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应节传

刘应节,字子和,潍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进士。授任户部主事。历任井陉兵备副使,兼管三关。三关从此隶属井陉道。四十三年,任山西右参政,升任右佥都御史,管理辽东。因母亲去世而回乡。

隆庆元年(1567),出任河南地方官。俺答侵犯石州,山西骚动,皇帝下诏命令刘应节前往援救。此后,敌寇退去。遇上顺天巡抚耿随卿杀害平民冒充首功被逮捕治罪,改派刘应节代替他。他认为永平西门抵海口距离天津只五百里,可以通漕运,奏请招募熟习海运的百姓赴天津负责运输,与漕运官由海路抵达永平。部里议论由漕卒冒险不方便,发运山东、河南的十万石粟,储存在天津,命令永平的官吏和百姓自己运输。

隆庆四年(1570)秋天,升任右副都御史,负责原来的辖区,不久,晋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替谭纶统管蓟、辽、保定的军务。他上奏罢除了永平、密云、霸州的采矿活动。又因为御史傅孟春的谏言,讨论各镇的贮备,应当考虑到年成的丰歉。平常的时候可以折成银两方便军队,可以积蓄粟谷;灾荒之年就以实物救济灾荒,可以积蓄银两。第二年又建议将漕运通达密云,上奏称:“密云完全控制了潮、白两条河水,上天安排它们以便利于漕运。从前两河分流,到了牛栏山才汇合。通州的漕运船只到了牛栏山,便由陆路运至龙庆仓,车辆运输很艰苦。现在白水迁流城西,距离潮水不到二百步,况且近来又开渠筑坝,两条河流又合二为一,水流加深,漕运更方便。以往昌平的漕运额共计十八万多石,现在只有十四万石,密云仅得到十万石,只有依赖招商承运一个办法,而且土地贫瘠,百姓穷困,势必难以长期维持。听说通州仓中的粟很多霉变。如果漕运五万石到密云,而将本镇所折算的三万五千两白银留给京城的部队,则通州的仓库中不会有粟腐烂,京城的军队获得了实惠,密云免去召商之事,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啊!”皇帝答复可以。

给事中陈渠因为蓟镇有很多虚冒的兵丁,奏请核查兵卒节省粮饷。刘应节上奏称:“国家开始设立大宁府,蓟门还称为内地。不久,大宁府内迁,三卫反叛,一切防御措施,与宣州、大同方面相同,但在册的兵丁不足三万人。仓促招募外地的兵丁,又疲于奔命,半数羸弱不堪。因此提议减少外地兵,招募当地人,而吃游食的人,饥饿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吃饱了就飞扬散去。请清除逃兵,而留下的人都是非老即幼,又未必安于当兵。本镇的辖区西起镇边,东达山海关,依地势驻守兵马,没有三十万人不行。现在当地的兵丁与外地的兵丁不到十三万人。而且宣府方圆六百里,额定兵士十五万人;大同方圆一千多里,额定兵士十三万五千人;现在蓟、昌的地域就有两镇的大小,而唯独兵力不足。两相援引比较,怎么能够防守?现在最好的计策是派遣二十多万精兵,恢复大宁府,控制关外的边疆,使京都的肩背更加厚实,宣府、辽远彼此声援,国家有稳固的关防,家室中没有匪寇,这是万年的利益所在。如果不能如此就调集三十万军马,分区屯田、逐线设防,使军队首尾相呼应,这是百年的利益所在。还不能办到的话,就挑选十七万当地和外地的兵丁,使他们训练有素,不必仰仗邻镇的援助,也是目前苟且偷安的办法。现在却全然不是如此,征兵如同下棋,请求粮饷如同请求买粮,操练如同抓沙,讨论战争如同谈论老虎。边防线长,兵力孤寡,捉襟见肘。现在不得已的办法,姑且录用新兵补充当地兵丁十一万的旧额,与进入卫所的外地兵丁分批休整,使众军不觉疲劳稍稍稳定边防。”部中议论让所司清理军队,而补充兵马的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

万历元年(1573),他升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统辖原来的辖区。后来又升任南京工部尚书、戎政尚书,改任刑部的职务。锦衣冯邦宁是太监冯保的从子,与刘应节在路上相遇不做回避,刘应节叱责他退下,冯保不高兴。遇上云南的参政罗汝芳带着奏章到京都,刘应节出城郭与他谈论禅事,给事中周良寅上奏抨击他,于是与罗汝芳一同被弹劾、罢免。他去世后被赠封为太子少保。

起初,王宗沐建议实行海运,刘应节与工部侍郎徐木式奏请开通胶莱河,张居正极力支持。任用徐木式兼佥都御史前往办理,商议凿山引泉,计算须耗百万两。议论者争相驳斥。皇帝召回徐木式,罢除了此项劳役。

猜你喜欢
  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班固
  卷五百二十一 列传三百八·赵尔巽
  ●卷上·江休复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李心传
  读礼通考卷十八·徐乾学
  中兴小纪卷二十三·熊克
  第十二卷 仕绩 三·缪荃孙
  卷十六·温达
  ·会奏生擒伪东王戴万生等剿灭巨股会匪彰属西南大路肃清摺·丁曰健
  引用书目·李天根
  刘闵传·张廷玉
  王觉题战国策·吴师道
  礼三七·徐松
  大元通制序·拜住
  咸丰九年三月三十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范致虚·唐圭璋

