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47

哲宗元祐七年夏四月己未,立皇后孟氏。后,洛州人,马军都虞候元之孙。帝年益壮,太皇太后历选世家女百馀人入宫。后年十六,太皇太后、皇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至是,太皇太后谕执政曰:“孟氏女能执妇道,宜正位中宫。”命学士草制。又以近世礼仪简略,诏翰林、台谏、给舍与礼官议册后六礼仪制以进,遂命吕大防兼六礼使,韩忠彦充奉迎使,苏颂、王岩叟充发册使,苏辙、皇叔祖宗景充告期使,皇伯祖宗晟、范百禄充纳征使,王存、刘奉世充纳吉使,梁焘、郑雍充纳采问名使。帝御文德殿,册为皇后。太皇太后语帝曰:“得贤内助,非细事也。”既而叹曰:“斯人贤淑,惜福薄耳。异日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

绍圣三年八月,窜范祖禹于贺州,刘安世于英州。时刘婕妤专宠内庭。前祖禹元祐中闻禁中觅乳媪,以帝年十四,非近女色之时,与安世上疏,劝进德爱身。又说太皇太后保护圣躬,言甚切至。太后谓曰:“乳媪之说,外间虚传也。”祖禹对曰:“外议虽虚,亦足为先事之戒。”太后深嘉之。至是,章惇、蔡卞摭谏乳媪事乃指婕妤也,于是坐二人构造诬谤之罪。

九月乙卯,废皇后孟氏。初,刘婕妤尝同后朝景灵宫,讫事,就坐,嫔御皆立侍,婕妤独背立帘下。后阁中陈迎儿诃之。婕妤不顾,阁中皆忿。会冬至,朝太后于隆祐宫,后坐朱髹金饰,婕妤亦欲得之,从者知其意,易座与后等,众弗能平,因传唱曰:“皇太后出。”后起立,婕妤亦起,寻复坐,或已撤婕妤座,遂仆于地,怼不复朝,泣诉于帝。内侍郝随谓婕妤曰:“毋以此戚戚。愿为大家早生子,此座正当婕妤有也。”会后女福庆公主疾,后有姊颇知医,尝已后危疾,以故出入宫掖。公主药弗效,持道家治病符水入治,后惊曰:“姊宁知宫中禁严,与外间异耶?”令左右藏之。俟帝至,具言其故,帝曰:“此人之常情耳。”后即爇符于帝前。宫中相传厌魅之端作矣。未几,后养母听宣夫人燕氏、尼法端为后祷祠。事闻,诏入内押班梁从政等即皇城司鞫之。捕逮宦者、宫妾三十人,榜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狱成,命御史董敦逸覆录,罪人过庭下,气息仅属,无一人能出声者。敦逸秉笔,疑未下。郝随等以言胁之,敦逸畏祸,乃以奏牍上。诏废后为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出居瑶华宫。时,章惇欲诬宣仁后有废立计,以后逮事宣仁,又阴附刘婕妤欲请建为后,遂与郝随构成是狱,天下冤之。逾两旬,敦逸奏:“中宫之废,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臣常阅录其狱,恐得罪天下。”帝欲贬之,曾布曰:“陛下以狱出于近习推治,故命敦逸录问,今乃贬之,何以取信中外。”乃止。

