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之问传

宋之问字延清,又名少连,汾州人。

父宋令文高宗时任东台详正学士。之问形貌魁梧,善于论辩。二十岁时,武后召他与杨炯分别代行掌管习艺馆。多次迁升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游洛阳龙门,诏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箈先写好,武后赐锦袍。之问随即也献,武后看后十分叹赏,把给箈的锦袍改赐给之问。

那时张易之等受到特殊的爱宠,之问与阎朝隐、沈亻全期、刘允济倾心媚附。

易之所写的各诗文全是之问、朝隐等人所做,甚而至于为易之捧尿壶。到易之被杀,之问贬泷州参军,朝隐贬崖州参军。之问逃归洛阳,躲在张仲之家。适逢武三思再次当权,张仲之与王同皎商议杀掉武三思以安王室。之问知道了,就让侄子宋昙与冉祖雍去告密,请求以功赎罪。为此提升为鸿胪主簿。世人不屑他的丑行。

景龙年间,升为考功员外郎。谄媚太平公主,所以被任用。及至安乐公主权盛,又去巴结她。太平公主因之很恨他。中宗准备任他为中书舍人,太平公主揭发他主持贡举时收受贿赂的丑行,于是贬为汴州长史,还未去,改调越州长史。任内颇能尽力为政。遍游剡地山水,饮酒赋诗。其诗流传到京师,人人传诵。

睿宗立,宋之问以奸诈凶险作恶太多罪流放钦州。冉祖雍历任中书舍人、刑部侍郎。曾在省中拥妓饮酒,被御史揭发,贬为蕲州刺史。这时也流放岭南。

两人同赐死桂州。之问得诏令后心惊肉跳,左右徘徊,不能自裁。祖雍请求使者说“:之问有妻儿,请让他与之诀别。”使者同意,但之问慌乱失措,不能安排家事。祖雍怒,说“我与你同有负于国家,罪有应得,还有什么可迟疑的?”于是饮酒进食洗沐后自尽。祖雍,是江夏王道宗的外甥,中了进士,当时很有名。

魏建安后直至南朝,诗律多次变化。

到沈约、庾信,要求音韵调协、对仗精密。

到了宋之问、沈亻全期,又加浓艳婉丽,回避声韵上的疵病,规定字数、句数,使写诗如编织锦绣一样,学习者十分推崇,称之为“沈、宋”,还说“苏、李居前,沈、宋并肩”。苏、李指苏武与李陵。

当初,之问的父亲宋令文,擅长文辞,精研书法,还有超人之力。世人称他为“三绝”。京都有头牛好斗,没人敢去撩它。宋令文迎面上去拔取它的角,扭折它的颈子杀死了它。后来宋之问以文章升官,弟之悌因骠悍知名、之訹精于书法。世人说他们兄弟各继承父亲的一绝。

宋之悌,身高八尺。开元中历任剑南节度使、太原尹。曾犯法被流放朱鸢。

正好蛮人攻陷..州,任宋之悌为总管迎敌。他召募了壮士八人,全副武装后,大声喊叫着逼近贼兵“:谁动就死。”贼兵七百人都伏在地上不敢起身,贼乱即平。

宋之訹为连州参军,刺史听说他善歌,要他教婢女。他每天手执笏立在帘外,从容地吟唱。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三·焦竑
  ●卷上·李岳瑞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卷之七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五·佚名
  ◎财政部·费行简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七十三·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八 天文略二·纪昀
  九三九 满票签为不能开送举人龄福充任分校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二上·袁枢
  史纠卷三·朱明镐
  突厥传·欧阳修
  弇山堂别集卷十九·王世贞
  书録后跋·董史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章 祖师说法·屠隆

    〔外扮西天祖师宾头卢上〕阿僧祗劫修行。刹那时间潇洒。六时贝叶经中。五体莲花座下。谁识泥牛渡河。又道石人骑马。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乃释迦如来大弟子西天祖师宾头卢是也。秪缘絫劫修行。得遇给孤良

  • 第三折·佚名

    (梁鸿同正旦上,诗云)一去孟从叔,来依皋伯通。将何度朝夕,且与作佣工。小生粱鸿,自从孟老相公赶将俺两口儿出来,到这皋大公庄儿上居住,俺两口儿与人家舂米为生。小姐,你如何受的这等苦楚也?(正旦云)秀才,你怎生这般说?岂不闻夫唱

  • 卷九·汪广洋

    钦定四库全书凤池吟稿卷九    明 汪广洋 撰三言诗短歌行赠别一首歌停云酌春酒送君发为君夀弹青萍鼔素瑟何以赠双白璧车儿膏马儿秣时载阳鸣鶬鸹戒仆夫肃徂征陟远道扬飞旌慰尔民崇尔德君子心我无忒四言诗采薇【甲

