻跸城下。其月二十七日,杜重威乞降。至来年正月二十七日,高祖崩。〉

周广顺三年十一月一日,雨木冰。〈其月,命宰臣冯道奉迎太庙神主赴东京新庙。是日上亲迎神主于西郊。至来年正月十七日,太祖崩。〉

后唐同光三年九月丁未夜,遍天阴云,北方有声如雷,雉皆雊,俗呼曰“天狗坠”。

天成二年二月己酉,日中有黑气,状如鸡卵。其年十二月壬辰酉时,西南方有赤气如火焰,约二千里。〈占者云:“不出二年,其下当有大兵。”〉

应顺元年四月九日,白虹贯日。〈是日,愍帝遇弑于卫州。〉

清泰元年十月辛未巳时,有雉金色,自南飞入中书,止于政事堂屋脊上,吏驱之不去。良久北飞,于民家得之。〈其月,仆射、平章事李愚罢相,守本官吏部尚书;刘昫罢相,守右仆射。〉

三年三月,有蛇鼠斗于狮子门外,鼠杀蛇。〈其年,晋高祖起义兵于太原。〉

晋天福二年正月二日夜初,北方有赤气,西至戌亥地,东北至丑地,南北阔三丈余,状如火光,赤气内见紫微宫及北斗诸星。至三点后,内有白气数条,次行至西,夜半子时方散。开运元年正月乙未,大雾中有白虹相偶。〈占者云:“海淫所兴,其将有战。”时车驾在澶州,与契丹相守。〉

其年七月一日,改元开运,是夜大雷雨,明德门内井有石槽,槽有龙首,其夕漂流十数步而龙首断焉。〈占者云:“石,国姓也,而龙首断焉,大不吉之象。”晋祚果绝于开运。〉

开运二年正月,东京封邱门外石壕内,有文若大树花叶芬敷之状,相连数十株,宛若图画。〈唐景福中,卢彦威镇沧州,壕水如此,时有高尼辞州人曰:“时将不安,宜速避之。”至光化元年,果为幽州刘仁恭所陷。〉

汉乾祐元年三月,中书厨釜鸣者七。〈是月,中书侍郎、平章事李涛罢免,勒归私第。〉

三年正月,有狐出明德门楼,获之。比常狐毛长,腹别有二足。其年闰五月癸巳,京师西北风暴雨,至戴娄门外,坏营舍瓦木,吹郑门门扉起十馀步落,拔大树数十,震死者六七人,平地水深尺馀。〈其年十一月,帝与左右郭永明等同谋大臣杨邠、王章、史宏肇等,至其月二十二日,隐帝遇害。〉

周广顺三年六月,河南、河北诸州,旬日无鸟,既而聚泽、潞之间山谷中,集于林木,压折树枝。〈是年,人疾疫者甚众,至显德元年,河东刘崇为周师所败,伏尸流血,故先萌其兆。〉

显德元年三月,潞州高平县有鹊巢于县郭之南平地,巢中七八雏。

六年二月癸巳,有一人敝衣冠,阑入中书,升政事堂。吏叱之曰:“尔何人,据床而坐?何人遣尔至此?”其人曰:“宋州官家教我来此。”吏具其事白于宰臣,宰臣密令遣之,寻不知所适。〈其年六月十九日,世宗崩。明年正月四日,大宋受命。〉其年六月辛卯辰巳间,京师天地晦冥,澍雨骤降,雨中有腥气。〈是日,世宗崩。〉

后唐同光二年九月,司天奏,请禁天下造私历者。从之。

周广顺三年八月敕:“自今后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谶记、七曜历、太乙雷公式法等,私家不得有及衷私传习,有者并须焚毁。司天台、翰林院本司职员,不得以前代所禁文书,出外借人传写。其诸时日、五行、占筮之书不在禁限。每年历日,须候本司再算造奏定,方得雕印,本司不得衷私示外,如违准律科罪。”

显德三年八月敕:“应诸色阴阳占卜书,宜令司天台、翰林院集官详定。其书如是曾经前代圣贤行用、合正道者,只可存留;其有浅近妖妄不依典据者,并可毁废。”