元符二年九月丁未,立贤妃刘氏为皇后。后多材艺,被专宠。既构孟后,章惇与内侍郝随、刘友端相结,请妃正位中宫。时帝未有储嗣,会妃生子茂,帝大喜,遂立焉。时,邹浩方劾章惇不忠慢上之罪,未报而刘后立,浩上疏言:“立后以配天子,安得不审。今为天下择母,而所立乃贤妃,一时公议莫不疑惑,诚以国家自有仁祖故事,不可不遵用之耳。盖郭后与尚美人争宠,仁祖既废后,并斥美人,所以示公也。及立后,则不选于妃嫔而卜其贵族,所以远嫌,所以为天下万世法也。陛下之废孟氏与郭后无以异,果与贤妃争宠而致罪乎?抑或不然也,二者必居一于此矣。孟氏罪废之初,天下孰不疑立贤妃为后。及读诏书有“别选贤族”之语。又陛下临朝,既叹以为国家不幸,至于宗景立妾,怒而罪之,于是天下始释然不疑。今竟立之,岂不上累圣德。臣观白麻所言,不过称其有子,及引永平、祥符事以为证。臣请论其所以然。若曰有子可以为后,则永平贵人未尝有子,所以立者以德冠后宫故也。祥符德妃亦未尝有子,所以立者以锺英甲族故也。又况贵人实马援之女,德妃无废后之嫌,迥与今日事体不同。顷年冬,妃从享景灵宫,是日雷变甚异。今宣制之后,霖雨飞雹,自奏告天地、宗庙以来,阴霪不止,上天之意,岂不昭然。考之人事既如彼,求之天意又如此,望不以一时改命为难,而以万世公议为可畏,追停册礼,如初诏行之。”帝谓浩曰:“此亦祖宗故事,岂独朕耶?”盖指真宗立刘德妃也。对曰:“祖宗大德可法者多矣,陛下不之取而效其小疵,臣恐后世之责人无已者纷纷也。”帝变色,犹不怒,持其章踌躇四顾,凝然若有所思,因付于外。明日,章惇诋浩狂妄,除名勒停,羁管新州。尚书右丞黄履进曰:“浩以亲被拔擢之故,敢犯颜纳忠,陛下遽出之死地,人臣将视以为戒,谁复为陛下论得失乎。幸与善地。”不听。

初,阳翟田昼,议论慷慨,与浩以气节相激厉。刘后立,昼谓人曰:“志完不言,可以绝交矣。”浩既得罪,昼迎诸途。浩出涕,昼正色责之曰:“使志完隐默京师,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岂独岭海之外能死人哉。愿君毋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浩茫然自失,谢曰:“君赠我厚矣。”

浩之将论事也,以告其友宗正寺簿王回,回曰:“事有大于此者乎。子虽有亲,然移孝为忠,亦太夫人素志也。”及浩南迁,人莫敢顾,回敛交游钱与浩治装,往来经理,且慰安其母。逻者以闻,逮诣诏狱,众为之惧,回居之晏如。御史诘之,回曰:“实尝预谋,不敢欺也。”因诵浩所上章几二千言。狱上,除名停废,回即徒步出都门。行数十里,其子追及,问以家事,不答。

又有曾诞者,尝三以书劝浩论孟后事,浩不报。及浩废,诞作《玉山主人对客问》以讥浩不能力谏孟后之废,而俟朝廷过举乃言为不知几云。闰月,子茂卒。

三年春正月己卯,帝崩,无子,弟端王佶即位。辛巳,尊皇后刘氏为元符皇后。

五月丙子,诏复哲宗废后孟氏为元祐皇后。初,哲宗尝悔废后事,叹曰:“章惇坏我名节。”至是,太后将复后位,会布衣何大正上书言之,遂降是诏,自瑶华宫还居禁中。

陈邦瞻曰:按陈瓘论废后事有曰:“当时致此之因,盖生于元祐之说也。以继述神考为说,以仇毁宣仁为心者,其于元祐,譬如刈草,欲除其根。瑶华乃宣仁所厚,万一有预政之时,则元祐未必不复,是以任事之臣怀刈草之虑,则瑶华恶得而不废乎。知经术者独谋于心,宰政柄者独断于手,方其造意,自谓密矣,而已难逃于见微之士。”呜呼。小人之愚其君一至是哉。其可畏也。人情莫亲于父子,莫昵于夫妇,李林甫用而明皇不能有其子,蔡卞、章惇之计行而哲宗不能有其妻。哀哉。

