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学而篇

其为人也孝弟章。

朱子曰:“人禀五行之秀以生,故其为心也,未发则具仁义礼智信之性以为之体。已发则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诚实之情以为之用。”今按:朱子言心之全体大用,又言心兼性情,若依西方哲学应有详细证成。而中国学人于此等处,不详加讨论。实则格物致知,只在明得此心之全体大用而已。故在中国学问之方法上,颇近西方之科学。而其所欲证成者,则近西方之哲学。然果轻为比拟,则必两失之。

朱子又曰:“程子以孝弟为行仁之本,而又曰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何也。曰:仁之为性,爱之理也。其见于用,则事亲从兄,仁民爱物,皆其为之之事也。但事亲而孝,从兄而弟,乃爱之先见而尤切。君子以此为务而力行之,至于行成而德立,则自亲亲而仁民,自仁民而爱物,其爱有等差,其施有渐次,而为仁之道,生生而不穷矣。此孝弟所以为行仁之本也。曰:然则所谓性中但有仁义礼智而无孝弟者,又何耶。曰:此亦以为自性而言,则始有四者之名,而未有孝弟之目耳。非谓孝弟之理不本于性,而生于外也。曰:然则君子之务孝弟,特以为为仁之地也耶。曰:不然。仁者,天之所以与我,而不可不为之理也。孝弟者,天之所以命我,而不能不然之事也。但人为物诱,而忘其所受乎天者,故于其不能不然者,或忽焉而不之务,则于其所不可不为者,亦无所本而不能以自行矣。故有子以孝弟为为仁之本,盖以为是皆吾心之所固有,吾事之所必然,但其理有本末之殊,而为之有先后之序,必此本先立,而后其末乃有自而生耳。非谓本欲为彼而姑先借此以为之地也。”今按:此条备见程朱与孔孟异同处。其实孟子已与孔子不同。《论语》少言性,故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至孟子乃特倡性善之论,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说此即仁义礼智之四端。程氏之说本之此。而朱子又婉曲阐发以求合于《论语》。朱子说,孝弟亦吾心之所固有,则乌得不谓之性。而其与仁义礼智别者,朱子乃分理与事说之。又谓是名与目之分。名者,可以兼包众目,如仁可包亲亲仁民爱物诸目,又可包义理智诸目。而孝弟则具体一事,但事必有理,故曰非谓孝弟之理不本于性。今人皆言孔孟程朱,但当知孔孟自有相异,程朱亦有相异,须能分,又能合,乃为得之。

又说:“孔门只说为仁,谢氏乃言知仁。其说一转而为张子韶,再转而为陆子静。”今按:朱子释《大学》格物致知,所谓知,非不近于谢上蔡之言知仁。但格物则又偏近为仁之义,是一种行为。中国古人主从人生日常事为中躬行实践以求知,非西方之哲学,亦非西方之科学。若单从心上求知,则近西方哲学。陆王较与西方哲学相近。而朱子格物,则近人颇以西方科学说之。不求之本,而以末相比附,宜失之矣。中国学术传统,非哲学,非科学,而与此二者皆得相通。须细参。

猜你喜欢
  安得长者言·陈继儒
  孟子杂记卷二·陈士元
  春秋春王正月考·张以宁
  三鱼堂剩言卷三·陆陇其
  洪范明义卷首·黄道周
  卷十八·严虞惇
  卷八·毛奇龄
  卷五·王鸿绪
  卷一百七十三·秦蕙田
  卷四十七·朱熹
  地狱品第六·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十九·欧阳竟无
  大般若經第二分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旃陀罗引·朱棣
  佛说申日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四行诗一首·徐志摩

    忧愁他整天拉着我的心,象一个琴师操练他的琴;悲哀象是海礁间的飞涛:看他那汹涌,听他那呼号!

  • 卷316 ·佚名

    释智圆 舟次游干元寺 古树垂清阴,维舟暂登陟。 闲吟尘相绝,久坐天籁息。 幡影{左风右日}晴空,溪光澄暮色。 挂帆寻去路,烟水杳无极。 释智圆 舟归 平湖渺渺澄寒水,孤舟静泛清光里。 却惭未

  • 蓝涧集卷二·蓝智

    (明)蓝智 撰○七言古诗题程芳远所得方方壶写大王峰魏王炼丹武夷顶石洞千年松桧冷凭虚楼阁散虹光积翠峰峦荡云影狂歌披髪有金公曾共方壶隐此中半夜龙神问丹诀西风一鹤度辽东方壶爱此不得住西入仙岩种琪树寻常一笔扫云烟