  • 第四十八回 陷长沙马希萼称王 攻晋州刘承钧折将·蔡东藩

      却说周主郭威,接到巩廷美来表,踌躇一回,特想出数语,作为答覆河东文书。大略说是:  湘阴公近在宋州,正拟令搬取赴京,但勿忧疑,必令得所。惟公在彼,固请安心,若能同力扶持,别无顾虑,即当便封王爵,永镇北门,铁契丹书,必无爱惜!特

  • 卷第二百四十五·胡三省

    唐纪六十一〔起阏逢摄提格(甲寅),尽强圉大荒落(丁巳),凡四年。〕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中太和八年〔(甲寅、八三四)〕1春,正月,上疾小廖;丁巳,御太和殿〔按阁本大明宫图,入左银台门稍北即太和殿,又西即清思殿。〕见近臣,然神识耗减,不能

  • 卷之四十三·佚名

    洪武二年六月癸亥朔○甲子赐国子生夏衣○置天平千户所时隘丁寨土酋覃顺归降遂置千户所以顺为千户○置平阳卫○宁州父老诣大将军徐达降达遣指挥吴宏往抚谕之并招徕邠州等处○乙丑以元分省参政崔文耀署平滦府事文耀先守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八下·袁枢

    宋 袁枢 撰朱温簒唐唐昭宗光化三年春二月以吏部尚书崔同平章事充清海节度使 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抟明达有度量时称良相上素疾宦官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专横崔日与上谋去宦官宦官知之由是南北司益相憎疾各结藩

  • 阳峤传·刘昫

    阳峤,河南洛阳人,祖上从北平县迁居到此,为北齐右仆射阳休之的玄孙。仪凤年间(676~679)应八科举考试中试,授官将陵县尉,后任詹事司直。长安年间(701~704),桓彦范为左御史中丞,袁恕己为右御史中丞,争相引荐阳峤,请求任用他为御史。

  • 崔胤传·欧阳修

    崔胤字垂休,是宰相慎由的儿子。考中进士,升官至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喜弄阴谋,附依权势。外表看起来简朴谨慎,实则内心险诈狡猾。崔昭纬多次荐举他,由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时王珙兄弟争河中之职,派胤为节度使,不能赴

  • 卷一百四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哲宗元佑间誎议大夫王觌言进退执政事上疏曰臣近者伏见左仆射司马光以疾不起中外人情所共痛悼乘舆亲奠恩礼甚渥固

  • 卷五 五之三·孔颖达

    ◎魏葛屦诂训传第九陆曰:案《魏世家》及《左氏传》云:“姬姓国也。”《诗谱》云:“周以封同姓,其地虞舜、夏禹所都之域,地在古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南枕河曲,北涉汾水。”魏谱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正义曰:《地理志》云:“

  • 卷三 士冠礼第一·郑玄

    若不醴,则醮用酒。(若不醴,谓国有旧俗可行,圣人用焉不改者也。《曲礼》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是。酌而无酬酢曰醮。醴亦当为礼。)[疏]“若不”至“用酒”。○注

  • 卷二十五·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二十五    宋 卫湜 撰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郑氏曰视犹比也元善也善士谓命士也孔氏曰案周礼注天子上士

  • 卷第一百三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之三有二受。谓身受心受。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说。受即是心分位差别。复有说言。唯

  •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中·鸠摩罗什

    宋国庐山慧远法师。默问常安草堂摩诃乘法师鸠摩罗什。大乘经中深义。十有八途。什法师一一开答。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有六事。中卷有七事。下卷有五事)。次问答法身感应 次问答法身尽本 次问答造色法 次问答罗汉受

  •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佚名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所奉祖师有明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是知本仪撰于明。述伏魔经法谢恩醮仪。从内容和形式看,与正一部《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当为一书。

  • 狂夫之言·陈继儒

    三卷。续狂夫之言二卷。明陈继儒撰。书名 《狂夫之言》,取自汉晁错传中之语。此书内容为杂论古今得失,才辨颇为纵横,但见解往往失之偏颇。如他说佛家能养鳏寡孤独;又说颜子端居不动是在以身讽孔子;左丘明《春秋内传》非

  •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佚名

    又名《贤劫十方千五百佛名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译者不详。原著上、下两卷,或合为一卷。北图有闰75等十号,英、法、俄、日等亦有收藏,共约十八号。有的卷子佛名前无“南无”字样。上述诸卷除北闰75首尾完具外,大多有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