徽宗崇宁元年冬十月甲戌,复废元祐皇后孟氏。时,元符皇后阁宦者郝随讽蔡京再废元祐皇后,京未得间。既而昌州判官冯澥上书,论复后为非。于是御史中丞钱遹、殿中侍御史石豫、左肤连章论“韩忠彦等乘一布衣何文正狂言,复瑶华之废后,掠流俗之虚美。当时物议固已汹汹,乃至疏逖小臣诣阙上书,忠义激切,则天下公议从可知矣。望询考大臣,断以大义,无牵于流俗非正之论,以累圣朝。”京与许将、温益、赵挺之、张商英皆主台臣之说,请如绍圣三年九月诏书。帝不得已,从之。诏罢元祐皇后之号,复出后于瑶华宫,且治元符末议复后号者,降宰臣韩忠彦、曾布官,追贬李清臣雷州司户参军,黄履祁州团练副使安置,翰林学士曾肇、御史中丞丰稷、谏臣陈瓘、龚刔十七人于远州。

十二月,追谥哲宗子茂为献愍太子。初,邹浩召自新州入对,帝首及谏立后事,奖叹再三,询谏草安在,对曰:“已焚之矣。”退告陈瓘,瓘曰:“祸其在此乎!异时奸人妄出一缄,则不可辨矣。”蔡京用事,乃使其党伪为浩疏,有“刘后杀卓氏而夺其子以为已出,欺人可也,讵可以欺天乎?”之语。帝诏暴其事,遂追册茂为太子,而窜浩于昭州。

二年二月,尊元符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宫名崇恩。

政和三年二月,太后刘氏自杀。帝以哲宗故,曲加恩礼于后,而后颇干预外事,且以不谨闻。帝与辅臣议将废之,而后为左右所逼,即帘钩自缢死。谥曰“昭怀”。

高宗建炎元年春五月,尊哲宗废后孟氏为元祐太后。七月,元祐太后避金兵,如扬州。

八月,更号元祐太后曰隆祐太后。尚书省言:“元。”字犯后祖讳,易以所居宫名,从之。二年冬十月,隆祐太后如杭州。三年秋七月,隆祐太后如洪州。冬十一月,复如虔州。

四年三月,遣使迎隆祐太后于虔州。帝谓辅臣曰:“朕初不识太后,自迎至南京,爱朕不啻已出。今在数千里外,兵马惊扰,当亟奉迎,以惬朕朝夕慕念之意。”遂遣卢益、辛企宗等奉迎于虔州。八月,太后至越州。

绍兴元年夏四月,隆祐太后孟氏崩,谥曰“昭慈献烈”。诏权攒于会稽县之上皇村,俟事宁,归葬哲宗山陵。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三 表三十三·赵尔巽
  ●卷上·姚汝能
  第十回 光武帝登坛即位 淮阳王奉玺乞降·蔡东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九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一百三十三 苏州织造李煦奏江苏地方官员情形及设法补完库欠摺·佚名
  一○七四 直隶总督刘峩奏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正本翻本部数折·佚名
  史记集解卷十·裴骃
  李嗣真传·欧阳修
  韩翯传·张廷玉
  杨博传·张廷玉
  卷一百四十三·雍正
  卷一百二十七·宋敏求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六李白襄阳歌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栏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一作公】醉似泥鸬鷀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緑恰似葡萄

  • 卷七十一·列传第一·后妃·脱脱

        ◎后妃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世宗妃甄氏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知皇后萧氏 圣宗仁德皇

  •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三·柯劭忞

      忽都虎 曲出 阔阔出 察罕 木华黎 塔出 亦力撒合 立智理威 韩嘉讷   忽都虎失吉,垮垮儿氏。太祖征塔塔儿,虏其部众。得一带金鼻圈之小儿,归于诃额伦太后。太后曰:“是必贵种。”遂养以为子,赐名忽都虎。   十余岁

  • 卷十六·谷应泰

      ○燕王起兵太祖洪武三年夏四月,诏封皇子棣为燕王,太祖第四子也。十一年冬十二月,定诸王宫城制式。太祖曰:“除燕王宫殿仍元旧,诸王府营造不得引以为式。”   二十三年春二月,命颍国公傅友德为将军,听燕王节制,征沙漠。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杨士奇

