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卷第五。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五卷新罗本纪五零零零零
新罗本纪第五。
[善德王][眞德王][大宗王{太宗王}]。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元年
○[善德王]立。讳[德曼],[眞平王]长女也,母,[金]氏[摩□{摩耶}]夫人。[德曼]性宽仁明敏。王薨,无子,国人立[德曼],上号[圣祖皇姑]。前王时,得自[唐]来牡丹花图幷花子,以示[德曼]。[德曼]曰:"此□□□□{花虽絶艶},□□□□{必是无香}气。"王笑曰:"尔何以□□{知之}?"□□{对曰}:"□□□□□{图花无蜂蝶},□□{故知}之。大抵女有国色,□□□{男随之},□□□□{花有香气},□□□□{蜂蝶随之}故也,此花絶艶,而图畵又无蜂蝶,是必无香花。"种植之,果如所言。其先识如此。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一年
○元年,二月,以大臣[乙祭]摠持国政。夏五月,旱,至六月,乃雨。冬十月,遣使抚问国内?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赈恤之。十二月,遣使入[唐]朝贡。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亲祀神宫,大赦。复诸州郡一年租调。二月,京都地震。秋七月,遣使大[唐]朝贡。八月,[百济]侵西边。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改元[仁平]。[芬皇寺]成。三月,雹大如栗。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四年
○四年,[唐]遣使持节,册命王为柱国[乐浪郡]公[新罗]王,以袭父封。[灵庙寺]成。冬十月,遣伊 [水品][龙树][一云[龙春]。],巡抚州县。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五年
○五年,春正月,拜伊 [水品]为上大等。三月,王疾,医祷无效,于[皇龙寺]设百高座,集僧讲『仁王经』,许度僧一百人。夏五月,虾 大集宫西[玉门池]。王闻之,谓左右曰:"虾 怒目,兵士之相也。吾尝闻西南边亦有地名[玉门谷]者,□□□□□□{其或有邻国兵}潜入其中乎?"乃命将军[阏川]□□□□□□□{[弼呑]率兵往搜之},果[百济]将军[于召]欲袭[独山城],率甲士五百人,来伏其处。[阏川]掩击尽杀之。[慈藏]法师入[唐]求法。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六年
○六年,春正月,拜伊 [思眞]为舒弗邯。秋七月,拜[阏川]为大将军。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七年
○七年,春三月,[七重城]南大石自移三十五步。秋九月,雨黄花。冬十月,[高句丽]侵北边[七重城],百姓惊扰入山谷。王命大将军[阏川]安集之。十一月,[阏川]与[高句丽]兵,战于[七重城]外,克之,杀虏甚众。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八年
○八年,春二{正}月,以[何瑟罗州]为北小京,命沙 [眞珠]鎭之。秋七月,东海水赤且热,鱼鳖死。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零九年
○九年,夏五月,王遣子弟于[唐],请入国学。是时,[太宗]大征天下名儒为学官,数幸国子监,使之讲论,学生能明一大经已上,皆得补官。增筑学舍千二百间,增学生满三千二百六十员。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于是,[高句丽][百济][高□{高昌}][&□蕃{吐蕃}],亦遣子弟入学。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一一年
