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邓元锡传

邓元锡,字汝极,江西南城人。十五岁丧父,十七岁行“社仓法”,对乡里贫民赈济。向同邑人罗汝芳登门求教,去吉安向有德行、有学问的前辈求学。嘉靖三十四年(1555)乡试中举,又从邹守益、刘邦采、刘阳等这些素有声望的学者讨论学问。后不参加会试,闭门著述时达三十年,对《五经》均有著述,广大精深,学者称他“谷先生”。

休宁的范涞为南城知县时,器重元锡。范涞后为南昌知府,万历十六年(1588)入京朝见皇帝时,向朝廷举荐元锡及刘元卿、章潢。南京国子监祭酒赵用贤也奏请聘用元锡,如以前聘用吴与弼、陈献章一样。朝廷旨令当地官府送元锡到部考试,元锡坚决不肯。第二年,御史王道显又举荐元锡、元卿,且请仿效祖宗征用的前例,不必送部考试。这时,元锡有病,朝廷诏令地方政府,待病愈送部,元锡仍未去。万历二十一年,巡按御史秦大夔又举荐二人,诏令征为翰林待诏。地方官府催他起程,但刚离家即卒。本乡人民称他为“文统先生”。

元锡之学,渊源于王守仁,但又不完全秉承守仁的学说。当时,心学盛行,认为感到世界空虚无物才是学问,否则就没有什么深奥之处。九容、九思、四教、六艺都是做学问的桎梏,元锡极力排斥。他生平博览群书,而归宗于《六经》。所著《五经绎》、《函史上下编》、《皇明书》,均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一·志第三十二·选举一·脱脱
  卷七十九 晉紀一·司马光
  卷第二百三十一·胡三省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一·徐紘
  第二二六切结状光绪十四年二月初十日一一五○八--五·佚名
  一六○ 工部尚书福隆安奏《佩文韵府》定价发行情形折·佚名
  卷六十六·司马迁
  耶律沙传·脱脱
  王时中传·张廷玉
  卷一百一·赵汝愚
  156.安禄山叛乱·林汉达
  卷47·陈邦瞻
  赵景建·周诒春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陈衍

    一、余序镶蘅癸酉登高雅集诗,言遇重三重九必有集,集必有诗矣,难在意不重复,语皆得体。如《甲戌上巳玄武湖楔集分得湖字》云:“风景举目殊,余此百顷湖。及春勤命俦,临流多顾厨。亦知世难殷,何心论祓除。将毋嘤羽同,求友声

  • 第一折·纪君祥

    (屠岸贾上,云)某屠岸贾,只为公主怕他添了个小厮儿,久以后成人长大,他不是我的仇人?我已将公主囚在府中,这些时该分娩了。怎么差去的人去了许久,还不见来回报?(卒子上,报科,云)报的元帅得知:公主囚在府中,添了个小厮儿,唤做赵氏孤儿

  • 陵阳诗钞·吴之振

    韩驹利济桥亭诗【朝奉郎张公,得其先父遗碑。以附家集。从诸公索诗,予为作此。】大夫官业世所惊,老觉轩冕非真荣。斯文自属吾党事,正恐无路逃虚名。生犹不见皇甫谧,死岂肯投刘禹锡。茂陵一幅入汉宫,世间共怪无遗帙。哀哉若人

  • 吴大有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吴大有(生卒年不详)字有大,一字勉道,号松壑,嵊县(今属浙江)人,宝祐间游太学,率诸生上书言贾似道奸状,不报,遂退处林泉,与林昉、仇远、白珽等诗酒自娱。元初辟为国子检阅,不赴。有《千古功名镜》。词存一首,载《绝妙好词》

  • 志第十五 天文中·魏徵

    ○二十八舍 东方:角二星,为天阙,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左角为天田,为理,主刑,其南为太阳道。右角为将,主兵,其北为太阴道。盖天之三门,犹房之四表。其星明大,王道太平,贤者在朝。动摇移徙,王者行。 亢

  • 卷八十八·列传第二十六·纥石烈良弼等·脱脱

        ◎纥石烈良弼 完颜守道(本名习尼列) 石琚唐括安礼 移剌道(本名赵三 子光祖)   纥石烈良弼,本名娄室,回怕川人也。曾祖忽懒。祖忒不鲁。父太宇,世袭蒲辇,徙宣宁。天会中,选诸路女直字学生送京师,良弼与纳合

  • 卷四十六·志第十三·柯劭忞

      ○地理一   自唐末疆域分袭,历五代至宋,辽与西夏尚据边垂。金灭辽克宋,赵氏南迁,划分南北。又历百余年,而元兴。迨世祖取江南,中国始统于一姓焉。元之疆域,九州而外,幅员尤广。世祖以前,阿母河、别失八里俱置尚书行省。

  • 提要·司马光

    【臣】等谨案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宋司马光撰光编集通鉴时有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者因参考异同别为此书以正其谬误而归之于一葢前代纪事之书传闻异词稗官固喜造虚言本史亦不皆实录光所采书自正史外相传凡二百二十二家如司

  • 卷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雍正元年正月上谕二十六道初二日谕户部恩赐老人原爲崇年尚齿而地方赏老人者每州县动支数千金司府牧令上下通同侵扣吏役复任意需索老人十不得一上负旷典罪不容逭今饬令督抚严查务令

  • 贵言第三十一·佚名

    越剑性锐,必托槌砧以成纯钩;楚柘质劲,必资榜檠以成弴弓;人性虽敏,必藉善言以成德行。故槌砧者,夷不平也;榜檠者,矫不正也;善言者,正不善也。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发拙于自理,必假栉以修束;心暗于自照,则假言以策行。面之所以形

  • 戒子通録卷八·刘清之

    母训 戒子言 邹孟轲母【列女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织问学所至孟子自若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

  • 提要·胡彦升

    【臣】等谨案乐律表微八卷国朝胡彦升撰彦升字竹轩徳清人雍正庚戌进士官定陶县知县是书凡度律二卷审音二卷制调二卷考器二卷其纠正古人之谬如谓十二律相生终于中吕其复生黄钟之清声以为中吕之徴夷则之角者淮南所谓变宫

  • (一)学而篇·钱穆

    其为人也孝弟章。 朱子曰:“人禀五行之秀以生,故其为心也,未发则具仁义礼智信之性以为之体。已发则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诚实之情以为之用。”今按:朱子言心之全体大用,又言心兼性情,若依西方哲学应有详细证成。而中国学人于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宗泐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王*巳])奉 诏同注一切佛语心品第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

  • 卷第一百十八·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八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七世随录杭州皋亭崇光观涛大奇禅师抚州彭氏子。解夏上堂。一叶落天下秋。霜鸿阵阵向南征。满

  • 卷第十四(本末合)(尽离世间品)·慧苑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卷第十四(本末合)(尽离世间品)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 将释此品。四门同前。 初释名中三。一分名。名托法进修成行分。谓由仗托行法修成正行故。二会名。上三。一约处。名普光明殿重会。二约人。名普慧普

  • 彰化节孝册·吴德功

    本书全一卷,吴德功纂辑。此为彰化在清同治十二年、光绪十二年及日据以后所采近三百人节孝妇女名册(内有二人于光绪十三年请旌、一人于十五年请旌),有传附列者约及百人。卷端,并有「节孝名称及报请理由」一则。书末,今另加一

  • 章台柳·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六回。未署作者。今存醉月楼刊本,范宁先生藏。作品叙韩翊与柳氏的爱情故事,系由唐传奇许尧佐的《柳氏传》演化而来。两相比较,不同有三:一、篇幅长短不同,前者为短篇,后者为长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