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 僧 运 动
──十六年夏在闽南佛学院讲──
今所讲题目,名救僧运动。僧何以须救?因为现在不但僧伽在恐怖的地位,就是佛教亦在恐怖的地位。有的说:“现在佛法是可以存立在世界上的,惟僧众能够保存在世界上与否,尚成问题”。但是我们应当用什么法子去救呢?这是一个费讨论的问题。今时从唯物论产生出来的科学思想,根本与佛教异趣。讲政治学者,又多以唯物史观的共产主义为口头禅,主张打倒宗教,他看佛教为宗教之一,所以佛也在打倒之列。然此犹非最通行之思想,现代最普遍之思想,则有人本主义,与实验主义。这二种立足在人身眼耳鼻舌、所能见能闻能嗅能味之上;佛法以心为本,而所说的三世因果,五趣流转,几成为他们射矢之的,攻击不遗余力。就此可知道佛教的危机了,现
在姑将发生的问题,分陈如下:
一 人世何故须佛法
近代思想:一、以人为本,不同古代之或以天神为本,或以圣人之道为本。不论什么事,须问与人有何关系,故曰人本。二、实验为尚,不论什么事,都要经吾人实验过。古人遗下来的言论思想,若无实验,即作为废弃的东西。
今先依人本来说:人世何故须佛法?在人世上做人何须佛法?因为人生无常,不过几十年光阴就死了。死了以后,所留者惟子孙家族,但子孙家族皆有消灭的时候,就是世界终久也有毁坏的日子。人们知道结果无味,不问什么事都不愿去作了,或竟演成自杀的惨剧。而佛法可得真常永存不灭,使人生有可常存之希望,增长为人作事之生气,所以人世须要佛法。
再就实验来说:若无实验,则如耶稣教的耶和华也说能够得到真常,所以信耶教的人安心在世界上办事,因为有真常的希望,亦不须要佛法。或者道教修神仙,婆罗门教修梵天,回教修阿拉,皆说有真常。若依佛法上讲,究竟能够达到真常的,唯有佛法。神仙终要死的,上帝亦要亡的。其所谓真常,不过妄论迷信而已!然佛法若不能实验,亦同迷信,所以佛法要使人真信,必须实验,至少亦须到阿罗汉果或初地菩萨。若能至此,不但自救,兼能救世。不然,纵有用处,但为麻醉人心的迷信宗教,如同吃酒的人,借酒安慰自心而已!俄人托尔斯泰,本不信仰宗教,后因精神烦闷不过,虽不知道耶教是否真理,不过用之以医精神的恐慌罢了。所以今日俄国人说:耶教是麻醉人心的鸦片。佛教如不能实验,则成变相的耶教,也不过成为鸦片等麻醉品而已。
又我们人生在世,好如在暗黑里过日子,不见天日。所知道的,皆是错觉,非真正无上遍觉。对于人生宇宙的真相,人人皆要真知正觉,故人世必须佛法。然不能实验,则终为空想的哲学而已。故佛法能否得真常正觉,为人之所须,今必实验而后可。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居士说:佛法非哲学非宗教,为人世之所须。然若不能实验,则佛法不免为迷信的宗教与空想的哲学,不为人世所必须。吾辈佛法信徒,于此当知所勉!
二 佛僧何故须出家
现在有人说:“学佛法不必出家,僧众可以消灭”。或者说:“寺庙僧众可废除;信佛的人,可立一公共的礼拜堂,或作哲学在学堂中说,现今之解说佛法的虽是白衣,就是佛子,故虽信佛法,不须有出家僧众”。但释迦牟尼由出家成佛;成罗汉果等于佛法中得实验者,亦皆出家为僧者。此因为佛土不同,浊秽国土有家狱故必须出家,清净国土本无有家亦何须出!然出家方能现身得无学果,得果方可受人天供养,三明六通,为世人作佛法的证明。一般信佛者,乃可依之为宣传之实据。而一切未信者,亦可凭之发起信心。故世必须佛,尤必须有出家实验的真僧。
依上所讲,人世必须佛法,但要实验证到涅槃菩提乃可;佛僧必须出家,亦必成阿罗汉名真出家。佛法本依无漏清净法而建立,在此五浊恶世,必依托清净团体的出家僧众,乃能持住宏传大乘。初地菩萨以上,方为出异生家,入如来家,有此证圣之真出家僧,佛法乃有实验,可令未证果的人慕果行因,令世人知归信有在。故今进言积极之救僧,首重在真修实证以成道果也。
三 积极之救僧
甲、真修实证以成果 言真修者,第一要明佛法真理,不是盲修瞎炼。又须先立定坚固志愿,不是旋进旋退,一暴十寒之所能。故当以三十七道品为圭臬,道品中四念处尤为明真理之要。念者、明记不忘,观念真理,引发定慧。由此起四正勤,将已断未断的烦恼断除,已生未生的善根增长,即是持戒。次四如意足,即是修定。次有五根、五力,即是具修戒、定、慧。至七觉支而证法性,历八正道而圆成果德。如此、方是真修。此道品乃三乘通法,诸圣同游。明大乘四念处,即无常不净而明真常本净,便是大乘中道,由之即可证大乘无漏圣果。如此真修实证以成圣果,为今日救僧之最高第一义。以证圣果则具六神通,佛在世时,人天趋问,都来归信,亦具六神通之故。六神通者何!一、身境变化,来去无碍,二、天耳通闻声无碍,三、他心通知他心事无碍,四、宿命通知过去世事无碍,五、天眼通观色无碍,六、漏尽通自能尽漏复能遍知一切众生漏尽等。