○十一年,春正月,遣使大[唐]献方物。秋七月,[百济]王[义慈]大举兵,攻取国西四十余城。八月又与[高句丽]谋欲取[ 项城],以絶归[唐]之路。王遣使告急于[太宗]。是月,[百济]将军[允忠],领兵攻拔[大耶城],都督伊 [品释]舍知[竹竹][龙石]等死之。冬,王将伐[百济],以报[大耶]之役,乃遣伊 [金春秋]于[高句丽],以请师。初,[大耶]之败也,都督[品释]之妻死焉,是[春秋]之女也。[春秋]闻之,倚柱而立,终日不瞬,人物过前而不之省。旣而言曰:"嗟乎!大丈夫岂不能呑[百济]乎!"便诣王曰:"臣愿奉使[高句丽]请兵,以报怨于[百济]。"王许之。[高句丽]王[高臧]素闻[春秋]之名,严兵卫而后见之。
[春秋]进言曰:"今[百济]无道,为长蛇封豕,以侵 我封疆。寡君愿得大国兵马,以洗其耻,乃使下臣致命于下执事。"[丽]王谓曰:"[竹岭]本是我地分,汝若还[竹岭]西北之地,兵可出焉。"[春秋]对曰:"臣奉君命乞师,大王无意救患以善邻,但威劫行人,以□□{要归}地,臣有死而已,不知其它。"[臧]怒其言之□□{不逊},□{囚}之别馆,[春秋]潜使人告本国王。王命大将军[金庾信],领死士一万人赴之。[庾信]行军过[汉江],入[高句丽]南境,[丽]王闻之,放[春秋]以还。拜[庾信]为[押梁州]军主。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一二年
○十二年,春正月,遣使大[唐]献方物。三月,入[唐]求法高僧[慈藏]还。秋九月,遣使大[唐]上言:"[高句丽][百济]侵凌臣国,累遭攻袭数十城。两国连兵,期之必取,将以今兹九月大举,下{臣}国杜{社稷}必不获全,谨遣陪臣归命大国,愿乞偏师,以存救援。"而{帝}谓使人曰:"我实哀尔为二国所侵,所以频遣使人和尔三国。[高句丽][百济]旋踵 悔,意在呑灭,而分尔土宇。尔国设何奇谋以免顚越?"使人曰:"吾{臣}王事穷计尽,唯告急大国,冀以全之。"
帝曰:"我少发边兵,摠[契丹][靺鞨]直入[辽东],尔国自解,可缓尔一年之围。此后知无继兵,还肆侵侮,四国俱扰,于尔未安,此为一策。我又能给尔数千朱袍丹帜,二国兵至,建而陈之,彼见者以为我□{兵},必皆奔走,此为二策。[百济]国恃海之 {险},不修机械,男女纷{分}杂,互{好}相燕聚。我以数十百船,载以甲卒,衔枚泛海,直袭其地。尔国以妇人为主,为邻国轻侮,失主延寇,靡岁休宁。我遣一宗支{枝},与{以}为尔国主。而自不可独王{往},当遣兵营护,待尔国安,任尔自守,此为三策。尔宜思之,将从何事?"使人但唯而无对。帝叹{难}其庸鄙,非乞师告急之才也。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一三年
○十三年,春正月,遣使大[唐]献方物。[太宗]遣司农丞[相里玄奬]赍玺书,赐[高句丽],曰:"[新罗]委命国家,朝贡不阙,尔与[百济],宜卽 兵。若更攻之,明年当出师击尔国矣。"[盖苏文]谓[玄奬]曰:"[高句丽][新罗],怨隙已久。往者[隋]室相侵,[新罗]乘 夺[高句丽]五百里之地,城邑皆据有之,非返地还城,此兵恐未能已。"[玄奬]曰:"已往之事,焉可追论?"[苏文]竟不从。秋九月,王命[庾信]为大将军{上将军},领兵伐[百济],大克之,取城七。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一四年
○十四年,春正月,遣使大[唐]贡献方物。[庾信]自伐[百济]还,未见王,[百济]大军复来寇边。王命□□{[庾信]/拒之},遂不至家,往伐破之,斩首二千□{级}。□□{三月},□□{还命}□于王,未得归家,又□{急}报[百济]复来侵。王以事急,乃曰:"国之存亡,系公一身,庶不惮劳,往其图之!"[庾信]又不归家,昼夜炼兵。西行道,过宅门,一家男女,瞻望涕泣,公不顾而归。三月,创造[皇龙寺]塔,从[慈藏]之请也。夏五月,[太宗]亲征[高句丽],王发兵三万以助之。[百济]乘虚,袭取国西七城。冬十一月,拜伊 [毗昙]为上大等。
五卷新罗本纪五善德王一六年
○十六年,春正月,[毗昙][廉宗]等,谓女主不能善理,因谋叛举兵,不克。八日{月},王薨。谥曰[善德],葬于[狼山]。[『唐书』云:"[贞观]二十一年卒。"『通鉴』云:"二十五{二}年卒。"以本史考之,『通鉴』,误也。]
○论曰:臣闻之,古有[女 ]氏,非正是天子,佐[伏羲]理[九州岛]耳,至若[吕雉][武 ],値幼弱之主,临朝称制,史书不得公然称王,但书[高皇后吕氏][则天皇后武氏]者。以天言之,则阳刚而阴柔,以人言之,则男尊而女卑。岂可许 出闺房,断国家之政事乎?[新罗]扶起女子,处之王位,诚乱世之事。国之不亡,幸也。『书』云:"牝鸡之晨。"『易』□{云}:□□□{羸豕孚} 。"其可不为之戒哉?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元年