梁开平三年十月,诏曰:“太保韩建,每月旦、十五日入阁称贺,即令赴朝参,馀时勿用入见。”〈示优礼也。〉

乾化元年正月敕:“许昌雄镇,太保韩建,朕用之布政,民耕盗止,久居其位,庶可胜残矣。宜令中书门下不计年月,勿议替移。”

后唐同光三年八月内诏:“册吴越王钱镠,其印宜以‘吴越国王之印’为文,仍令所司以金铸造。”示异礼也。

天成四年六月敕:“故平卢军节度使霍彦威,勲名显著,宅兆已营,爰遵定谥之规,俾议送终之制,宜以三公礼葬。”

长兴二年四月诏曰:“周崇吕望,有尚父之称;汉重萧何,有不名之礼。钱镠冠公侯之位,疏吴越之封,宜示异恩,俾当缛礼。其钱镠宜赐不名。”其年六月,以唐文正公魏徵八代孙韶为泾州安定县主簿。

晋天福二年七月,以唐忠武公李晟五代孙艥为将仕郎、耀州司户参军。

梁开平元年四月,封湖南节度使马殷为楚王。五月,封河南尹张全义为魏王;两浙节度使钱镠为吴越王;皇兄全昱为广王,依旧守太师致仕;皇从子友谦为冀王,友谅为衡王,友能为惠王,友诲为邵王。

二年正月,追封皇从子友宁为安王,友伦为密王。五月,封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为大彭郡王,幽州节度使刘守光为河间郡王,许州节度使冯行袭为长乐郡王。

三年二月,进封灵武节度使韩逊为颍川郡王。四月,进封易定节度使王处直为北平王,福建节度使王审知为闽王,广州节度使刘隐为南平王,同州节度使刘知俊为大彭郡王,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为弘农郡王。追封故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为晋王。七月,进封幽州节度使刘守光为燕王。

四年四月,进封广州节度使刘隐为南海王。追封皇兄存为朗王。六月,追封皇伯义方为颍王,皇叔义谭为韶王。

乾化元年五月,进封延州节度使高万兴为渤海郡王。

二年二月,追封故魏博节度使罗弘敬为赵王。

后唐同光元年十一月,进封延州节度使高万兴为北平王。

二年二月,改封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张全义为齐王。三月,进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为南平王。四月,封夏州节度使李仁福为朔方王。

天成二年五月,封福建节度使王延钧为琅琊王。六月,封湖南节度使马殷为楚国王。

三年七月,追封伪蜀主王衍为顺正公,以诸侯礼葬。进封福建节度使王延钧为闽王。

长兴四年二月,封东、西两川节度使孟知祥为蜀王。五月,封皇从子从温为兖王,从璋为洋王,从敏为泾王。追封故夏州节度使李仁福为虢王。七月,进封两浙节度使钱元瓘为吴王。

应顺元年正月,封荆南节度使高从诲为南平王,湖南节度使马希范为楚王。进封两浙节度使钱元瓘为吴越王。

清泰元年六月,封幽州节度使赵德均为北平王,青州节度使房知温为东平王。七月,封凤翔节度使李从曮为西平王。

晋天福元年十二月,追封故东丹王李赞华为燕王。

二年五月,封魏博节度使范延光为临清王,青州节度使王建立为临淄王,封凤翔节度使李从曮为岐王。十一月,进封两浙节度使钱元瓘为吴越国王。追封故昭义节度使李嗣昭为韩王。

三年四月,进封凤翔节度使李从曮为秦王,青州节度使王建立为东平王。九月,改封郓州节度使范延光为高平郡王。

五年三月,进封昭义节度使王建立为韩王。九月,进封青州节度使杨光远为东平王。十一月,进封福建节度使王延羲为闽国王。

六年十二月,封两浙节度使钱弘佐为吴越国王。

七年正月,追封皇弟敬德为福王,敬殷为通王。

八年三月,进封淄青节度使杨光远为寿王。

汉天福十二年七月,封湖南节度使马希广为楚王。十月,封魏博节度使高行周为邺王。七月,追封故韩王王建立为秦王。

乾祐元年八月,封两浙节度使钱弘俶为嗣吴越国王。二年十一月,封两浙节度使钱弘俶母吴氏为顺德夫人。〈封赠之制,妇人有国邑之号,死乃有谥。近梁朝赐张全义妻储氏为贤懿夫人,又改庄惠,盖当时特恩,非旧典也。〉