    宣德二年十一月乙酉朔行在钦天监进宣德三年大统历 上御正朝受之给赐诸王群臣颁行天下○命行在礼部左侍郎李琦工部右侍郎罗汝敬为正使通政司右通政黄骥鸿胪寺卿徐永达为副使赍诏抚谕安南诏曰惟 天至仁从民所欲惟君体

  • 卷之六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光绪九年。癸未。十一月。戊寅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丙午皆如之。内起居注  ○以广东高廉钦道李秉衡为浙江按察使。现月  ○广西右江镇总兵李维述以营务废弛革职。以记名提督王孝祺

  • 第三○五印领光绪十一年四月日一二一○二--三·佚名

    新竹县儒学同右银项之印领帮办新竹捐输、署新竹县儒学、兼明志书院监院,今于与印领事。依奉领得光绪十一年夏季分文庙香灯银陆钱三分,俸银拾两,斋夫一名半工食银贰两三钱贰分五厘,门斗一名半工食银贰

  • 丘迟传·李延寿

    丘迟,字希范,八岁就会诗文。他的父亲丘灵鞠常说:“诗文气骨像我。”黄门侍郎谢超宗、征士何点在看到之后都很感诧异。齐时,丘迟以秀才出身,累迁至殿中郎。梁武帝扫平建邺,召他担任骠骑主簿,对他很是礼遇。当时劝进为梁王以及

  • ●牧令书自序·徐栋

    天下事莫不起于州县州县理则天下无不理称州县之职大约不外于更事久读书多而读书尤要盖更事在既事之后读书在未事之先且读书虽未更事而可收更事之效所谓前事为后事师也昔贤有见乎此言刑名钱谷有书言兴利除害有书甚至记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九 洪武三十年春正月甲寅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丙辰,享太庙。 长兴侯耿炳文佩征西将军,为总兵官,武定侯郭英为副,往陕西及甘肃,选精锐步骑巡西北边,以备胡寇。上谕炳文等曰:“帝王之

  • 卷二十二·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二十二    明 湛若水 撰 正威仪下 左传桓公九年享曹太子初献乐奏而叹施父曰曹太子其有忧乎非叹所也 臣若水通曰曹太子射姑来朝鲁宾以上卿其礼厚矣于时金石在庭笾豆

  • 春秋经解巻十二·孙觉

    宋 孙觉 撰定公元年春王春秋鲁公即位之始虽无事必书正月所以端本而正始也人君即位必于柩前以明继体于先君而君位有所授也昭公见逐于季氏竟死于干侯逾年六月而丧始还定公逾年即位不得于正月朔日而六月即位焉元年不书

  • 卷三十三·盛世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三十三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士虞礼第十四之二记虞沐浴不栉注曰沐浴者将祭自洁清不栉未在于饰也唯三年之丧不栉期以下栉可也今文曰沐浴敖氏曰本云沐浴而郑注乃云今文曰沐浴则是郑氏但从古文元无沐

  • 本相猗致经正文·佚名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本有爱不见不了。今见有从有爱。设是本有爱无有今为有。今见分明。从是本因缘。令致有爱。有爱比丘从致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从有爱致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十(本)·窥基

    沙门基撰论。次修习位其相云何。述曰。下明修道。前见道者。唯在初地初入地心。今此修道。除初入地心。出相见道已住.出地心。乃至第十地终金刚无间道来。并名修道。此为问已。至下当知。论。颂曰至便证得转依。述曰。

  • 德风禅师语录卷一·佚名

    侍者如惺等编师于顺治戊戌年十二月十二日入院居士王心斋陆伯骧陆汉涛陆菊林富瑞岩舒恒山顾耀泉富瑞生富明生沈耀山戈石生冯振宇蒋明斋蒋君升周心桥等设斋请上堂师至法座前云古般若新长老魔佛来俱靠倒所以道法随法令本

  • 自爱经·佚名

    一卷,东晋昙无兰译。佛受舍卫国王四街道请,说三种自爱之法。有两商人见之,一人心念赞佛,一人心念毁佛,毁者,随即轹死,赞者,寻得作国王。请佛至其国内供养,佛为说最重五罪,一不忠孝,二恶心向罗汉,三谤佛,四破僧,五毁盗三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