○[眞德王]立。名[胜曼],[眞平王]母弟[国饭][一云[国芬]。]葛文王之女也,母,[朴]氏[月明]夫人。[胜曼]姿质豊丽,长七尺,垂手过膝。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一年
○元年,正月十七日,诛[毗昙],坐死者三十人。二月,拜伊 [阏川]为上大等,大阿 [守胜]为[牛头州]军主。[唐][大宗{太宗}]遣使持节,追赠前王为光样大夫{光禄大夫}。仍册命王为柱国封[乐浪郡]王。秋七月,遣使入[唐]谢恩。改元[太和]。八月,彗星出于南方,又众星北流。冬十月,[百济]兵围[茂山][甘勿][桐岑{洞岑}]三城,王遣[庾信],率步骑一万以拒之,苦战气竭。[庾信]麾下[丕宁子]及其子[举眞]入敌阵,急格死之,众皆奋击,斩首三千余级。十一月,王亲祀神宫。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遣使大[唐]朝贡。三月,[百济]将军[义直]侵西边,陷[腰车]等一十余城。王患之,命[押督州{押梁州}]都督[庾信]以谋之。[庾信]于是训励士卒,将以发行,[义直]拒之。[庾信]分军为三道,夹□□{击之},□□{[百济]}兵败走。[庾信]追北,杀之几尽。王悦赏□□□□{赐士卒有}差。
冬,使[邯帙许]朝[唐]。[太宗]勅御史问:"[新罗]臣事大朝,何以别称年号?"[帙许]言:"曾是天朝未颁正朔,是故先祖[法兴王]以来,私有纪年,若太{大/天}朝有命,小国又何敢焉?"[太宗]然之。遣伊 [金春秋]及其子[文王{文汪}]朝[唐],[太宗]遣光禄卿[柳亨]郊劳之。旣至,见[春秋]仪表英伟,厚待之。[春秋]请诣国学,观释奠及讲论,[太宗]许之,仍赐御制[温汤]及[晋祠]碑幷新撰『晋书』。尝召燕见,赐以金帛尤厚,问曰:"卿有所怀乎?"[春秋] 奏曰:"臣之本国,僻在海隅,伏事天朝,积有岁年,而[百济]强猾,屡肆侵凌,况往年大举深入,攻陷数十城,以塞朝宗之路。若陛下不借天兵, 除凶恶,则 邑人民,尽为所虏,则梯航述职,无复望矣。"[太宗]深然之,许以出师。[春秋]又请改其章服,以从中华制。于是,内出珍服,赐[春秋]及其从者。诏授[春秋]为特进,[文王{文汪}]为左武卫将军。还国诏合三品已上燕饯之,优礼甚备。[春秋]奏曰:"臣有七子,愿使不离圣明□卫{宿卫}。"乃命其子[文注{文汪}]与大监□□。□□□□□□{[春秋]还至海上},遇[高句丽]逻兵。[春秋]从者[温君解],高冠大衣,坐于船上,逻兵见以为[春秋],捉杀之。[春秋]乘小船至国。王闻之嗟痛,追赠[君解]为大阿 ,优赏其子孙。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三年
○三年,春正月,始服中朝衣冠。秋八月,[百济]将军[殷相]率众来,攻陷[石吐]等七城。王命太将军{大将军}[庾信]将军[陈春][竹旨][天存]等出相{拒}之。转鬪经旬不解,进屯于[道萨城]下。[庾信]谓众曰:"今日必有[百济]人来谍,汝等佯不知,勿敢谁何!"乃{使} {徇}于军中曰:"坚壁不动,明日待援军然后决战。"谍者闻之,归报[殷相]。[(+殷)相]等谓有加兵,不能不疑惧。于是,[庾信]等进击大败之,杀虏将士一百人,斩军卒八千九百八十级,获战马一万匹,至若兵仗,不可胜数。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四年
○四年,夏四月,下敎:以眞骨在位者,执牙笏。六月,遣使大[唐],告破[百济]之众。王织锦作五言大乎颂{大平颂},遣[春秋]子[法敏],以献[唐]皇帝。其辞曰:"□□□{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止戈戎衣{威}定,修文□□□{继百王/契百王}。□{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深仁谐{偕}曰用{日用/日月},抚运迈时康{陶唐/虞唐}。幡旗何{旣}赫赫,钲{铮}鼓何 。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天殃。淳风疑{凝}幽显,遐迩竞呈祥。