而佛化世俗,说因果显胜义理,说诸法唯心,皆必得内证二空,表现六通者,乃可明证。夫现在科学时代,不同古时门户之见。如佛法真有实验凭据,则世人皆可归趋。然明末时莲池大师,已言其时中国无有一人能证小乘初果者,何况今日,证果更难!但佛说一切唯心,今日心理趋重实验,得千万人发心去实验,其中一定有人能亲证圣果者。唐朝的时候,得禅宗提高学佛法者的精神,将生命都不顾惜,故能一时风振。就今西洋的科学家,亦多忘身舍命去实验,乃有成绩。若出家僧能于佛法得到实验,必可重兴正法,挽救灭亡的僧众。有人说:末法到了,人的根基浅薄,不能实证圣果,但可求带业往生了事,致放逸懒惰,弄到佛法一代不如一代。俗语云:“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此就是僧众衰落的原因。对于混衣食之徒不再说了,对于为法殷勤的人,要挽救僧众灭亡的人,一定要努力进行,求现身克成圣果。俗语说:“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到西天”。因为出家久了,不向上努力精进,变成了老疲参,便没用了,青年有为的佛徒,当鼓起勇气,先从研究以明达佛法真理,如理真修以亲证圣果,乃为救僧之第一义。
乙、舍身利众以重行 大凡但为自己修禅、念佛、拜经等,不足宏法利人。宏法利人,须修行六度,六度中尤以布施为首。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者,将所有的身命财产,实行施于众生,无所顾惜;法施者,将有益于人的知识,表现于语言或文字上,作为布施,以与世界人民谋利益幸福;无畏施,则救人灾难,离人怖畏。总之,舍己利人,忘身为法而已。菩萨所作所求皆为众生,非图个人利益。观世界人心作恶,责任在佛徒不能以佛法教化之。因为不能将佛法去教化他们,他们乃不能改恶生善,因此对于佛法亦不能信仰。能真实舍身利人,多办一切慈善事业,宣传事业,则自足引起社会人心之归仰。有此菩萨大悲之因,方结无上菩提之果。僧众之福德既隆,则自然兴盛,故此为救僧之第二义。
丙、勤学明理以传教 现今的佛徒,不问出家在家,可分三等:下等的为衣食生活,依赖佛门,自欺欺人,信心亦无;次等的信心颇坚,亦稍能修行,然不过迷信盲行而已;上等的对于教理上大体明白,有信有解,稍能修行,亦为人讲说而已,而此上等者,亦不过能勤学明理以传教而已。在家佛徒能如此已可,出家僧但如此,无超凡入圣之实验,以为传教之依据──胜行实证,僧即失其所以为僧。故今先要明白教理,具足真能舍身利众的精神。今办学院,以勤修众学,求明教理,特为传教之基础;再进一步,当以舍身利众,证到圣果为目的。
四 消极之救僧
甲、自营生计以离讥 佛在世时,印度风俗以乞食为高,舍去生计。佛教传中国以来,佛徒或倚产业经忏等而生活。此后恐其不能,因经忏生活,渐为人讪笑;而今人尤注重生利,坐食安享,众所不容。昔时民心注重道德,今时民心注重财产,社会问题之最后解决,在于经济。佛教若无经济上安身立命的地位,只有分利,无有生利,难免社会淘汰。现今中国有二十万僧众,能分十九万去作农工商业,自食其力,并供养一万人,勤学真修,传教于人,庶僧可无求于世,免受世人之讥嫌矣。乙、严择出家以清源 古来出家,本须由礼部考试,得许为僧,不异中考入学。近杭州禁止出家,亦有人上书主张考试。故今以后,凡出家者,严为选择,是否合出家资格,具足坚固志愿,充足信心,方可允许出家。始由剃度,至于受戒,须延长年限,历加淘汰,以除去偷闲好食之徒,混投佛门,此为清僧众之源,第一良策!丙、宽许还俗以除伪 出家不守僧戒,不如还俗。以前中国以为出了家,任你怎样犯戒,不肯还俗,以为还俗是可耻的事。不知佛在世时,亦许还俗,但不能遵守僧戒,退作居士,亦为佛门信徒,亦能作社会上良善人民。因为受过佛教的教育,熏习佛性种子,不难为善人也。今为提高僧众的人格,免去社会毁谤,故救僧运动,殿以宽许还俗、除伪以洁其流。此之救僧运动,今在开始,其责任唯在汝等青年僧徒,汝等其勉之!(谈玄记)(见海刊八卷十期)
猜你喜欢 卷十七·道世 佛祖宗统单传世系之图·纪荫 卷第二十二·晦翁悟明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佚名 服务国家宣扬佛教·太虚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太虚 卷第十七·佚名 卷第六(观世音等诸菩萨卷下)·佚名 法海观澜卷第五·智旭 卷二十八·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上·憬兴 卷四·佚名 方便心论一卷·佚名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