  • 淳熙稿卷六·赵蕃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乾道稿__淳熙稿>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六 宋 赵蕃 撰 七言古诗 正月二十四日雨霰交作 杏花烧空红欲然柳色亦复青可怜胡为雨霰忽交作已洗破衾还被绵去冬梅时雪复雪未省好看氷玉洁

  • 卷一百二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年二月丙辰朔○给授吏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礼部尚书吕震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金忠兵部尚书方宾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广右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黄淮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杨荣左春坊

  •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戊午朔 赐扈从北征五军总兵官公侯伯都督英国公张辅忠勇王金忠等二十六人白金钞币表里苏木楜椒有差 命英国公张辅掌中军都督府阳武侯薛禄掌左军都督府安远侯柳升掌右军都督宁阳侯陈懋掌前军都督府成

  • 卷之二十九·佚名

      顺治三年。丙戌。十一月。癸卯朔。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既定全浙随分兵由衢州广信两路、进师福建。固山额真公图赖等击败伪阁部黄鸣骏等于仙霞关遂破浦城前锋统领努山等擒斩伪巡抚杨廷清、李暄、分遣署护军

  •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四·李衷纯

    唐论夏论周论管蔡论申生论赵盾论伍员论哀公论子贡论季札论四君论豫子论荆卿论秦晋论秦皇汉武论萧何论二酇侯论周勃论○唐论自尧舜以天下禅也、后之强臣柄家、欲奸人之国、移人之祚者、辄借其名以遂其奸。至战国时、好

  • 一二一八 寄谕琅玕等传令陆费墀赔办江浙三阁书籍工价并着盐政织造常川查察·佚名

    一二一八 寄谕琅玕等传令陆费墀赔办江浙三阁书籍工价并着盐政织造常川查察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三日大学士和<珅>字寄浙江巡抚琅<玕>、江苏巡抚闵<鹗元>,传谕两淮盐政征瑞、杭州织造额尔登布,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三日奉旨

  • 卷之五十三·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五十三 传第三十七 喀尔喀车臣汗部总传 车臣汗部称喀尔喀东路至 京师三千五百里东界额尔德尼陀罗海西界察罕齐老图

  • 卷一百二十四·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二十四 唐 张守节 撰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史记一百二十四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言文之蔽小人以僿谓细碎苛法乱政】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讥非言也儒敝乱法侠盛犯禁二道皆非而学士多称

  • 卷之一百四  星槎勝覽前集(明)費信 撰·邓士龙

    (星槎勝覽,二卷,明費信撰。費信,字公曉,江蘇崑山人。永樂、宣德間隨鄭和通使西洋,著成此書。) 星槎勝覽前集 占城國 賓童龍國 靈山 崑崙山 交欄山 暹羅國 爪哇國 舊港 滿剌加國 九洲山 蘇門答剌國 花面國 龍牙犀角 龍涎嶼 翠

  • 中山君飨都士·佚名

    【提要】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世界上最难得的是人的心。人心动摇不定,有时诚服、有时不满,得到一个人对你的忠心和归属是何等的难?当然,古人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启示。 【原文】 人心本是极其脆弱

  • 佛说四十二章经·宋真宗

    佛者梵语。佛陀。此云为觉。盖觉悟之义也。觉有三义。一者自觉胜凡夫。凡夫汩没生死无暂觉者故。二者佛能觉他。胜声闻缘觉二乘人。不能觉他故。三者觉行圆满。胜诸菩萨。为菩萨虽行二利行未满。故至佛果位。三觉方满

  • 农桑衣食撮要·鲁明善

    元鲁明善撰。明善元史无传,其始末未详。此本有其幕僚导江张序一篇,称明善威乌尔人,以父字鲁为氏,名铁柱,以字行。于延祐甲寅出监寿郡,始撰是书,且锓诸梓。又有明善自序、则称叨宪纪之任,取所藏农桑撮要刊之学宫。末署

  • 荡寇志·俞万春

    清代长篇章回小说,又名《续水浒传》,共140回,又附“结子”1回。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别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阳人。《荡寇志》始写于道光丙年(1826)成于道光丁未(1847)年。全书接续金圣叹《水浒传》70回本。叙写朝廷管

  • 马端肃奏议·马文升

    十二卷。马文升撰。马文升(1426—1510),明河南钧州(今禹县)人。字负图,号三峰居士。景泰 (1450—1457)进士。授御史,历任山西、湖广巡按,福建按察使。成化(1465—1487)初,巡抚陕西,与总督项忠平定满四起事。成化十二

  • 漏分布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五阴之苦集及八正道。即中阿含之梵达经也。漏分布者,五阴之苦集,为有漏之分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