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五三成一德,昭我[唐]家皇{光}。"[高宗]嘉焉,拜[法敏]为大府卿以还。是岁,始行[中国][永徽]年号。
○论曰:三代更正朔,后代称年号,皆所以大一统,新百姓之视听者也。是故苟非乘时 起,两立而争天下,与夫奸雄,乘间而作, 神器,则偏方小国,臣属天子之邦者,固不可以私名年。若[新罗]以一意事[中国],使航贡 相望于道,而[法兴]自称年号,惑矣。厥后承愆袭缪,多历年,所闻[太宗]之 让,犹且因循至是,然后奉行[唐]号。虽出于不得已,而柳{抑}可谓过而能改者矣。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五年
○五年,春正月朔,王御[朝元殿],受百官正贺。贺正之礼,始于此。二月,改禀主为执事部,仍拜波珍 [竹旨]为执事中侍,以掌机密事务。□□{[新罗]},□{遣}波珍 [金仁问],入[唐]朝贡,仍留宿卫□□□□。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六年
○六年,春正月,以波珍 [天晓],为左理方府令。遣使大[唐]朝贡。三月,京都大雪。王宫南门,无故自毁。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七年
○七年,冬十一月,遣使大[唐],献金 布。
五卷新罗本纪五眞德王零八年
○八年,春三月,王薨。谥曰[眞德],葬[沙梁部]。[唐][高宗]闻之,为举哀于[永光门],使大常丞[张文收]持节吊祭之,赠开府仪同三司,赐彩段三百。国人谓始祖[赫居世]至[眞德]二十八王,谓之圣骨;自[武烈]至永{末}王,谓之[眞骨]。[唐][令狐澄]『新罗记』曰:"其国,王族谓之第一骨,余贵族第二骨。"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元年
○[太宗武烈王]立。讳[春秋],[眞智王]子伊 [龙春][一云[龙树]]之子也。[『唐书』以为[眞德]之弟,误也。]母,[天明]夫人,[眞平王]女;妃,[文明]夫人,[舒玄]角 女也。王仪表英伟,幼有济世志。事[眞德],位历伊 ,[唐]帝授以特进。及[眞德]薨,群臣请[阏川]伊 摄政。[阏川]固让曰:"臣老矣,无德行可称。今之德望崇重,莫若[春秋]公,实可谓济世英杰矣。"遂奉为王,[春秋]三让,不得已而就位。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一年
○元年,夏四月,追封{尊}王考为[文兴大王],母为[文贞太后]。大赦。五月,命理方府令[良首]等,详酌律令,修定理方府格六十余条。[唐]遣使持节备礼,册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新罗]王。王遣使入[唐]表谢。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拜伊 [金刚]为上大等,波珍 [文忠]为中侍。[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连兵,侵 我北境,取三十三城。王遣使入[唐]求援,三月,[唐]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右卫中郞将[苏定方],发兵击[高句丽]。立元子[法敏]为太子,庶子[文王{文汪}]为伊 ,[老且{老旦}]为海 ,[仁泰]为角 ,[智镜][恺元]各为伊 。
冬十月,[牛首州]献白鹿。[屈弗郡]进白猪,一首二身八足。王女[智照]下嫁大角 [庾信]。立鼓楼[月城]内。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三年
○三年,[金仁问]自[唐]归,遂任军主,监筑[獐山城]。秋七月,遣子右{左}武卫将军[文王{文汪}],朝[唐]。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四年
○四年,秋七月,[一善郡]大水,溺死者三百余人。东[吐含山]地燃,三年而灭。[兴轮寺]门自坏。□□□北岩崩碎为米,食之如陈仓米。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五年