三年十二月,追封故顺德太夫人吴氏为恭懿夫人。

周广顺元年正月,进封郓州节度使高行周为齐王,封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为南阳王,淄青节度使符彦卿为淮阳王,夏州节度使李彝殷为陇西郡王,荆南节度使高保融为渤海郡王,灵武节度使冯晖为陈留郡王。追封故枢密使杨邠为弘农郡王,故三司使王章为琅琊郡王,故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史宏肇为郑王。四月,追封故许州节度使刘信为蔡王。

二年六月,追封故灵武节度使冯晖为卫王。八月,追封故齐王高行周为秦王。

显德元年正月,进封山南东道节度使南阳王安审琦为陈王,淮阳王符彦卿为卫王,渤海郡王高保融为南平王,陇西郡王李彝殷为西平王。四月,追封故中书令冯道为瀛王。七月,进封卫王符彦卿为魏王。

六年二月,追封故陈王安审琦为齐王。

后唐天成元年七月,中书门下奏:“湖南节度使马殷封楚国王。礼文不载国王之制,请约三公之仪,用竹册。”从之。

梁开平元年九月,封镇东军神祠为崇福侯。〈从两浙奏也,〉其年十一月,封福州闽县玷琦里石庙为昭福祠。〈从福建奏请也。〉

后唐长兴二年七月,封故闽越王无诸为富义王。〈从福建节度使王延钧奏也。〉

四年七月,封泰山三郎为威雄大将军。〈时上不豫,刘遂清引泰山僧进风药,用之小康。其僧请封泰山三郎,遂从之。时以为妖惑之甚。〉

清泰元年六月,封吴岳成德公为灵应王。〈初,废帝在凤翔,将谋入纂大位,潜令人祷吴岳,冀获资助。及即尊位,乃诏有司别议封崇。中书门下奏:“唐天宝十载正月,封吴山为成德公,与沂山、会稽、医巫闾同封。至至德二载十二月,改吴山为岳,祠享官属一同五岳。今国家以祈祷灵应,宜示殊礼,臣等商量,请加封为灵应王。”从之。〉其年十一月敕:“杭州护国庙故封崇德王,城隍神改封顺义保寜王,铜官庙改封福善通灵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城王,越州城隍封兴德保闽王。”〈从两浙节度使钱元瓘奏也。〉

晋天福二年五月敕:“青草湖庙安流侯改封广利公,洞庭湖庙利涉侯改封灵济公,磊石庙昭灵侯改封威显公,黄陵二妃懿节庙改封昭烈庙。”〈从湖南节度使马希范奏也。〉其年八月敕:“唐魏国公李靖宜封灵显王。”〈按史传郑州东陂田,后魏孝文皇帝赐仆射李仲显,俗因谓仆射陂,仍立祠庙,年祀绵远,时俗误传为李靖祠。明宗征朱守殷经过,制赠太保,遣左散骑常侍萧希甫就行册命,仍立石记于庙,目为唐卫公李靖之祠。暨今封王,盖传习之误也。〉

七年十月,封襄州利市庙为显正王。

汉乾祐三年八月,封蒙州城隍神为灵感王。〈从湖南节度使马希范奏也。〉

猜你喜欢
  列传六·薛居正
  卷四百三 列传一百九十·赵尔巽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四·焦竑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八·阿桂
  ●卷三·陈康祺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三·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三·佚名
  九○七 吏部为知照清字经馆等承办《清文鉴》人员清册事致典籍厅移会(附连单)·佚名
  读史记十表卷七·汪越
  凡例·吴任臣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卷一百十九·雍正
  交代例·佚名
  提要·钟渊映
  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三十     元 方回 编边塞类 征战守戍大而将帅小而卒伍其情不同采薇以遣之杕杜以劳之此周之诗然也後世之边塞非古矣从军有乐问所从谁六月于迈言观其师文人才士

  • 载记第三十 赫连勃勃·房玄龄

    赫连勃勃,字屈孑,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刘元海之族也。曾祖武,刘聪世以宗室封楼烦公,拜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雄据肆卢川。为代王猗卢所败,遂出塞表。祖豹子招集种落,复为诸部之雄,石季龙遣使就拜平北将军、左贤王