      致虚字谦叔,建阳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徽宗朝,为尚书左丞。靖康中,知京兆府。高宗即位,为资政殿学士,知鼎州。建炎三年(1129)卒。   满庭芳慢   紫禁寒轻,瑶津冰泮,丽月光射千门。万年枝上,甘露惹祥氛。北阙华灯预赏,嬉

  • 卷一一·郭则沄

    “千叟宴”始自康熙五十三年。是年,值六旬圣寿。三月壬寅,宴汉籍臣庶年六十五以上者干八百四十六人于畅春园正门前,遴派宗室子孙年二十以下、十龄以上者六七十人,执爵劝饮。越三日,又宴八旗员兵闲散人等年

  • 卷二·佚名

    九、回府诉情未言生为多娇苦,且诵红闺一女娘。自别姚衙将数日,丫鬟来接转家堂。姑母再三留不住,拜别登程去路忙。归家拜别爹和妈,慢举金莲转绣房。碧月执匙开绣户,芸香前去启纱窗。丽春忙把妆台抹,玉萧炉内炷茗香。金杏香笼

  • 卷第八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四〔起屠维作噩(己酉),尽着雍敦牂(戊午),凡十

  • 卷十一·舒赫德

    乙酉上御西苑丰泽园亲讯逆犯王经隆王朴孟灿梵伟阎吉仁吴清林李旺等于廷同日舒赫徳奏言查逆犯王伦罪大恶极今因情急自焚幸逃寸磔其母妻子女自应一并擒捕騈诛以彰国法【臣】遇有获到之犯即严加诘讯前据王伦之表弟张发祥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二·佚名

    鸦片战争闽省军需请销案两件闽浙总督刘韵珂等奏折(移会抄件)户部「为内阁抄出署闽浙总督刘鸿翱等奏」移会闽浙总督刘韵珂等奏折(移会抄件)闽浙总督臣刘韵珂、福建巡抚臣刘鸿翱跪奏:为闽省内地军需现已核定请销银数,拟分四起

  •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本篇是秦楚之际随从汉高祖刘邦起事的三位近卫侍从官员傅宽、靳歙和周緤的合传。传中主要记述了傅、靳、周三人随从刘邦征战及升迁的过程。其共同点是均为刘邦信任的近臣,都封高爵、享厚禄。《太史公

  • 徐世谱传·姚思廉

    徐世谱字兴宗,巴东鱼彳复人。世代居荆州,为主帅,统兵征伐蛮、蜒。到了徐世谱时,其人尤其勇猛且体力过人,擅长于水战。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时,徐世谱带着乡里人侍奉他。侯景之乱时,徐世谱因参与征伐侯景,多次官至员外散骑常侍。不

  • 梁如浩·周诒春

    梁如浩 字孟亭。年五十七岁。生于广东。已婚。子六女一。同治十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史梯文工业学校。习工程。光緖七年回国。历任山海关内外铁路总办。津海关监督。天津海关道。上海海关道。外务部丞参。外交部总长

  • 卷六十五·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五天子之孝论官材举逸附易履【卦名】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朱熹本义曰刚中在下无应于上故为履道平坦幽独守贞之象【臣】按履以行为义幽人以处为义人之所履未

  • 行品第一·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王舍国其鸡山。与大比丘众不可计。弟子善业第一。及大众菩萨无央数。敬首为上首。是时十五斋日月满。佛请贤者善业。此众菩萨集会。乐汝说菩萨大士明度无极。欲行大道当由此始(师云请之以法不以饮食也

  •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中·佚名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我今复说作先行法。于舍利塔前安本尊像。于三月十五日。涂坛随力供养。取沉香揾酥蜜酪。昼夜掷火中护摩。一诵一掷炉中。若道场中幡华摇动。当知有效验。即于晨朝供养三宝。七日获得财宝荣官皆

  • 任光禄竹溪记·唐顺之

    唐顺之撰。见《荆川先生文集》卷十二。其舅光禄任君治园荆溪,遍植以竹,不植他木,并于竹间作一楼,请顺之作记,因为此文。古来写竹之文不知有多少,而此文堪称绝妙。江南人薪竹而贵奇花石,京师贵奇花石亦贵竹而苦于不能移植,推想

  • 金箓祈寿三朝仪·佚名

    仪中称“启皇明之一统”。本仪当出自明。述为皇帝祈寿仪。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雍正

    简称《上谕八旗》,允禄、允礼等奉敕编纂。始编于雍正九年(1731),编定于乾隆间。有武英殿本及《四库全书》本行世。该书共13卷,约20余万字,为雍正帝胤禎在位时对八旗官员之训谕汇集。胤禛在位13年,每年所谕各编为一集。其即

  • 帝学·范祖禹

    八卷。宋范祖禹 (1011—1098)撰。范祖禹字梦得,一字淳父,成都华阳 (今四川双流)人。嘉祐进士,官至祐谏议大夫,礼部侍郎。雍熙三年(1070)参修《唐鉴》,费时十五年成书。史志有著录。是书元祐初年祖禹为帝讲经时所进献

  • 弊魔试目连经·佚名

    一卷,吴支谦译,中阿含降魔经之别译。

  • 大云请雨经·佚名

    本名大云经请雨品第四十六,一卷,宇文周阇那耶舍译。请雨经四译之一。