○五年,春正月,中侍[文忠]改为伊 ,[文王{文汪}]为中侍。三月,王以[何瑟罗]地连[靺鞨],人不能安,罢京为州,置都督以鎭之。又以[悉直]为[北鎭]。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六年
○六年,夏四月,[百济]频犯境,王将伐之,遣使入[唐]乞师。秋八月,以阿 [眞珠]为兵部令。九月,[何瑟罗州]进白鸟。[公州][基郡江]中大鱼出死,长百尺。食者死。冬十月,王坐朝,以请兵于[唐],不报,忧形于色。忽有人于王前,若先臣[长春][罢郞]者。言曰:"臣虽枯骨,犹有报国之心,昨到大[唐]。认得皇帝命大将军[苏定方]等,领兵以来年五月,来伐[百济]。以大王勤伫如此,故兹控告。"言毕而灭。王大惊异之,厚赏两家子孙,仍命所司,创[汉山州][庄义寺],以资冥福。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七年
○七年,春正月,上大等[金刚]卒。拜伊 [金庾信]为上大等。三月,[唐][高宗]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摠管,[金仁问]为副大摠管,帅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三万□{军},□□{以伐}[□济{百济}],勅王为[ 夷]道行军摠管,何{使}将兵,□□□□{为之声援}。夏五月二十六日,王与[庾信][眞珠][天存]等,领兵出京,六月十八日,次[南川停]。[定方]发自[莱州], 千里,随流东下。二十一日,王遣太子[法敏],领兵船一百 ,迎[定方]于[德物岛]。[定方]谓[法敏]曰:"吾欲以七月十日至[百济]南,与大王兵会,屠破[义慈]都城。"[法敏]曰:"大王立待大军,如闻大将军来,必 食而至。"[定方]喜,还遣[法敏]征[新罗]兵马。[法敏]至,言[定方]军势甚盛,王喜不自胜。又命太子与大将军[庾信]将军[品日][钦春][春或作纯]等,率精兵五万,应之,王次[今突城]。秋七月九日,[庾信]等,进军于[黄山]之原,[百济]将军[ 伯{阶伯}],拥兵而至,先据 ,设三营以待。[庾信]等,分军为三道,四战不利,士卒力竭。将军[钦纯{钦春}]谓子[盘屈]曰:"为臣莫若忠,为子莫若孝,见危致命,忠孝两全。"[盘屈]曰:"谨闻命矣。"乃入阵,力战死。左将军[品日],唤子[官状][一云[官昌]。],立于马前,指诸将曰:"吾儿年 十六,志气颇勇,今日之役,能为三军标的乎?"□□□□{[官状/官昌]}曰:"唯!"以甲马单枪,径赴敌阵,为贼所□{擒},□□{生致}[□伯{阶伯}]。[ 伯{阶伯}] 脱胄,爱其少且勇,不忍加害,乃叹曰:
"[新罗]不可敌也,少年尙如此,况壮士乎!"乃许生还。[官状]告父曰:"吾入敌中,不能斩将 旗者,非畏死也。"言讫,以手 井水飮之,更向敌阵疾鬪。[阶伯]擒斩首,系马鞍以送之。[品日]执其首,流血湿袂。曰:"吾儿面目如生。能死于王事,幸矣!"三军见之,慷慨有死志,鼓 进击,[百济]众大败,[阶伯]死之,虏佐平[忠常][常永]等二十余人。是日,[定方]与副摠管[金仁问]等,到[伎伐浦],遇[百济]兵,逆击大败之。[庾信]等至[唐]营,[定方]以[庾信]等后期,将斩[新罗]督军[金文颖][或作永。]于军门。[庾信]言于众曰:"大将军不见[黄山]之役,将以后期为罪。吾不能无罪而受辱,必先与[唐]军决战,然后破[百济]。"乃杖钺军门,怒发如植,其腰间宝剑,自跃出 。[定方]右将[ 宝亮] 足曰:"[新罗]兵将有变也。"[定方]乃释[文颖]之罪。[百济]王子使佐平[觉伽],移书于[唐]将军,哀乞退兵。十二日,[唐][罗]军□□□□{围}[义慈]都城,进于[所夫里]之原。[定方]有所□□□{忌不能}前,[庾信]说之,二军勇敢,四道齐振。[百济]王子又使上佐平致 豊 ,[定方]却之。王庶子[躬]与佐平六人谓{诣}前乞罪,又挥之。十三日,[义慈]率左右,夜遁走,保[熊津城],[义慈]子[隆]与大佐平[千福]等,出降。[法敏] [隆]于马前,唾面骂曰:"向者,汝父枉杀我妹,埋之狱中,使我二十年间,痛心疾首,今日汝命在吾手中!"[隆]伏地无言。十八日,[义慈]率太子及[熊津方]领军等,自[熊津城]来降。王闻[义慈]降,二十九日,自[今突城]至[所夫里城],遣弟监[天福],露布于大[唐]。