  • 清季台湾洋务史料 一·佚名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诉等奏请饬下沈葆桢等妥筹办理闽台电线折(光绪元年正月二十三日)窃臣等查上年四月二十九日钦差大臣沈葆桢「会筹台湾大概情形」折内奏称:『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计由福州陆路至厦

  • 列传卷第四十一 高丽史一百二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二。 郑仲夫[李光挺宋有仁]。○郑仲夫海州人容貌雄伟方瞳广 白晳美须髥身长七尺余望之可畏。 初州上军籍封其臂送京宰相崔弘宰选军见而

  • 薛胄传·魏徵

    薛胄字绍玄,河东汾陰人。 父亲薛端,北周蔡州刺史。 薛胄小时就很聪明,每读一些奇书,就通晓其中的意思。 他常常感叹那些作注的人没有领会前人书中蕴含的深义,就用自己的理解来为之辨别、纠正,读书人没有不称赞的。 他性情豪

  • 耶律章奴传·脱脱

    耶律章奴,字特末衍,季父房之后裔。父查剌,隐居不仕。章奴聪明机敏,善于谈论。大安年间,补为牌印郎君。乾统元年(1101),累迁至右中丞,兼领牌印宿直事。六年(1106),因为值宿不谨慎,降为知内客省事。天庆四年(1114),授东北路统军副

  • 卷四·郭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华野疏稿> 钦定四库全书 华野疏稿卷四     湖广总督郭琇撰衰病告休疏 奏为微臣衰朽日甚病势愈沈惟恐贻悞封疆伏祈 圣恩俯赐罢斥另委贤员以膺重任事窃念臣一介寒 贱至愚至陋七年外吏

  • 兵二三·徐松

    买马下干道元年正月七日,诏茶马司买发隆兴元年、二年分(马)西马,比之递年亏损数多,显属不职。令具析因依闻奏。 六月二十一日,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刘源言,诸军见管战马大段数少。诏令茶马司经略司于每岁额外各收买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四 洪武二十六年春正月丁未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朝鲜国权知国事李成桂遣同知密直司事卢嵩,安南国遣大夫阮宗亮,广西思明府土官知府黄广平、沾益州知州阿索、姚安军民府同知高保

  • 第57章·老子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1)。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2)。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3);民多知慧,而邪事滋起;法令滋章,而盗贼多有(4)。是以圣人之言曰(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

  • 贵直论第三 贵直·吕不韦

    贵直原文:一曰: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宣王曰:“寡人闻子好直,有之乎?”对曰: “意恶

  • 卷一百一十六·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十四世尊,云何以舌界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无忘失法恒住舍性。庆喜。舌界舌界性空。何以故?以舌界性空与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无二无二分故。世尊,云何以味界舌

  • 佛教戒杀与弭战·太虚

    主张全国皆僧上海不愧先进,不论国内任何事故发生,上海必首先倡议对付。其专司此项对付事宜的,不消说只有著名的几个团体,这几个团体也好像专为对付需要而设立的。管他对付得有无效果,好在只消发一派议论电达各国就得了。最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九·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奉 诏译如来语密不思议品第八之余尔时世尊。普告一切众会赞言。善哉善哉。乃谓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寂慧当知。所有如来真实之理。如来正法如来所行。一切世间实难信解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说是破魔法门时。一切魔宫皆悉暗暝。六种震动。如佛初坐菩提道场。未成正觉居菩萨位。尔时眉间放大光明。而诸魔宫亦皆暗瞑。同于今日。等

  • 西川青羊宫碑铭·乐朋龟

    寺观志。唐乐朋龟撰。一卷。朋龟曾官兵部侍郎。中和四年(884)成稿,凡九千余字。记道观西川青羊宫的地理位置及四周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矿物、居民、政区隶属沿革等,虽以道家说教,行文迷离,然有关地理记述较多。所

  • 宅经·黄帝

    二卷。旧题《黄帝宅经》,托名黄帝撰写。《四库全书总目》称:“《隋志》有《宅吉凶论》三卷、《相宅图》八卷,《旧唐志》有《五姓宅经》二卷,皆不云出黄帝,是书盖依托也。考书中称《黄帝二宅经》及《淮南子》李淳风、吕才等

  • 吕氏家塾读诗记·吕祖谦

    诗经注本。三十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著有《东莱集》等。此书是宋代汉学家的《诗经》代表著作,它坚守序、传、笺、疏,按序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