八月二日,大置酒劳将土{士},王与[定方]及诸将,坐于堂上,坐[义慈]及子[隆]于堂下,或使[义慈]行酒,[百济]佐平等群臣莫不呜咽流涕。是日捕斩[毛尺]。[毛尺]本[新罗]人,亡入[百济],与[大耶城][黔日]同谋陷城,故斩之。又捉[黔日],数曰:"汝在[大耶城],与[毛尺]谋,引[百济]之兵,烧亡仓库,令一城乏食致败,罪一也。逼杀[品释]夫妻,罪二也。与[百济]来攻本国,罪三也。"以□{四}支解,投其尸于江水。[百济]□{余}贼□{据}[南岑][贞岘]□□□城,又佐平[正武]聚众庄[豆尸原]岳,抄掠[唐][罗]人。二十六日,攻[任存]大栅,兵多地 ,不能克,但攻破小栅。九月三日,郞将[刘仁愿],以兵一万人,留鎭[泗 城],王子[仁泰]与沙 [日原]级 [吉那],以兵七千副之。[定方]以[百济]王及王族臣寮九十三人,百姓一万二千人,自[泗 ]乘舡回[唐]。[金仁问]与沙 [儒敦]大奈麻[中知]等偕行。二十三日,[百济]余贼{兵}入[泗 ],谋掠生降人,留守[仁愿]出[唐][罗]人,击走之。贼退上[泗 ]南岭,竖四五栅,屯聚伺隙,抄掠城邑,[百济]人叛而应者二十余城。[唐]皇帝遣左卫中郞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二十八日,至[三年山城],传诏,[文度]面东立,大王面西立。锡命后,[文度]欲以宣物授王,忽疾作便死。从者摄位毕事。十月九日,王率太子及诸军攻[ 礼城]。十八日,取其城置官守,[百济]二十余城震惧,皆降。三十日,攻[泗 ]南岭军栅,斩首一千五百人。十一月一日,[高句丽]侵攻[七重城],军□{军主}[匹夫]死之。五日,王行渡[ 滩]攻[王兴寺][岑城],七日乃克,斩首七百人。
二十二日,王来自[百济],论功,以[ 衿]卒[宣服]为级 ,军师[豆迭]为高于{高干}。战死[儒史知][未知活][宝弘伊][屑儒]等四人,许职有差。[百济]人员 量才任用,佐平[忠常][常永],达率[自简]授位一吉 ,充职摠管;恩率[武守]授位大奈麻,充职大监;恩率[仁守]授位大奈麻,充职弟监。
五卷新罗本纪五太宗武烈王零八年
○八年春二月,[百济]残贼来攻[泗 城]。王命伊 [品日]为大幢将军, [文王]大阿 [良图]阿 [忠常]等副之。 [文忠]为[上州]将军,阿 [眞王]副之。阿 [义服]为[下州]将军,[武 ][旭川]等为[南川]大监,[文品]为誓幢将军,[义光]为郞幢将军,往救之。三月五日,至中路,[品日]分麾下军,先行往[豆良尹[一作伊。]城]南,相营地。[百济]人望阵不整,猝出急击不意,我军惊骇溃北。十二日,大军来屯[古沙比城]外,进攻[豆良尹城],一朔有六日,不克。夏四月十九日,班师,大幢誓幢先行,[下州]军殿后,至[宾骨壤],遇[百济]军,相鬪败退。死者虽小,先{失}亡兵械辎重甚多。[上州]郞幢遇贼于[角山],而进击克之,遂入[百济]屯堡,斩获二千级。王闻军败大惊,遣将军[金纯][眞{眞钦}][天存][竹旨][济师]救援。至[加尸兮津],闻军退至[加召川],乃还。王以诸将败绩,论罚有差。
五月九日[一云十一日。],[高句丽]将军[恼音信]与[靺鞨]将军[生偕]合军,来攻[述川城],不克。移攻[北汉山城],列抛车飞石,所当 屋辄坏。城主大舍[冬 川]使人掷铁 于城外,人马不能行,又破[赡养寺] ,输其材,随城坏处,卽构为楼橹,结 网,悬牛马皮绵衣,内设弩炮以守。时,城内只有男女二千八百人,城主[冬 川]能激励少弱,以敌强大之贼,凡二十余日。然粮尽力疲,至诚告天,忽有大星,落于贼营,又雷雨以震,贼疑惧解围而去。王嘉奬[冬 川],擢位大奈麻,移[押督州]于[大耶],以阿 [宗贞]为都督。六月,[大官寺]井水为血,[金马郡]地流血广五步。王薨。谥曰[武烈],葬[永敬寺]比{北},上号[太宗]。[高宗]闻讣,举哀于[洛城门]。
三国史记卷第五。
六卷零零零零零零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八·志第一百四十一·兵二等·脱脱 卷二百十六·毕沅 建康实録卷三·许嵩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御题郝经续後汉书·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纪昀 卷二十一·佚名 附录一·佚名 目录·恽毓鼎 卷六十三 蜀书十八 吴范刘惇赵达传第十八·陈寿 薛大鼎传·刘昫 张文襄公选集二·张之洞 233.戚继光驱逐倭寇·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